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Oracle数据库如何设计

大型Oracle数据库如何设计,第1张

超大型系统的特点为:1、处理的用户数一般都超过百万,有的还超过千万,数据数据量一般超过1TB;2、系统必须提供实时响应功能,系统需不停机运行,要求系统有很高的可用性及可扩展性。为了能达到以上要求,除了需要性能优越的计算机和海量存储设备外,还需要先进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和优化的应用系统。一般的超大型系统采用双机或多机集群系统。下面以数据库采用Oracle 806并行服务器为例来谈谈超大型数据库设计方法:确定系统的ORACLE并行服务器应用划分策略数据库物理结构的设计系统硬盘的划分及分配备份及恢复策略的考虑二、Oracle并行服务器应用划分策略Oracle并行服务器允许不同节点上的多个INSTANCE实例同时访问一个数据库,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及性能。Oracle并行服务器中的每个INSTANCE实例都可将共享数据库中的表或索引的数据块读入本地的缓冲区中,这就意味着一个数据块可存在于多个INSTANCE实例的SGA区中。那么保持这些缓冲区的数据的一致性就很重要。Oracle使用 PCM( Parallel Cache Management)锁维护缓冲区的一致性,Oracle同时通过I DLM(集成的分布式锁管理器)实现PCM 锁,并通过专门的LCK进程实现INSTANCE实例间的数据一致。考虑这种情况:INSTANCE1对BLOCK X块修改,这时INSTANCE2对BLOCK X块也需要修改。Oracle并行服务器利用PCM锁机制,使BLOCK X从INSTANCE 1的SGA区写入数据库数据文件中,又从数据文件中把BLOCK X块读入INSTANCE2的SGA区中。发生这种情况即为一个PING。PING使原来1个MEMORY IO可以完成的工作变成2个DISK IO和1个 MEMORY IO才能够完成,如果系统中有过多的PING,将大大降低系统的性能。Oracle并行服务器中的每个PCM锁可管理多个数据块。PCM锁管理的数据块的个数与分配给一个数据文件的PCM锁的个数及该数据文件的大小有关。当INSTANCE 1和INSTANCE 2要 *** 作不同的BLOCK,如果这些BLOCK 是由同一个PCM锁管理的,仍然会发生PING。这些PING称为FALSE PING。当多个INSTANCE访问相同的BLOCK而产生的PING是TRUE PING。合理的应用划分使不同的应用访问不同的数据,可避免或减少TRUE PING;通过给FALSE PING较多的数据文件分配更多的PCM锁可减少 FALSE PING的次数,增加PCM锁不能减少TRUE PING。所以,Oracle并行服务器设计的目的是使系统交易处理合理的分布在INSTANCE实例间,以最小化PING,同时合理的分配PCM锁,减少FALSE PING。设计的关键是找出可能产生的冲突,从而决定应用划分的策略。应用划分有如下四种方法:1、根据功能模块划分,不同的节点运行不同的应用2、根据用户划分,不同类型的用户运行在不同的节点上3、根据数据划分,不同的节点访问不同的数据或索引4、根据时间划分,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时间段运行应用划分的两个重要原则是使PING最小化及使各节点的负载大致均衡。三、数据库物理结构的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包括确定表及索引的物理存储参数,确定及分配数据库表空间,确定初始的回滚段,临时表空间,redo log files等,并确定主要的初始化参数。物理设计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性能。整个物理设计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作调整。表及索引数据量估算及物理存储参数的设置表及索引的存储容量估算是根据其记录长度及估算的最大记录数确定的。在容量计算中考虑了数据块的头开销及记录和字段的头开销等等。

Oracle提供了分区技术以支持VLDB(Very Large DataBase)。分区表通过对分区列的判断,把分区列不同的记录,放到不同的分区中。分区完全对应用透明。

Oracle的分区表可以包括多个分区,每个分区都是一个独立的段(SEGMENT),可以存放到不同的表空间中。查询时可以通过查询表来访问各个分区中的数据,也可以通过在查询时直接指定分区的方法来进行查询。

分区提供以下优点:

由于将数据分散到各个分区中,减少了数据损坏的可能性;

可以对单独的分区进行备份和恢复;

可以将分区映射到不同的物理磁盘上,来分散IO;

提高可管理性、可用性和性能。

Oracle提供了以下几种分区类型:

范围分区(range);

哈希分区(hash);

列表分区(list);

范围-哈希复合分区(range-hash);

范围-列表复合分区(range-list)。

Oracle的普通表没有办法通过修改属性的方式直接转化为分区表,必须通过重建的方式进行转变,下面介绍三种效率比较高的方法,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方法一:利用原表重建分区表。

步骤:

SQL> CREATE TABLE T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表已创建。

SQL> INSERT INTO T SELECT ROWNUM, CREATED FROM DBA_OBJECTS;

已创建6264行。

SQL> COMMIT;

提交完成。

SQL> CREATE TABLE T_NEW (ID, TIME) PARTITION BY RANGE (TIME)

2 (PARTITION P1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4-7-1', 'YYYY-MM-DD')),

3 PARTITION P2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1-1', 'YYYY-MM-DD')),

4 PARTITION P3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7-1', 'YYYY-MM-DD')),

5 PARTITION P4 VALUES LESS THAN (MAXVALUE))

6 AS SELECT ID, TIME FROM T;

表已创建。

SQL> RENAME T TO T_OLD;

表已重命名。

SQL> RENAME T_NEW TO T;

表已重命名。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COUNT()

----------

6264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1);

COUNT()

----------

0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2);

COUNT()

----------

6246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3);

COUNT()

----------

18

优点:方法简单易用,由于采用DDL语句,不会产生UNDO,且只产生少量REDO,效率相对较高,而且建表完成后数据已经在分布到各个分区中了。

不足:对于数据的一致性方面还需要额外的考虑。由于几乎没有办法通过手工锁定T表的方式保证一致性,在执行CREATE TABLE语句和RENAME T_NEW TO T语句直接的修改可能会丢失,如果要保证一致性,需要在执行完语句后对数据进行检查,而这个代价是比较大的。另外在执行两个RENAME语句之间执行的对T的访问会失败。

适用于修改不频繁的表,在闲时进行 *** 作,表的数据量不宜太大。

方法二:使用交换分区的方法。

步骤:

SQL> CREATE TABLE T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表已创建。

SQL> INSERT INTO T SELECT ROWNUM, CREATED FROM DBA_OBJECTS;

已创建6264行。

SQL> COMMIT;

提交完成。

SQL> CREATE TABLE T_NEW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PARTITION BY RANGE (TIME)

2 (PARTITION P1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7-1', 'YYYY-MM-DD')),

3 PARTITION P2 VALUES LESS THAN (MAXVALUE));

表已创建。

SQL> ALTER TABLE T_NEW EXCHANGE PARTITION P1 WITH TABLE T;

表已更改。

SQL> RENAME T TO T_OLD;

表已重命名。

SQL> RENAME T_NEW TO T;

表已重命名。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COUNT()

----------

6264

优点:只是对数据字典中分区和表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没有数据的修改或复制,效率最高。如果对数据在分区中的分布没有进一步要求的话,实现比较简单。在执行完RENAME *** 作后,可以检查T_OLD中是否存在数据,如果存在的话,直接将这些数据插入到T中,可以保证对T插入的 *** 作不会丢失。

不足:仍然存在一致性问题,交换分区之后RENAME T_NEW TO T之前,查询、更新和删除会出现错误或访问不到数据。如果要求数据分布到多个分区中,则需要进行分区的SPLIT *** 作,会增加 *** 作的复杂度,效率也会降低。

适用于包含大数据量的表转到分区表中的一个分区的 *** 作。应尽量在闲时进行 *** 作。

方法三:Oracle9i以上版本,利用在线重定义功能

步骤:

SQL> CREATE TABLE T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表已创建。

SQL> INSERT INTO T SELECT ROWNUM, CREATED FROM DBA_OBJECTS;

已创建6264行。

SQL> COMMIT;

提交完成。

SQL> EXEC DBMS_REDEFINITIONCAN_REDEF_TABLE(USER, 'T', DBMS_REDEFINITIONCONS_USE_PK);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SQL> CREATE TABLE T_NEW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PARTITION BY RANGE (TIME)

2 (PARTITION P1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4-7-1', 'YYYY-MM-DD')),

3 PARTITION P2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1-1', 'YYYY-MM-DD')),

4 PARTITION P3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7-1', 'YYYY-MM-DD')),

5 PARTITION P4 VALUES LESS THAN (MAXVALUE));

表已创建。

SQL> EXEC DBMS_REDEFINITIONSTART_REDEF_TABLE(USER, 'T', 'T_NEW', -

> 'ID ID, TIME TIME', DBMS_REDEFINITIONCONS_USE_PK);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SQL> EXEC DBMS_REDEFINITIONFINISH_REDEF_TABLE('YANGTK', 'T', 'T_NEW');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COUNT()

----------

6264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2);

COUNT()

----------

6246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3);

COUNT()

----------

18

优点: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大部分时间内,表T都可以正常进行DML *** 作。只在切换的瞬间锁表,具有很高的可用性。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对各种不同的需要都能满足。而且,可以在切换前进行相应的授权并建立各种约束,可以做到切换完成后不再需要任何额外的管理 *** 作。

不足:实现上比上面两种略显复杂。

适用于各种情况。

这里只给出了在线重定义表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详细的描述和例子可以参考下面两篇文章。

Oracle的在线重定义表功能:

Oracle的在线重定义表功能(二):

索引也可以进行分区,分区索引有两种类型:global和local。对于local索引,每一个表分区对应一个索引分区,当表的分区发生变化时,索引的维护由Oracle自动进行。对于global索引,可以选择是否分区,而且索引的分区可以不与表分区相对应。当对分区进行维护 *** 作时,通常会导致全局索引的INVALDED,必须在执行完 *** 作后REBUILD。Oracle9i提供了UPDATE GLOBAL INDEXES语句,可以使在进行分区维护的同时重建全局索引。

全局索引可以包含多个分区的值 局部索引比全局索引容易管理,而全局索引比较快

注意:不能为散列分区 或者 子分区创建全局索引

Oracle的分区功能十分强大。不过用起来发现有两点不大方便:

第一是已经存在的表没有方法可以直接转化为分区表。不过Oracle提供了在线重定义表的功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普通表到分区表的转化。可以参考这个例子:

第二点是如果采用了local分区索引,那么在增加表分区的时候,索引分区的表空间是不可控制的。如果希望将表和索引的分区分开到不同的表空间且不同索引分区也分散到不同的表空间中,那么只能在增加分区后,对新增的分区索引单独rebuild。

Oracle最大允许存在多少个分区呢

我们可以从Oracle的Concepts手册上找到这个信息,对于Oracle9iR2:

Tables can be partitioned into up to 64,000 separate partitions

对于Oracle10gR2,Oracle增强了分区特性:

Tables can be partitioned into up to 1024K-1 separate partitions

关于何时应该进行分区,Oracle有如下建议:

■ Tables greater than 2GB should always be considered for partitioning

■ Tables containing historical data, in which new data is added into the newest partition A typical example is a historical table where only the current month's data is updatable and the other 11 months are read only

这些信息是在网上查到的,测试了下确实可以用。

同步两个SQLServer数据库 如何同步两个sqlserver数据库的内容程序代码可以有版本管理cvs进行同步管理,可是数据库同步就非常麻烦,只能自己改了一个后再去改另一个,如果忘记了更改另一个经常造成两个数据库的结构或内容上不一致各位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一、分发与复制 用强制订阅实现数据库同步 *** 作 大量和批量的数据可以用数据库的同步机制处理: // 说明: 为方便 *** 作,所有 *** 作均在发布服务器(分发服务器)上 *** 作,并使用推模式 在客户机器使用强制订阅方式。 二、测试通过 1:环境 服务器环境: 机器名称: zehuadb *** 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 数据库版本:sql 2000 server 个人版 客户端 机器名称:zlp *** 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 数据库版本:sql 2000 server 个人版 2:建用户帐号 在服务器端建立域用户帐号 我的电脑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建立 username:zlp userpwd:zlp 3:重新启动服务器mssqlserver 我的电脑->控制面版->管理工具->服务->mssqlserver 服务 (更改为:域用户帐号,我们新建的zlp用户 \zlp,密码:zlp) 4:安装分发服务器 a:配置分发服务器 工具->复制->配置发布、订阅服务器和分发->下一步->下一步(所有的均采用默认配置) b:配置发布服务器 工具->复制->创建和管理发布->选择要发布的数据库(sz)->下一步->快照发布->下一步->选择要发布的内容->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完成 c:强制配置订阅服务器(推模式,拉模式与此雷同) 工具->复制->配置发布、订阅服务器和分发->订阅服务器->新建->sql server数据库->输入客户端服务器名称(zlp)->使用sql server 身份验证(sa,空密码)->确定->应用->确定 d:初始化订阅 复制监视器->发布服务器(zehuadb)->双击订阅->强制新建->下一步->选择启用的订阅服务器->zlp->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完成 5:测试配置是否成功 复制监视器->发布衿zehuadb)->双击sz:sz->点状态->点立即运行代理程序 查看: 复制监视器->发布服务器(zehuadb)->sz:sz->选择zlp:sz(类型强制)->鼠标右键->启动同步处理 如果没有错误标志(红色叉),恭喜您配置成功 6:测试数据 在服务器执行: 选择一个表,执行如下sql: insert into wq_newsgroup_s select '测试成功',5 复制监视器->发布服务器(zehuadb)->sz:sz->快照->启动代理程序 ->zlp:sz(强制)->启动同步处理 去查看同步的 wq_newsgroup_s 是否插入了一条新的记录 测试完毕,通过。 7:修改数据库的同步时间,一般选择夜晚执行数据库同步处理 (具体 *** 作略) :d / 注意说明: 服务器一端不能以(local)进行数据的发布与分发,需要先删除注册,然后新建注册本地计算机名称 卸载方式:工具->复制->禁止发布->是在"zehuadb"上静止发布,卸载所有的数据库同步配置服务器 注意:发布服务器、分发服务器中的sqlserveragent服务必须启动 采用推模式: "d:\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repldata\unc" 目录文件可以不设置共享 拉模式:则需要共享~! / 少量数据库同步可以采用触发器实现,同步单表即可。 三、配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sql server 2000里设置和使用数据库复制之前,应先检查相关的几台sql server服务器下面几点是否满足: 1、mssqlserver和sqlserveragent服务是否是以域用户身份启动并运行的(\administrator用户也是可以的) 如果登录用的是本地系统帐户local,将不具备网络功能,会产生以下错误: 进程未能连接到distributor '@server name' (如果您的服务器已经用了sql server全文检索服务, 请不要修改mssqlserver和sqlserveragent服务的local启动。 会照成全文检索服务不能用。请换另外一台机器来做sql server 2000里复制中的分发服务器。) 修改服务启动的登录用户,需要重新启动mssqlserver和sqlserveragent服务才能生效 2、检查相关的几台sql server服务器是否改过名称(需要srvid=0的本地机器上srvname和datasource一样) 在查询分析器里执行: use master select srvid,srvname,datasource from sysservers 如果没有srvid=0或者srvid=0(也就是本机器)但srvname和datasource不一样, 需要按如下方法修改: use master go -- 设置两个变量 declare @serverproperty_servername varchar(100), @servername varchar(100) -- 取得windows nt 服务器和与指定的 sql server 实例关联的实例信息 select @serverproperty_servername = convert(varchar(100), serverproperty('servername')) -- 返回运行 microsoft sql server 的本地服务器名称 select @servername = convert(varchar(100), @@servername) -- 显示获取的这两个参数 select @serverproperty_servername,@servername --如果@serverproperty_servername和@servername不同(因为你改过计算机名字),再运行下面的 --删除错误的服务器名 exec sp_dropserver @server=@servername --添加正确的服务器名 exec sp_addserver @server=@serverproperty_servername, @local='local' 修改这项参数,需要重新启动mssqlserver和sqlserveragent服务才能生效。 这样一来就不会在创建复制的过程中出现18482、18483错误了。 3、检查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里面相关的几台sql server注册名是否和上面第二点里介绍的srvname一样 不能用ip地址的注册名。 (我们可以删掉ip地址的注册,新建以sql server管理员级别的用户注册的服务器名) 这样一来就不会在创建复制的过程中出现14010、20084、18456、18482、18483错误了。 4、检查相关的几台sql server服务器网络是否能够正常访问 如果ping主机ip地址可以,但ping主机名不通的时候,需要在 winnt\system32\drivers\etc\hosts (win2000) 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win2003) 文件里写入数据库服务器ip地址和主机名的对应关系。 例如: 127001 localhost 192168035 oracledb oracledb 192168065 fengyu02 fengyu02 2028410193 bj_db bj_db 或者在sql server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里建立别名,例如: 5、系统需要的扩展存储过程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需要恢复): sp_addextendedproc 'xp_regenumvalues',@dllname ='xpstardll' go sp_addextendedproc 'xp_regdeletevalue',@dllname ='xpstardll' go sp_addextendedproc 'xp_regdeletekey',@dllname ='xpstardll' go sp_addextendedproc xp_cmdshell ,@dllname ='xplog70dll' 接下来就可以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里[复制]-> 右键选择 ->[配置发布、订阅服务器和分发]的图形界面来配置数据库复制了。 下面是按顺序列出配置复制的步骤: 1、建立发布和分发服务器 [欢迎使用配置发布和分发向导]->[选择分发服务器]->[使"@servername"成为它自己的分发服务器,sql server将创建分发数据库和日志] ->[制定快照文件夹]-> [自定义配置] -> [否,使用下列的默认配置] -> [完成] 上述步骤完成后, 会在当前"@servername" sql server数据库里建立了一个distribion库和 一个distributor_admin管理员级别的用户(我们可以任意修改密码)。 服务器上新增加了四个作业: [ 代理程序历史记录清除: distribution ] [ 分发清除: distribution ] [ 复制代理程序检查 ] [ 重新初始化存在数据验证失败的订阅 ]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里多了一个复制监视器, 当前的这台机器就可以发布、分发、订阅了。 我们再次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里[复制]-> 右键选择 ->[配置发布、订阅服务器和分发] 我们可以在 [发布服务器和分发服务器的属性] 窗口-> [发布服务器] -> [新增] -> [确定] -> [发布数据库] -> [事务]/[合并] -> [确定] -> [订阅服务器] -> [新增] -> [确定] 把网络上的其它sql server服务器添加成为发布或者订阅服务器 新增一台发布服务器的选项: 我这里新建立的jin001发布服务器是用管理员级别的数据库用户test连接的, 到发布服务器的管理链接要输入密码的可选框, 默认的是选中的, 在新建的jin001发布服务器上建立和分发服务器fengyu/fengyu的链接的时需要输入distributor_admin用户的密码。到发布服务器的管理链接要输入密码的可选框,也可以不选,也就是不需要密码来建立发布到分发服务器的链接(这当然欠缺安全,在测试环境下可以使用)。 2、新建立的网络上另一台发布服务器(例如jin001)选择分发服务器 [欢迎使用配置发布和分发向导]->[选择分发服务器] -> 使用下列服务器(选定的服务器必须已配置为分发服务器) -> [选定服务器](例如fengyu/fengyu) -> [下一步] -> [输入分发服务器(例如fengyu/fengyu)的distributor_admin用户的密码两次] -> [下一步] -> [自定义配置] -> [否,使用下列的默认配置] -> [下一步] -> [完成] -> [确定] 建立一个数据库复制发布的过程: [复制] -> [发布内容] -> 右键选择 -> [新建发布] -> [下一步] -> [选择发布数据库] -> [选中一个待发布的数据库] -> [下一步] -> [选择发布类型] -> [事务发布]/[合并发布] -> [下一步] -> [指定订阅服务器的类型] -> [运行sql server 2000的服务器] -> [下一步] -> [指定项目] -> [在事务发布中只可以发布带主键的表] -> [选中一个有主键的待发布的表] ->[在合并发布中会给表增加唯一性索引和 rowguidcol 属性的唯一标识符字段[rowguid],默认值是newid()] (添加新列将: 导致不带列列表的 insert 语句失败,增加表的大小,增加生成第一个快照所要求的时间) ->[选中一个待发布的表] -> [下一步] -> [选择发布名称和描述] -> -> [下一步] -> [自定义发布的属性] -> [否,根据指定方式创建发布] -> [下一步] -> [完成] -> [关闭] 发布属性里有很多有用的选项:设定订阅到期(例如24小时) 设定发布表的项目属性: 常规窗口可以指定发布目的表的名称,可以跟原来的表名称不一样。 下图是命令和快照窗口的栏目 ( sql server 数据库复制技术实际上是用insert,update,delete *** 作在订阅服务器上重做发布服务器上的事务 *** 作 看文档资料需要把发布数据库设成完全恢复模式,事务才不会丢失 但我自己在测试中发现发布数据库是简单恢复模式下,每10秒生成一些大事务,10分钟后再收缩数据库日志, 这期间发布和订阅服务器上的作业都暂停,暂停恢复后并没有丢失任何事务更改 ) 发布表可以做数据筛选,例如只选择表里面的部分列: 例如只选择表里某些符合条件的记录, 我们可以手工编写筛选的sql语句: 发布表的订阅选项,并可以建立强制订阅: 成功建立了发布以后,发布服务器上新增加了一个作业: [ 失效订阅清除 ] 分发服务器上新增加了两个作业: [ jin001-dack-dack-5 ] 类型[ repl快照 ] [ jin001-dack-3 ] 类型[ repl日志读取器 ] 上面蓝色字的名称会根据发布服务器名,发布名及第几次发布而使用不同的编号 repl快照作业是sql server复制的前提条件,它会先把发布的表结构,数据,索引,约束等生成到发布服务器的os目录下文件 (当有订阅的时候才会生成, 当订阅请求初始化或者按照某个时间表调度生成) repl日志读取器在事务复制的时候是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在合并复制的时候可以根据调度的时间表来运行) 建立一个数据库复制订阅的过程: [复制] -> [订阅] -> 右键选择 -> [新建请求订阅] -> [下一步] -> [查找发布] -> [查看已注册服务器所做的发布] -> [下一步] -> [选择发布] -> [选中已经建立发布服务器上的数据库发布名] -> [下一步] -> [指定同步代理程序登录] -> [当代理程序连接到代理服务器时:使用sql server身份验证] (输入发布服务器上distributor_admin用户名和密码) -> [下一步] -> [选择目的数据库] -> [选择在其中创建订阅的数据库名]/[也可以新建一个库名] -> [下一步] -> [允许匿名订阅] -> [是,生成匿名订阅] -> [下一步] -> [初始化订阅] -> [是,初始化架构和数据] -> [下一步] -> [快照传送] -> [使用该发布的默认快照文件夹中的快照文件] (订阅服务器要能访问发布服务器的repldata文件夹,如果有问题,可以手工设置网络共享及共享权限) -> [下一步] -> [快照传送] -> [使用该发布的默认快照文件夹中的快照文件] -> [下一步] -> [设置分发代理程序调度] -> [使用下列调度] -> [更改] -> [例如每五分钟调度一次] -> [下一步] -> [启动要求的服务] -> [该订阅要求在发布服务器上运行sqlserveragent服务] -> [下一步] -> [完成] -> [确定] 成功建立了订阅后,订阅服务器上新增加了一个类别是[repl-分发]作业(合并复制的时候类别是[repl-合并]) 它会按照我们给的时间调度表运行数据库同步复制的作业。 3、sql server复制配置好后, 可能出现异常情况的实验日志: 1发布服务器断网,sql server服务关闭,重启动,关机的时候,对已经设置好的复制没有多大影响 中断期间,分发和订阅都接收到没有复制的事务信息 2分发服务器断网,sql server服务关闭,重启动,关机的时候,对已经设置好的复制有一些影响 中断期间,发布服务器的事务排队堆积起来 (如果设置了较长时间才删除过期订阅的选项, 繁忙发布数据库的事务日志可能会较快速膨胀), 订阅服务器会因为访问不到发布服务器,反复重试 我们可以设置重试次数和重试的时间间隔(最大的重试次数是9999, 如果每分钟重试一次,可以支持约69天不出错) 分发服务器sql server服务启动,网络接通以后,发布服务器上的堆积作业将按时间顺序作用到订阅机器上: 会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实际上是生成所有事务的insert,update,delete语句,在订阅服务器上去执行) 我们在普通的pc机上实验的58个事务100228个命令执行花了7分28秒 3订阅服务器断网,sql server服务关闭,重启动,关机的时候,对已经设置好的复制影响比较大,可能需要重新初试化 我们实验环境(订阅服务器)从18:46分意外停机以, 第二天8:40分重启动后, 已经设好的复制在8:40分以后又开始正常运行了, 发布服务器上的堆积作业将按时间顺序作用到订阅机器上, 但复制管理器里出现快照的错误提示, 快照可能需要重新初试化,复制可能需要重新启动(我们实验环境的机器并没有进行快照初试化,复制仍然是成功运行的) 4、删除已经建好的发布和定阅可以直接用delete删除按钮 我们最好总是按先删定阅,再删发布,最后禁用发布的顺序来 *** 作。 如果要彻底删去sql server上面的复制设置, 可以这样 *** 作: [复制] -> 右键选择 [禁用发布] -> [欢迎使用禁用发布和分发向导] -> [下一步] -> [禁用发布] -> [要在"@servername"上禁用发布] -> [下一步] -> [完成禁用发布和分发向导] -> [完成] 我们也可以用t-sql命令来完成复制中发布及订阅的创建和删除, 选中已经设好的发布和订阅, 按属标右键可以[生成sql脚本]。(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后面推荐的网站内有比较详细的内容) 当你试图删除或者变更一个table时,出现以下错误 server: msg 3724, level 16, state 2, line 1 cannot drop the table 'object_name' because it is being used for replication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该table曾经用于复制,但是后来又删除了复制。 处理办法: select from sysobjects where replinfo >'0' sp_configure 'allow updates', 1 go reconfigure with override go begin transaction update sysobjects set replinfo = '0' where replinfo >'0' commit transaction go rollback transaction go sp_configure 'allow updates', 0 go reconfigure with override go

  ■Internet计算环境 □Web信息管理Oracle i 包含Oracle WebDB Oracle WebDB是一个用于建立 部署和灵活监视Web数据库应用和内容驱动的Web站点的解决方案 通过组合直观的HTML界面和健壮的 基于浏览器方式的完整HTML工具集 它允许用户轻松 快捷地开发Web数据库应用 OracleWebDB是一种最快 最容易的访问具有Web功能的Oracle数据库的方式Oracle WebDB是一个工具集 其中包括建立动态Web应用和内容驱动的Web站点的所有必备工具 使用Oracle WebDB开发的应用和Web站点完全包含在Oracle数据库之中 这里 不再需要在每一台机器上安装软件 不再需要使用FTP来远程管理文件 不再需要在每一次开发人员补救错误 并需要更新所部署的系统时 制定复杂的部署方案 Oracle WebDB真正满足了Internet的挑战 真正实现了快速的应用开发和简化的应用部署□支持所有Web数据类型 Oracle interMedia将多媒体支持增加到了Oracle i之中 使其能够管理Internet应用和传统应用中的多媒体内容 方便地访问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本和位置信息interMedia文本服务器功能由Oracle获奖技术ConText提供 它支持对Web应用的强大的文本检索能力 用户利用这一功能可以查询和分析以通用格式 如L Word Excel PowerPoint WordPerfect和Acrobat/PDF存储的文件档案 联机新闻报道 客户请求报告和其他联机文本信息资源中的文档interMedia音频 视频和图像服务功能支持对Oracle i数据库中以多种Internet格式访问不同数据源包括Oracle i和外部资源 如Web URL站点或特定服务器上的音频 视频和图像数据 interMedia支持在任意的流式服务器 如OracleVideoServer或RealNeorksTM RealAudio和RealVideoServer上传输视频数据 interMedia还支持对音频 视频和图像数据的拖放功能 使其能够方便地从interMedia剪切板中移动到Web应用和Web创作工具 如Oracle WebDB Symantec VisualPage和Microsoft Frontpage之中interMedia定位器支持Internet应用的开发 它可帮助用户根据给定地址中提供的位置信息查询诸如存放点 分布点和事件等信息 interMedia定位器使得Oracle i能够执行位置查询 支持Internet上先进的联机地理位置编码服务□Oracle iFS Option(Internet文件系统)Oracle iFS将Oracle i服务器的强劲功能与文件系统的易用性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它提供对数据简单同一的访问 使得存放在Oracle i中的数据好象是存放在网络上另一个文件系统卷中一样站在开发者的观点上看 iFS只是一个数据存放场所 其中包含许多不同应用的数据 它使应用开发和界面设计变得非常容易 而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 iFS是一个单一文件存储和消息传输系统 而不是必须由系统管理员来维护和管理的多个独立系统■JAVA与应用于开发Oracle i将Java VM引入到数据库之中 从而实现了在服务器上存储和执行JAVA代码的能力Oracle Data Server中的Java VM允许开发人员在数据库中编写 存放和执行Java代码 允许用Java来创建存储过程 函数和触发器 这在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对数据库编程技术的要求 这一点恰好不同于C Oracle Call Interface PL/SQLTM和其他语言SQLJ是一种基于Java的嵌入式SQL语言 客户或服务器Java代码可以轻易地嵌入SQL 实现与关系数据库的通信 客户方SQLJ语句中的Java代码通过一个Java预编译 从而生成基于JDBC的Java可执行程序 服务器方Java代码则可通过自身接口直接访问数据库 SQLJ在关系数据库和Java之间提供了一个强大易用的接口Oracle i同时还提供对Enterprise Java Beans的支持 并支持基于CORBA通信标准IIOP的通信能力 分布式Java对象可以通过自身CORBA协议直接与Oracle Data Server中的Java对象实现连接■高端数据仓库技术和OLTPOracle i对版本 的高端功能进行了扩充 新特性包括以下诸方面 多用户数据仓库管理能力 更多的分区方式 更强的与OLAP工具的交互能力 以及在Oracle数据库间快速和便捷的数据移动机制□资源管理Oracle i引入了资源管理能力 为用户提供了更强大的系统资源控制能力 首先用户被分配给资源类 然后每一个资源类又被赋予适当比例的机器资源□分区表(partioned tables)与索引Oracle i引入了两个新的分区类型 散列与组合 散列分区技术为设备间均衡的条状化数据提供了一个易于使用的机制 从而保持了性能 组合分区技术组合了两种最佳的方法 首先由一组值对数据进行划分 然后再将每一个分区进一步划分为多个散列分区散列分区技术为将数据划分为大小均衡的容器提供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 这些容器可以分散在多个I/O设备上 或者一个共享式空簇(cluster)中的多个机器上组合分区技术利用散列分区技术的数据分发优势为范围分区技术提供了卓越的可管理性和可用性 管理员可以为表或索引的主要分区指定值的范围 然后再指定多个散列子分区 数据扭曲(data skew)的情况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因为在一个分区内子分区总可以增加或取消 从而维护每一个容器的均衡分布 管理员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取消主要分区 很容易地维护历史数据的滚动变化窗口 而不会影响其他主分区中的子分区□摘要管理Oracle i为存储多维数据和表的摘要计算结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机制 即当一个请求要查询明细记录的摘要时 查询就会被透明地重写 然后再访问已存储的总计结果 而不是每次发布查询命令时都对明细记录作摘要 这样就从本质上改进了查询性能 这些摘要结果会根据基表中的数据自动进行维护 Oracle i还提供了一些摘要咨询函数 用来协助DBA根据实际负载和模式(schema)统计数据选择在何处的摘要表将是最有效的 Oracle i还包括了CUBE和ROLLUP *** 作符供通过SQL做OLAP分析□透明的表空间Oracle i为在相同系统之间复制表空间(数据文件)提供了一种机制 即允许两个系统访问相同的数据 这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性能和 *** 作的简易性□直接的路径装载APIOracle i引入了一个API为直接的路径装载提供了一种机制 这种方式也有利于ISV和系统管理工具合作伙伴开发易用的高性能数据装载工具 通过该API可以访问所有的装载功能□数据仓库的增强功能Oracle i还包含许多新特性 用以改进数据仓库应用的管理和性能 索引重建现在已可联机实现 而不必中断对基表可能实施的插入 更新或删除 *** 作 基于函数的索引可用来为表达式建立索引 如用于修改列值的数学表达式或函数 索引现在也可以建立为降序索引 这为索引返回的行在需要按降序排列时提供了一种快速访问的方式 运行过程较长的 *** 作 如索引建立或备份 *** 作现在也可以由用户来监视 这样便易于确定近似的完成时间 同时Oracle i还引入了样例函数 以允许运行查询 并只访问指定比例的表行或块 这对获取总计型量值 如平均值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它不需要访问表的每一个列 最后 优化器的统计数据也可以从一个数据库复制到另一个数据库中 并且也可以存储执行规划 这样在Oracle各个版本中 当数据库发生改变时或当其他因素 如引起基于成本的优化器选择另一个访问路径的因素产生时 优化器统计数据和指定规划均能保持一致■大型OLTP日益增多的OLTP应用需求受益于众多新的特性 这些新特性提高了可用性 可伸缩性 性能和可管理能力□自动的备用数据库Oracle i对Oracle 版本 的备用数据库功能进行了改进 现在 日志文件(redo log file)已可自动提供 并适用于备用数据库管理员可以终止重复日志文件的应用 以便对备用数据库执行查询 生成报告 从而节省主要系统上的资源 报告一理完成 就会重新运行重复日志文件的自动应用□先进的查询技术与业务事件在Oracle i中 通过一个稳健的 基于规则的发布/订阅模型改进了先进的查询技术 使得消息可以自动转发给已注册的客户端 应用可以使用规则来订阅一个查询队列 确定它们所 感兴趣的 队列消息是什么 利用业务事件框架 可以创建通过订阅消息实现无缝通信的集成应用 新的事件触发器如今可允许数据库事件 例如数据库启动或用户登录 激活一个触发器 从而执行一次 *** 作□Oracle i并行服务器改进Oracle i为内部实例通信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 从而大大提高了实例间读 *** 作的性能 如果一个实例请求读一个块 那么它就不必再让该块在读 *** 作之前ping磁盘 块在高速互联的实例之间发送 读 *** 作完成的速度大大加快 这一新的机制称为Consistent Read Server 它允许在Oracle并行服务器上不加修改地实现应用 并达到多个簇所提供的伸缩性Oracle i还大大增强了Oracle并行服务器的可管理性 新的性能包括能够帮助确定错误的发生位置 还有一些新的关于实例间Cache的一致性统计信息 这些信息可用来帮助调整环境 同时 配置向导还可辅助设置和维护Oracle并行服务器□扩展的备份与恢复子系统在Oracle i中还增加了恢复管理器 从而使可管理性得到大幅度地提高恢复管理器具有一个集成式媒体管理层 它可以代表Oracle指挥媒体管理软件执行复制 *** 作 恢复管理器同时还可以利用媒体管理软件的目录 lishixinzhi/Article/program/Oracle/201311/17927

网络工程师要学互联网体系结构、企业服务应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组建大型网络、大型ORACLE数据库、企业网络安全等内容。

网络工程师需要学些什么

一、互联网体系结构:主要讲解osi参考模型,tcp参考模型,ip协议等.以网络原理为主方便更好的理解网络。

二、WINDOWS 2003 SERVER企业服务应用:主要讲解windows服务器的安装及相关配置,web服务器的搭建,及windows下路由相关设备的调式。

三、LINUX 企业服务应用:同上。

四、组建大型网络:局域网具体的实际应用案例。

五、结构化综合布线:作为网络不工程师,重要的是为一个项目拿出具体的构加方案。

六、企业网络安全:黑客盛行的时代,一些基本的红黑技术还是要掌握的。

七、大型ORACLE数据库,及sqlsever数据库此外掌握一些网站建设工具dreamweaver,及aspnet相关动态语言。

网络工程师除了掌握硬件技术外,会点程序方面的也是不可少的,遇上金融危机企业都在努力精减自己的人员,哪个企业不希望自己的人才是个多功能型的。

做网络工程师要懂什么

对网络工程师的要求

Cisco:熟悉Cisco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熟悉Cisco一些主要的技术例如VOIP、Qos、ACL、HSRP等;

H3C:熟悉H3C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

Foundry:熟悉Foudry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

主机方面

基础知识:熟悉服务器的基本知识,例如各种RAID、各种外设、SCSI卡等等

IBM AIX:熟悉IBM小型机产品线,掌握各个版本的AIX使用

HP HP-UX:掌握HP-UX的基础知识

Linux:熟悉主流版本的Linux的安装、使用、配置

MS Windows:熟练掌握Windows NT、2000、2003、2008的安装、使用、配置、排错

数据库

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会使用简 单的SQL语句,了解数据库复制、数据仓库等高级概念

Oracle DB:熟悉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安装、配置、维护、排错、复制

MS SQL Server:熟悉MS 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安装、配置、维护

IBM DB2:了解IBM DB2

Oracle AS:了解Oracle应用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IBM WebSphere:熟悉IBM Websphere各个版本在各个平台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MySQL数据同步主要有三种方式:

1利用MySQL自身的数据库同步功能

2利用MySQL数据库的特性(数据库存在固顶目录,并且以文件形式存储),进行数据库目录同步以达到数据同步目的

3利用专用的MySQL数据库同步软件

1利用MySQL自身的数据库同步功能(下面参考自网上的文章,写的非常详细了)

MySQL从32315版本以后提供数据库复制功能。利用该功能可以实现两个数据库同步,主从模式,互相备份模式的功能

数据库同步复制功能的设置都在mysql的设置文件中体现。mysql的配置文件(一般是mycnf),在unix环境下在/etc/mysql/mycnf或者在mysql用户的home目录下的mycnf。

windows环境中,如果c:根目录下有mycnf文件则取该配置文件。当运行mysql的winmysqladminexe工具时候,该工具会把c:根目录下的mycnf命名为mycnfbak。并在winnt目录下创建myini。mysql服务器启动时候会读该配置文件。所以可以把mycnf中的内容拷贝到myini文件中,用myini文件作为mysql服务器的配置文件。

设置方法:

设置范例环境:

*** 作系统:window2000professional

mysql:404-beta-max-nt-log

Aip:10101022

Bip:10101053

A:设置

1增加一个用户最为同步的用户帐号:

GRANTFILEONTObackup@'10101053'IDENTIFIEDBY‘1234’

2增加一个数据库作为同步数据库:

createdatabasebackup

B:设置

1增加一个用户最为同步的用户帐号:

GRANTFILEONTObackup@'10101022'IDENTIFIEDBY‘1234’

2增加一个数据库作为同步数据库:

createdatabasebackup

主从模式:A->B

A为master

修改Amysql的myini文件。在mysqld配置项中加入下面配置:

server-id=1

log-bin

#设置需要记录log可以设置log-bin=c:mysqlbakmysqllog设置日志文件的目录,

#其中mysqllog是日志文件的名称,mysql将建立不同扩展名,文件名为mysqllog的几个日志文件。

binlog-do-db=backup#指定需要日志的数据库

重起数据库服务。

用showmasterstatus命令看日志情况。

B为slave

修改Bmysql的myini文件。在mysqld配置项中加入下面配置:

server-id=2

master-host=10101022

master-user=backup#同步用户帐号

master-password=1234

master-port=3306

master-connect-retry=60预设重试间隔60秒

replicate-do-db=backup告诉slave只做backup数据库的更新

重起数据库

用showslavestatus看同步配置情况。

注意:由于设置了slave的配置信息,mysql在数据库目录下生成masterinfo

所以如有要修改相关slave的配置要先删除该文件。否则修改的配置不能生效。

双机互备模式。

如果在A加入slave设置,在B加入master设置,则可以做B->A的同步。

在A的配置文件中mysqld配置项加入以下设置:

master-host=10101053

master-user=backup

master-password=1234

replicate-do-db=backup

master-connect-retry=10

在B的配置文件中mysqld配置项加入以下设置:

log-bin=c:mysqllogmysqllog

binlog-do-db=backup

注意:当有错误产生时err日志文件。同步的线程退出,当纠正错误后要让同步机制进行工作,运行slavestart

重起AB机器,则可以实现双向的热备。

测试:

向B批量插入大数据量表AA(1872000)条

A数据库每秒钟可以更新2500条数据。

2数据库目录同步,方法和文件同步一样,设置好需要同步的两个数据库目录就可以了!

缺点很明显,数据同步只能单向进行,可以作为备份方案

3用专用的MySQL同步软件进行同步

这方面的软件有SQLBalance和MyReplicator,优点是方便直观,还有很多争强功能!

缺点和2一样,只能单项同步!

当然你也可以修改镜像网站的程序为提交数据到母数据库,读取则在当前镜像下的数据,不过,修改起来麻烦!普通用户修改也非常难!呵呵,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给大家一个思路!有能力的朋友可以试试阿!

4关于MySQL论坛的数据同步

由于数据来源的不可控制(不好表达),论坛数据是实时的,而且还要考虑来自镜像论坛的数据,如何实现镜像论坛与母论坛数据同步呢

用1中介绍的MySQL自带的数据库同步功能互相备份模式就可以实现的!

不过,具体的应用我没有测试!稳定性不敢保证!

有能力的朋友推荐用下面这种思路来同步,相对来说减少点效率,但能减少发生的错误!

比如镜像论坛数据同步:

1母论坛和镜像论坛的数据全写在母论坛数据库里,主从模式,读取只在本地读取,这个需要修改程序!

2每次写数据,都同时提交到两个数据库中,安全,但是效率很差,也得修改程序!

MSSQL

MSSQL数据同步利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实现数据同步更新(来自网络,也是非常完美的教程)

复制的概念

复制是将一组数据从一个数据源拷贝到多个数据源的技术,是将一份数据发布到多个存储站点上的有效方式。使用复制技术,用户可以将一份数据发布到多台服务器上,从而使不同的服务器用户都可以在权限的许可的范围内共享这份数据。复制技术可以确保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数据自动同步更新,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SQL复制的基本元素包括

出版服务器、订阅服务器、分发服务器、出版物、文章

SQL复制的工作原理

SQLSERVER主要采用出版物、订阅的方式来处理复制。源数据所在的服务器是出版服务器,负责发表数据。出版服务器把要发表的数据的所有改变情况的拷贝复制到分发服务器,分发服务器包含有一个分发数据库,可接收数据的所有改变,并保存这些改变,再把这些改变分发给订阅服务器

SQLSERVER复制技术类型

SQLSERVER提供了三种复制技术,分别是:

1、快照复制(呆会我们就使用这个)

2、事务复制

3、合并复制

只要把上面这些概念弄清楚了那么对复制也就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就一步一步来实现复制的步骤。

第一先来配置出版服务器

(1)选中指定[服务器]节点

(2)从[工具]下拉菜单的[复制]子菜单中选择[发布、订阅服务器和分发]命令

(3)系统d出一个对话框点[下一步]然后看着提示一直 *** 作到完成。

(4)当完成了出版服务器的设置以后系统会为该服务器的树形结构中添加一个复制监视器。同时也生成一个分发数据库(distribution)

第二创建出版物

(1)选中指定的服务器

(2)从[工具]菜单的[复制]子菜单中选择[创建和管理发布]命令。此时系统会d出一个对话框

(3)选择要创建出版物的数据库,然后单击[创建发布]

(4)在[创建发布向导]的提示对话框中单击[下一步]系统就会d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上的内容是复制的三个类型。我们现在选第一个也就是默认的快照发布(其他两个大家可以去看看帮助)

(5)单击[下一步]系统要求指定可以订阅该发布的数据库服务器类型,SQLSERVER允许在不同的数据库如ORACLE或ACCESS之间进行数据复制。但是在这里我们选择运行"SQLSERVER2000"的数据库服务器

(6)单击[下一步]系统就d出一个定义文章的对话框也就是选择要出版的表

(7)然后[下一步]直到 *** 作完成。当完成出版物的创建后创建出版物的数据库也就变成了一个共享数据库。

第三设计订阅

(1)选中指定的订阅服务器

(2)从[工具]下拉菜单中选择[复制]子菜单的[请求订阅]

(3)按照单击[下一步] *** 作直到系统会提示检查SQLSERVER代理服务的运行状态,执行复制 *** 作的前提条件是SQLSERVER代理服务必须已经启动。

(4)单击[完成]。完成订阅 *** 作。

完成上面的步骤其实复制也就是成功了。但是如何来知道复制是否成功了呢?这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快速看是否成功。展开出版服务器下面的复制——发布内容——右键发布内容——属性——击活——状态然后点立即运行代理程序接着点代理程序属性击活调度把调度设置为每一天发生,每一分钟,在0:00:00和23:59:59之间。接下来就是判断复制是否成功了打开C:/ProgramFiles/MicrosoftSQLServer/MSSQL/REPLDATA/unc/XIAOWANGZI_database_database下面看是不是有一些以时间做为文件名的文件夹差不多一分中就产生一个。要是你还不信的话就打开你的数据库看在订阅的服务器的指定订阅数据库下看是不是看到了你刚才所发布的表—

一个手工同步的方案

--定时同步服务器上的数据

--例子:

--测试环境,SQLServer2000,远程服务器名:xz,用户名为:sa,无密码,测试数据库:test

--服务器上的表(查询分析器连接到服务器上创建)

createtable[user](idintprimarykey,numbervarchar(4),namevarchar(10))

go

--以下在局域网(本机 *** 作)

--本机的表,state说明:null表示新增记录,1表示修改过的记录,0表示无变化的记录

ifexists(selectfromdbosysobjectswhereid=object_id(N'[user]')andOBJECTPROPERTY(id,N'IsUserTable')=1)

droptable[user]

GO

createtable[user](idintidentity(1,1),numbervarchar(4),namevarchar(10),statebit)

go

--创建触发器,维护state字段的值

createtriggert_stateon[user]

afterupdate

as

update[user]setstate=1

from[user]ajoininsertedbonaid=bid

whereastateisnotnull

go

--为了方便同步处理,创建链接服务器到要同步的服务器

--这里的远程服务器名为:xz,用户名为:sa,无密码

ifexists(select1frommastersysserverswheresrvname='srv_lnk')

execsp_dropserver'srv_lnk','droplogins'

go

execsp_addlinkedserver'srv_lnk','','SQLOLEDB','xz'

execsp_addlinkedsrvlogin'srv_lnk','false',null,'sa'

go

--创建同步处理的存储过程

ifexists(selectfromdbosysobjectswhereid=object_id(N'[dbo][p_synchro]')andOBJECTPROPERTY(id,N'IsProcedure')=1)

dropprocedure[dbo][p_synchro]

GO

createprocp_synchro

as

--setXACT_ABORTon

--启动远程服务器的MSDTC服务

--execmasterxp_cmdshell'isql/S"xz"/U"sa"/P""/q"execmasterxp_cmdshell''netstartmsdtc'',no_output"',no_output

--启动本机的MSDTC服务

--execmasterxp_cmdshell'netstartmsdtc',no_output

--进行分布事务处理,如果表用标识列做主键,用下面的方法

--BEGINDISTRIBUTEDTRANSACTION

--同步删除的数据

deletefromsrv_lnktestdbo[user]

whereidnotin(selectidfrom[user])

--同步新增的数据

insertintosrv_lnktestdbo[user]

selectid,number,namefrom[user]wherestateisnull

--同步修改的数据

updatesrv_lnktestdbo[user]set

number=bnumber,name=bname

fromsrv_lnktestdbo[user]a

join[user]bonaid=bid

wherebstate=1

--同步后更新本机的标志

update[user]setstate=0whereisnull(state,1)=1

--COMMITTRAN

go

--创建作业,定时执行数据同步的存储过程

ifexists(SELECT1frommsdbsysjobswherename='数据处理')

EXECUTEmsdbdbosp_delete_job@job_name='数据处理'

execmsdbsp_add_job@job_name='数据处理'

--创建作业步骤

declare@sqlvarchar(800),@dbnamevarchar(250)

select@sql='execp_synchro'--数据处理的命令

,@dbname=db_name()--执行数据处理的数据库名

execmsdbsp_add_jobstep@job_name='数据处理',

@step_name='数据同步',

@subsystem='TSQL',

@database_name=@dbname,

@command=@sql,

@retry_attempts=5,--重试次数

@retry_interval=5--重试间隔

--创建调度

EXECmsdbsp_add_jobschedule@job_name='数据处理',

@name='时间安排',

@freq_type=4,--每天

@freq_interval=1,--每天执行一次

@active_start_time=00000--0点执行

go

以上就是关于大型Oracle数据库如何设计全部的内容,包括:大型Oracle数据库如何设计、oracle数据库分区表备份、怎样同步两个SQLSERVER的数据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4894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