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标本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标本资源保存技术规程,第1张

前言

本规程为适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标本整理保存规范化而编制,目的是为了统一标本科学保存方式,长期有效地保标本开发利用,为各类标本深入对比研究和进一步挖掘科研信息,打下坚实基础。

本规程对可溶性盐类矿物保存前的准备、库房及保存容器的要求、保存步骤进行了规定。

本规程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按国家编制规范的标准和要求起草制定,并向相关单位和专家征求修改意见后,进一步完善,提交专家评议组审定。

本规程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

本规程起草人:叶青培,冯向阳,张则高。

本规程由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可溶性盐类矿物标本的保存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可溶性盐类矿物标本的保存工作,是可溶性盐类矿物标本保存工作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96499—200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第9部分:结晶学及矿物学

GB/T16571—2012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GB5022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B50072—2010 冷库设计规范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工作实用手册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

3 定义与稳定性

31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是指能潮解或能溶解的盐类矿物。其硬度较低,多在摩氏硬度3及以下。并且受环境影响极大,如在阳光或强烈灯光照射下,在潮湿空气中,在水侵蚀与浸泡下,在与含酸或碱溶液相遇时,矿物会发生潮解、溶解与风化,从而使其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以致形成另一种矿物。

32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稳定性

依据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的稳定性可将其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极不稳定的,在空气中能自行潮解或吸(失)水变为另一种形态或成分的矿物。如无水芒硝和泻利盐吸收水分后成为粉末状芒硝和六水泻盐;芒硝和硼砂在空气中易失水分,成为白色粉末状无水芒硝和三方硼砂。至于钠硝石、钾铁盐、石盐、钾石盐、钾镁盐、硼砂、水绿矾和胆矾及其他矾类矿物等在空气中易潮解体积变小,其形态或晶形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第二类是不稳定的,在常态下其表面将形成一层薄膜,但仍保持原来晶形与组分,受潮湿后形态会发生变化,然而一旦遇水就很快溶解,如白钠镁矾、钾镁矾、碳钾钠镁矾、钎铁矾、光卤石、无水钾镁矾、天然碱等,其表面常有一层白色薄膜,容易脱落,并且溶解度较大,每升水溶解度在200~2000g之间。

第三类是次稳定的,在常态下能保持原状,溶于水比较缓慢或微溶于水,如石膏、硬石膏、钾芒硝、钙芒硝、钾盐镁矾等。但是在热水或含酸、碱溶液中则会很快溶解,并出现另一种矿物,如氯碳钠镁石溶于水中生成菱镁矿,钠硼解石溶于硫酸中生成石膏与芒硝沉淀等。

33 库房

即标本的保存场所,是用于标本集中保存的特定建筑物,库房必须与办公区、居民区分隔开。

34 保存环境

指能使标本长期、稳定保存,并能延缓其自然损坏、防止人为破坏的环境条件,包括标本库房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环境监控和特殊环境。

35 标本库房的自然条件

指温度、湿度、光照、日照、有害气体、放射性射线、噪音和微振动等。

4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标本的保存

41 总则

标本作为国家宝贵的科学财富,是科研教学、公开展示的物质基础。对标本的科学管理与保存必须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准确、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42 准备

1)标本编号工具及材料:白油漆笔,用于在标本上涂漆以便编号;油性记号笔,用于在标本的白色油漆上填写编号;托盘,用于临时放置标本,便于搬运;工作台,用于临时放置标本;标签,用于填写标本的基本信息;记账笔,用于标本标签的填写;塑封机及薄膜,用于塑封标本的标签;打孔器,用于塑封标签打孔;线,用于塑封标签与瓶装标本的连接。

2)标本包装材料:磨砂口玻璃瓶,用于存放细小、松散的标本,应事先刷上白漆,用于填写编号及标本名称等;棉纸、海绵和棉花,包装标本用,以避免矿物晶体受到损坏,亦可作为细小完整晶体的包装用;密封袋,用于封装包装完整的标本及标签;专用封蜡设备,用于蜡封标本或容器;纸盒,用于放置已包装的标本;干燥皿,用于封装极可溶性盐类标本;铅密封盒,用于封装带有放射性元素的标本;干燥剂,标本封装时作为湿度调节材料,用于保持干燥的封装内环境;不干胶贴纸,用于填写标本编号及名称。

3)相关资料装封材料:档案袋,用于封装与标本相关的原始资料。

4)运输工具:手推车、人形梯子、小型叉车,用于库房内标本在出入库、挪位时的运输。

5)其他辅助工具:地质锤、钳子、吸尘器、改锥、剪刀、天平、磅秤、医用塑胶手套或棉质手套、一次性口罩、防辐射工作服。

43 对库房及保存容器的要求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由于标本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在不同的潮、湿、热、光照的环境下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本着科学管理的原则,对标本的管理分类及库房环境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库房保存环境,包括:

——库房的自然条件,如库房建筑均应避光,对有窗库房应加装避光窗帘和防盗护栏,并采取防尘及过滤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装置;库房内应保持恒温恒湿,温度为15~20℃,日温差应在2~5℃范围内,相对湿度为40%~50%,日波动值应小于5%;库房照明的选用应按照紫外线含量少、冷光、寿命长及高显色光源的原则,如无紫外辐射荧光灯;库房空气质量应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的一级标准执行;库房应经常通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大,极易对标本和库房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及损坏,同时也对管理人员健康不利,其环境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应依据《标本库房保存环境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表2)执行;库房内的声级不得超过35dB;库房内对易碎易损标本应采用防震、减震设施;库内及其附近应保持整洁,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及其他有碍标本安全的物品。

表1 标本保存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表2 标本库房保存环境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标本库房风险等级的确定和安全防护系统的设置按《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公安部GA27—2002)执行,其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应按《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T16571—1996)执行。

——消防条件:库房的消防应按《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执行,防火分区应以300m2为一个划分单位,每一个防火区内至少设置一个具有明显标志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同时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完好有效。

——环境监控:在建立标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应建立自动监控、调控系统,对库房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监测布点要科学合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标本库房应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库房环境检测,保证以上标准的相对稳定;对具有放射性污染的标本,应该根据放射性程度将中型以上具有放射性的标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铅质密封箱给予封装,无条件时应给予淘汰并上报环保有关部门,得到同意后,及时远离居住区进行深度掩埋,小型以下具有放射性的标本必须用铅密封盒进行封装,并统一存放。

——特殊环境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设高标准的低温库房或采用低温冷藏箱(柜),用于存放需要低温保存的标本,低温库房具体建设标准参见《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

2)保存容器的要求:磨砂口玻璃瓶、干燥皿、铅密封盒、纸盒、塑料密封袋都是保存标本的容器,首先,玻璃器皿具有化学稳定性强的特性,是理想的保存容器;其他容器及包装材料的选用要根据防潮、防水、防震、防挤压、防腐蚀、防湿度变化的具体要求而定;部分容器还可避光存储标本;必要时,尚可选用干燥箱;以上容器在存放标本之前必须清洗干净。

44 标本库房的科学管理与保存步骤

1)标本库房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原则是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准确、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标本管理必须设立专门保管部门并配备专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并保持相对稳定。标本库房的科学管理应根据库房的具体条件对需保管的标本进行科学的分类,具体如下:首先,标本应按不同的规格划分为超大型(>2m)、大型(1~2m)、中型(05~1m)、小型(005~05m)及微型(<005m);其次,根据标本含放射性元素的程度划分为具有放射性标本和非放射性标本;第三,根据标本所具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划分为珍贵标本和一般标本。以上划分的各类标本应在库房的各个指定区域分类存放。

2)保存步骤,包括:

——标本的接收、鉴定、登账和建档(见附录A),标本在接收时必须注意收集原始资料,认真鉴定,并进行分类、定名、定级,做好科学记录,登记入账;登记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逐件、逐项填写,要求文字必须准确、简明,字迹工整、清晰。具体步骤如下:①根据库房登记账实际情况,对标本进行分类、定名、定级,按库存标本编码序列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入账,做好记录;②根据《可溶性盐类矿物整理技术规程》对标本进行整理、修复及加固;③在清理时不宜用水冲刷、清洗,应采用小功率吸尘器吸去表面灰尘,用软布轻轻擦去附着的污垢,轻拿、轻放,同时,还应检查标本的放射性;④选择标本的适当位置,以不妨碍观瞻、不易摩擦损坏、便于书写为准,如细小松散的标本可选择在拟存放该件标本的器具外侧位置上,即磨砂口玻璃瓶下部外侧等,用白色油漆笔均匀地涂上(05~1)cm×(15~25)cm的瓷漆,放置10~15min晾干;⑤将登记账上的登记号用记号笔清晰地填写在已干燥的白色漆面上;⑥按照规定填写标本标签、标本检索信息条目(见附录B)并塑封标签;⑦按要求将标本的各个方位逐一照相;⑧珍贵标本按要求填写标本档案(见附录C),详细记录标本的基本资料;⑨将使用过的账本、用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完成入库、登记、建档及数据库的存档工作。

——标本的保护及存放步骤:可溶性盐类矿物容易受潮、损坏,特别是晶体类矿物标本性脆易碎,在标本收藏的整个过程中,库房环境必须达到上述标准,取放标本必须小心谨慎, *** 作人员必须戴上手套,防止标本受潮、挤压、磕碰或损坏。具体步骤如下:①将典藏完毕的标本在易受磕碰的棱角位置,先用软质材料覆盖,再用棉纸轻轻包裹,根据标本的类别和大小,选择合适的保存器具;②较易潮解的标本,连同标本塑封标签(字迹向外)放入事先准备的密封袋,密封袋内应放入干燥剂袋,以保持袋内的干燥环境,也防止密封袋受损时标本的内环境变化过快,或将密封好的标本放入带有玻璃盖的纸盒内,标本的标签文字向上以便查找,盒外粘贴标本的照片,此外,有条件的可将纸盒存放在干燥箱内,箱外粘贴标本信息及照片;③极易潮解的标本,应将包裹好的标本放入盛有干燥剂的干燥皿中,同时用蜡密封干燥皿,外部将塑封标签打孔系挂于干燥皿提手上,同时将标本的照片粘贴在标签背面,有条件的可存放在干燥箱内,箱外粘贴标本信息及照片;④细小松散的标本则直接放入磨砂口玻璃瓶内,将瓶口用蜡密封,瓶外系挂塑封打孔标签;⑤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标本,在包裹后,连同干燥剂袋直接放入铅密封盒,盒外粘贴标本信息及照片;⑥对于因尺寸太大不能进入密集组合柜抽屉的标本,包装后,放置在稳定的地面或标本架上,必须将标本信息及照片粘贴在包装外侧;⑦有低温保存环境要求的标本,应在收集的同时采用低温柜收藏,入库典藏时尽量采用低温 *** 作,包装后直接进入低温库房或采用低温冷藏箱(柜),采用冷藏编号信息管理,其标本信息、照片及冷藏编号则置于冷藏装置外侧,统一管理;⑧将包装好的标本按照标本库房管理分类,根据库房的实际情况,给每一件藏品和原始资料分配适当的存放位置(库、架、列、柜、屉、格等),并将具体存放位置信息记录在标本的外包装标签、登记账及其他相关条目上,便于标本的查询及出入库管理,以保持标本的保存位置基本不变,最后将标本存放信息录入标本数据库;⑨整理用过的工具、设备、用具,完成标本保存工作;⑩以上所有 *** 作都应在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一切违反人身安全的 *** 作必须禁止; 关闭并锁好柜子及库房大门。

3)标本的出入库管理:所有标本的出入库必须严格遵守《标本的出入库管理制度》。标本回库时必须检查标本的完整及受损情况,同时鉴别标本的自然遗损或人为损坏程度,记录在案,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标本库标本签

表A1 标本库标本签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标本库标本编目检索信息条目

表B1 标本库标本编目检索信息条目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标本档案

表C1 标本档案

前言

岩石标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了岩石资源能有序、准确而有效地入库保存,特制定《岩石标本资源保存技术规程》,以确保岩石标本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和有效使用。

岩石标本资源保存需要一定的标本库存条件,有些特殊岩石标本的保存还需特制的容器,岩石标本入库要求入库登记、标本有序存放、借出签约和归还登记等一系列过程,为了有效保存管理这些标本资源,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规程起草人:苏尚国。

本规程由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岩石标本的保存范围及所用术语,包括标本库的条件、岩石入库要求、入库记录、标本登记,以及交换标本、接受赠送标本信息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博物馆、研究机构等保存收藏岩石标本。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总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96499—200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第9部分:结晶学及矿物学

3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a标本库(specimen storeroom):储藏标本的库房及其设施。

b标本柜(specimen cabinet):储藏标本的木柜或铁柜,内有很多格抽屉以便系统有序地存放标本。

c标本盒(specimen box):摆放标本的盒子。

4 标本库条件

标本库应具有固定空间及坚固、密闭与通风的功能,包括防火、防盗、防震、防潮、防蛀、防紫外线、防风化等,对于有些特殊岩石标本还需要有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设施(空调)。

5 保存

51 标本入库要求

——必须是整理好的、干燥的、整洁的和有科学意义和保存价值的标本。

——标本上应标注野外采集号。

——应填写相应的入库登记卡片,入库登记卡片将作为重要的原始资料保存。

52 登记

521 登记内容

——岩石标本入库前应登记存档卡片,登记内容包括样品编号、资源名、产地、地质产状、资源提供者、资源采集日期等,对有测试数据的样品还应标注,具体登记内容见附录A。

——岩石标本或薄片上仅记录标本编号,样品编号不清晰者,应重新书写。

522 登记研究标本还应同时记录以下信息

与标本相关的出版物,出版物的信息包括作者姓名、论文题目、书刊名称、出版年份、页码,较详细的还应该注明标本所在的具体图版、号码等。

53 标本的放置

a普通规格手标本应放置于大小合适、不含腐蚀性物质的标本盒中。这些标本盒再放置到标本柜的抽屉中。

b较大的手标本也可直接有序地摆放到标本柜的抽屉中。

c标本盒上都放有岩石标本标签,标签上记录包括标本号、岩石名称、产地、时代、地质产状、采集人、采集日期等。

54 标本的排列

541 按产地

标本被划分为本国的和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本,同一地区标本尽量放在一起。

542 按岩石类型

对于同一地区的标本,尽量将相同岩类的标本放在一起。

543 其他

研究单位的标本也可按岩石类型排放,在各岩石类型之下,进一步的编排是根据标本入库的顺序(往往也是标本发表的顺序)放置。

6 管理

61 标本储存位置

标本入库后在标本入库卡片中应标明标本号、抽屉号、标本柜号(见附录A)。

这些信息应记录到登记簿并录入数据库中。

62 检查

标本入库后应定期进行检查,每一次查看标本的保存情况都应有详细记录,如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63 馆藏条件

收藏标本的目的在于对这些标本的再利用,而馆藏条件是保存好标本的首要条件。对于一般标本的保存不需要特殊的保护,但对于一些特殊标本,如珍贵、稀缺标本和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标本,则应有标注,以便提供特殊的保存条件。

631 一般标本的馆藏要求

一般岩石标本的储藏条件是干燥、通风的环境,并具有防潮、防虫、防火、防震、防盗、防紫外线等功能。

632 特殊标本的馆藏要求

a含硫化物标本的馆藏要求:含硫化物标本中,由于硫容易挥发,最好保存在密封容器中,一般保存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密封容器中并加有硅胶干燥剂,这种条件下相对湿度可达30%,符合硫化物的保存要求。容器要透明,从各方向都可看到标本。如果要打开容器,要记录下打开的时间或标本被取出时间。

b盐类标本的馆藏要求:盐类标本易潮解,因而也必须放入密封、干燥的容器中。

c含微生物岩石样品的馆藏要求:含微生物岩石标本保存条件要求较高,要求利用空调来调节湿度和温度;普通标本的保存温度应保持在16~18℃为宜;避光;标本储藏柜由抽屉和柜门组成,柜门具有紧密“密封”的性能,每次使用之后,都要把柜门关上,柜门在抽屉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起到缓冲作用,最重要的是它尽可能地保持了抽屉内部环境的稳定。

d放射性样品的馆藏要求:对于含放射性元素的样品,应放入特制的铅容器内,铅容器应放入防辐射的标本柜中,这些标本柜应放入单独的储存室,一般没有防护设备的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633 薄片/光薄片标本的保存条件

对于珍贵的薄片/光薄片标本应放入特制的木质标本盒中,以便薄片平躺于盒中,这样薄片不易脱胶。一般薄片/光薄片放于普通薄片盒中即可。薄片/光薄片需要保存于恒温恒湿的环境。

634 电镜样品的保存条件

贮存于恒温恒湿且无尘的环境中。

7 交换、捐赠岩石标本

a标本登记:建立交换、捐赠岩石标本的目录,其中包括标本来源的个人(或单位)资料及与标本有关的信息和数据。

b对新接受的标本应进行检查,并请有关专家确定其是否有保存价值,按保存价值确定其保存条件。

c其他同上。

8 借用登记

在借用岩石标本之前,必须确定各种岩石标本的共享方式,标本共享方式包括:①公益性共享;②公益性借用共享;③合作立项研究共享;④知识产权性交易共享;⑤纯资源性交易共享;⑥资源租赁性共享;⑦资源交换性共享;⑧行政许可性共享;⑨收藏地共享。如果是有偿共享还需确定借用标本的费用。

岩石标本借用方式包括:①岩石标本观察;②磨制光薄片;③磨制光薄片+化学分析样。

借用者必须在规定的限度内处理标本。

借用者通过网上检索所需样品,填写借用登记单,应记录借用者姓名,借用目的(重新研究、查阅对比等)、借用标本的登记号、借用日期、归还日期等,借用单格式见附录B。

标本库管理人员将在半个月内请标本库专家组对借用单进行审定和授权,借用者可以通过现场索取、邮寄等方式借用样品及相关资料,并签署保证不损坏所借出标本、薄片及有关资料并按期归还的承诺。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岩石标本存档卡片

表A1 岩石标本存档卡片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岩石标本借用单

表B1 岩石标本借用单

以上就是关于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标本资源保存技术规程全部的内容,包括: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标本资源保存技术规程、岩石标本资源保存技术规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397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