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云数据库

什么是云数据库,第1张

数据库是通过云平台构建、部署和交付的数据库服务,主要是一种服务(PaaS)交付模型。云数据库的优势主要在于它的安全性、稳定性、自动化运维、d性升级、读写分离、成本低廉等,能更好地保障数据安全、很大程度节省运维成本。以移动云云数据库MySQL为例,规格丰富,可即开即用,赠送的备份空间也能降低使用成本,经济适用;可信云、等保三级等在内的10+安全资质认证,安全可靠;百万级QPS依托云原生架构,可秒级开通;100+运维功能,40+参数设置,拥有更多高级功能全面支持。当前的云数据库专场活动,可获取免费试用资格→

>

选择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即,数据在磁盘上怎样存储由DBMS管理,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扩展资料:

一个数据库结构从逻辑上可以分为外部模式,内部模式和 概念模式三层。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独立性,DBMS在 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作为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征 的数据和程序的独立性正是依靠于这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像。

概念模式也称模式,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数 据,并且按照一定的观点构造的对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描 述。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概念模式处于中间层,一个 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它既不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 硬件环境也与具体的应用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外部模式 也称为子模式,子模式是用户和数据库之间的接口,是数据库 用户能看得见的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内部模式也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 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 有一个内部模式。内部模式是DBMS管理的最底层,它是物理存 储设备上存储数据时的物理抽象。

在某个层次上修改模式定义而不影响位于其上一层模式的能力叫做数据独立性有两个层次的数据独立性: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独立性在应用程序和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

互不影响。在三层模式体系结构中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系统在某一层次模式上的改变不会使它的上一层模式也发生改变的能力。

正是三级模式间的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逻辑独立性和数据物理独立性。

扩展资料:

逻辑数据独立性说明模式变化时一个应用的独立程度。为了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外模式与模式的联系和转换,在外模式与模式之间建立映像。

通过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把描述局部逻辑结构的外模式与描述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式联系起来。

对于每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映像定义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独立性

读写分离为了确保数据库产品的稳定性,很多数据库拥有双机热备功能。

也就是,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是对外提供增删改业务的生产服务器;

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主要进行读的 *** 作。·

原理:

让主数据库(master)处理事务性增、改、删 *** 作(INSERT、UPDATE、DELETE),而从数据库(slave)处理SELECT查询 *** 作。

实现方式:

通过RAID技术,RAID是英文RendantArrayofIndependentDisk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意思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有时也简称磁盘阵列(DiskArray)。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

841 概述

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均不同程度地积累了海量的、不同格式的、基于不同平台的数据资源,主要包括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矿产资源规划数据、矿产资源现状数据、遥感监测及卫片执法监察数据和地政、矿政等行政审批业务数据,目前,各数据之间难以共享和进行叠加分析,严重制约了国土资源信息数据整体效益的发挥。为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尽可能地发挥已积累数据资源的多重利用价值,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开发利用和数据共享水平,在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构建了以覆盖河南全省的空间分辨率为 25 m 的卫星遥感数据为底图,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执法监察数据等专题数据的河南省国土资源遥感及空间数据快速浏览系统(图 8-23)。

图 8-23 河南省国土资源遥感及空间数据快速浏览系统主界面

842 数据源情况

覆盖河南全省的 SPOT 5_25 m 遥感影像为 2005~2007 年时相,全省共 78 景,影像数据分布情况如图 8-24 所示。

覆盖河南全省的卫星遥感数据采用单景融合、分区域整体正射纠正和镶嵌处理,纠正后单景影像控制点残差中误差及各景影像数据时相、纠正控制点数量详见表 8-3。

表 8-3 单景控制点残差的中误差

续表

843 系统结构设计

(1)系统体系结构。系统采用 C/S 结构(客户端 / 服务器)和 B/(S浏览器 / 服务器)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各部分充当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

C/S 结构完成的工作主要有数据采集整理、数据提取、数据压缩编码裁切等数据处理、应用数据库以及系统后台维护管理等。

B/S 结构完成的工作主要采用快速发布浏览机制,实现国土资源遥感及空间数据快速浏览系统和元数据发布。

(2)系统网络体系结构。本系统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遥感及空间数据进行发布、查询、浏览、显示等功能。空间数据类型复杂,它不仅具有地理目标的空间位置,而且还有空间关系和属性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权威性要求高,并叠加矿产、土地、规划等各类专题数据等,涉及面广,数据关联性强。

图 8-24 SPOT 5 影像数据分布示意图

系统数据具有保密性。国土资源遥感及空间数据快速浏览系统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与制作,生成的发布数据与原始数据物理分离,且发布数据抹去了原始数据中的敏感信息,保证了相关数据的安全。

844 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1980 西安坐标系。

(2)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全省统一投影转换到 38°带,中央经线统一采用东经 114°)。

(3)高程系统:1985 国家高程基准。

(4)极值坐标:Xmin:1100°、Xmax:1173°;Ymin:309°、Ymax:367°。

(5)图层比例尺:

第一层:1∶5000000;第二层:1∶2500000;第三层:1∶1250000;第四层:1∶625000;第五层:1∶312500;第六层:1∶156250;第七层:1∶78125;第八层:1∶390625;第九层:1∶19531;第十层:1∶9765。

845 数据加工

8451 数据加工工具及其功能

在系统建设中引入了目前在国际上技术相对成熟的 Gridmap 技术,使用预处理的金字塔作为地图快速浏览数据源,大大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数据的发布与 GIS 平台完全脱离,具有安全可靠的保证。

Gridmap 数据加工工具主要功能如图 8-25 所示。

图 8-25 数据加工工具主要功能

8452 数据加工

(1)金字塔创建。利用 Gridmap 软件平台下 GridmapApp 工具,将在 ArcMap 下生成的展示数据的 mxd 工程文件建立 GridmapApp 工程,生成 xml 工程文件,并设置生成放大级别范围,创建金字塔。

(2)详细设置。包括 AOI(展示区极值坐标范围)设置、过滤图层设置、放大级别设置、颜色及透明图层设置等。

(3)生成。生成工具(GridmapApp)采用“四分法”,即以 AOI 坐标的范围为起始的第一张,横、纵各经过一次切分,生成出 4 张(第 1 级),每张再经过上述切分生成出第 2 级,依次类推。如图 8-26 所示。

图 8-26 裁切示意图

(4)优化。在不影响浏览质量和精度的前提下,利用 GridmapApp 中优化功能,通过文件压缩,减小文件大小,以节省存储空间,提升数据浏览速度。

(5)透明处理。透明处理是将指定的某种颜色设置为透明。将不希望出现的颜色设成透明,在多个图层叠加显示的时候,设置为透明的部分会显示下一层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使更加完美地展现。

(6)属性索引建立。通过 GridmapApp 工具,建立属性索引,可以使网格地图具有空间和属性查询功能。

(7)数据发布。数据发布分为集中发布和分布发布两种方式。集中发布是将各类数据集中管理,统一发布,发布数据与原始的地理空间数据彻底分离,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方便统一管理;分布发布是将各类数据分别存储在各自分中心,由各分中心自行管理数据,主中心不存放任何数据,在分中心的数据发布时与原始的地理空间数据彻底分离,同样可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性。

846 系统功能

8461 多方式浏览功能

(1)单一数据浏览功能。单一数据浏览功能提供了一个单一数据的浏览窗口,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所要浏览的数据。如图 8-27 所示。

图 8-27 单一数据浏览功能界面

(2)双窗口数据对比浏览功能。双窗口数据对比浏览提供了系统内任意两种数据之间相互对比的界面,用户可以选择要对比的数据进行同步浏览。如图 8-28 所示。

图 8-28 双窗口数据对比浏览功能界面

(3)数据叠加浏览功能。数据叠加浏览提供了系统内任意两种数据之间叠加浏览功能,用户可以对其中一种数据进行透明度设置,以突出所要浏览或查询的关键数据。如图 8-29 所示。

图 8-29 数据叠加浏览功能界面

8462 地图平移、放大、缩小、漫游功能

浏览系统提供了基本的地图平移、放大、缩小、漫游功能。

8463 距离、面积量算功能

通过系统提供的距离和面积量算工具,可以方便地实现不同显示范围和比例尺下距离和面积量算。

8464 属性信息查询功能

通过系统提供的属性查询工具,可以对系统内相关数据进行属性信息查询。

8465 自定义图形绘制和属性编辑功能

通过工具栏中相关工具,可以在地图上进行标记,也可以通过导入已知的坐标组合,将点、线、多边形等矢量数据添加到系统中,并可以对矢量数据编辑属性,并保存到自己的数据库中,方便浏览和修改。

847 结论

河南省国土资源遥感及空间数据快速浏览系统采用“以空间置换时间”的设计理念,通过网格地图技术和缓存技术,使网络用户能够在瞬间访问海量的国土资源遥感和空间数据信息,实现了在厅机关内网快速查询、浏览服务,并通过省政府办公资源网,为省直部门提供了迅捷的远程访问服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据资源共享。

一、创建数据库

创建新数据库文件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空白数据库,直接结构与数据同时进行输入(如果果建立完成后再修改结构,原内容可能丢失);二、结构和数据分两步进行了 *** 作(推荐);那么第一种方法注意在ACCESS主窗口中区域左上角的"空白数据库"按钮。该按钮和"文件"菜单中的"新建"按钮都可以展现主窗口右侧的"空白数据库"区域。单击二者中的任何一个按钮都可以转换到主窗口,如图右所示。" 空白数据库"区域代替了主窗口中的最近打开的数据库列表。

在"空白数据库"区域的"文件名"框中输入新数据库的名称。默认情况下, Access 会在一个最近使用Access 打开的Windows 文件夹中创建新的数据库文件。如需使用不同的文件夹,可以使用"文件名"右侧的文件夹图标进行浏览并将数据库创建在所需的位置。

Access 为新数据库提供了Dat abaselaccdb 的默认名称。

需确保提供的名称可以识别。在图右中,新的数据库命名为教务信息管理accdb (扩展名accdb 为可选项,这是因为在未提供扩展名时, Access 将自动提供扩展名)。创建完新的数据库后, Access 将自动打开该数据库。

图右 在"空白数据库" 区域的"文件名"框中输入新数据库的名称

注意: Access 2007 可以识别所有以前版本的Access 数据库文件 默认情况下,将使用2007 格式(使用accdb 扩展名),但是可以指定Access 2000 、2002-2003或者Access 2007 为默认格式使用"文件"->"Access 选项" ~ "常用",选择"默认文件格式"选项并且选定所需要的格式 例如,当一个Access 2007 文件大部分内容都在Access 2000 数据库中完成,此时就应该选择2000 格式来保留向后兼容依然使用Access 2000 的用户将无法打开以_accdb 格式创建的Access 文件

下 图新的“教务信息管理”数据库创建完成

Access 2007 可以直接兼容Access 2000 、2002-2003 和2007 等数据库。早期的Access数据库文件(例如97 或者95) 必须转换为2000 、2002-2003 或者2007 格式才可以在Access 2007中使用。Access 会检查正在打开的数据库文件,如果确定该文件必须进行转换,就会呈现出图下中的"数据库增加功能"对话框。 下图 打开旧版的Access 数据文件会激活"数据库增加功能"对话框

在"数据库增加功能"对话框选择为"是"可以打开第二个对话框(不显示〉询问转换数据库的名称。选择No 就会以只读模式打开旧版本的数据库,此时允许查看但不可以修改数据库中的对象。该过程有时称为Æ!J!J旧数据库。

在必须要理解旧数据库的设计时,如果用户仍然使用旧的数据库且无法升级至Access 2007格式,那么启用一个旧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按书中所举的例子 *** 作,请注意我们选择了教务信息管理accdb 作为所创建数据库文件的文件名。该数据库用于我们的假定业务Access Auto Auctions 。输入文件名以后,Access 将创建一个空数据库。

了解Access如何处理数据:

Microsoft Access 处理数据的方法很多出于简便,本书中太多数实例都使用了存储于本地中的数据本地在包含于Access • accdb 文件中实例的情况目前就是如此

在很多专业开发的Microsoft Access 应用程序中,实际的保存在一个与其他界面对象(窗体、报表、查询、页面、宏和模块)分离的数据库中(通常称为后端)放后端数据文件位于网络中的一个文件服务器上,每个用户在其计算机主都有一个前端数据库的复本(包含窗体和报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应用程序更易于维护通过将数据和在分离到另一个数据库中,维护工作(建立新的索引、修复在等)就会变得更容易并且不会影响到系统中的其他内容

例如,在使用多用户系统并且在数据库中发现窗体或者报在有问题时如果所有的数据和界面对象都处于同一个数据库,就必须在修复破损的窗体或者报表时关闭系统一一在对窗体或者报在进行修复时其他用户就无法使用应用程序

通过将数据从其他的对象中分离出来,就可以在其他用户处理数据的同时修复错误对象处理克问题之后,就可以向其他用户支付新的是改,这些用户就可以向他们的本地数据库中导入宵体或者报在

另外,从界面对象中分离数据还有一个是为重要的原阁:安全性通过结护数据库内部的数据,就可以更好地来控制信息由于实现了数据库与用户的物理分离,用户不可能意外或故意删除修改后端数据库文件而且,后精数据易于备份和维护,并且不会影响到用户

使用Access • accdb 数据库中的开发应用程序,以后可以使用"数据库拆分器'向导自动删除accdb 文件中的表以便于分离Access • accdb 文件在本书的第6 章中对该过程做了解释

例如:

1、创建数据库:启动Access2007,创建“教务信息管理”数据库;

2、创建数据表:在数据库中创建“基本情况表”、“工资表”、“开课表”(各表中的字段名称和记录信息如上表所示);

3、设置字段类型:各数据表中部分字段信息类型设置参考如下:

表1:基本情况表(字段名,类型,大小)

工号(类型:文本;大小:7);姓名(类型:文本;大小:8);性别(类型:文本;大小:2);婚否(类型:逻辑型;格式:真/假);出生年月(类型:日期/时间);年龄(类型:数字;大小:整型);职称(类型:文本;大小:6);是否党员(类型:逻辑型;格式:是/否)。注意:逻辑型(L型)即真假型(True/False)或是否型)

注意:在Access建表中若直接把表结构和数据一起制作填写时,每个字段的类型和大小无法修改,只能是默认的类型和大小,若修改改跳转到设计视图中进行,但这时在保存时原来的内容可能会丢失。所以推荐大家建立数据库采用两步走的措施:一、先创建结构(包括类型及属性的设置);二、数据视图中填充数据。教学课件及视频: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云数据库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云数据库、数据库基础:讲解MySQL索引的概念及数据库索引的应用[1]、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____。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517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