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立过程

简述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立过程,第1张

数据库建立过程包括六个主要步骤: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处理需求、安全和完整性需求。

2.概念设计:通过数据抽象,设计系统的概念模型,一般为e-r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模式和外部模式,特别是关系模型的基本表和视图。

4.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的存储结构和访问方法,如索引的设计。

5.系统实现:组织数据存储,编写应用程序,试运行。

6.运维:系统投入运行,进行长期维护。

扩展资料:

数据库设计技巧:

1.原始文档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一般来说,它们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说,原始文档只对应于一个实体,而且只对应于一个实体。在特殊情况下,它们可能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其中一个原始文档对应多个实体,或者多个原始文档对应一个实体。

这里的实体可以理解为基本表。在明确了这些对应关系之后,这对于输入接口的设计是非常有益的。

2.主键和外键

通常,实体不能同时没有主键和外键。在e-r关系图中,叶中的实体可以定义主键,也可以不定义主键(因为它没有后代),但是它必须有外键(因为它有父键)。

主键和外键的设计在全局数据库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全球数据库的设计完成后,一位美国的数据库设计专家说:“钥匙,钥匙无处不在,只有钥匙”,这是他的数据库设计经验,也是他高度抽象的信息系统核心思想(数据模型)的体现。

因为:主键是实体的高度抽象,主键和外键对,表示实体之间的连接。

3.基本表的属性

基表不同于中间表和临时表,因为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原子性。基表中的字段没有分解。

原始性。基表中的记录是原始数据(底层数据)的记录。

先验性。所有输出数据都可以从基表和代码表中的数据派生出来。

稳定。表的基本结构比较稳定,表中的记录保存时间较长。

一旦理解了基本表的性质,就可以在设计数据库时将它们与中间表和临时表区分开。

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x0d\一、概念模式(Schema)\x0d\定义: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x0d\理解:①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x0d\② 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x0d\③ 数据库模式以某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x0d\二、外模式(External Schema)\x0d\定义:也称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x0d\理解:①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x0d\② 外模式就是用户视图;\x0d\③ 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x0d\三、内模式(Internal Schema)\x0d\理解:①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x0d\② 一个表可能由多个文件组成,如:数据文件、索引文件。\x0d\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有:① 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x0d\② 为了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

拿到cursor对象后调用Cursor类的方法即可

如:

String[]strs=newString[cursorgetCount()];

StringcolumnName="";

intposition=0;

//cursor(position);

cursormoveToFirst();

while(cursormoveToNext()){

intindex=cursor(columnName);

Stringstr=cursorgetString(index);

strs[position]=str;

}

以上就是关于简述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立过程全部的内容,包括:简述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立过程、数据库系统都有哪三级模式结构、如何将数据库的数据读取到数组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6274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