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接口

数据接口,第1张

系统在运行中将用到大量的数据资料,必须在设计初始就明确各类数据标准以及各子系统的数据接口。根据各子系统设计的数据项需求及产生的成果数据项,确定各项数据的数据表,定义表结构,进行代码设计,然后由数据库系统实施,同时形成文档,作为系统的数据标准,统一执行。

数据的分类、编码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地图制图、数据录入和质量检验,均遵循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标准、规范、规程如没有统一的规范规程,则参照相关的规程进行规范化设计。系统有关的数据定义全部形成文档,作为技术规范,统一使用。

各子系统在设计时应当明确与相关子系统的数据关系,提出相关子系统必须提交的数据表要求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提交时间,对应子系统按照该提交数据要求在系统中进行相应设计和开发,保证数据流动的通畅,这是基于数据的系统集成方案的关键,是数据平台接口设计的重要依据。系统间数据关系须形成文档,作为系统间数据接口标准规范,统一执行。

数据关系与数据标准相辅相成,共同定义了数据平台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输入、输出接口。在数据接口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遥感数据与图形数据的接口:利用图形配准技术,予以解决。遥感数据是动态监测专题图件产生的基础,必须经过坐标配准,才能产生专题图件。配准过程由遥感动态监测子系统执行,需要应用综合数据库中的地形图数据。在配准后遥感数据与图形数据的套合依据空间坐标进行。

(2)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接口:利用关键字建立联系。在数据建库过程中依据数据标准有关文档规定建立图形库和属性库结构,确定关键字段,同时定义关键字段编码方案,保证关键字段唯一性。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对关键字段赋予代码。系统维护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也必须依据编码方案对关键字段赋值。在应用系统中使用时只需建立图形库与属性库间的关联即可。

( 3) 子系统之间数据的接口: 各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通过数据库进行,所以子系统间数据接口本质上是子系统与后台数据库的接口在建立数据库时,已经由数据库管理系统依据系统间数据关系建立了接口。

系统内数据关系包括:

数据管理与数据库子系统接受业务处理与信息服务子系统录入的有关基础信息、遥感动态监测子系统输入的遥感数据及各子系统产生的成果数据,为各子系统提供综合基础数据、专题数据和成果数据。

遥感动态监测子系统需要数据库系统管理的遥感数据、地形图数据和历史专题数据。

生态专业分析子系统需要遥感动态监测子系统产生的专题图件和综合数据库中的历史专题图件以及属性资料。

业务处理与信息服务子系统需要数据库子系统管理的综合基础数据和各专业应用子系统产生的成果数据。

个人观点:

接口可以比喻为:一个通道,两个相互独立的程序,通过这个接口通道,实现数据传输,信息交流。当然这个两个程序都必须遵守这个接口规定的一些标准,只有共同遵守这个接口标准,才能进行正常的通信。

如:程序A 把它运行后的结果数据(比如包括:数量,单价)分别放在了,红盒子和黑盒子里,

(即:红盒子里放的是:数量如1000个,黑盒子里放的是:单价10元/个)

那么其它程序,如程序B 就可以到红盒子里读取数量,到黑盒子里读取单价,

按照红盒子里放数量,黑盒子里放单价的这个事先规定好的标准,两个程序之间进行了正常的数据传递。

这个事先规定或预订好的标准,即可称为这两个程序之间的“接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5510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