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吗

小麦叶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吗,第1张

小麦叶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小麦锈病属于真菌类型的病害。小麦锈病又叫黄疸,主要有秆锈病、叶锈病和条锈病三种,分别是由秆锈病菌、叶锈病菌和条锈病菌引起的、发生在小麦的病害,是一种真菌病。

真菌感染会出现白霜、或者铁锈。小麦锈病是真菌类型的病害。小麦锈病是真菌感染,可分为叶锈,条锈和秆锈三种。直观表现是真菌有脓液腥臭味。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小麦简介: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2017年,中国农科院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继增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染色体级别的D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并首次获得小麦D基因组一个完整的整合图谱。

2018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全面揭示了小麦A基因组的结构和表达特征。这一成果5月1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自然》上。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软电离有机质谱, 作为一种新兴的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 现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同时作为一项新兴的微生物鉴定技术, 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生化表型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比, MALDI-TOF MS具有 *** 作简单、快速、准确和经济的特点。早在1975年, ANHALT等[1]利用质谱仪结合高温裂解技术第1次完成了细菌的鉴定, 从此拉开了质谱鉴定细菌的“ 序幕” 。随着质谱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近年来, MALDI-TOF MS已经成功应用于微生物的鉴定, 显示了其在细菌、酵母菌等鉴定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众多的研究表明, MALDI-TOF MS技术对培养出的纯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对常见细菌和酵母菌的属的鉴定率能达到97%~99%, 种的鉴定率也能达到85%~97%; 另外, MALDI-TOF MS大大缩短了细菌鉴定的时间, 而且其成本也较常规鉴定方法低[2, 3]。除此之外, MALDI-TOF MS已经能够成功地用于部分微生物亚种水平的鉴定和细菌耐性的检测, 但这种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应用于培养出的纯菌落的鉴定[3]。

如果能够从临床样本中直接检测细菌/真菌, 突破细菌/真菌培养阳性率低、培养时间长的瓶颈, 为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更快、更准确的病原学依据, 将对临床及时控制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起到更大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已尝试将质谱技术应用于临床样本的直接检测, 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就MALDI-TOF MS技术在临床样本的直接检测应用作一综述。

一、MALDI-TOF MS检测原理

MALDI-TOF MS技术用于微生物鉴定的实质就是检测具有属、种或亚型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的质量信号, 主要是微生物菌体内高丰度、表达稳定和进化保守的核糖体蛋白。MALDI-TOF MS 仪器主要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源(MALDI)和飞行时间质量检测器(TOF)两部分组成。MALDI的原理是用一定强度的激光照射样本与基质形成的共结晶薄膜, 基质从激光中吸收能量而汽化, 并迅速降解, 使样本分解吸附, 基质和样本之间发生电荷转移从而使样本分子发生电离; TOF的原理是带有电荷的样本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过飞行管道, 因为离子的质荷比与离子的飞行时间呈正比, 所以不同质量的离子因达到检测器的飞行时间不同而被检测, 以离子峰为纵坐标、离子质荷比为横坐标形成特征性的质量图谱。将不同种属微生物经MALDI-TOF分析所形成的质量图谱与数据库中的参考图谱进行比较, 从而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种或菌株的区分和鉴定[2]。

二、MALDI-TOF MS直接检测临床样本的流程

临床样本直接检测的流程主要包括3个部分:临床样本的预处理、样本上机检测和对比蛋白质指纹图谱数据库得出鉴定结果。由于目前报道最多的临床样本是阳性血培养瓶和中段尿样本, 下面将以这二者为例介绍其直接检测的流程, 其它临床样本的检测流程与之类似。

(一)临床样本预处理

MALDI-TOF MS直接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有2个基本的要求:(1)临床样本中细菌的量。为了得到准确的鉴定图谱, MALDI-TOF MS技术对置于靶板上的细菌的最低检测限约为(1× 10^4)~(1× 10^6)cfu/mL。若要直接检测拟似血流感染的血液样本以及拟似泌尿系统感染的中段尿等临床样本中的病原菌, 首先必须富集细菌; (2)临床样本的质。由于血液和血培养瓶中的大分子成分如血红蛋白和其它蛋白成分、尿液中的白细胞等有机成分会干扰细菌的谱峰, 所以直接检测前需要采取预处理措施去除这些干扰因素。

1阳性血培养瓶直接检测 直接检测阳性血培养瓶的细菌浓度常常需要1× 10^7 cfu/mL[2, 4]。由于在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中的细菌量常常很低(最低可< 1~10 cfu/mL), 因此对血样本的直接检测需要一个增菌的过程, 即采用血培养瓶增菌。目前已报道的阳性血培养病原菌预处理程序各不相同, 但预处理过程主要包含了以下2个步骤:(1)将细菌从血细胞中分离出来。先应用温和去污剂(如吐温-80、十二磺基硫酸钠、皂素等)将血液中的血细胞溶解, 然后通过不同的流程(离心、洗涤)去除其它的干扰因素, 纯化要鉴定的细菌样本; (2)将菌体中的蛋白质抽提出来。最常用的是混合溶剂处理法, 使用甲酸/乙腈溶液对样本进行处理来抽提蛋白, 利用2种溶剂的混合作用将菌体表面的蛋白和存在于细胞

学名Trifolium pratense L 别名红三叶草、红花苜蓿、红荷兰翘摇 分类豆科(Leguminosae),车轴草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或上升,疏生毛或近无毛。叶为掌状复叶,具3小叶,有长柄,茎上部叶柄较短,被毛;托叶近卵形,贴生于叶柄上,基部抱茎,先端具芒尖,小叶柄很短,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5-35厘米,宽07-2厘米,基部广楔形,顶端圆或钝,有时微凹,边缘有细锯齿,表面有白斑,两面及边缘疏生毛。花多数,无柄,密集于茎顶,成头状,无总花梗或总花梗很短,包于茎顶部叶的托叶内;苞卵状披针形,比萼短;萼钟状,具5齿,其中1 齿较长,比其他齿超出近1倍,花冠紫红色,长12-14毫米,旗瓣近狭菱形,翼瓣长圆形,基部具内弯的耳及丝状的爪,龙骨瓣比翼瓣稍短,比旗瓣显著短,子房椭圆形,花柱丝状,细长。荚果小,通常含1粒种子。花果期5-9月。 分布我国各地及世界各国多有栽培,在东北北部及东部还见有半自生于草地、林缘、路旁等处。 用途为优良牧草,但马等食后曾有过中毒现象,原因不明。 中药材,曾有用花、植株、种子及根部制软膏、膏药,糊剂,煎剂或泡茶饮用,作为抗肿瘤、硬肿块、癌、癌溃疡、胃癌、乳腺癌及肠癌等药之报导。 附:关于入药的资料: 红车轴草的功效介绍: 红车轴草 (《中国药植图鉴》) 异名红三叶、红菽草、红荷兰翘摇、红花苜蓿、金花菜(《国产牧草植物》),三叶草(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红车轴草的花序及带花枝叶。 采集6~7月采收。 化学成分全草含鹰嘴豆芽素A和B(即刺芒柄花素、染料木素、大豆黄酮。 红车轴草根甙、红车轴草素等异黄酮成分。 鹰嘴豆芽素A、B及染料木素、大豆黄酮都有雌激素作用。 每100克干草的雌激素活性相当于雌二醇0550~0565微克或己烯雌酚2~17微克或8~30微克。 鹰嘴豆芽素A和红车轴草根甙还有抗真菌的作用。 异黄酮的含量:地上部分高,根中低;在生长期中,花期含量高。 各种异黄酮化合物中,鹰嘴豆芽素A、B是该草的主要成分。 另含黄酮类柳穿鱼甙和红车轴草亭。 以干重计算,蛋白质的含量在生长后期达23%,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 糖类的含量为244%,中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木糖和淀粉等。 全草中尚有胡萝卜素、维生素D和E。 胡萝卜素的含量在开花期最高,α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春季开花期为43和536毫克%、在夏季开花期为32和459毫克%。 叶含叶酸和5-甲酰四氢叶酸、少量甾醇、甘油酯、烃类、磷脂、糖脂等脂类成分。 花中含三叶豆甙、异鼠李素、车轴草醇等多种黄酮成分,及水杨酸、对羟基桂皮酸和挥发油(含糠醛)等。 鲜草中含紫苜蓿酚约155微克/克,主在叶部;干草中较少。 药理作用在体外有抑制草履虫的作用(02%醇浸剂可使草履虫于30分钟内停止活动)。 国外民间有用其做抗疟药者,亦有用祛痰、解痉作用以治百日咳及支气管炎者。 其中所含之甙性成分,三叶豆甙、异三叶豆甙或Trifolianol皆无生理活性。 其花粉对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抗菌作用。 其果实对大鼠有雌激素样作用,曾报告其水性提取物予大鼠口服或腹腔注射,有某些抗肿瘤作用,能阻止肉瘤-45之生长,但对艾氏癌无效;此种提取物新鲜制备者无效,必须将其灭菌提取物在4℃下贮藏100天以上,方能发挥作用;故推测其有效成分可能系某种变性蛋白质,而非生物碱。 此植物对牲畜可引起光致敏性皮炎,毛发结成球状,牛、羊等食之可引起流涎、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此与其中所含之紫苜蓿酚有关。 功用主治-红车轴草的功效《中国药植图鉴》:镇痉,止咳,止喘。 全草制成软膏,治局部溃疡。 国花丹麦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小毒。牛、马等牲畜中毒后出现三叶草病典型症状,如大量流涎,皮肤起水泡、步态僵硬、腹泻等,有的还出现眼组织坏死、失明、黄疸、奶量减少和流产等症。

以上就是关于小麦叶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小麦叶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吗、应用质谱仪鉴定细菌需要多长时间、车轴草是什么植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5276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