数据库储存同类多个信息的问题

数据库储存同类多个信息的问题,第1张

你说的可行的,在程序中把属性取出来后,用分隔符隔开,但是这样不利于统计。可以专门建一个活动属性表:

活动 属性

活动1 节日

活动2 节日

活动2 音乐

活动2 体育

活动3 音乐

活动3 体育

什么是数据对象

数据库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部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表(Table )

数据库中的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表格类似,它也是由行(Row) 和列(Column)组成的。列由同类的信息组成,每列又称为一个字段,每列的标题称为字段名。行包括了若干列信息项。一行数据称为一个或一条记录,它表达有一定意义的信息组合。一个数据库表由一条或多条记录组成,没有记录的表称为空表。每个表中通常都有一个主关键字,用于惟一地确定一条记录。

2 索引(Index)

索引是根据指定的数据库表列建立起来的顺序。它提供了快速访问数据的途径,并且可监督表的数据,使其索引所指向的列中的数据不重复。

3 视图(View)

视图看上去同表似乎一模一样,具有一组命名的字段和数据项,但它其实是一个虚拟的表,在数据库中并不实际存。在视图是由查询数据库表产生的,它限制了用户能看到和修改的数据。由此可见,视图可以用来控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并能简化数据的显示,即通过视图只显示那些需要的数据信息。

4 图表(Diagram)

图表其实就是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利用它可以编辑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5 缺省值(Default)

缺省值是当在表中创建列或插入数据时,对没有指定其具体值的列或列数据项赋予事先设定好的值。

6 规则(Rule)

规则是对数据库表中数据信息的限制。它限定的是表的列。

7 触发器(Trigger)

触发器是一个用户定义的SQL事务命令的集合。当对一个表进行插入、更改、删除时,这组命令就会自动执行。

8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

存储过程是为完成特定的功能而汇集在一起的一组SQL 程序语句,经编译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SQL 程序。

9 用户(User)

所谓用户就是有权限访问数据库的人。

应该分为两大类:

1传统的数学集合的关系运算

2数据库专有的关系运算

现在关系数据库本身是一个二维表,相当于一个有序的链表,也可以看成是数学中的集合。

(1)表与表之间的运算可以看成是集合和集合之间的运算,支持"与"、"或"、“非”和

“异或”等大部分算术运算。

(2)“投影运算”:即对数据库的一列(字段)或多列的运算。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在数据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二维表称为关系模型:

① 每一列中的分量是类型相同的数据;

② 列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③ 行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④ 表中的分量是不可再分割的最小数据项,即表中不允许有子表;

⑤ 表中的任意两行不能完全相同。

关系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关系数据库因其严格的数学理论、使用简单灵活、数据独立性强等特点,而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商品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是关系型的,例如,Oracle,Sybase,Informix,Visual FoxPro,mysql,sqlserver等。

关系模型范式

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关系模式,才能避免 *** 作异常。

关系模式要满足的条件称为规范化形式,简称范式。

下面介绍四种不同程度的范式,由低级向高级:

1、第一范式(1NF)

在关系模式R的每一个具体关系r中,如果每个属性值都是不可能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则称R是第一范式。记为R∈1NF。1NF是关系数据库能够保存数据并且正确访问数据的最基本条件。

2、第二范式(2NF)

如果关系模式R(U,F)中的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任意一个候选关键字,则称关系R是属于第二范式。记为R∈2NF。

3、第三范式(3NF)

如果关系模式R(U,F)中所有非主属性对任何侯选关键字都不存在传递依赖,则称关系R是属于第三范式。记为R∈3NF。

4、BCNF

如果关系模式R(U,F)R属于1NF,对任何非平凡依赖的函数依赖X→Y(Y!→X)X均包含码。记为R∈BCNF。如果R是BCNF则一定是3NF;反之则不行。

一个低级范式的关系模式,可以通过分解方法转换成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的集合,也可以说任何一个高层的范式,总是能够满足低层的范式。

这里有你要的答案:>

关系型数据库,是指采用了关系模型来组织数据的数据库,其以行和列的形式存储数据,以便于用户理解,关系型数据库这一系列的行和列被称为表,一组表组成了数据库。

用户通过查询来检索数据库中的数据,而查询是一个用于限定数据库中某些区域的执行代码。关系模型可以简单理解为二维表格模型,而一个关系型数据库就是由二维表及其之间的关系组成的一个数据组织。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可大体分为四个时期七个阶段。

存储结构:关系型数据库按照结构化的方法存储数据,每个数据表都必须对各个字段定义好(也就是先定义好表的结构),再根据表的结构存入数据,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由于数据的形式和内容在存入数据之前就已经定义好了,所以整个数据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比较高,但带来的问题就是一旦存入数据后,如果需要修改数据表的结构就会十分困难。

扩展资料:

关系型数据库相比其他模型的数据库而言。有着以下优点:

1、容易理解:关系模型中的二维表结构非常贴近逻辑世界,相对于网状、层次等其他模型来说更容易理解。

2、使用方便:通用的SQL语言使得 *** 作关系型数据库非常方便,只需使用SOL语言在逻辑层面 *** 作数据库,而完全不必理解其底层实现。

3、易于维护:丰富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大大降低了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概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系型数据库

百度百科-关系型数据库结构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库储存同类多个信息的问题全部的内容,包括:数据库储存同类多个信息的问题、数据库 数据对象是什么、数据库中关系运算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2965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