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

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第1张

为了圆满完成某项重要工作、活动,增强工作、活动推进落实的指导性、计划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常常需要秘书人员制定全面、详细、明确的 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一

为贯彻落实全市"项目建设年"活动安排部署,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在加快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转型、加快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株政办函〔20____ 〕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着力解决制约项目用地、融资以及建设环境、服务效能等存在的问题。集中包装策划一批事关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实现储备项目的滚动开发,重点筹划一批单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前期项目;推进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实现早日竣工投产达效,确保全县重大建设项目年度完成投资3185亿元以上,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过50亿元;广泛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着力用好国家政策,拓宽融资 渠道 ,激活民间投资,全力争取国家及省市专项资金。

二、工作重点

一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对"十二五"项目库和各部门专业项目库逐一进行落实,抓紧规划论证,完善相关条件,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明确项目选址,落实土地预审,开展环境和节能评价,搞好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成熟一批、开发一批。抢抓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长株潭"退二进三"战略和沿海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发展集聚机遇,瞄准市场和寻找政策机遇,力争今年6月底以前对原有项目库进行认真梳理,新增和滚动开发一批项目,形成一批项目前期资料充实,建设条件具备,能够指导"十二五"期间项目争取及招商引资的项目库。全年做实5个以上单项投资过10亿元、10个以上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前期工作。

二全面参与市"十大"主题活动。认真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协助办理立项、征地、报建等相关手续,推进项目集中开工,重点解决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参与"银企对接会"活动,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积极参与全市"问题集中销号月"、"重大前期项目推广会"、"项目集中竣工月"和"项目考核和乡镇项目投资竞赛评比"活动。

三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从严控制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绿化率、附属设施用地比例等关键指标,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加大土地报批、土地征拆、土地储备、土地出让工作力度,力争全年报批土地4000亩以上,确保全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企业发展土地有效供给。主动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调整的新形势,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对我县的适当倾斜,多措并举缓解项目建设资金矛盾。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引导鼓励各类资金投入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工程、十大民生实事和"四创四化"建设。

四积极参与全市"乡镇项目投资竞赛"活动。组织各乡镇全方位、多领域争项目引资金,提高全县乡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水平。完善乡镇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办法,着重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引进、项目开工建设等三个方面开展全县乡镇项目投资竞赛活动,形成上下齐抓项目工作合力,积极争取株洲市年度"二十佳"项目投资乡镇,掀起我县新一轮项目建设高潮。

三、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____ 年1-2月)

组织申报省市重点项目,拟定全县重大前期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名单,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

二组织实施阶段(20____ 年3-12月)

积极参与全市"十大"主题活动,实施重大项目月调度,季讲评,年考核。

13月份参与全市"项目集中开工月"活动,力争3月份全年新建项目开工三分之一以上2017年最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范文 2017年最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24月份参与全市"现场集中办公月"活动,集中解决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

35月份参与全市"重大项目现场 经验 交流会"活动。

46月份参与全市"项目现场讲评"活动。

57月份参与全市"银企对接会"活动,促进银行与企业深度对接,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68月份组织"'三个十'工程攻坚战"活动,推进全县十大设施、十大产业项目和十大民生事业项目建设。

79月份参与全市"问题集中销号月"活动,集中解决每月项目调度累积的问题。

810月份参与全市"重大前期项目推广会"活动,将开发储备的重大项目进行深度包装,面向全社会推介。

911月份参与全市"项目集中竣工月"活动,力争11月份全县重大项目竣工40%以上。

1012月份参与全市"项目考核和乡镇项目投资竞赛评比"活动。

三 总结 表彰阶段(20____ 年2月)

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研究建立持续推进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四、保障 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加强对全县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株洲县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政府办、县监察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招商局、县农办、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规划局、县环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统计局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由县发改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一室四组":即办公室、宣传组、调度组、检查考核组、环境保障组(相关职责见附件3)。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对项目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集中一切力量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良好的氛围。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主动争项目,想方设法引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集中精力抓项目,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

二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一是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推进集中办理和网上审批。二是强化项目调度和服务,全面了解项目信息、全程调度项目进展、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现重大项目日监控、周分析、月调度、季点评、年考核。三是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县直相关部门要对现有的项目办理制度和规定进行研究和梳理,按照"能放则放、能简则简、能免则免"的原则,在不违反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和规定的前提下,尽力为基层和企业"松绑、让利、开绿灯、出政策"。

三健全机制,严格考核。一是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服务机制。将全县重大项目纳入常态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和项目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工作协调会议。二是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工作落实机制,实行重大项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张时间表、一套督促机制",服务单位每周不少于1次到项目建设所在地现场调查、跟踪进度、实地解决问题。三是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实行定期通报制度,每季度对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对全县重点项目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县政绩考核。四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县重大建设项目和前期项目工作。

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二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有关精神,统筹安排、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根据和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耕发[20____ ] 号)和市国土资源局的文件精神,结合 的实际,特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二、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细化和落实《 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____ -2020年)》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的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3、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统筹安排全区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做到上下衔接;加强部门协调,做好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专家队伍,加强协作,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特别要考虑相关利益人的意见,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主要任务

土地整治规划以20____ 年为规划基期,2020年为规划期,提出2015年阶段性目标。规划数据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相衔接。

1、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全面总结u>

2、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3、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围绕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4、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

5、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粮食产能核心区和战略后备区建设、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项目,提出实施计划u>

6、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补充耕地管理体制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的研究,加强制度创新。

7、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二调成果,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推进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实现规划成果叠加上图、动态更新。

四、规划成果

1、规划文本。重点阐述土地整治的条件和要求,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土地整治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工程,资金安排与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2、规划说明。简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等确定的依据,以及规划方案拟定、论证、确定的情况。

3、规划图件。包括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图、土地整治规划图,以及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图、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增减挂钩等规划专题图。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比例尺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相一致。

4、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评审论证材料等。

5、规划数据库。按照国家规定的数据库标准建设。

五、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准备工作(20____ 年4月)。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收集整理相关规划编制的文件、规程和标准。

(二)调查分析(20____ 年5月)。以乡镇为单元,收集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等基础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核查,分析评价土地整治条件和潜力。

(三)拟定方案(20____ 年6月)。在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提出土地整治方案。

(四)协调评审论证(20____ 年7月)。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规划成果。

(五)评审报批(20____ 年8月)。规划成果经区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批规划编制实施方案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六、工作组织

(一)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由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政府领导为组长,区国土、发改、农牧、财政、水利、住建、环保及各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规划编制中重大问题,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国土资源分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整理中心、地籍、耕保、财务、登记中心等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承担规划的编制组织工作。

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____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____ 143号)、《____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____ 府办明电20____ 97号)和《____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__ 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____ 政办发20____ 101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____ 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整体推进、优化布局、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的要求,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步伐,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把全镇农村规划建设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原则。科学确定村庄建设布局,确保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村庄规划编制的积极性,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规划符合农村实际,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三)坚持体现民族特色原则。根据各地自然条件、风俗民情、居住习惯等因素,引导农户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建筑风格和建设户型,实现房屋内部现代化与外部特色化的和谐统一。

(四)坚持适度集中原则。积极探索在资源富集地、集市、城镇周边、公路沿线等区域集中规划、建设村庄,鼓励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地质灾害频发的居住点和小村并入大村建设。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实际,统筹考虑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耕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合理规划布局。

三、目标要求

到20____ 年底,用两年时间完成53个村庄编制目标任务,其中20____ 年12月底前完成2个行政村总体规划和30个自然村建设规划编制、报批工作,20____ 年底前完成1个行政村总体规划和20个自然村建设规划编制、报批工作。

四、编制要求

(一)把好规划政策。

1、村庄规划包括整治和建设两部分,在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实施,规划编制或修编应与土地利用、基本农田保护、交通、水利和国民经济发展等规划相衔接,对村庄的性质定位、人口和利用规模、产业布局与发展、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等进行预测和科学规划。

2、村庄规划建设要落实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引导拆旧建新,以整治“空心村”和利用荒山、荒坡地建设为主。占用耕地每户宅基地不超过120平方米,占用荒山坡和拆旧建新每户宅基地不超过150平方米,坚持“一户一宅”,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3、村庄规划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结合地形,依山就势,不搞“一刀切”,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大拆大建,以“四通五清六改”(通路、通水、通电、通宽带网,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草炭堆、清粪堆,该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房)为主要内容,立足整治环境,抓好村庄,搞好房屋立面整饰和地坪硬化,拆除闲置旧房,集中建设畜厩,配套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4、低于30户的村庄原则上不做规划,可考虑整村搬迁至附近基础设施条件好的村庄。

(二)注重地形地图测量。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由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筹措资金和委托地形图测量,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技术指导。村庄地形图要以村部为核心,对近期拟定改造整理及新村建设的范围进行测绘,测绘比例尺要求1:500或1:2000,部分村庄采用卫星进行现状图采集。

(三)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让村民参与规划,特别是规划前期、中期、后期都要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规划经报批后要公开展示,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结合实际开展法规宣传活动,普及村庄规划知识,提高干部群众法律意识,使干部群众了解、支持、参与、监督村庄规划工作。

(四)完善规划内容、提高规划编制质量。行政村按“两图一书”(现状分析图、总体规划图和总体规划编制 说明书 )编制总体规划,自然村按“三图一书”(现状分析图、建设规划图、住房建筑方案图和建设规划编制说明书)编制建设规划。同时,尽量采用《富源县农村民居通用图集》,确保村庄规划工作达到规范要求,真正体现民族民居特色。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按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标任务,把各个村庄规划编制进行捆绑打包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进行规划编制,形成以规划设计单位为主,镇、村委会、自然村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优质、高效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五)抓好规划评审。严格执行《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报批程序,行政村总体规划需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报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人民政府批准;自然村建设规划需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报村委会审核,由镇人民政府批准。

(六)加强规划成果管理使用。村庄规划成果实行档案化管理,并按要求录入云南省村(镇)规划档案管理电子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镇人民政府决定成立____ 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____ 镇长

副组长:____ 人大主席

成 员:____ 办公室主任

____ 镇村建所所长

____ 大河国土分局局长

____ 镇林业站站长

____ 镇环境保护所所长

____ 镇扶贫办主任

____ 大河财政所副所长

____ 村委会总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村建所,由____ 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人员为各村(居)委会大学生村官和村建所干部,具体负责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业务指导、计划任务分配和落实。镇人民政府作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事实主体,确保编制工作按时按期完成。

(二)提供资金保障。按照分级负担原则,村庄规划工作经费省补助1000元/村,市补助1000元/村,县财政补助1000元/村,不足部分由镇人民政府自筹。

(三)抓好人员培训。加强规划编制队伍建设,以镇村建所干部为主,新农村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为辅,通过现场指导和组织技术培训等形式,增强规划编制技术力量,提高规划编制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四)强化规范管理。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抓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规范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五)严格监督检查。镇人民政府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列入对村委会、各单位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不能按时完成要求规划目标任务的,将按规定进行行政问责。

1 项目实施方案格式

2 道路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3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4 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胡辉1 谢梅生2

(1江西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江西南昌,330046;2萍乡市国土资源勘测设计院,江西萍乡,337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江西省萍乡市建立基于网络的基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的技术路线及方法,为今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和工作思路。

关键词:基于网络;数据库;集成应用;研究

1 研究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11 研究背景

江西省于1999年启动全省1∶1 万县(市)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萍乡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是红色革命圣地。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地处湘赣边界,现辖上栗、芦溪、莲花三县,安源、湘东两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安源经济开发区。萍乡市从2000年起步,历经四年,完成了除莲花县外的四个区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并通过了省厅组织的预检和验收,项目成果已在各地土地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相关的调研结果表明:数据库建设虽然全面开展并取得重要进展,但成果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①“闲库”、“死库”屡见不鲜,有些数据库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②各县区的数据库成果整合困难,数据无法流通和共享,难以在地市级以上层面发挥作用。

当前,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和管理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土地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金土工程”的启动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形势、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职能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土地利用数据管理和应用模式。对于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来说,怎样集成应用这些分散独立的 1∶1 万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使其为建设用地审批、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各项管理工作服务,是试点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2 可行性分析

121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研究所需的关键技术已经成熟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海量数据存储与数据仓库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基于 Web 的应用及通讯技术不断完善;“3 S”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日趋成熟;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技术日新月异,这些关键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本试点研究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122 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和各类相关技术标准试行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

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使国土空间数据传输、交换、共享和集成应用成为现实;同时,国土资源部2001年颁布试行了《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技术规定》,同年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建库软件平台测评,使得江西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在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和规范的技术路线及全省统一的MAPGIS 平台下进行,为本试点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3 领导重视是此项研究开展的有力保障

萍乡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市局及各县区局长组成的“萍乡市基于网络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试点领导小组”,保障此项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局党组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整合资源、滚动发展”的发展思路,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亲自抓,先后投入近七百万元用于市政府所在地安源区380平方千米的航空摄影测量和相关的基础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建设;另外,投资3800多万元萍乡市国土资源局智能化办公大楼于2005年6月底交付使用,已与政府网对接,实现了省、市、县多级数据共享,数据交换体系初步形成。

2 试点的总体目标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总体目标

在对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和应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市级、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土地利用数据管理模式、数据更新机制和数据应用需求,提出基于网络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体系建设方案并进行试点示范,并开展数据库成果集成应用方法研究,为解决1∶1 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项目的数据库成果的共享和集成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22 主要内容

(1)研究基于网络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的框架体系和运行模式,重点研究基于网络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基础数据更新体系和维护更新机制,在多种运行模式下,如何实现分布式多级管理,以达到各级数据的同步更新,确保数据库的现势性。

(2)研究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作为国土资源系统的基础数据,在分布式环境下,耕地保护、土地规划等应用系统的实现机制和构建框架,有效地为国土资源信息化服务。

(3)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应用示范。解决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获取、加工、整合和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分析,实现土地利用数据的统一管理、信息交换、信息分发、信息挖掘、数据增值等,为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应用提供示范工程。

3 集成应用需求分析

31 系统建设功能需求分析

311 业务应用需求

根据萍乡市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开展的需要,此次开发的数据库集成应用系统在原有土地详查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数据的异地储存、管理,加强对异构、多元、多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的管理,支持县区国土资源局在异地对存放在萍乡市局的土地数据进行提取、加工、处理、统计和分析,支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在耕保、规划、利用等相关国土资源业务管理中的调用。

312 数据管理需求

能够合理存储和管理各类土地数据,包括空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表格数据和文本数据等,并能适应大数据量和即时数据分发的需要。

313 数据更新维护需求

为适应萍乡市土地利用数据实时更新、批量更新等维护应用的需要。包括:多级管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同步更新,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库同步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技术路线,包括数据库复制、数据同步、数据报盘、数据网上传输等。

314 安全性与可扩展性要求

提供完善的安全体系,保证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和系统的绝对安全,满足土地管理业务中为各级、各科股、各种需求提供服务时的系统和数据绝对安全。

315 制度化运行管理的要求

提供规范化的运行标准和制度,建立长期稳定的运行维护机制。

32 本项目建设需解决的问题分析

321 本项目建设应服从 “金土工程” 和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萍乡市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试点是该市国土资源管理的一次深化,也是该市各县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深层次应用,是萍乡市“金土工程”的组成部分。项目建设必须完全满足市县级土地管理应用的各项需求和工作需要,与全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体系相衔接,服从今后电子政务建设的大框架。

322 市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向上逐级更新的问题

根据“金土工程”实施指南的要求和国土资源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需要,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必须逐级向上更新,系统设计时已经考虑到此项内容,充分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的管理理念,实现了萍乡市局与各县区国土局之间数据的同步与共享。

4 技术路线与实现的技术方法

41 萍乡市县两级数据库集成应用总体框架体系和运行模式

根据萍乡市县分布的实际情况,系统采用以胖服务器、瘦客户端的B/S网络结构为主,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的 C/S 网络结构为辅的模式结构。采用 MAPGIS软件为平台,充分利用 DBMS 的数据管理、服务器集群、目录服务、分布式组件及分布式事务管理等技术,实现了分布式海量数据管理和多级分布式协同工作机制。数据库组织形式为“逻辑单一,物理多个”方式,整个系统逻辑上为一个数据库,即: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物理上是由各个区县国土局的数据库构成的,这种形式各区局之间隔离得很好,数据安全容易保障,而且在业务上,允许各分局有不同的业务逻辑。

在萍乡市国土资源局建立了数据中心,购置了 IBM 高性能服务器,用于集中存储和管理市属各县区的多比例尺集成数据库。市局安装了与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MAPGIS平台下的基于网络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系统软件,各县区国土资源局无需建立信息中心,只需通过各地政务网专线和 IE 浏览器,经过授权就可访问、调用和管理各自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统计、分析、出图、出表、汇总等工作都可通过远程调用技术轻松完成;变更时由各县区国土局提供变化图斑范围的实测大地坐标和全套相应的用地批准材料,最后由市国土局统一完成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

42 数据库集成应用实施方案

此次试点采用由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MAPGIS平台的数据库集成系统软件来实现,实施方案于2005年12月28日通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萍乡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采用全省统一的MAPGIS平台进行建库,且全市在同一中央经度内,不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和投影转换。对未完成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县区安排尽快开展,以保证市级数据库集成的各个县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现势性。对各县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进行接边检查,发现错误后及时更正处理。按集中式的管理方式对各县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进行集成,形成可分可合的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43 基于网络的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功能设计

431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功能设计

4311 数据管理

(1)数据的存储 以县为单位组织和管理各类土地利用线状数据,同时建立可分可合的市级数据库,包括空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等。

(2)数据的调阅 用户可以通过鼠标点击来调阅每个县、乡、村的数据,若该县的数据不存在,则会给出提示。

(3)数据的显示 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平移等 *** 作,还可以通过鼠标点击图层来控制该图层是否显示以及调整图层的叠加顺序。

4312 信息查询

• 基本查询

(1)属性信息查询 用户通过鼠标点击图形能够查询各类土地利用专数据信息,如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及线状地物信息、宗地的基本信息、界址点信息、界址线信息、基础地理要素信息等,用户还可以通过输入条件查询空间图形信息。

(2)历史信息查询 用户可以查询某一空间图形的历史变化信息。

• 统计分析

(1)任意范围查询统计 对任意给定的范围能查询范围内各种专题数据,并能对查询结果按给定的条件统计、输出图形和表格。

(2)缓冲区查询统计 对选定的线状、点状地物按给定的缓冲区半径查询该缓冲区内各种专题数据,并能对查询结果按给定的条件统计、输出图形和表格。

(3)条件查询统计 按给定的条件对区域内的查询各种专题数据,并能对查询结果按给定的条件统计、输出图形和表格。

• 数据汇总

支持以村、乡(镇)、县(区)、市为统计单元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汇总,得到各种专题汇总数据。

4313 数据和用户角色权限维护

包括:数据字典的维护、数据上下载、数据缩编、数据输出等。

提供用户角色权限维护工具,用于建立和维护系统账户(用户名、密码)和用户权限的设置。

4314 辅助审核管理

针对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检查等项工作过程中涉及的权属、地类、面积进行辅助审核管理。

432 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功能设计

在上述县级功能基础上加入变更数据获取及分布式数据库动态更新等数据的组织管理功能。

44 基于网络的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框架

萍乡市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是一种树状的基础空间数据库,通过多级分类编码体系构建多粒度的空间数据集,在海量数据库中使用空间数据库引擎和其独特的格网索引来访问数据,利用市、县粒度数据集之间分类编码形成的行政区划索引快速检索出相应数据。市级土地数据库采用树状结构集中管理市级粒度数据和县级粒度数据,在市级节点中点击专题可以调阅市级粒度的数据,在县级节点中点击专题可以调阅县级粒度的数据,也可以通过行政区索引调阅该行政区所在的县级粒度的数据。

通过这种机制最终实现在物理上分离的多源、多比例尺、多粒度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图形数据浏览查询统计的动态交互、自动切换,达到逻辑上所有数据完全一体,既方便了更新又便于使用。

45 本试点研究采用的主要技术

451 多元、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技术

土地利用数据具有海量特点,利用关系数据库技术、空间数据库引擎的集成方法,通过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使海量空间数据库得以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空间数据库引擎允许用户在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以及应用服务器之间实现 GIS 应用的分布式存储、管理。

452 远程调用技术

土地利用数据以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研究网络服务器组建、管理、存储与远程调用等技术的实现数据的共享。

453 时空分析技术

时空分析技术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表达、记录和管理现实世界的实体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这种时空变化表现为三种形式:①属性变化,其空间坐标或位置不变;②空间坐标或位置变化,而属性不变;③空间实体的空间坐标和属性都发生变化。

454 数据接边的技术

针对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数据存储方式和组织方式,研究数据库的图幅接边技术和行政区划接边技术。如图幅接边不受图幅数量限制、允许接边状态下的图形编辑和属性编辑。

46 即将整合完善的新机制、新技术

由于此次试点时间紧,任务重,通过试运行,将在今后把一些新技术整合到萍乡市基于网络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系统中来。

461 新的土地利用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数据源,进行遥感数据辅助县级土地利用变更,更新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形成多种可 *** 作的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更新技术流程和相对应的维护机制。

462 整合基于 “3S” 技术的土地利用数据更新技术方法

在集成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从数据获取和采集技术入手,将基于“3S”集成技术、基于“GPS+PDA”和“调查之星”技术的野外数据快速调查、数据采集整合,实现县级土地利用数据的快速获取、处理与更新,具体包括:基于航空遥感数据的正射影像图的快速、高效处理;卫星遥感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土地变化信息提取,含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处理、信息自动判别、定量提取技术。

5 项目主要成果

(1)基于网络的萍乡市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管理系统;

(2)基于网络的萍乡市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数据更新体系和维护更新机制;

(3)基于网络的萍乡市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的框架体系、运行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的各类报告。

6 结语

本试点研究项目作为全国两个试点之一,是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的精心组织下,由江西省土地勘测规划院牵头,萍乡市国土资源局及其所辖各县区国土资源局按照统一方案实施的。经过立项审查、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论证、组织实施等几个阶段的努力,通过试运行,新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出,应用系统还在不断完善。

可喜的是,高效率的萍乡市基于网络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系统,正在被萍乡市及所辖县区国土资源局逐步认同,应用系统也在经受实践工作的检验。同时,数据库更新观念和更新机制正在萍乡市各级国土管理部门逐步形成和规范。研究面向市级土地管理工作,建立基于网络县级土地利用数据的集成应用系统,形成协调、高速、统一的土地利用数字化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机制,使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项目更好地为国土资源信息化服务,才是本试点研究的最终目标。

王万群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

摘要:通过对国土资源数据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金土工程”项目,提出了国土资源数据整合和数据库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数据整合;国土资源;数据库

1 问题的提出

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现有的国土资源数据标准不一、格式多样、分散管理,因此形成“数据孤岛”,如异构数据库、数据结构差异和数据含义不同等。数据整合就是通过数据转译和通讯,解决异构数据库的共享、使数据结构和数据含义统一,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全方位共享。因此,整合现有各部门的国土资源数据,消除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实现各级国土资源数据的信息共享、集中使用和有效规划,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并规范其技术要求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通过开展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可以减少数据的不一致和延迟,实现数据的规范化,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多数据源唯一标识,进行数据合并与格式转换、数据清理、数据更新、数据录入并集中存储,为管理阶层提供即时的信息。

(2)通过开展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可以形成覆盖全面、结构与标准统一、内容完整的基础数据库群,达到国土业务系统运行的要求。

(3)通过开展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将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优质高效、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信息的安全与可靠,为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共享服务。

2 数据整合的原则

现行的国土资源数据库按照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建设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同构同标准数据库、同构不同标准数据库、异构同标准数据库、异构不同标准数据库,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整合方法,但必须坚持不打破地方数据管理和存储体系,不改变各地基于数据库的应用架构为原则,国土资源数据应对用户提供集成的、统一的、安全的、快捷的信息查询、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服务。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条件,整合后的国土资源数据必须保证一定的集成性、完整性、一致性和访问安全性。在这方面,许多领域都提出了整合与集成的原则,如集成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访问安全性原则等。

(1)集成性

数据经过整合、集成后,应该达到查询一个综合信息不必再到各个业务系统进行分别查询和人工处理,只要在整合、集成后的数据信息仓库中就可以直接访问到,即整合、集成后的综合信息仓库的数据是各数据的有机集成和关联存储(整合、发掘出各业务数据间的关联关系),而不是简单、孤立的堆放在一个数据库系统里。

(2)完整性

包括数据完整性和约束完整性两方面。数据完整性是指完整提取数据本身,约束完整性是指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唯一表征数据间逻辑的特征。保证约束的完整性是良好的数据发布和交换的前提,可以方便数据处理过程,提高效率。

(3)一致性

不同信息资源之间存在着语义上的区别。这些语义上的不同会引起各种不完整甚至错误信息的产生,从简单的名字语义冲突(不同的名字代表相同的概念),到复杂的结构语义冲突(不同的模型表达同样的信息)。语义冲突会带来数据集成结果的冗余,干扰数据处理、发布和交换。整合、集成后的数据应该根据一定的数据转换模式和规则进行统一数据结构和字段语义编码转换。

(4)访问安全性

由于数据库资源可能归属不同的单位,各业务数据系统有着各自的用户权限管理模式,访问和安全管理很不方便,不能集中、统一管理,所以保证在访问异构数据源数据基础上保障原有数据库的权限不被侵犯,实现对原有数据源访问权限的隔离和控制,就需要设计基于整合、集成后的综合信息仓库的统一的用户安全管理模式来解决此问题。

3 国土资源数据整合的思考与建议

31 国土资源数据的特点

国土资源数据(信息)是全面和准确掌握资源状况,以及实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和依据,每一项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开展都需要基础数据的支持。而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现势性和获取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各级、各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综合国土资源数据的存在形式,有如下特点。

(1)数据类型复杂多样

国土资源数据类型十分复杂,其内容涉及到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资源、海洋资源等各个业务领域。按照数据特征国土基础数据又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空间数据主要以基础和专题地图的形式存在,包括图形和属性数据。非空间数据主要是以各种文档、报表和多媒体等形式存在,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2)数据平台不一致,共享困难

国土资源部门在开发信息系统时通常根据本部门的特定情况采用不同的数据建模方法,选用不同厂商的GIS软件,如江苏省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所选用的GIS和数据库平台就有六七种,见表1。这些不同GIS软件采用不同的空间数据格式,对地理数据的组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在不同GIS软件上开发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变得非常困难,采用数据转换标准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另外,在国土资源部门与测绘部门之间,对地理现象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地理信息有着不同的数据定义,这也使得领域间在共同协作中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

表1 GIS 和数据库平台

(3)数据获取手段多样

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数据的获取手段包括从外业方面包括测绘、调查、遥感,内业方面包括数字化、录入等等。这些特点要求能在数据的各项获取渠道中能兼顾数据建库的要求,形成良性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4)数据多尺度、数据量大

由于国土资源管理中空间数据涉及到各种比例尺,在地市级的国土资源管理数据中,既有1∶10000的详查数据,又有1∶2000 的村庄地籍数据,也有1∶1000 和1∶500 城镇地籍。并且其覆盖空间范围大,数据信息量非常大。这要求信息系统必须具备多尺度接合以及海量数据管理的能力。

(5)时态特性

土地对象实体具有时间特性,会随时间推移发生一定的变化。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中必须能描述某一时刻的土地利用状况;能分析某一地物或某一区域的动态变化情况;能分析将来的发展趋势以便在决策时借鉴过去的信息。

基于上述对国土资源数据特点分析,可以得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要涉及国土资源管理多种类型的数据,数据库整合任务非常重。目前已数字化的各种调查数据和各种已办理的成果数据如果不能充分应用,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主要是针对基础数据库从多源、多时态、多尺度等方面进行数据整合。对现有国土资源空间与非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数据库平台、不同GIS平台上的空间与非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集成和整合。将多源、多尺度、多类型的国土基础数据(空间/非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逻辑上分层分块、物理上无缝、空间索引快捷、对象实体意义明确的集成化数据库,以满足国土资源数据共享、交换、发布以及构建诸如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各类应用系统的需要,保证今后数据更新的及时到位,形成国土资源数据更新维护的良性循环机制。

32 国土资源数据的整合的现状

目前,国土资源系统正在实施“数字国土”、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全国资源与环境遥感监测等相关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工程,而“金土工程”则确立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总体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现代信息技术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为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提供了契机。“金土工程”的四大建设主体之一就是建立基础性、战略性国土资源数据库,同时,金土工程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整合已有的数据资源,建设和完善国土资源部、31个省(区、市)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包含各种土地、矿产信息的14类基础数据库,完成32个示范城市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包含各种土地信息的10类基础数据库,而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国土资源数据库,提高管理效率,使国土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最大效益,就必须进行国土资源数据库的整合,“十一五”期间的“五四三二一”工程中的两项基础建设:一是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的制定、推广和应用,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政策研究;二是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数据整合与集成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国土资源数据的整合、集成和统一建库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量巨大的工作。国家相关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尽快研究制定出适合我国情况又能较好的与国际接轨的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3 国土资源数据整合的建议

结合我国国土资源数据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开发的部分国土资源数据库建库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开展对各行业现有国土资源数据情况的调查。制定相关的政策,调动各行业参加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热情。

(2)国土资源数据库可分为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成果数据库三大类,分别完成不同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库作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已经是各国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工程界的共识。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数据库的合理开发与应用仍存在不同问题,应该加强对建设成果与实际应用的相互衔接与协调。

(3)由于种种历史的、技术的和体制的因素,国土资源数据不完整,质量不高和整合共享程度低是我国土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最重要的限制因素,需要通过对国土资源数据的整合、核实、充实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国土资源数据的整合和共享程度低,难以为大范围、高层次应用提供支持,则需要从标准体系建设、制度完善和体制改革方面加强领导和指导,规范数据整合程序与质量方面改进和提高。

(4)国土资源数据整合要求必须研究现有的各类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提出数据转换与存储、交换与共享的规范标准和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把已有的数据充分开发利用,按统一的标准将其“整合”有统一的数据库平台、GIS平台、融空间与非空间数据于一体的国土资源数据库。

总之,通过国土资源数据整合的问题的研究,形成一定的技术要求规范,对国土资源数据进行提取、转换、加载,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保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互 *** 作,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建立顺畅的信息渠道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

参考文献

阎国年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

龚建雅当代GIS的若干理论与技术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3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XX〕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XX〕号)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X〕)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一)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二)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如远教资源应用管理系统、oa政务办公系统、教委网站系统、学校网站系统等),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教育视频资源等)。“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五)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享数据(如教委网站与学校网站的数据、信息目前就无法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二)分段目标

----XX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XX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完成%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整合。

-----,使%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XX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

.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间。

.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间(用于学校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活动开展)。

.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二)应用系统建设

.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享。

.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需求的oa办公系统。

.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三)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三)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噬员。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二)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三)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四)技术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的唯一途径。县教委应举办“数字校园”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应用方面的培训;学校应举办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探索改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理念、技术的不断升级促进教学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

刘凤民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完善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和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全面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依法汇交,以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为窗口,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重点

今后一段时期,是进一步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2号)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8号)(以下简称《办法》),全面推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阶段。通过多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全面履行依法汇交;基本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技术方法体系,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依据,完善库藏管理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制定服务标准;基本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手段,实物地质资料利用服务效果基本显现。围绕这一目标,笔者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重点工作布局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

1已有工作进展

1)《办法》的制定与发布:国土资源部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非常重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后,为了尽快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制度,部储量司于2004年3月委托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根据《条例》的精神,开展《办法》研究制定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及细目;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程序;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体制;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规定。2008年1月11日,《办法》由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

2)《办法》的宣传贯彻:《办法》发布后,由国土资源部主办、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办,针对各省地质资料管理部门、馆藏机构、地质勘查单位相关人员举办了多期《办法》培训班,解读《办法》条款。与此同时,全国地质资料馆在地质资料管理现代化管理培训时,增加了《办法》的培训内容。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重庆市国土资源厅等也开展了《办法》的培训工作。

3)《办法》的配套制度和技术标准制定: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的制度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受国土资源部委托,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根据《办法》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了《岩(矿)心管理规程》(建议稿),对岩(矿)心的保管、筛选、汇交以及入库后的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了境外勘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调研,正在研究制定《国外矿产资源调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暂行办法》,计划将境外勘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纳入汇交管理范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制定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技术要求》,明确了馆藏管理工作内容与技术方法。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根据《办法》规定,开始制定适应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管理制度,如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省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北京市印发了《实物地质资料箱具及标签使用和样品整理要求》及《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细则》,辽宁省在《辽宁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责任与汇交流程。

4)实物库建设:《办法》发布实施以后,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筹划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安徽省实物地质资料库于2009年12月31日奠基开工,实物地质资料库建筑面积3×104m2。福建、广东、广西、浙江、黑龙江、江苏、重庆、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吉林、西藏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实物库建设调研工作,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方案。部分行业部门也开始着手实物库建设工作,如核工业地质局、中联煤层气公司、国家海洋局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多次到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调研,向主管部门提出了实物库建设申请。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实物地质资料库配套服务楼项目建设建议已通过国土资源部的评审,于2013年动工建设,即将投入使用。

5)汇交管理:中国地质调查局对1999年以来实施的地质大调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了清理和催交,经筛选后,由项目承担单位(汇交人)将特别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给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办法”,规定著名矿山钻孔岩心及配套标本需汇交到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保管。黑龙江、广东、浙江等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开始接收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辽宁省已要求各地质勘查单位,按照《办法》的要求,分别向本省和国家库上报实物地质资料清单。

2重点工作任务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检查:2011年,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组织、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开展了《办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具体了解办法发布4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落实情况、馆藏机构建立情况、实物库建设情况、汇交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十二五”工作部署。工作步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查并将贯彻落实情况、工作进展及“十二五”工作部署上报国土资源部;部成立检查组,抽查落实情况,了解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研讨。

2)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办法》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汇交人的汇交意识;针对《办法》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省在贯彻落实中取得的经验,完善《办法》,制定可 *** 作性的实施细则;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利用政策研究,提出既利于资料共享、开发利用,又适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汇交人权益的服务利用制度。

3)行政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办法》明确的部、省两级管理责任,建立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或部门;实施国家库“二期工程”,完善配套设施;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物库建设的主要困难,采取切实措施,因地制宜地推进省级实物库和地质勘查单位实物库建设。

4)技术方法体系建设: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提出各级各类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技术要求,指导实物地质资料分级管理;制定和完善实物地质资料库藏管理技术标准,实现实物地质资料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探索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利用标准,提出加工取样和服务产品开发要求。

二、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

1已有工作进展

根据2008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实物地质资料专项清理试点工作方案》和2009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情况摸底调查的通知》,由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研究工作。

2008~2010年,选择河北省和黑龙江省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试点工作。通过试点,编制了《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清理工作任务、清理范围、清理原则、工作内容、技术方法、组织分工、预期成果、时间安排等;委托江苏省地质调查院开发了《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数据采集系统》,并在河北和黑龙江两省进行了测试和实验。

2009~2010年,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覆盖了全国主要生产和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部门和系统。通过调查,基本弄清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现状。

2重点工作任务

1)清理示范: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十二五”初期,选择1~2个省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汇交工作示范,补充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南,为在全国全面开展清理汇交工作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和可行方案。2011年,选择辽宁省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汇交示范,完善清理工作方法,并探索2008年后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问题,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和汇交管理工作提供示范。

2)全面清理:“十二五”期间,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由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组织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汇交工作。2012年,选择3个主要省份,全面开展省内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汇交;2013~2015年全面推进其余省的清理汇交工作,“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汇交工作。以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为契机,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

三、实物地质资料接收与专项采集

1已有工作进展

自2004年起,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始实物地质资料的接收和示范采集工作。2008年,《办法》发布后,按照《办法》规定的程序,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的接收工作。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库的收藏需要,开展了专项采集工作。截至2010年12月底,共收集著名矿山与地质勘查项目及其他方面的实物地质资料189份,包括300个钻孔的岩(矿)心141943m、岩屑9005 袋、标本10992块、光(薄)片25221件、副样184件,形成了以典型矿山岩心为主体、以科学钻探岩心及其他重要实物地质资料为精品的库藏体系的雏形。同时采集了浙江长兴煤山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金钉子”剖面及吴家坪阶—长兴阶“金钉子”剖面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了贵州关岭动物群古生物化石。

2重点工作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办法》和有关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依托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促进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和接收。

1)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任务:履行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职责,按照《办法》的要求,承担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接收、整理、保管,将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接收到国家库,丰富馆藏;根据国家库的收藏需求,开展全国著名矿山重要标本专项采集、“金钉子”剖面及建阶地层剖面标本专项采集等。“十二五”末完成9个“金钉子”剖面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依托“危矿二期”项目,开展著名矿山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包括重要钻孔岩心、反映矿床成矿特点和找矿标志的配套标本、典型性室外展示大型标本等。开展深部探测项目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收藏的重点是100个科学参数井的岩心和大陆科学钻探的岩心。开展境外矿产勘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示范性收集重要实物地质资料,逐步将境外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纳入汇交管理。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任务:履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职责,按照《办法》的要求,承担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接收、整理、保管,将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接收到省级库,丰富馆藏,同时指导地质勘查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保管与处置。

四、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建设

1已有工作进展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98号)的要求,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立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网站”,重点介绍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管理与业务工作,提供国家库实物地质资料目录和网络检索。2010年起,根据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需求,网站改版升级为“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任务是:作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窗口,及时向社会发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技术要求,发布包括国家库在内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提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网络检索与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在线服务。

2重点工作任务

“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主办,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办,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网络信息室进行管理与维护。

“十二五”期间网站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跟踪、引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更新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利用网站及时发布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向社会提供权威的查询服务,为用户提供在线浏览服务,保证网络的畅通、安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高科技展示技术,开展实物数字展厅研究和钻孔岩心图像展示技术研究,实现以集成的、可见的方式提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国家虚拟岩心库的建设,并将其功能纳入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作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主要内容。

五、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

1已有工作进展

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地质钻孔资料的充分应用开展了试验研究,1988年启动了“固体矿产勘查评价自动化系统(KPX)”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原地质矿产部行业标准《地质钻孔(井)基本数据文件格式》、《石油钻井地质数据文件格式》、《煤田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固体矿产钻孔地质数据文件格式》基础上,制定了《固体矿产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开发了《固体矿产钻孔数据采编系统(CHINAZK)》,该系统提供了实现钻孔资料数字化的手段,不仅可以对原有纸介质资料数字化,还可以对新施工钻孔的信息编录直接入机管理。CHINAZK系统是以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原始地质编录规范和工作流程为标准,专门针对钻孔工程的标准化数据采集、编辑、入机、建立数据库而设计的,主要功能包括钻孔地质综合编录、勘查数据管理、钻孔柱状图输出、报表生成等,在1999年开始的国土资源调查中得到推广应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1999~2001年分别在安徽、河北、青海、江苏、山东、新疆、云南、四川、陕西、广东10省(自治区)部署了岩心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完成了124×104m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对数据库建设流程、建库指标体系、数据库系统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初步建立了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标准和钻孔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方法。

2009~2010年在山东、四川两省开展了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旨在通过此项工作,摸清试点省的地质钻孔基本现状调查,建立基础信息库和重要钻孔数据库;查找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程序、技术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探索建立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的运作模式、工作方法、组织实施方案;修改、编写地质钻孔数据库建库工作指南、技术标准,为开展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积累工作经验和进行技术准备。

2重点工作任务

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包括回溯性数据和新形成的数据,优先解决新形成的数据的管理问题,避免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总体思路是: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下,搭建全国重要钻孔基本信息和重要数据信息平台,采用分布式管理,将钻孔信息和钻孔数据通过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或其他途径)发布,向社会提供服务。

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分3步实施。

2011年,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31号)的要求,由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开展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目标任务是:基本查清我国地质勘查单位保管的地质钻孔基本信息,基本掌握我国地质勘查单位保管的地质钻孔类型、分布及数量,初步建立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国土资源部制定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方案提供依据。与此同时,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协助,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办,组织成立专项申请小组,向国家发改委提出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立项报告,2011年通过了国土资源部审查。

2012年安排1~3个省开展钻孔数据库建设示范工作。

2013~2015年,全面开展全国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

六、实物地质资料编研与服务产品开发

随着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资料编研工作已纳入议事日程。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应率先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编研与服务产品开发工作,具体任务如下:

1)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十二五”初期,开展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工作,发布资料目录(案卷目录)、实测剖面目录(文件级目录)、标本或薄片目录;发布标本描述和薄片鉴定报告;针对地质问题,编写专题资料目录。

2)实物基本信息描述标准研究:解决实物信息多角度信息采集的标准问题,以便针对不同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3)典型矿床信息资源整合:选择40~50个重要矿床,整合各类信息,包括地质背景、成矿模式、找矿模型、钻孔信息、岩心信息、岩心图像、标本信息和标本照片等。

4)教学与科普产品开发:依托库藏资源,建设与完善专业教学与科普基地,开发教学实习产品和地学知识科普产品,充分发挥实物地质资料的社会效益。

以上就是关于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全部的内容,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江西省萍乡市基于网络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研究初探、关于国土资源数据整合问题的思考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5052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