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专业获取水文数据的主要途径

给排水专业获取水文数据的主要途径,第1张

按信息采集工作方式的不同,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可分为驻测、巡测、间 测和水文调查四种。

掌握解决该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

熟悉给水排水工程结构、材料与设备的基础知识,熟悉工艺系统的控制原理,熟悉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的知识和方法;了解给水排水工程发展历史、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其与该专业的关系。

人才培养:

(1)掌握高等数学及工程数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及其应用,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技术,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通过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初步具有合理抽象、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2)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水力学、工程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水分析化学、泵与泵站、水文学和水文地质学;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电工、电子学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一、内容概述

本项目在开展新一轮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利用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和研究成果,按地下水系统理论,以环境容量为约束,采用动态的、水资源数量与环境质量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计算了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了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地下水环境质量、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和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建议,提交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编制了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建立了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

1技术经济指标

(1)提交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包括全国以及港、澳、台在内的34个省(区、市)和2353个县(市、旗)、26个自然单元区的资源量,其中,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为8837亿m3,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为277亿m3,半咸水天然资源为121亿m3。

(2)形成了以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动态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方法。

(3)编制了《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

(4)建立了“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

2主要技术创新点

(1)首次按地下水系统理论,以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采用动态的、水资源数量与环境质量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计算和评价了全国地下水资源,提出了最新评价成果。综合分析利用了50多年来的水文地质勘查研究成果,特别是近20年的新成果,重点评价了浅层地下水资源,同时评价了深层承压水可开采储存量,首次划分了中国地下水系统,对全国及分省的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和特征、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和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全面评价。

(2)首次对全国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从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地下水开发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脆弱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和评价。尤其是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开拓了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研究的新途径。

(3)首次编制了《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图集全面反映了新一轮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全部成果,直观地展示了我国区域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要素和客观分布规律。图集包括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开采状况、开采潜力图;地下水质量分布、地下水污染程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图。该图集首次实现了水文地质编图由主要反映水文地质条件向反映资源分布、利用、动态变化与水环境状况的转变,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与利用,成果集成达到一个新水平,对我国水文地质编图有重要示范作用。

(4)建立了以空间数据库为主体的中国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该系统集存储、检索、查询、叠加、辅助决策为一体,实现了地下水资源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电子图集信息以及文本、、录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管理功能。制作完成的光盘数据,包括了全国、区域、分省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环境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以及电子版图集的全部内容,为最终实现中国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网上检索奠定了数据共享基础。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该项目成果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管理与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为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采用的地下水系统理论,动态的、资源与环境结合的研究方法,增强了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统筹研究能力,提升了我国区域地下水评价水平;项目成果的图形化和数字化形式,增强了成果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促进了成果转化,提高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为地下水资源管理、科研教学、国际交流等提供了信息系统平台。

(1)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8月18日以“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战略问题研究报告”报送国务院。

(2)国务院办公厅于2003年9月7日在“参阅文件”第4期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参阅,其文如下:“按: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和有关战略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全国地下水资源战略问题研究报告》,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现将该研究报告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参阅。”

(3)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国土资源部提交全国按县统计地下水开采量,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课题组根据该项目成果于2007年4月将全国各省各县的地下水开采量统计上报。

(4)本项目成果已于2005年全部公开出版供有关规划部门和科研教学部门使用。

(5)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全国水资源规划”。

三、推广转化方式

该项目成果已公开出版,并已提供给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使用。近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的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方面,广泛利用了该成果。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联系人:申建梅 张宗祜 孙继朝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268号

邮政编码:050061

联系电话:0311-67598657

电子邮箱:shenjianmei1965@sinacom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水文地质钻孔 (井) 数据表见表32。

表32 水文地质钻孔 (井) 数据表

(1) 钻孔 (井) 编号: 20 位 KKK HH ZZZZZZZZZ LL XXXX,用 0 ~ 9 字符表示。

KKK 代表扩展码 3 位,填写字符 “000”。

HH 代表地质行业代码 2 位。

ZZZZZZZZZ 为组织机构代码,9 位,填写水文地质钻孔 (井) 资料保存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

LL 为地质钻孔类别代码,2 位,按地质钻孔类别代码填写。

XXXX 为钻孔序号,4 位,编码规则为 “0001 ~ 9999”。

例如 000 01 400015276 03 0001

数据库中保存结果: 00001400015276030001

地质行业代码

01 地矿部门 02 冶金部门 03 有色部门 04 煤炭部门

05 黄金部门 06 建材部门 07 核工业部门 08 其他部门

地质钻孔类别代码

01 地质调查钻孔 02 固体矿产钻孔 03 水文地质钻孔 04 煤田地质钻孔

05 工程地质钻孔 06 油气地质钻孔 07 城市地质钻孔 08 环境地质钻孔

09 灾害地质钻孔 10 海洋地质钻孔 11 科学研究钻孔 12 其他地质钻孔

(2) 项目名称: 指水文地质钻孔 (井) 隶属的工作项目名称。

(3) 钻孔类型: 用以区分钻孔 (井) 施工目的,参见 GB9649TKAA 项下 01 ~09 填写。

(4) 钻孔号: 指水文地质钻孔 (井) 原始编录时给定的编号。

(5) 钻孔档案编号: 指资料保管单位对归档钻孔资料档案的编号。

(6) 行政区划: 指钻孔 (井) 所处行政区划位置,按 GB2260—2007 填写。

(7) 坐标系统: 指对地形图采用的坐标系统进行说明,包括分带、投影方式等。

(8) 孔 (井) 位: 填写省 (直辖市、自治区) 到县级以下详细地址。

(9) 钻孔 X 坐标: 指孔 (井) 口地面南北向高斯六度带直角坐标值。

(10) 钻孔 Y 坐标: 指孔 (井) 口地面东西向高斯六度带直角坐标值。

(11) 钻孔纬度: 按实际工作时所用地形图填写,精确至秒。

(12) 钻孔经度: 按实际工作时所用地形图填写,精确至秒。

(13) 地面海拔: 即孔 (井) 竣工后的地面高程,与计算后的井口高程一致,采用1956 年黄海高程系。

(14) 地下水类型: 参见 GB9649: 012 潜水,014 承压水,016 潜水,承压水,017 潜水—微承压水,018 微承压力—承压水。

(15) 开孔日期: 指钻孔 (井) 开孔的起始日期,按 GB /T7408—2005 日期完全表示法的基本格式 YYYYMMDD 表示。

(16) 终孔日期: 即钻孔 (井) 完工的终止日期,按 GB /T7408—2005 日期完全表示法的 YYYYMMDD 基本格式填写。

(17) 设计孔深: 指开钻前设计的钻孔深度,单位为 m。

(18) 终孔深度: 指钻孔 (井) 最终结束钻进时经过计算校正后的深度,单位为 m。

(19) 含水层稳定水位: 即钻孔静水位。钻孔完钻后所揭露的所有含水层混合水位的标高,单位为 m。

(20) 地形图编号: 填写实际工作时所用比例尺的国际标准分幅编号。

(21) 含水段个数: 指钻孔揭露的含水段的总个数。

(22) 质量等级: 指钻孔质量评定等级,分为: 1 优,2 良,3 合格,4 不合格。

(23) 隶属地质工作项目: 填写钻孔 (井) 所属地质工作项目汉字全称,最多 40 个汉字。

(24) 项目主管单位: 指下达项目的单位全称,最多 40 个汉字。

(25) 报告名称: 填写地质成果报告的汉字全称,最多 40 个汉字。

(26) 完井井深: 即成井深度,单位为 m。

(27) 施工单位: 指野外完成钻孔 (井) 的单位名称,填写汉字全称,最多 40 个汉字。

(28) 编录单位: 指钻孔资料编录单位的全称,最多 40 个汉字。

(29) 钻孔技术人员: 指进行野外钻探施工的技术人员姓名。

(30) 编录人员: 指进行钻孔编录的工作人员姓名。

(31) 质量检查人员: 指对钻孔施工、编录质量进行检查的人员姓名。

(32) 取样人员: 指施工现场取水样的人员姓名。

(33) 取水样数: 指该钻孔取水样的总数。

(34) 资料所在单位: 填写保管钻孔 (井) 资料的单位的汉字全称。

(35) 通讯地址: 填写保管钻孔 (井) 资料的单位的通讯地址。

(36) 邮政编码: 填写保管钻孔 (井) 资料的单位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

(37) 电话号码: 填写保管钻孔 (井) 资料的单位的联系电话。

(38) 电子邮箱: 填写保管钻孔 (井) 资料的单位的电子邮箱。

(39) 联系人: 填写保管钻孔 (井) 资料的单位的联系人职务、姓名。

(40) 数据采集日期: 指本次建库数据录入日期,按 GB /T7408—2005 日期完全表示法的 YYYYMMDD 基本格式填写。

以上就是关于给排水专业获取水文数据的主要途径全部的内容,包括:给排水专业获取水文数据的主要途径、中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评价、水文地质钻孔(井)数据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5241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