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的磁力会招雷击吗

磁石的磁力会招雷击吗,第1张

NO,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闪电和雷鸣。

当然,云层之间的放电主要对飞行器有危害,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畜没有很大影响,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

通常雷击有三种主要形式:其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其二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以致出现局部高电压,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其三是“球形雷”。

雷电的威力

雷电电流平均约为20 000A(甚至更大),雷电电压大约是10的10次方伏(人体安全电压为36伏),一次雷电的时候大约为千分之一秒,平均一次雷电发出的功率达200亿千瓦(一般电饭锅的功率低于1000瓦)。

我国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三峡水电站,电站的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千瓦,只有一次雷电功率的千分之一。

当然雷电的电功率虽然很大,但由于放电时间短,所以闪电电流的电功并不算大,一次约为5555度。

全世界每秒就有100次以上的雷电现象,一年里雷电释放的总电能余约为175亿千度。

若一度电的电费为030元,全世界一年的雷电价值为525万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由于雷电时间极短,人类还无法捕捉这种电能,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研究出利用雷电电能的方法。

雷电的危害

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雷电造成的损失已经上升到自然灾害的第三位。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到100亿元人民币。

雷电灾害所涉及的范围几乎遍布各行各业。现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负效应之一就是其抗雷击浪涌能力的降低。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组件的测量、监控、保护、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电子设备广泛运用于电力、航空、国防、通信、广电、金融、交通、石化、医疗以及其它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大型CMOS集成元件组成的这些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着对暂态过电压、过电流耐受能力较弱的缺点,暂态过电压不仅会造成电子设备产生误 *** 作,也会造成更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雷击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四种:

(1)直击雷

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称为直击雷。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若不能迅速将其泻放入大地,将导致放电通道内的物体、建筑物、设施、人畜遭受严重的破坏或损害——火灾、建筑物损坏、电子电气系统摧毁,甚至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

(2)雷电波侵入

雷电不直接放电在建筑和设备本身,而是对布放在建筑物外部的线缆放电。线缆上的雷电波或过电压几乎以光速沿着电缆线路扩散,侵入并危及室内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等各个系统。因此,往往在听到雷声之前,我们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等可能已经损坏。

(3)感应过电压

雷击在设备设施或线路的附近发生,或闪电不直接对地放电,只在云层与云层之间发生放电现象。闪电释放电荷,并在电源和数据传输线路及金属管道金属支架上感应生成过电压。

雷击放电于具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时,雷电波沿着建筑物顶部接闪器(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避雷针)、引下线泄放到大地的过程中,会在引下线周围形成强大的瞬变磁场,轻则造成电子设备受到干扰,数据丢失,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严重时可引起元器件击穿及电路板烧毁,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4)系统内部 *** 作过电压

因断路器的 *** 作、电力重负荷以及感性负荷的投入和切除、系统短路故障等系统内部状态的变化而使系统参数发生改变,引起的电力系统内部电磁能量转化,从而产生内部过电压,即 *** 作过电压。

*** 作过电压的幅值虽小,但发生的概率却远远大于雷电感应过电压。实验证明,无论是感应过电压还是内部 *** 作过电压,均为暂态过电压(或称瞬时过电压),最终以电气浪涌的方式危及电子设备,包括破坏印刷电路印制线、元件和绝缘过早老化寿命缩短、破坏数据库或使软件误 *** 作,使一些控制元件失控。

(5)地电位反击

如果雷电直接击中具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或设施,接地网的地电位会在数微秒之内被抬高数万或数十万伏。高度破坏性的雷电流将从各种装置的接地部分,流向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或者击穿大地绝缘而流向另一设施的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从而反击破坏或损害电子设备。同时,在未实行等电位连接的导线回路中,可能诱发高电位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危险。

(一)收集整理地质资料

1)全面收集1:5万、1:20万、1:25万区调资料,包括区调成果报告和区调原始资料(实际材料图、野外记录本、剖面、测试分析成果等)。

2)全面收集变质岩及构造专题研究成果资料,包括各类专著、论文、科研报告和图件等。

3)资料利用应以近十年来的成果为主,以往较老的资料为辅;尽量应用大比例尺区调资料。

4)对各类成果及其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充分利用原始资料,为开展各项研究与编图工作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

(二)岩石组合划分及构造地(岩)层对比

1)详细查阅1:25万(没有1:25万区调资料的图幅应按精度选取1:5万、1:20万资料)实测地质剖面、野外原始记录本及重要鉴定资料。详细填制变质岩建造及变质变形构造研究原始记录表,以实测剖面和路线为单元填写,格式见表6-2。该记录等同于野外地质工作的原始记录,应对查阅的内容认真填写,以备最终验收时抽查。

表6-2 变质岩建造和变质变形构造分析原始登记表

2)按剖面和主干地质路线记录,逐层核对变质岩石类型,依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含量和结构构造特征,正确定名。正确区分变质表壳岩和变质侵入体,标明不同岩石的蚀变特征和矿化特征。

3)详细划分变质岩石组合。首先把变质岩划分为区域变质岩大类、接触热变质岩大类、构造岩大类、混合岩和其他变质岩大类。其次对上述五种类型按岩石大类进一步划分,即按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长英质粒岩类、石英岩类、斜长角闪岩类、麻粒岩类、铁镁质暗色岩类、榴辉岩类、大理岩类、角岩类、动力变质岩类、混合岩类和气-液变质岩类进行划分,而变质岩石组合是反映岩石成因的一套岩石的自然共生组合,原则是在上述岩石类型中相关岩石的组合。

4)对工作区构造地(岩)层单位进行对比,确定采用的构造地(岩)层单位的名称、时代和代号。

5)在查阅剖面和路线记录的基础上,确定各岩石填图单位的地质产状和接触关系。

(三)变质岩建造研究

在变质岩岩石组合划分的基础,依据变质岩建造的定义和划分原则,将变质岩石组合上升为变质岩建造。

1变质岩建造分类

根据变质作用类型、岩石大类和变质岩石组合依次划分三个级别变质岩建造。

Ⅰ级变质岩建造分为五种类型:区域变质岩建造、接触热变质岩建造、构造岩建造、混合岩和其他变质岩建造。

Ⅱ级变质岩建造是上述五种类型按岩石大类进一步划分的。区域变质岩建造依次划分为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副片麻岩类、正片麻岩类、长英质粒岩类、斜长角闪岩类、麻粒岩类、大理岩类。不同岩类应归属不同的变质岩建造。接触热变质岩建造可进一步划分为角岩类、矽卡岩类、变沉积岩类、变火山岩类。构造岩建造可分为碎裂岩类和糜棱岩类。混合岩和其他变质岩建造分为混合岩类、其他变质岩类。

Ⅲ级变质岩建造是建造构造图上表达的基本编图单元,是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和成矿预测需要确立的最重要的基本地质单元,是与矿床预测类型密切相关的赋存矿床的载体,也是研究大地构造相和大地构造分区物质组成基础。Ⅲ级变质岩建造是指在同一期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一致地质体结构类型的一种岩石或几种岩石组合。具体来讲,它可以是一种单一的岩性,也可以是两种或多种岩石的组合,还可以是一种或两种岩性为主,夹有其他岩性的薄层或透镜体。

根据变质作用类型、岩石大类和变质岩建造依次划分三个级别,表6-3给出了按变质作用类型(大类)和岩石大类(类)的划分方案,变质岩建造则是在岩石大类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组合特点进一步确定变质岩建造。

2变质岩建造划分原则

变质岩建造划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正确区分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体,在变质岩建造综合柱状图上一起表示;第二,变质岩建造一般是(岩)组级单位的进一步细分,不同的岩类、不同变质程度的岩石(组合)原则上应分开;第三,按变质作用类型、岩石大类和变质岩建造依次划分,建造构造图、变质岩建造综合柱状图上应反映出的是第三个级别——变质岩建造;第四,变质岩建造划分尺度应适当,一般以原岩建造为基础,结合变质作用类型,原岩建造不同而变质作用类型相同时,应分为两个变质岩建造。

3变质岩建造命名方案

Ⅰ级、Ⅱ级变质岩建造按上述划分方案确定出所属大类和类即可,不用再单独命名。Ⅲ级变质岩建造命名采用下列原则:

(1)单一岩性命名方案

由一种岩性组成的变质岩建造,直接用“岩石名称+建造”命名,如斜长角闪岩建造,数据库中按岩石名称下属词直接填写代码。

表6-3 变质岩建造的分级和分类

(2)两种岩性命名方案

由两种岩性互层的变质岩建造,用“岩石名称1-岩石名称2+建造”命名,如二云母片岩-矽线石榴白云母片岩建造,数据库填写两种岩性代码,中间用“+”连接;一种岩性为主夹另一种岩性的变质岩建造,用“岩石名称1‘夹’岩石名称2+建造”命名,如黑云斜长变粒岩夹浅粒岩建造,数据库填写两种岩性代码,中间用“>”连接。

(3)三种及三种以上岩性命名方案

由三种岩性互层(含三种以上)的变质岩建造,用“岩石名称1-岩石名称2-岩石名称3+建造”命名,取前三种主要岩石名称,如二云母片岩-矽线石榴白云母片岩-白云母片岩建造,数据库填写三种岩性代码,中间用“+”连接;两种岩性为主夹另一种岩性的变质岩建造,用“岩石名称1-岩石名称2+‘夹’岩石名称3+建造”命名,如二云母片岩-矽线石榴白云母片岩夹白云母片岩建造,数据库填写时前面两种主要岩性间用“+”连接,呈夹层的岩性用“>”连接。变质岩建造最多取前三种主要岩性填写。

(4)变质深成侵入岩命名方案

变质深成侵入岩按岩性划分并命名,如“紫苏黑云斜长片麻岩”。各类片麻岩代号按国标表示,低级变质侵入岩遵照侵入岩的规定:“变质黑云母花岗岩”。

(四)变形构造研究

1)在查阅原始记录的同时,收集和研究各类韧性剪切带、褶皱、断裂、面理、线理等构造形迹的产状、规模、特征、类型、性质、时代和运动方式等。各类构造的分类及特征见附录6-B。

2)重点研究背斜(形)、向斜(形)、韧性剪切带和各类断裂。

3)研究各构造蚀变带、构造破碎带、片理化带、蛇绿岩带和构造混杂岩带的产状、规模、特征、性质和时代。

(五)变质相及变质作用研究

1)结合薄片鉴定资料,列出典型矿物共生组合及变质反应;收集和分析有关变质温度压力资料,确定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压条件。

2)根据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反应、变质温压条件和地热梯度等标志,正确划分变质相和变质相系。

3)查明构造置换和混合岩化构造的特征,识别多期构造叠加现象,建立变质变形序次。

4)整理和分析P-T-t轨迹资料,研究变质演化过程。

5)根据不同变质构造地(岩)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变质作用类型和变质期次,编制变质相带图,分析确定变质热中心的位置。

6)收集整理可靠准确的同位素测年资料,判别原岩形成年龄和变质年龄。

(六)原岩恢复

原岩恢复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地质产状和岩石共生组合,二是岩相学标志,三是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四是副矿物。具体见变质岩石学教材(贺同兴,1988)和变质岩区1:5万填图方法指南(房立民,1991)。

1地质产状和岩石共生组合

不同成因类型的原岩,其产状和岩石共生组合均受其成因特点所制约。在查阅野外记录时,应查找变质岩的产状是层状地质体还是块状地质体,地(岩)层的延展情况、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地(岩)层在褶皱构造中的位置,岩相变化情况以及岩石共生组合的特点等。

1)变质侵入体、岩墙(脉)、层状侵入体和熔岩流等,一般没有韵律性层理,具有下列特征:

与不同的围岩常呈突变接触或有穿切关系;不具备成层性或规则的外形;可具有冷凝边或岩体的相变特征,变质后反映在组构方面具规律性的变化;围岩可能具接触蚀变;在构造褶皱带中,仅占局部位置;层状侵入体可与原岩成整合接触,但与围岩在岩性上常是突变的。

2)火山-沉积岩常具韵律性层理,但分选差,旋回性规律不很明显,在纵向、横向上的岩相变化较大。

3)正常沉积的原岩常与上下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具有完整的沉积旋回和沉积韵律,可形成有规律的变质岩石组合,如:石英岩→石英片岩→片岩→大理岩;石英岩→石英片岩→含富铝矿物的云母片岩→富铝片麻岩;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片岩→片麻岩。

2岩相学标志

反映变质岩原岩类型及成因的岩相学标志,多集中在可能残留的原岩结构构造(变余结构构造)及能反映原岩成因类型的某些特征方面,同时,变质岩的某些矿物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以及不同岩石间矿物递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作为查明变质原岩成因类型的依据。

基性侵入岩经变质后常见的变余结构有变余辉长结构、变质辉绿结构等,而变质基性熔岩中可出现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和变余枕状构造等,基性和中酸性侵入体中还可能有变余斑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变形较弱部位可发现半自形斜长石板状晶体,同时,还有与成因有关的各类包体和脉岩。正常沉积岩经变质后最常见的变余结构是变余砾状结构,由于强应力变形和韧性剪切作用,砾石常变形、拉长或压扁。

3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地质产状和岩相学标志无法查明变质岩原岩类型,需要借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理论基础是,除伴有强烈交代作用的变质岩和各种交代蚀变岩石外,所有变质岩都是一定原岩在相对封闭条件下经变质作用的产物,其成分变化基本上是等化学的。这些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反映原岩的化学特征,并主要受原岩形成作用特点所制约。

(1)正副变质岩化学成分区别

一般来说,原岩为岩浆岩(正变质岩)和原岩为沉积岩(副变质岩)的变质岩,在化学成分上,有下列主要区别:

Si2O在正变质岩中,一般多在35%~75%范围内变化(超基性-酸性岩),而副变质岩则不受此限制,如原岩为石英砂岩或硅质岩时,Si2O可大于80%,而原岩为纯石灰岩时,则可降至零。

Al2O3在正变质岩中,在086%~28%范围内变化,一般小于20%,而某些副变质岩,如黏土岩,Al2O3含量范围为17%~47%,常形成刚玉、红柱石等富铝矿物。Al2O3>K2O+Na2O+CaO。

FeO+Fe2O3在正变质岩中,一般为3%~15%,在副变质岩中,含量不定,有时可以很高,成磁铁石英岩或磁铁岩。

正变质岩中,MgO一般小于30%(包括超基性岩),CaO小于17%,而CaO+MgO则绝大多数在30%以下,个别的情况也不大于47%,且CaO>MgO(超基性岩除外);而副变质岩中,CaO最多可达56%,MgO可达47%,且MgO>CaO,特别是黏土质岩石。

在正变质岩中(除酸性岩浆岩),一般是Na2O>K2O,而副变质岩中,几乎经常是Na2O>K2O。有时K2O/Na2O可达2~3,是正变质岩所没有的。

(2)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应用

除上述常量元素含量的区别之外,经常利用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来研究原岩的成因。但是,原岩成因类型极其复杂,不同成因类型原岩可能出现化学成分相似性,因此,必须强调在研究成因时,重视野外地质产状、岩石共生组合及岩相学标志收集与研究。否则,只强调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点,可能会导致错误结论。

(3)常用的各类图解

区分正副变质岩及基本原岩类型常用的图解和方法有:

尼格里值、(al+fm)-(c+alk)-Si图解、(al-alk)-c图解、A-C-FM图解、ACF和A′KF图解、MgO-CaO-FeO图解、[(Al+Fe+Ti)/3-K]-[(Al+Fe+Ti/3-Na)]图解、(Al+Fe+Ti)-(Ca+Mg)图解、TiO2-SiO2图解、La/Yb-TR图解等。

研究变质玄武岩的构造环境与岩浆系列的图解有:

Ti/100-Zr-Y·3图解、Zr/Y-Zr图解、Hf/3-Th-Ta图解、Ti-Zr图解、Cr-Y图解、Ni-FeO/MgO图解、FeO-MgO-Al2O3图解、稀土元素型式、FAM图解等。

研究灰色片麻岩及变质深成侵入体的图解:

划分类型与系列的有:An-Ab-Or图解、K-Na-Ca图解、Q-Ab-Or图解;判别构造位置及成岩方式的有:Rb-(Y+Nb)和Rb-(Yb+Ta)图解、Nb-Y和Ta-Yb图解、Yb-Al2O3图解、稀土元素型式、La/Sm-La图解、微量元素ORG标准化蛛网图和R1-R2图解;判别花岗岩成因的有Na-K-Ca和ACF图解(王仁民等,1987;肖庆辉等,2007)。

研究变质沉积岩原岩性质和形成条件的图解:

区分原岩类型的有:米什多图解、AF图解、稀土元素型式等;判别变质黏土岩原岩和形成环境的图解和方法有:沉积矿物成分再造法、KAF图解、(Al2O3+TiO2)-(SiO2+K2O)-∑其余组分图解、不同气候带黏土岩的成分图解、K2O-B图解和Ba-Sr图解等(贺同兴等,1988,王仁民等,1987)。

(七)变质变形事件序列及地质演化研究

1)利用遥感、物探和化探资料,结合野外原始记录,分析判断区域变质构造带的边界,划分变质岩区各类构造块体界线,并确定主要构造单元边界。

2)根据变质期次、褶皱、断裂和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代,变质变形序次等划分构造旋回,确定每一变质旋回的变质形特点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3)按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综合研究区域变质构造带的演化特点;一般按太古宙、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各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变质岩组成、区域构造形迹和变质作用特点。

4)分析不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区域变质构造带的空间位置关系。如中太古代为初始陆核形成阶段,在太平寨-三屯营一带形成了一套二辉石型麻粒岩建造,以短轴背斜和片麻岩穹窿为特点;新太古代陆核逐步形成,在陆核西北遵化一带相当于现代的岛弧或弧后盆地环境,形成了绿岩建造,以大型背向形和角闪岩相韧性剪切带十分发育为标志(房立民等,1991;LuSongnian,2002)。

5)根据划分的变质岩建造和研究区成矿特点,分析变质岩建造与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含矿建造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关系。

6)根据变质构造特点和研究区成矿特点,分析各类变质构造与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的关系,指出控矿构造和成矿的有利部位(陆松年等,2006;潘桂堂等,1997)。如新太古代黑云斜长变粒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建造在水厂向形构造的核部可能形成大型铁矿床。

(八)遥感和物化探资料解译方法和综合应用

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为变质岩区编图工作提供大量的信息,应全面收集研究区内遥感和物化探有关资料。

1遥感资料在变质岩区编图中的应用

遥感地质解译从一开始就是地质编图的一种手段,遥感资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较准确地圈定地质体,从宏观上控制区域地质构造的总体格架。主要包括内容包括:

1)比较准确地圈定出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以及变质岩区的构造边界。

2)区分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和中浅变质岩系。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由于岩石变形变质强烈,表现出相对均一的抗风化剥蚀程度,在影像上显示出的平缓丘陵地形、块状地形分区。弱层理特征以及与上覆层状岩层形成的层状影纹结构反差,均是太古宙基底变质岩系解译区分的宏观标志。中浅变质岩系由于该套岩石变形变质较弱,保留了大量的原岩信息,尤其是层理信息,与沉积岩区难以区分。解译中往往根据一些片理、板理表现的断续细线纹或结合已知资料来确定。

3)区分不同成因和类型的变质岩。色彩、地形地貌、水系类型及影纹结构等标志是变质岩岩石类型或岩石组合类型解译划分的主要标志类型。可以区分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区域变质岩。

接触变质岩石发育在侵入岩发育地区,分布于侵入岩的外接触带,形成的岩石类型与原岩性质和侵入岩岩性有关。一般情况下,侵入于沉积岩或火山岩地区的中-酸性侵入岩容易形成接触变质。岩石类型为角岩类和大理岩类。

动力变质岩解译主要指与动力变质作用相关的糜棱岩系列,它属于韧性应变或晶体塑性变形相伴生的同构造重结晶作用造成的粒度细化。在影像特征上,常呈带状展布,复菱块状结构影纹和垅岗状地形是提取韧性剪切带信息的主要解译标志。

区域变质岩解译的主要标志是色彩、地形形态,可以区分几个大类。

第一类为千枚岩、板岩、片岩类,该类岩石因变质程度较浅,原岩的成层特征明显,条带影纹发育,多构成低缓丘陵或岗状地形,小冲沟构成的平行密集条纹往往代表着板理、千枚理、片理的方向,有时它们与代表岩层走向的条纹条带重合。

第二类为片麻岩、变粒岩类,由色调和影纹异常引起的透镜状、似层状和肠状的影像,应引起特别注意。如华北等地片麻岩分布区中呈深色调,透镜状、月牙状几何形态的影像体,岩性有可能为磁铁石英岩,这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根据浅色调圈定的透镜状、似层状或不规则块状的大理岩、石英岩、石英脉等,指示了变质岩中正常沉积岩夹层的存在,对恢复变质岩原岩和变质变形构造研究提供了依据。片麻岩区的地形和水系与花岗岩分布区具有相似性,一般组成低缓的地形,似垄岗状和馒头状山脊,其走向不明显,地形坡度较缓。有的地区岩性柔软,表生残积土壤和岩石碎片发育,主支脊间没有明显界线和固定的几何关系。有的地区岩性较坚硬,主支脊有的成羽毛状斜交,有的近于直交,山脊呈尖顶状,最小一级冲沟往往同片麻理方向一致,槽脊发育,构成密集羽毛状或丰字形地形和水系类型。有的片麻岩分布区,发育有密集平行钳状树枝状水系。

第三类为变质深成侵入岩体,主要根据变质深成侵入岩残留的形态结构、多期次岩体侵入的环状结构,以及与变质地层之间的微细影像特征差异来判别提取。主要影像表现特征为:模糊的形态边界;相对均一的影纹区;块状结构;与变质地层影纹的不协调关系等。

4)变质变形构造的解译。在深变质岩分布区,多期透入性构造置换面理、塑性环境下的褶皱构造、韧性剪切构造等,在遥感图像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多期透入性构造置换面理在遥感图像上显示为断续的线性影像,透镜状灰白色、白色影像等;塑性环境下的褶皱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以弧形影像,褶曲影像,脉岩体褶曲影像,脉岩体沿褶皱转折端对称分布影像,同一影像体沿褶皱转折端对称分布等显示;韧性剪切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以断续的线性影像,透镜状灰白色、白色影像断续呈线带分布,蠕虫状影像呈线带分布,褶皱构造影像等显示。

5)断裂构造的解译。断裂解译标志是提取断裂构造的直接影像依据。按其影像特征主要有五种类型:第一是线性标志,主要类型有直线、折线、弧线和环线。表现方式有单线和线带之分,前者反映单条断裂,后者代表断裂破碎带。第二是色彩(调)标志,主要表现特征是色调异常线、色调异常带和相同或不同色调体的错位、斜接、延伸不畅等。第三是影纹结构标志,主要是通过相邻地质体影像走向影纹的斜交、阻断、突然消失、位移等现象存在加以判定。第四是地形地貌标志,主要表现形式为:①地貌单元界线的突变——以线性影像为界分割两个地貌单元;②界面的几何形态——两个地貌单元的分界线以陡崖、陡坎、三角面等几何形态显示;③微地貌线性特征变化——沿断裂线形成串珠状鞍形脊、负地形、垄岗地形、透镜体、菱形块体、山体错位等微地貌现象。第五是水文标志,主要特征是水系错位、格子状和角状水系、水系网密度突然变化、地下水溢出点呈线形展布等。

遥感资料应用需编制遥感地质解译图。凡未进行定性地质解译的遥感影像单元,一般可采用以线、环影像单元为主,带、色、块等影像单元为辅进行编图;已进行定性地质解译的遥感影像单元,解译地质体(如出露或隐伏的断裂构造、变质岩大类、变质侵入体或基性岩墙群等)的边界线,均应以定性解译标志的可视化程度为依据,采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实测和推测”界线。

2物探资料在变质岩区编图中的应用

在变质岩区地质编图中应用物探资料,首要任务是给异常定性,解释引起异常的原因。作为异常定性的特征有:异常强度、形态、走向、规模、展布特点。不同地质体和构造引起的异常,其强度、形态、规模、走向、展布特点通常是不同的,依据这些差异,可判断异常引起的原因。在变质岩区编图中的应用,主要是在了解不同的物性变质地质体空间分布的基础上,研究区域构造格架和各种单体构造,同时物探资料对了解地壳厚度和结构、确定地壳上部地层结构与深部构造的关系,以及进行构造分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对异常进行定性划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断变质侵入体的位置、产状及延伸(深)

重磁配合可有效识别各类变质侵入体,重点是隐伏和半隐伏的岩体。

变质基性与超基性侵入体:一般同步显示磁力高与重力高,异常强度大,但规模较小。因此,可以追索基性超基性岩带或基性岩墙群。

变质中性岩体:一般显示磁力高,重力弱异常或无异常,异常规模通常较大。

变质酸性侵入体:一般同步显示磁力低与重力低,异常规模通常巨大。

变质侵入体的中心往往呈近似等轴状,其接触带变质或蚀变后磁性往往变强,因此分布呈近似圆形的异常区和环形异常带也可作为识别变质侵入体的标志。

(2)推断构造的产状、规模与延伸

重磁资料识别断裂的效果良好,有时可间接提供褶皱信息。重点是识别隐伏和半隐伏的、未知的和与已知资料有出入的各种构造。

异常区分界线:往往反映构造分区界线,这种界线往往是深断裂或大断裂。在片麻岩区可区分穹窿构造和大型线性构造带。同时,也可粗略圈定具有不同地质发育历史的地质构造单元。

线性异常:由垂向断裂直接引起的线性异常呈台阶状,断裂顶线大致位于垂直断裂方向剖面上的异常拐点处,或异常水平导数的极值处。应注意,具有物性差异的非断裂走向延伸较长的岩性分界处,也对应线形异常。切不可将所有线性异常都定为由断裂引起。应首先分析异常的起因和地质上是否有存在断裂的可能性,然后再确定线性异常是否对应断裂。

非台阶状线性异常,可由宽度不大,走向长度大的地质体引起。若这种地质体为断裂充填物,也可作为断裂的识别标志。

串珠状异常:往往反映断裂内断续有充填物的情况。

连续异常突然错位或扭曲:指异常走向的水平错动部位预示有垂直异常走向的水平错动断裂存在。

连续异常强度突变:指异常走向的水平方向上强度的突然大幅度升高或降低,也预示有垂直异常走向的垂向断裂存在。

(3)推断基底构造

重力资料能清晰的表现结晶基底的内部构造,基底表面的起伏,基底内部的巨大断裂带,巨大韧性剪切带,各类变质花岗岩基向深部的延伸情况。

(4)使用重磁资料

可识别有磁性差异和密度差异的变质地层,重点是隐伏和半隐伏地层。特别是在是早前寒武纪的硅铁建造、含磁黄铁矿的多金属矿体和其他含磁性矿物的矿化体体引起的异常,可以为矿产预测提供信息。

3化探资料在变质岩区编图中的应用

化探成果圈定出的多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配合物探提供的深部构造信息及地面地质调查资料,进行综合信息找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区域化探成果是地球化学场的反映,不同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与不同的地质体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全面系统地对区域化探异常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大量提取这方面的信息。在变质岩区地质编图方面,可以利用化探资料提供的信息,推断异常与变质地层、侵入体和地质构造的对应关系。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成矿元素、伴生元素、造岩元素的分布规律、元素组合特征及异常特点,在研究已知地质、构造元素组合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编制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开展未知地区地质构造的推断工作。

1)根据不同元素的分布规律和组合特征,推断不同时期、不同成分的变质侵入体和变质地层的大致范围。

2)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组的界线,推断区域性断裂构造带、韧性剪切带的范围。

3)根据地球化学富集区或成矿元素异常,推断控矿地质体的范围。

4)根据地球化学异常、控矿地质体和矿化类型,研究控矿地质体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九)蚀变特征与矿化关系研究方法

1根据蚀变类型了解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1)了解热液成分,蚀变增加的组分是热液富有的组分。

2)判断成矿温度,如矽卡岩化、钾长石化、云英岩化等是高温产物;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青磐岩化等是中低温热液产物。

3)了解pH及Eh值,如泥化、云英岩化、次生石英岩化多形成于酸性环境;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蒙托石化多形成碱性环境。

4)红化、重晶石化、明矾石化等表明氧化环境;黄铁矿化、退色化表明还原环境。

2蚀变类型的找矿标志

由于岩石蚀变和矿化都是热液作用的产物,围岩蚀变类型往往和矿化种类有密切关系。不仅围岩蚀变的范围往往大于矿化范围,而且不同蚀变类型及矿化常具有特定的空间分带规律,如斑岩型铜(钼)矿床,从矿化中心的钾化及石英-绢云母化向上(外)依次分布泥化带、青磐岩化带。因此,围岩蚀变可作为有效的找矿标志,注意研究蚀变类型与矿化种类的关系(表6-4)。

表6-4 主要蚀变类型与矿化种类的关系

简单的说BT就是多线程的下载方式,只要下载的人数多下载也就快迅雷则是从网页上搜索尽可能多的资源供你下载,有时速度也是可以的啊!!!!!!!

一 迅雷的工作原理

(原来有owlzeng 转贴到迅雷区)

下面的文章说明迅雷的工作原理

也就是说,迅雷会收集互联网上的所有下载地址和装了迅雷的电脑的资料

1其实收集互联网上的服务器的下载地址,很多软件都会这样做如网际快车等,但网际快车不会收集在下载地址里包涵了用户名和密码的下载地址,为什么因为网际快车的程序员知道,下载地址里有用户名和密码,就是不想让所有人都使用但迅雷的程序员可不理你,一样收集,然后供其它人使用说白了,就是我们站长最恨的"盗链"

例:包涵用户名的下载地:ftp://Thund:Issue@202154123218/0718/世界大战rmvb

这个下载地址里的Thund:Issue就是用户名和密码了

2上面说到的,只是提供下载的站长利益受损,下载的用户好像说,关我什么事我下载快,就行了

嘿嘿,天下可没那么便宜的事如果网上就那么几个网站的下载点,作用也不是很大,人家站长也不是傻的,让你迅雷一直的盗链那有什么办法增加下载点呢不就是那个用过迅雷下载的人喽

迅雷一装好后,以后你系统启动,在你的系统背后,都会启动两个线程(迅雷的),Thunderexe和Issueexe,但你在系统的右下角的工具栏里是看不到迅雷已经悄悄的启动了只有在线程里才能看到

这两个线程有什么用呢就是要像BT那样,共享你硬盘上的文件,让其它人下载所以,局域网的网管可就辛苦了,找死你也找不出,为什么你的网里面的流量那么大

从以上看出来,迅雷的程序员是很清楚用户是不想共享自己电脑上的文件给其它人下载的,所以他在系统后面悄悄启动迅雷的两个线程,而让你不发觉

所以就算你不在下载,你上网也会慢得要死硬盘不用多久就可以丢进垃圾桶里

3在迅雷的客户端上,还能通过搜索,找到不同的东西下载如搜win2003,就会搜到win2003的下载点但这些下载点可不是在迅雷服务器上的,但这个不要面的,却通过这种方式,让迅雷的用户觉得迅雷提供了速度快的下载点

这种行为,我相信会得到众多的普通迅雷用户的支持但这种盗链,严重影响到一个网站生存再有,每个迅雷用户也不一定同意自己每天一开电脑,就给别人上传

迅雷下载速度快的原因和工作原理 迅雷比其它下载工具快,是因为他是P2SP机制,说白了,就是BT的升级:

例:当有一个用户在一个**网站上,得到一个下载地址(A),然后用迅雷下载,这个下载地址就会收集到迅雷的服务器上

在地求的另一个地方又有一个用户在另一个网站上下载同一部**,而得到另一个下载地址(B),就又会给迅雷服务器收集

然后迅雷服务器就会把相同文件的下载地址(A,B)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资源那两个用迅雷下载这两个**的用户也算上就会有四个下载点了

而又有用户在别的地方准备下载相同的**的时候,迅雷就会在数据库里比较,找出相同的资源(其它下载点,也就是上面收集到的),提供给那个准备下载的用户下载,那这个用户就会同时有多个下载点来下载,而达到速度的提升而这个用户当然也不可能只是享受高速的下载,他同时也会上传了他下载的那部份数据(BT原理)

所以,当一个用户用迅雷下载时,就会连上迅雷服务器,查找资源,如果是热门的文件,迅雷就能返回大量的下载点,供这个用户下载从而达到下载速度的提升

二 使用迅雷安全吗?

根据迅雷的原理,我们觉得使用迅雷基本是安全的,不好泄漏太多个人的资料,至少到现在还没有出现过使用迅雷泄漏本地信息的事情发生,但要提醒一点的是,最好不要用迅雷下载用个人密码的ftp,否则你的密码也会被迅雷当成公共密码使用。

导语: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有哪些可以参考?文章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您只需要点击查阅就可以了!祝大家愉快!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

一、振动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必要而且准确的信息是进行故障诊断的前提条件。由于所有振动信息的源头均来自于传感器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振动传感器方面的基本知识。

1振动传感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振动传感器是将机械振动量转换为成比例的模拟电气量的机电转换装置。

传感器至少有机械量的接收和机电量的转换二个单元构成。机械接收单元感受机械振动但只接收位移、速度、加速度中的一个量机电转换单元将接收到的机械量转换成模拟电气量如电荷、电动势、电阻、电感、电容等另外还配有检测放大电路或放大器将模拟电气量转换、放大为后续分析仪器所需要的电压信号振动监测中的所有振动信息均来自于此电压信号。

2振动传感器的类型

振动传感器的种类很多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电涡流式、磁电式电动式、压电式按参考坐标的不同可分为相对式与绝对式惯性式按是否与被测物体接触可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按测量的振动参数的不同可分为位移、速度、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由电涡流式传感器和惯性式传感器组合而成的复合式传感器等等。

在现场实际振动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有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其中又以绝对式应用较多、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和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其中加速度传感器应用最广而大型旋转机械转子振动的测量几乎都是涡流式传感器。

3磁电式速度传感器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构造如下图所示。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传感器固定在被测物体上物体振动时固定在壳体7上的磁钢5随壳体与物体一起振动而由d簧片2和线圈3组成的d簧—质量元件与磁钢的振动并不同步而是发生相对运动线圈切割磁钢的磁力线而产生电动势在磁通量及线圈参数均为常数的情况下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切割磁力线的相对速度成正比。此相对速度对相对式显然是被测物体的相对振动速度对绝对式来说当传感器中的d簧—质量元件的固有频率远小于被测物体的振动频率时线圈的振动速度会远小于磁钢的振动速度线圈与磁钢之间的相对速度接近于被测振动体相对于大地或惯性空间的绝对速度。总之可以认为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被测物体的振动速度成正比。

速度传感器通过积分电路可测得位移通过微分电路可测得加速度。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输出信号大输出阻抗低电气性能稳定性好不易受外部噪声干扰不需外加电源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对后续电路也无特殊要求缺点是动态频响范围有限尺寸和重量较大d簧片容易发生疲劳损坏。速度传感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d簧片为关键的矛盾点d簧片厚d簧—质量元件的固有频率就增高所能测得的低频范围变窄d簧片薄易损坏使用寿命短。

4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某些晶体在受到沿一定方向的外力作用时其内部的晶格会发生变化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晶体的两个表面上产生了极性相反的电荷当外力消除后又恢复到原来的不带电状态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所产生的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晶体受力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此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就是根据压电晶体受力后会在其两个表面产生不同电荷的压电效应来实现机电转换的。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构造如下图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基座4固定或紧密接触于被测物体与物体一起振动由压紧d簧1与惯性质量块2组成的d簧—质量元件与基座的振动并不同步、而是发生相对运动压电晶体3受到质量块因相对振动加速度产生的惯性力作用而产生电荷电荷量的大小与惯性力成正比。当传感器中的d簧—质量元件的固有频率远大于被测物体的振动频率时质量块的振动位移会远小于基座的振动位移质量块与基座之间的相对振动接近于基座、即被测物体的振动。因此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被测物体的振动加速度成正比。

加速度传感器通过积分电路可测得速度通过二次积分电路可测得位移。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频率响应范围宽。适于测量高频、冲击信号例如齿轮、滚动轴承的振动测量耐温、耐蚀性较好不易损坏在实际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由于压电晶体产生的电荷量很小加速度传感器需要配置电荷放大器因此造成内阻抗高、电荷放大器前的连接电缆容易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现在许多加速度传感器把放大电路集成到传感器内抗干扰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频响特性范围下限由电荷放大器决定上限由传感器的固有频率及安装谐振频率决定。即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的接触及固定状况会影响高频测量的范围其中钢螺栓联接固定方式的高频测量范围最高可达10000Hz磁铁固定式为2000Hz手持式最低仅数百Hz。

5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

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由探头和前置放大器又称测隙仪二部分组成探头对着转子被测表面但并不接触留有一定的间隙用支架固定在轴承的瓦座上或机壳上通过延伸电缆与机壳外的前置放大器相连。

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的构造如下图所示。

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传感器的头部线圈与谐振电容、前置器内的石英振荡器构成高频12MHz电流振荡回路在头部线圈周围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当磁场范围内出现金属导体、如转子时转子表面会产生感应电流即电涡流。电涡流产生的感应磁场反作用于线圈的高频磁场使线圈的阻抗或者说电感发生变化转子与探头之间的间隙δ越小电涡流就越大线圈的阻抗就越大、电感量就越小。在振荡器激励电流参数、线圈参数、金属转子电导率和磁导率都为常数的情况下电感量是间隙δ的单值函数。测出电感量的变化即可知道转子与探头的间隙变化。由延伸电缆输出的电感量变化信号为高频载波信号经前置放大器内的检波器放大、转换后输出的是直流电压信号。该电压与探头和转子之间的间隙δ成正比因此称为间隙电压。间隙电压U又可分为直流分量Uo和变化分量Ua两部分。直流分量对应于初始间隙又称安装间隙或平均间隙用于测量轴位移变化分量对应于振动间隙用于测量振动。测隙仪输出的间隙电压信号经后续仪表的进一步处理即可转化成轴振动、轴位移、转速、相位的数值以及状态监测的各种图谱。

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是非接触式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大、频响范围宽、具有零频响应、探头结构尺寸小、抗干扰能力强、适于远距离传送、易于校准标定等优点。与接触式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都是接触式相比电涡流式传感器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出转子振动状况的各种参数尤其适用于大型旋转机械轴振动、轴位移、相位、轴心轨迹、轴心位置、差胀、等等的测量用途十分广泛。

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1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定义通俗地说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就是给机器看病。

人不可能不生病机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也是不可避免的。人生了病需要求医就诊机器出了故障也要找“医生”诊断病因。医生对病人的诊断是基于体征检查先看体温再进行验血、X光、心电图、B超、甚至CT等基础上的分析判断对机器故障的诊断同样也是基于状态监测先看总振动值再求助于频谱、波形、轴心轨迹、趋势图、波德图、全息谱图等基础上的综合性分析判断。

状态监测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利用监测与分析仪器在线的或离线的采用各种检测、监视、分析和判别方法对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做出评估属于正常、还是异常对异常状态及时做出报警并为进一步进行的故障分析、性能评估等提供信息和数据。

故障是指机械设备丧失了原来所规定的性能或状态。通常把设备在运行中所发生的'状态异常、缺陷、性能恶化、以及事故前期的状态统统称为故障有时也把事故直接归为故障。而故障诊断则是根据状态监测所获得的信息结合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行参数、历史状况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预报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判断以确定故障的性质、类别、程度、部位及趋势对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合理检修提供正确的技术支持。

2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意义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由来及发展与十分可观的故障损失以及设备维修费密切相关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意义则是有效地遏制了故障损失和设备维修费用。具体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及时发现故障的早期征兆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减缓、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

2一旦发生故障能自动纪录下故障过程的完整信息以便事后进行故障原因分析避免再次发生同类事故

3通过对设备异常运行状态的分析揭示故障的原因、程度、部位为设备的在线调理、停机检修提供科学依据延长运行周期降低维修费用

4可充分地了解设备性能为改进设计、制造与维修水平提供有力证据。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石化、化工、电力、钢铁等行业为了极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装置向着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连续化、单系列化发展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均无备机一旦出现故障停机将导致整个装置停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例如一个年加工原油500万吨的炼油厂停产一天的经济损失达二千多万元一个年产30万吨合成氨的化肥厂停产一天的经济损失达二百五十万元一台3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停产一天的经济损失达二百万元。由于大型转动设备的检修周期较长、备件价格昂贵一次故障停机的总经济损失多数都在千万元以上。

设备维修费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对于工业发达的国家来说任何一家公司的维修费都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国外研究表明维修费随设备技术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并且与维修体制密切相关。在日本由于较为重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工业装置的维修费为年销售额的610加上库存的备品备件总维修费达销售额的25在美国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料1980年美国工业设备的维修费达2460亿美元几乎占了和地方税收总额7500亿美元的三分之一而其中的750亿美元是因不当维修包括缺乏正确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给浪费了在我国的石化行业伴随着维修体制的逐步改进、以及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作的逐步开展和提高维修费所占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年产值的20左右九十年代为15左右近年来为10左右、甚至略低。

维修体制的变革经历了故障维修、预防性维修和预知性维修三个阶段。

最初是故障维修又称为事后维修“小车不倒只管推”设备什么时候坏了、什么时候修盲目、无计划、设备损坏程度大、维修费用高。

长期以来大多数工厂沿用的是定期的预防性维修体制也称计划维修它是根据生产计划和经验规定在设备运行一确定时间后停下进行解体、检查、修理、更换零部件。这种维修制度下无论设备有无毛病都要解体是一种过剩维修浪费人工、物料机器过多拆卸既容易降低原有精度又容易发生人为故障。因此预防性维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既不经济又不合理。预知性维修是以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为基础、以设备实际状况为依据、根据生产需要制定出预知性维修计划的维修体制。预知性维修要求不断地测知表征设备实际状态的参数对测得参数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是否发生故障以及故障类型、故障程度的评价推测机器状态的发展趋势估算出最佳的维修时机。预知性维修的目标是需要停车时才停车需要换件时才换件需要维修什么项目如某处轴承、某根转子、某处对中、某个齿轮、才维修什么项目。显然预知性维修比较先进、经济。据日本资料介绍采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故障停机时间可降低75每年设备维修费可减少2550。无怪国外有些专家认为把少量美元花费在状态监测上比把上百万美元花费在因设备严重损坏而引起强迫停机后的检修上更有价值。从开展此项工作中尝到甜头的国内设备专家则说开展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作是花小钱、省大钱购置监测仪器是花了一些钱但有效地降低了故障损失和设备维修费反而节省了大钱。

3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发展与现状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是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门新兴学科。

我国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时建国后首批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成套引进的13套大化肥装置以及随后不久引进的大化纤、大乙烯等装置正处于建成后的试车、开车阶段由于某些机组事故频发促进了高校及科研单位对这项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国外某些大公司的监测与诊断部门也同时开展了一些服务与交流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79年起有些企业开始研究西方设备维修体制从中感受到状态监测与预知性维修的重要意义。79年到83年一些受故障损失严重困扰的石化企业购置了国外先进的频谱分析仪等状态监测仪器进入了初步的实践阶段1983年原国家经委下达了《国营工业交通设备管理试行条例》明确提出“逐步采用现代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发展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知性维修体制”

从而把故障诊断纳入企业管理法规对发展故障诊断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1984年起石化企业逐步建立起以总公司、公司总厂、厂的三级状态监测机构配置人员购置仪器培训学相互交流全面开展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九十年代起火力发电行业开始开展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在线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作并且发展较为迅速。进入本世纪以来在钢铁、炼铝、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空分等行业内伴随着技术先进的大型转动设备的投入使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也开始得到重视与应用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自身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 离线的FFT分析仪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通过磁带记录仪到现场记录振动信号然后回实验室输入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仪回放进行频谱分析只有功率谱幅值谱及波形少数配置双通道时才能看到轴心轨迹分析方法单一基本上只能查幅值、频率。

② 离线或在线的计算机辅助监测、诊断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中期通过计算机完成信息采集、信号分析、数据库管理、甚至给出诊断结论有各种图谱分析方法多样更加注重幅值、频率、相位信息的全面、综合利用还涌现出专家辅助诊断系统。

③ 网络化监测、诊断阶段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局域网和Internet网络做到资源共享、节省投资、远程诊断所监测的参数不再局限于振动、轴位移、转速进一步扩展到流量、压力、温度等工艺过程量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把握更加全面、准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专家远程诊断。

如今在对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的监测以及故障原因的诊断方面可以说国内外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产品无论是在线的、还是离线的的性能都达到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水平。然而用户现场人员最关心的是设备当前故障的严重程度如何、今后的发展趋势怎样、还能否继续运行下去、还能运行多久等问题恰恰在对故障程度的评估上以及故障趋势的预报上各家产品都显得欠缺。因此状态预报是目前监测诊断技术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回答于 2022-08-13

抢首赞

贵阳 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定位装置

值得一看的故障诊断相关信息推荐

系统按照分层分布式体系设计,由现场监测终端,数据中心和工作站三部分组成,提供了计算机WEB查询和移动WAP查询两种方式。现场终端和数据中心之间通过GPRS\CDMA连接。

杭州顿恒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设备振动状态监测,超值好物热卖,上淘宝,放心购!

HS5944振动检测仪,机械振动测定仪

¥2780 元

全自动振动时效仪器时效振动设备震动时效系统内应力时效仪检测仪

¥6800 元

双通道振动监测保护仪 监控仪DK580DA

¥2300 元

CJ-LWB2 HZD-W/L-F CZJ-B3/4G 振动烈度监视仪智能振动监控保护仪

¥550 元

时代测振仪便携式YV300 手持式电机振动检测仪 专业震动测量仪

¥240 元

淘宝热卖广告

更多专家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汽车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汽车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汽车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汽车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汽车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汽车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汽车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 为你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

车位的契税和维修基金怎么算

视频回答

冯晓晨律师

回答于 2022-04-04

235点赞0浏览

贵阳 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定位装置

杭州顿恒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全自动振动时效仪器时效振动设备震动时效系统内应力时效仪检测仪

¥6800 元¥6800 元

购买

淘宝热卖广告

被起诉了还钱了就可以吗

视频回答

国樽律师事务所

回答于 2022-03-31

239点赞3,537浏览

建筑工地环境监测仪扬尘监测系统PM25检测噪音温度湿度监控仪器

¥1688 元¥1688 元

购买

淘宝热卖广告

李连杰想改中国国籍,但是被拒绝了3次,如今想要落叶归根,他会实现吗?

李连杰大家这个人对他并不陌生。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是很大的。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而且他凭

娱乐圈达人呀

回答于 2022-09-14

146浏览

你们身边有属虎的人吗?他们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呢?你觉得生肖虎火气大吗?

你们身边有属虎的人吗?他们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呢?你觉得生肖虎火气大吗?不管是谁都是有脾气有火气的,性格

爱分享的土拨鼠

回答于 2022-10-22

556浏览

从故障诊断到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本月4917人已申请相关服务

咨询

迈斯沃克软件(北京)广告

9万买什么车?逸动和名爵5谁更省油耐用?

视频回答

阿谓丶0770

回答于 2022-11-08

17点赞0浏览

正在加载

全部

1

研究单位:全国地质资料馆、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子课题负责人:单昌昊

子课题研究人员:丁 锋 马飞飞 王正平 刘向东 李景朝

张立海 单昌昊 周 舟 贾文珏 颜世强

报告编写人:颜世强 马飞飞

第一章 地质资料信息制度标准规范现状

一、地质资料信息制度标准规范总体框架

地质资料信息制度标准规范总体框架,纵向上由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两个层次组成,法律法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各级规范性文件,标准包括不同级别的工作标准、规范,横向上由地质专业制度标准、信息化制度标准、地质资料馆藏服务制度标准组成,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本章重点介绍制度标准规范现状,从地质资料服务、地质专业、地质信息化三个方面,分法律、标准两类详细说明。

(一)地质资料管理及服务工作制度标准规范现状

1地质资料管理和地质科技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性文件

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地质行业地质科技档案工作条例、地质矿产部岩矿心管理规定、原本地质档案验收办法(试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等11项。

2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技术标准规范

主要有: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档案馆建筑设计要点、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要求、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油气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汇交细则、油气成果地质资料计算机著录细则、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试行)、石油地质原本档案立卷归档办法(试行)、地质矿产部测绘档案立卷归档办法(试行)、地质矿产部基本建设档案立卷归档办法、海洋地质原本档案立卷归档办法(试行)、探矿工程档案立卷归档办法、设备档案立卷归档办法、地质矿产部实验测试档案立卷归档办法(试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原本档案立卷归档办法(试行)、全国汇交地质报告质量验收试行规定、矿产和地下水勘探报告审批办法(试行)、原本地质档案验收办法(试行)、地质矿产部地质学院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暂行条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孔技术档案说明、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要求等29项。

3地质资料保密相关规定

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印刷复印等行业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暂行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保密文件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

4地调局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文件

主要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资料接收保管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资料管理办法等两项。

(二)地质专业及资料信息化工作制度标准规范现状

1跨行业通用标准及其相关标准

(1)国土资源数据描述标准

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

(2)国土资源应用系统与网络建设标准

国土资源应用软件设计开发规范、国土资源应用软件质量要求与测试、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建设规范。

(3)通用标准的相关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续表

续表

2地质矿产行业信息化标准

(1)数据描述标准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万)DZ/T017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9649-88

(2)数据库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续表

续表

3地质调查通用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4区域地质调查通用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5城市区域地质调查标准

城市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DZ/T0094-1994。

6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监测标准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0)DZ/T0147-2009。

7海洋矿产勘查标准

大洋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GB/T17229-1998。

8海洋地质其他标准1∶50万海区磁力异常平面图编图规范DZ/T0234-2006、1∶50万海区地貌图编图规范DZ/T0235-2006、1∶50万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1∶50万海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编图规范DZ/T0237-2006

9陆地油气金属非金属矿产调查勘查通用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10陆地油气金属非金属矿产调查标准

战略性远景调查规范(1∶5万)DD2004-04、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自然重砂数据库建设标准。

11陆地油气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12水文工程环境灾害地质调查勘查通用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13水文地质调查与监测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14工程地质调查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15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标准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DD2004-02、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规范(1∶50000)DD2008-03。

16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防治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17地球物理勘查与方法通用标准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GB/T14499-1993、地球物理勘查图图示、图例和代码及色标DZ/T0069-1993、岩矿石物性测定技术规程DD2006-03

18重力勘查与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19磁勘查与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20电勘查与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21地震勘查与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22放射性勘查与方法标准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23应用地球物理勘查与方法标准

固体矿产预查普查中物化探遥感工作要求DD2003-03。

24地球化学勘查与方法通用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25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标准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范(含采样、钻孔、岩石、坑道)DZ/T0248-2006。

26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标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包括不同比例尺、各阶段的要求)DZ/T0145-1994。

27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28气体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29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30应用地球化学勘查与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31遥感地质调查与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32应用遥感地质调查与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33钻探坑探技术方法通用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34钻探技术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35坑探技术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36地质测量通用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37地质图底图编绘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38地质专业测量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39地质实验测试通用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40岩矿石样品分析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41土壤样品分析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42水样品分析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43同位素方法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44物化性能测量标准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45地质实验测试标准物质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三)各试点省集群化建设备用标准规范

1上海和湖北集群化试点采用标准

结合上海地区地质资料的特点,既按照全国地质资料馆有关地质资料信息化的要求执行,又要制定适合上海的地方具体信息化的要求标准。主要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SZ1999001-2000》、《地质资料档案着录细则DA/T23-2000》、《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SZ1999002-2001》、《归档文件整理规则1565DA/T22-2000》、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汇交格式、地质资料信息化技术要求、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入库数字化要求、上海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各专业属性表格设计。

湖北省参照上海市有关规范标准执行。

2湖南省集群化试点采用标准

主要有:D2004-04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DD2005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127-94固体矿产矿点(床)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9-1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规定、DZ/T0216-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GB/T193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687-92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4498-93工程地质术语、GB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13923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2260-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9649-88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T7408-2005/ISO8610∶2000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17798-2007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等。

3青海省集群化试点采用标准

主要有:GB2260-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648-88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T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GBT17694-1999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DZ/T0001-91区域地质信息总则(1∶50000)、DZ/T0197-19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DB9702GIS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DZ9701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细则、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DZ地质资料著录文件格式、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1999)、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06年9月修订)、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7月)等。

二、地质资料信息工作制度标准规范存在问题

推进“两化”需要标准先行,尽管已基本形成了地质资料服务、地质专业、国土资源信息及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但从国家“两化”的总体需求来看,已经形成的这些标准还远不能满足“两化”工作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是推进“两化”的关键,在“两化”建设的过程中,标准是关键,应用是核心。目前的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实现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共享关键技术的标准显得薄弱与研发滞后

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方面的标准制订相对滞后,当前已经完成的标准主要集中在专业的代码标准,支持空间数据网络共享的标准仅有空间数据格式转换标准,然而由于地质资料数据的特殊性,在图例、图示方面,该标准尚不能满足地质数据转换的需求,为此这一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标准、政策、运行模式方面开展了全面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国家制订实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奠定了基础。但大部分标准、政策还停留在“研究”和“建议”的水平。研究提出支持我国资源环境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同时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标准、管理运行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各级空间信息共享建设和应用的迫切需要。为实现信息的广泛共享,还应大力加强地质资料信息的分类编码标准、数据访问协议、数据分发标准、科学语言描述规范等标准的制定。

(二)标准体系不健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方面的标准或规范严重缺乏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经历以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发展过程,带动了经济全球化,建立健全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海量的地球空间信息提供利用,通过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政策导向和各种机制,使空间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了产业化,并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利益。标准化建设是实现空间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没有一体化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标准,就无法建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三)已形成的标准多属某个具体工作项目的技术约定,单个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差,制约了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开展

目前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标准或技术约定的制定大部分都是根据具体的工作项目或是某一特定的地质任务而形成的,各标准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使今后海量、多源数据的综合一体化管理和综合应用受到限制。而应用GIS对地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环境、土地等多源地质资料信息进行管理与综合分析,来解决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评价、灾害预测与防治等问题越来越普遍。而且随着GIS技术应用的深入,对多学科的地学空间信息进行集成管理、综合分析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与此相适应,其标准化也必然具有综合的性质。要满足这样的标准化需求,孤立的单个标准是无能为力的,需要多个标准的相互协调,才能在整体上达到效益最佳,从而实现多源地质资料信息的综合应用,为政府决策、公司、企业等提供方便、快捷的综合地学信息。

(四)地质资料服务相关标准落实,影响了集群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目前地质资料共享、保密、服务等信息服务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导致地质资料服务分级分类五花八门,服务收费千差万别。其中,涉密地质资料是影响社会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涉密标准不统一,地质资料数据相关服务机构在互联网上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只能限于地质资料的目录检索、一些元数据的发布、岩石地层数据库的查询,以及小比例尺地质图的发布。一些重要的基础地质数据库,如1∶20万、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重力数据库、区域化探数据库等都因为涉密而无法通过网络提供服务。

(五)标准的宣传贯彻严重滞后

目前所完成的标准,只有有限的几个公布实施。从标准的实施情况来看,明显缺乏标准的宣传力度,主要体现在对标准的理解程度不一致或错误,导致采集的数据有缺陷,为数据集成和应用带来困难。同时支持这些标准规范实施的软件工具严重缺乏。目前的标准投资,只有研制标准的资金,没有支持标准规范实施的软件工具开发经费和宣传贯彻经费,直接的后果就是标准无法应用或很难应用。

第二章 地质资料信息标准规范建设主要目标及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中“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为目的,以执行《国土资源部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发〔2010〕113号)为纲领,按照部推进“两化”总体部署,结合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工作实际,针对“两化”试点和推广工作中标准规范应用现状及问题,研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两化”标准体系框架,健全完善相关技术指南,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全国推进“两化”工作奠定基础。

二、目标

根据“两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遵循国土资源标准化指南,建立与“两化”建设相适应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标准化体系,从基础标准、业务技术标准和行政管理标准三个层面,构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标准模型,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科学、实用的国家地质资料信息接收、保管、质量评价与验收、存储与分类、交换与共享、产品开发、数据结构、元数据、数据编码、图示表达、数据整合、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等标准体系。

三、主要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两化”标准规范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土资源标准化指南和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工作实际,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科学、实用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标准体系,开展信息共享、数据集群、产品研发等推进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需要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构建标准化管理机制,为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标准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第三章 标准规范建设建议

一、工作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研制标准体系时应遵从的基本原则,也是标准体系可以很快应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贯彻执行的根本保障。

2完整性

将描述地质资料信息所需的标准规范分门别类地纳入相应的类别中,并使这些类别协调一致,相互配套,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以完整地描述地质资料信息的主要特征。

3系统性

系统性是标准规范体系中各标准规范之间内部联系和区别的体现,做到合理安排,层次合理、分明。

4先进性

一方面,标准规范体系应充分体现国际标准的发展方向,与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接轨,同时做到与国家标准相协调;另一方面,标准规范体系应能就地质资料信息采集、生产、应用等方面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描述。

5预见性

在研制标准规范体系时,既要考虑到目前的信息技术水平,也要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所预见,使标准规范体系能适应领域内各项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

6可扩充性

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标准规范体系提出的更新、扩展和延伸的要求,以及水利行业不同流域、流区机构的用户对《标准》的不同应用需求,要根据信息技术、专业领域的发展和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而进行充实和更新。

二、工作重点

(一)构建标准体系参考模型

标准体系参考模型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叫标准体系参考模型,用于约束和协调标准的制定和组织。它表现为一种标准分类方法,用来对标准进行粗线条的分类,通过它可以把大量的已制定的无序的标准映射为有序子体系,划清各部分的界线,并能发现标准制定的空白领域,提出需要加强的方面。

(二)研制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体系表就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它是标准体系的一种直观表现形式,其组成单元是标准。主要分为:

1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是以地质工作为对象,并且在地质资料信息工作中广泛运用的标准。包括:

(1)名词术语标准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专业领域的名词术语,是表达地质资料工作事物和概念的。赋予地质资料专业领域事物和概念以规范的名词术语,为地质资料的研究与交流提供了共同语言,也为制定其他有关标准奠定了基础。

(2)地质报告标准

地质报告的质量决定着地质资料的质量和效益。制定地质报告标准,不仅是地质工作和地质管理工作的任务,也同地质资料工作密切相关。地质报告标准包括:制图标准、地质报告格式、地质报告编写内容和深度标准、地质报告编号标准、地质报告完整性标准等。

(3)专业符号标准

专业符号标准包括地质资料检索语言中分类号的构成、地质资料档案编号、地质资料馆代号等标准。标准化的地质资料专业符号,对实现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有重要意义。

(4)案卷规格和质量标准

案卷是地质资料管理的基本单位,对地质资料工作影响很大,其标准包括:组卷方法标准,保管单位编目的项目、格式和方法标准,案卷内在质量标准,卷和标准等。

(5)库房、设备标准

储存和保护好地质资料需要有一定的库房和设备条件,它们的质量直接关系地质资料的保护与安全,因此,必须制定库房、设备标准。包括:库房建筑设计标准,地质资料柜架的质地、规格标准,地质资料保护设备技术性能标准等。

(6)种类、计量单位标准

地质资料的种类是揭示地质资料内容、性质的标志,也是协调、指导地质资料工作合理、健康发展的依据。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地质资料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必须提出其种类划分的依据标准和基本种类标准。为了配合地质资料管理,还应针对地质资料的特点,规定其计量单位标准。

2业务技术标准

业务技术标准是以地质资料工作的程序、手册、职责、要求为对象制定的标准,以及某些与地质资料业务技术工作相关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标准。

(1)业务建设标准

业务建设标准是针对地质资料实体管理工作制定的各项标准。包括:归档标准、接收标准、整理标准、鉴定标准、保管标准、统计标准等。

(2)著录标引标准

著录标引是地质资料信息储存与检索的主要手段,其标准包括著录规则、标引规则等。

(3)开发、利用标准

开发、利用标准是规范地质资料服务的标准,包括地质资料利用范围、阅览室工作规范、有偿服务与计价标准、利用效益计算标准、地质资料信息交流的规范、地质资料编研成品质量标准等。

(4)现代化管理标准

现代化管理标准,主要是指应用现代技术装备管理地质资料的有关标准,如数据库建设标准、新型地质资料材料质量标准、电子计算机使用与管理标准以及电子检索系统功能的评价标准等。

(5)共享服务标准

共享服务标准是推进地质资料网下、网上共享、交流的统一标准,包括唯一标识、共享服务协议、产品分级方案、共享接口规范等。

3地质档案行政管理标准

行政管理标准是针对地质资料部门和地质资料工作者制定的标准。如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地质资料产业化发展支持政策、地质资料业务职责和机构设置标准、地质资料室职能标准、地质资料馆工作规范、各种地质资料工作者的岗位责任制等。

(三)研制相关技术指南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地质资料信息进行集群化开发,形成能满足不同用户需要的系列产品,并提供产业化服务的工作。因地质资料信息类型不同,对其进行集群化开发的技术方法也不同,因此应针对每一类地质资料信息的特点,分别编制适用于该类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开发的技术指南。主要包括:

1)原始地质资料清理技术指南

2)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技术指南

3)重要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技术指南

4)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

5)国家和省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6)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指南

7)油气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系统建设技术指南

8)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

9)地质资料电子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指南

10)重要成矿区带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技术指南

11)典型矿床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技术指南

每一技术指南应包括以下内容:工作步骤;数据整理格式要求;所采用软件系统或平台。

第四章 主要结论

当前我国建立了收、管、用等方面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标准规范,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但还不能适应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需要,尤其是在数据融合、数据库建设、网络共享服务、产品加工、产业化发展等标准规范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加强标准体系研究,构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标准体系模型和体系框架,研发地质资料清理、地质资料数字化、共享服务、产品开发、产业化发展、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库整合等关键技术标准,为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提供支撑。

易用性规范

2001 常用按钮要支持快捷方式。

2002 完成同一功能或任务的元素放在集中位置,减少鼠标移动的距离。

2003 界面要支持键盘自动浏览按钮功能,即按Tab键的自动切换功能。

2004 界面上首先应输入的和重要信息的控件在Tab顺序中应当靠前,位置也应放在窗口上较醒目的位置。

2005 分页界面要支持在页面间的快捷切换,常用组合快捷键Ctrl+Tab

2006 默认按钮要支持Enter和选 *** 作,即按Enter后自动执行默认按钮对应 *** 作。

2007 可写控件检测到非法输入后应给出说明并能自动获得焦点。

2008 Tab键的顺序与控件排列顺序要一致,目前流行总体从上到下,同时行间从左到右的方式。

2009 复选框和选项框,按选择几率的高底而先后排列。

2010 复选框和选项框要有默认选项,并支持Tab选择。

2011 界面空间较小时使用下拉框而不用选项框。

2012 选项数较少时使用选项框,相反使用下拉列表框。

2013 根据用户不同采用相应的词语语气语调,如专用软件,可以出现很多专业词汇;用户为儿童:这可以语气亲切和蔼;老年用户则应该成熟稳重。

2014 鼠标为不可点击状态时显示箭头,可点击状态显示手型;系统忙时显示沙漏形状

规范性规范

2015 菜单前的图标能直观的代表要完成的 *** 作。

2016 工具栏要求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自己选择定制。

2017 系统常用的工具栏设置默认放置位置。

2018 工具箱要具有可增减性,由用户自己根据需求定制。

2019 状态条要能显示用户切实需要的信息,常用的有、目前的 *** 作、系统状态、用户位置、用户信息、提示信息、错误信息等,如果某一 *** 作需要的时间较长,还应该显示进度条和进程提示。

2020 滚动条的长度要根据显示信息的长度或宽度能及时变换,以利于用户了解显示信息的位置和百分比。

2021 状态条的高度以放置五号字为宜,滚动条的宽度比状态条的略窄。

2022 菜单和工具条要有清楚的界限;菜单要求凸出显示,这样在移走工具条时仍有立体感。

2023 工具条一般比菜单要宽,但不要宽的太多,否则看起来很不协调。

帮助规范

2024 帮助文档中的性能介绍与说明要与系统性能配套一致。

2025 打包新系统时,对作了修改的地方在帮助文档中要做相应的修改。

2026 在界面上调用帮助时应该能够及时定位到与该 *** 作相对的帮助位置。也就是说帮助要有即时针对性。

2027 用户可以用关键词在帮助索引中搜索所要的帮助,当然也应该提供帮助主题词。

2028 如果没有提供书面的帮助文档的话,最好有打印帮助的功能。

2029 在帮助中应该提供我们的技术支持方式,一旦用户难以自己解决可以方便的寻求新的帮助方式。

合理性规范

2030 与正在进行的 *** 作无关的按钮应该加以屏蔽(Windows中用灰色显示,没法使用该按钮)。

2031 对可能造成数据无法恢复的 *** 作必须提供确认信息,给用户放弃选择的机会。

2032 非法的输入或 *** 作应有足够的提示说明。

2033 对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引起错误的地方要有提示,让用户明白错误出处,避免形成无限期的等待。

2034 提示、警告、或错误说明应该清楚、明了、恰当。

2035 提交失败后必须保存用户已经输入的内容,以便修改后再次提交。

美观与协调规范

2036 长宽接近黄金点比例,切忌长宽比例失调、或宽度超过长度。

2037 布局要合理,不宜过于密集,也不能过于空旷,合理的利用空间。

2038 按钮大小基本相近,忌用太长的名称,免得占用过多的界面位置。

2039 按钮的大小要与界面的大小和空间要协调。

2040 避免空旷的界面上放置很大的按钮。

2041 放置完控件后界面不应有很大的空缺位置。

2042 字体的大小要与界面的大小比例协调。

2043 前景与背景色搭配合理协调,反差不宜太大,最好少用深色,如大红、大绿等。如:安全软件,根据工业标准,可以选取**,绿色体现环保,蓝色表现时尚、紫色表现浪漫等等,淡色可以使人舒适,暗色做背景使人不觉得累等。

2044 如果使用其他颜色,主色要柔和,具有亲和力与磁力,坚决杜绝刺目的颜色。

2045 界面风格要保持一致,字的大小、颜色、字体要相同,除非是需要艺术处理或有特殊要求的地方。

2046 如果能给用户提供自定义界面风格则更好,由用户自己选择颜色、字体等。

2047 色盲、色弱用户,即使使用了特殊颜色表示重点或者特别的东西,也应该使用特殊指示符。

2048 颜色方案也需要测试,常常由于显示器、显卡的问题,色彩表现每台机器都不一样,应该经过严格测试,不同机器进行颜色测试。

2049 使用统一的语言描述,例如一个关闭功能按钮,可以描述为退出、返回、关闭,则应该统一规定。

菜单设计规范

2050 菜单通常采用"常用--主要--次要--工具--帮助"的位置排列,符合流行的Windows风格。

2051 常用的有"文件"、"编辑","查看"等,几乎每个系统都有这些选项,当然要根据不同的系统有所取舍。

2052 下拉菜单要根据菜单选项的含义进行分组,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用横线隔开。

2053 一组菜单的使用有先后要求或有向导作用时,应该按先后次序排列。

2054 没有顺序要求的菜单项按使用频率和重要性排列,常用的放在开头,不常用的靠后放置;重要的放在开头,次要的放在后边。

2055 如果菜单选项较多,应该采用加长菜单的长度而减少深度的原则排列。

2056 菜单深度一般要求最多控制在三层以内。

2057 对与进行的 *** 作无关的菜单要用屏蔽的方式加以处理,如果采用动态加载方式——即只有需要的菜单才显示——最好。

2058 菜单前的图标不宜太大,与字高保持一直最好。

2059 主菜单的宽度要接近,字数不应多于四个,每个菜单的字数能相同最好。

2060 主菜单数目不应太多,最好为单排布置。

独特性规范

2061 安装界面上应有单位介绍或产品介绍,并有自己的图标。

2062 主界面,最好是大多数界面上要有公司图标。

2063 登录界面上要有本产品的标志,同时包含公司图标。

2064 帮助菜单的"关于"中应有版权和产品信息。

2065 公司的系列产品要保持一直的界面风格,如背景色、字体、菜单排列方式、图标、安装过程、按钮用语等应该大体一致。

安全性规范

2066 应当注意尽可能避免用户无意录入无效的数据。

2067 采用相关控件限制用户输入值的种类。

2068 当用户作出选择的可能性只有两个时,可以采用单选框。

2069 当选择的可能再多一些时,可以采用复选框,每一种选择都是有效的,用户不可能输入任何一种无效的选择。

2070 当选项特别多时,可以采用列表框,下拉式列表框。

2071 在一个应用系统中,开发者应当避免用户作出未经授权或没有意义的 *** 作。

2072 对可能引起致命错误或系统出错的输入字符或动作要加限制或屏蔽。

2073 对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的 *** 作要有补救措施。通过补救措施用户可以回到原来的正确状态。

2074 对一些特殊符号的输入、与系统使用的符号相冲突的字符等进行判断并阻止用户输入该字符。

2075 对错误 *** 作最好支持可逆性处理,如取消系列 *** 作。

2076 在输入有效性字符之前应该阻止用户进行只有输入之后才可进行的 *** 作。

2077 对可能造成等待时间较长的 *** 作应该提供取消功能。

2078 特殊字符常有;;'"><,`'、"["{、\|}]+=)-(_&&^%$ #@!~,。/还有空格。

2 079 与系统采用的保留字符冲突的要加以限制。

2080 读入用户所输入的信息时,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去掉前后空格。

2081 有些读入数据库的字段不支持中间有空格,但用户切实需要输入中间空格,这时要在程序中加以处理。

输入项规范

2082 必输项中不可为空,不可输入空格

2083 必输项给出必输项标识()。

2084 非必输项字段,Null插入数据库时不会出错,在数据库中设置默认值

2085 日期显示格式一致;或提供固定格式的选择。

2086 输入区域输入特殊字符,插入数据库时不出错或提示不允许输入特殊字符。

2087 英文输入不区分大小写,不可输入汉字、数字及特殊字符

2088 数值字段只能输入+ ,— ,0~9及功能键(BackSpace 光标) 。数值不能为负数。

2089 单行文本框/多行文本框;长度合适,可以容纳相应文字,但不能超过数据库该字段长度,最好将可以输入的最大字符数标在旁边。建议单行文本框中当输入的字符超过一定长度时再输入无效;对于多行文本框给出最大字符数标识

2090 附件;可正常添加符合格式的附件; 附件可正常打开和保存,附件名较长时可正常 *** 作;直接输入错误的附件地址,保存时应给出提示信息;附件打开和保存到本地时,文件名要显示原文件的文件名。

2091 密码输入;在需求中定义密码是否允许为空或空格;密码是否允许特殊字符;是否区分大小写,密码的可输入长度;程序中应给出文字说明密码的可输入长度。

以上就是关于磁石的磁力会招雷击吗全部的内容,包括:磁石的磁力会招雷击吗、研究工作方法、BT和迅雷有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3538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