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5g基站能开通uwb吗

华为5g基站能开通uwb吗,第1张

5G的技术是MIMO,是商用主干网络,利用的是专用的宝贵的频谱,要国家审批分配的UWB发射的尖脉冲,时域上非常短,所以频域上会很宽,占据整个频谱,因此要遵守一定的技术指标,不能对其它频率通信网络造成干扰。其发射功率一般非常低。UWB还是挺有特点和优势的,比如它带宽无限大对取得高传输速率很有帮助,不需要载波省去很大麻烦,可惜就像绿皮火车碰到其它火车都要停车让路一样,UWB要对各种通信网进行功率设计,避免干扰,其应用非常受限制。

移动云时序数据库应用是很广泛的。

移动云时序数据库是一款免搭建、免运维、d性伸缩、专精于处理海量时序监控数据的在线数据库服务。

它兼容原生InfluxDB协议,提供类SQL的查询引擎,在海量时序数据写入、查询、数据压缩等方面优势显著,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互联网等设备/机器/传感器类监控等行业场景。

移动云时序数据库拥有快速的数据分析(支持对海量时序监控数据快速分析,帮助企业科学决策、节约成本)、d性的高可用服务、便捷运维监控、日常可视化管理等功能。

发展历程:

2021年11月2日,在2021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进行了题为《与您携手 共赢未来》的致辞。

董昕表示,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建设开通5G基站超过56万个,规模全球最大。千兆光纤覆盖超过1亿户,数据中心机架超过108万架,智慧中台汇聚共性能力超过230项。

发展5G套餐客户36亿户、终端客户25亿户。落地5G行业应用“商品房”超过5000个,推出移动云产品220款。咪咕系列产品用户超过87亿户。

你要是在给移动上班,是必须要经过市级公司培训的,还要考试。笔试成绩,上级成绩。要是你在给第三方做的话:详见一下:5 基站维护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1 基站维护中所出现问题的种类

一般的故障可分为以下几类:基站硬件故障、基站软件故障、交流引入故障(短路、断路、更换开关、熔丝、更改室内外走线、停电后恢复供电等)、直流故障(更换开关、熔丝,更换整流模块,更换监控模块,修改开关电源参数等)、蓄电池故障、空调故障、基站传输排障、基站动力环境监控设备故障等等。

52 基站维护中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当基站出现故障退服时:首先考虑电源、传输及温度问题,通过监控查看基站交流、直流电压(退服前最后上传数据),影响电源设备正常运行的三个因素:季节变化对电源的影响,人为因素对电源的影响,设备老化。

521 因电源问题引起的故障

(1)季节变化对电源的影响:

由于入冬雨雾天气较多,户外线路绝缘降低,因此取暖电器的增加是电源故障的多发期;另外,盛夏天气湿度较大,绝缘相对较低,制冷电器的增加是电源故障的多发期。为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应加强安全用电检查,检查重点是市电引入线路,变配电设备和空调机组等。

(2)人为因素对电源的影响:

对于农村公用变压器接380V或220V电源,应防止因火零线搞错而造成的重大故障。

(3)设备老化:

此类故障多为电缆线路老化造成。

(220v基站室内蓄电池)

522 因传输问题引起的故障

传输故障:传输故障是较为复杂和处理难度较大的故障,其中所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正确的判断出故障的发生位置是缩短故障历时的关键问题,所以采用分段排查、准确定位是处理传输故障的首要方法。我们将以光端机为中介点,首先排除机房外线故障,用传输测试仪对光缆进行测试,确认外线正常;同时对机房内部线路与设备进行排查(ODF箱往外机房MDF部分),判断故障存在位置,使其得到及时处理。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A接口以及基站控制器(BSC)与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ABIS接口其物理连接均为采用标准的2048MB/S的PCM数字传输来实现。如果传输有PCM同步丢失告警,首先要检查走线架顶COM3、COM7端口的PCM连线。因为一个机架有两个PCM口,在基站安装数据库(IDB)的PCM设置中有相关的定义,如果定义使用的端口和实际连接的不一致,则传输会出现告警,同时TRX数据将不能装载,这是我们在工程期间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BSC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不好,如滑码、误码或干扰太大,也可能出现此告警。

有时候传输告警和基站硬件也有关系,因PCM线最终是接到DXU的G703接口上,在基站运行过程中该端口可能损坏,导致传输出现远端告警。另外,基站至传输设备的75欧姆2M线易出现问题, 另外基站的各部件的稳定工作离不开稳定的时钟信号,而基站的时钟信号是从PCM传输中提取的,因此也要保证时钟信号的稳定。

日常维护中经常有基站所有或部分载频不稳定,时而退服时而工作的现象,BSC侧对CF测试结果为BTS COMMUNICATION NOT POSSIBLE 或CF LOAD FAILED。此类故障大都为传输不稳定有误码,滑码而引起的。当传输误码积累到一定时,BSC无法对基站进行控制,数据装载,此时可在本地模式下通过OMT对IDB数据从新装载,复位后可恢复正常。

(室内传输线架)

523 因设备问题引起的故障

设备故障:对于设备故障的处理,首先都应该根据机房内设备运行状态指示灯,以及监督中心网管的告警进行判断,因为出现故障的设备自身不一定有问题,而是其它相应的附属设备(出现信号中断线、接口等)问题,所以熟练的掌握每项告警的含义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是处理设备故障的首要条件。包括硬件设备引起的故障和软件设备引起的故障。

基站系统中的软件是指挥和管理基站各部件有序,正常工作的。若基站IDB数据与基站情况不匹配,则基站一定无法正常工作。故障有分集接收告警或驻波比告警。

53 分集技术-概述

衰落效应是影响无线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的快衰落深度可达30~40dB,如果想利用加大发射功率、增加天线尺寸和高度等方法来克服这种深衰落是不现实的,而且会造成对其它电台的干扰。而采用分集方法即在若干个支路上接收相互间相关性很小的载有同一消息的信号,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支路信号合并输出,那么便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衰落的概率。相应的还需要采用分集接收技术减轻衰落的影响,以获得分集增益,提高接收灵敏度,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移动通信,短波通信等随参信道中。在第二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这些分集接收技术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531 分集技术-研究意义

分集接收技术是一项主要的抗衰落技术,他可以大大提高多径衰落信道传输下的可靠性,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常常工作在城市建筑群或其他复杂的地理环境中,而且移动的速度和方向是任意的。发送的信号经过反射、散射等的传播路径后,到达接收端的信号往往是多个幅度和相位各不相同的信号的叠加,使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出现随机起伏变化,形成多径衰落。不同路径的信号分量具有不同的传播时延、相位和振幅,并附加有信道噪声,它们的叠加会使复合信号相互抵消或增强,导致严重的衰落。这种衰落会降低可获得的有用信号功率并增加干扰的影响,使得接收机的接收信号产生失真、波形展宽、波形重叠和畸变,甚至造成通信系统解调器输出出现大量差错,以至完全不能通信。此外,如果发射机或接收机处于移动状态,或者信道环境发生变化,会引起信道特性随时间随机变化,接收到的信号由于多普勒效应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失真。在实际的移动通信中,除了多径衰落外还有阴影衰落。当信号受到高大建筑物(例如移动台移动到背离基站的大楼面前)或地形起伏等的阻挡,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将降低。另外,气象条件等的变化也都影响信号的传播,使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和相位发生变化。这些都是移动信道独有的特性,它给移动通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可以采用分集,均衡和信道编码这3种技术来改进接收信号质量,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532 分集技术-基本原理

根据信号论原理,若有其他衰减程度的原发送信号副本提供给接收机,则有助于接收信号的正确判决。这种通过提供传送信号多个副本来提高接收信号正确判决率的方法被称为分集。分集技术是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的,它通常利用无线传播环境中同一信号的独立样本之间不相关的特点,使用一定的信号合并技术改善接收信号,来抵抗衰落引起的不良影响。空间分集手段可以克服空间选择性衰落,但是分集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要满足大于3倍波长的基本条件。 分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多个信道(时间、频率或者空间)接收到承载相同信息的多个副本,由于多个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同,信号多个副本的衰落就不会相同。接收机使用多个副本包含的信息能比较正确的恢复出原发送信号。如果不采用分集技术,在噪声受限的条件下,发射机必须要发送较高的功率,才能保证信道情况较差时链路正常连接。在移动无线环境中,由于手持终端的电池容量非常有限,所以反向链路中所能获得的功率也非常有限,而采用分集方法可以降低发射功率,这在移动通信中非常重要。 分集技术包括2个方面:一是分散传输,使接收机能够获得多个统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二是集中处理,即把接收机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以降低衰落的影响。因此,要获得分集效果最重要的条件是各个信号之间应该是“不相关”的。

533 分集技术-技术分类

总结起来,发射分集技术的实质可以认为是涉及到空间、时间、频率、相位和编码多种资源相互组合的一种多天线 技术。根据所涉及资源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个大类:

空间分集

  我们知道在移动通信中,空间略有变动就可能出现较大的场强变化。当使用两个接收信道时,它们受到的衰落影响是不相关的,且二者在同一时刻经受深衰落谷点影响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这一设想引出了利用两副接收天线的方案,独立地接收同一信号,再合并输出,衰落的程度能被大大地减小,这就是空间分集。 空间分集是利用场强随空间的随机变化实现的,空间距离越大,多径传播的差异就越大,所接收场强的相关性就越小。这里所提相关性是个统计术语,表明信号间相似的程度,因此必须确定必要的空间距离。经过测试和统计,CCIR建议为了获得满意的分集效果,移动单元两天线间距大于06个波长,即d>061,并且最好选在l/4的奇数倍附近。若减小天线间距,即使小到1/4,也能起到相当好的分集效果。 空间分集分为空间分集发送和空间分集接收两个系统。其中空间分集接收是在空间不同的垂直高度上设置几副天线,同时接收一个发射天线的微波信号,然后合成或选择其中一个强信号,这种方式称为空间分集接收。接收端天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波长的一半,以保证接收天线输出信号的衰落特性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当某一副接收天线的输出信号很低时,其他接收天线的输出则不一定在这同一时刻也出现幅度低的现象,经相应的合并电路从中选出信号幅度较大、信噪比最佳的一路,得到一个总的接收天线输出信号。这样就降低了信道衰落的影响,改善了传输的可靠性。 空间分集接收的优点是分集增益高,缺点是还需另外单独的接收天线。 空间分集还有两类变化形式: 极化分集:它利用在同一地点两个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可以呈现不相关的衰落特性进行分集接收,即在收发端天线上安装水平、垂直极化天线,就可以把得到的两路衰落特性不相关的信号进行极化分集。优点: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缺点:由于发射功率要分配到两副天线上,因此有3dB的损失。 角度分集:由于地形、地貌、接收环境的不同,使得到达接收端的不同路径信号可能来自不同的方向,这样在接收端可以采用方向性天线,分别指向不同的到达方向。而每个方向性天线接收到的多径信号是不相关的。

频率分集

频率分集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频率间隔的微波频率同时发送和接收同一信息,然后进行合成或选择,利用位于不同频段的信号经衰落信道后在统计上的不相关特性,即不同频段衰落统计特性上的差异,来实现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功能。实现时可以将待发送的信息分别调制在频率不相关的载波上发射,所谓频率不相关的载波是指当不同的载波之间的间隔大于频率相干区间,即载波频率的间隔应满足: 分集技术 式中: △f为载波频率间隔,Bc为相关带宽,△Tm为最大多径时延差。 当采用两个微波频率时,称为二重频率分集。同空间分集系统一样,在频率分集系统中要求两个分集接收信号相关性较小(即频率相关性较小),只有这样,才不会使两个微波频率在给定的路由上同时发生深衰落,并获得较好的频率分集改善效果。在一定的范围内两个微波频率f1与f2相差,即频率间隔△ f=f2-f1越大,两个不同频率信号之间衰落的相关性越小。 频率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其优点是在接收端可以减少接受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量,缺点是要占用更多的频带资源,所以,一般又称它为带内(频带内)分集,并且在发送端可能需要采用多个发射机。

时间分集

时间分集是将同一信号在不同时间区间多次重发,只要各次发送时间间隔足够大,则各次发送降格出现的衰落将是相互独立统计的。时间分集正是利用这些衰落在统计上互不相关的特点,即时间上衰落统计特性上的差异来实现抗时间选择性衰落的功能。为了保证重复发送的数字信号具有独立的衰落特性,重复发送的时间间隔应该满足: 分集技术 fm为衰落频率,V为移动台运动速度,最后一个参数为工作波长。 若移动台是静止的,则移动速度v=0,此时要求重复发送的时间间隔才为无穷大。这表明时间分集对于静止状态的移动台是无效果的。时间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优点是减少了接收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目,缺点是占用时隙资源增大了开销,降低了传输效率。

极化分集

在移动环境下,两副在同一地点,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呈现出不相关的衰落特性。利用这一特点,在收发端分别装上垂直极化天线和水平极化天线,就可以得到2 路衰落特性不相关的信号。所谓定向双极化天线就是把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副接收天线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中,通过极化分集接收来达到空间分集接收的效果,所以极化分集实际上是空间分集的特殊情况,其分集支路只有2 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只需一根天线,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缺点是它的分集接收效果低于空间分集接收天线,并且由于发射功率要分配到两副天线上,将会造成3dB的信号功率损失。分集增益依赖于天线间不相关特性的好坏,通过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天线位置间的分离来实现空间分集。 而且若采用交叉极化天线,同样需要满足这种隔离度要求。对于极化分集的双极化天线来说,天线中两个交叉极化辐射源的正交性是决定微波信号上行链路分集增益的主要因素。该分集增益依赖于双极化天线中两个交叉极化辐射源是否在相同的覆盖区域内提供了相同的信号场强。两个交叉极化辐射源要求具有很好的正交特性,并且在整个120“扇区及切换重叠区内保持很好的水平跟踪特性,代替空间分集天线所取得的覆盖效果。为了获得好的覆盖效果,要求天线在整个扇区范围内均具有高的交叉极化分辨率。双极化天线在整个扇区范围内的正交特性,即两个分集接收天线端口信号的不相关性,决定了双极化天线总的分集效果。为了在双极化天线的两个分集接收端口获得较好的信号不相关特性,两个端口之间的隔离度通常要求达到30dB以上。

GSM900MHz蜂窝系统中的定向基站基本上是采用三小区制,即把一个基站平均划分为三个小区,每小区120度,第一个小区的中心朝向正北。每一小区至少应有两根方向相同的天线,用来实现分集接收(一根也作为发射用),所以一个三小区定向基站至少应有六根收发共用天线。

在两根天线间距超过4米的情况下,利用分集接收可以得到3dB左右的增益,同时基站可以通 过对两路信号的比较来判断自己的接收系统是否正常,如果TRU检测两路接收信号的强度差别很大,基站就会产生分集接收丢失告警。

分集接收丢失告警可能是TRU、CDU、CDU至TRU的射频连线或天馈线故障引起的。对于定向基站来说,其最常见的是天馈线接错。因为馈线分别连接着室内机架和塔顶天线,如果安装人员不细心,就很容易出现机架和天线连接交叉的错误。如果天馈线连接不正确,则同一小区内两根天线的方向就会不一致,方向不对的天线就接收不到该小区手机发出的信号或接收信号很弱,从而使基站产生分集接收丢失告警,同时该基站也伴随着较高的拥塞和掉话。这种原因造成的告警总是两个或三个小区同时出现 , 对于这类告警,第一种方法依次核对每根天馈线,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故障定位迅速准确,缺点是必须依靠高空作业人员配合;第二种方法是在室内依次将天馈线进行倒换,用OMT软件查看天线告警,如果一、二 小区同时有这种告警,则可以用OMT看出1,2小区的哪根天线出现红色告警,使用Site Master进行测量,可以检查CDU前1/2馈线至天线段是否有问题,当驻波比值大于14,通过故障定位查出故障点,根据距离判断故障点,一般小于6米时是室内接头问题,主要检查柜顶接头和室内尾纤与7/8馈线接头、CDU至TRU的 射频连线主要检查接口是否松动、连接是否正确,或者可以将这2根告警天线进行互换来解决问题;对TRU或DXU复位后,分集接收告警会消失,这并不表示故障解决了,半小时或一两天后还会出现。分集接收告警是当告警计数器达到门限值后才提示,所以必须要找到原因并彻底解决。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信号测试,对于采用收发共用天线的基站 ,在距基站一公里左右的某一小区的中心点,利用TEMS或其它仪表依次测量该小区所有载频的接收电平(应关闭该小区的跳频),根据测量结果来判断天馈线是否接错。如果该小区只用了一根发射天线,在测试完该天线后可以将发射改到另一根天线上。(如果只有一根RX天线出现告警,且故障点可能为CDU RX端口,RX天线出现驻波比过大(用SATE MASTER测),还有本小区RX电缆线接错,都会出现此类故障。RU单元告警一般为RX 2A1或2A2。

54 驻波比 – SWR

驻波比全称为电压驻波比,又名VSWR和SWR,为英文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的简写。 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加为最大电压振幅Vmax ,形成波腹;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减为最小电压振幅Vmin ,形成波节。其它各点的振幅值则介于波腹与波节之间。这种合成波称为行驻波。驻波比是驻波波腹处的声压幅值Vmax与波节处的声压Vmin幅值之比。在驻波管法中,测得驻波比,就可以求出吸声材料的声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 在无线电通信中,天线与馈线的阻抗不匹配或天线与发信机的阻抗不匹配,高频能量就会产生反射折回,并与前进的部分干扰汇合发生驻波。为了表征和测量天线系统中的驻波特性,也就是天线中正向波与反射波的情况,人们建立了“驻波比”这一概念, SWR=R/r=(1+K)/(1-K) 反射系数K=(R-r)/(R+r) (K为负值时表明相位相反) 式中R和r分别是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当两个阻抗数值一样时,即达到完全匹配,反射系数K等于0,驻波比为1。这是一种理想的状况,实际上总存在反射,所以驻波比总是大于1的。 射频系统阻抗匹配。特别要注意使电压驻波比达到一定要求,因为在宽带运用时频率范围很广,驻波比会随着频率而变,应使阻抗在宽范围内尽量匹配。

541 驻波比的含义:

驻波比就是一个数值,用来表示天线和电波发射台是否匹配。如果 SWR 的值等于 1, 则表示发射传输给天线的电波没有任何反射,全部发射出去,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 SWR 值大于 1, 则表示有一部分电波被反射回来,最终变成热量,使得馈线升温。被反射的电波在发射台输出口也可产生相当高的电压,有可能损坏发射台。

驻波比(VSWR)检测丢失告警:TRU的VSWR检测丢失告警是比较常见的故障,每个TRU都需要通过PFWD和PREFL两根射频线和CDU相连,来检测CDU的前向输出功率和反向功率。如果反向功率过大,则说明这根天线的驻波比太大或CDU有问题,同时会影响发射机的正常工作,这时TRU就会自动关闭发射机并产生一个天线驻波比(ANT VSWR)告警(CF2A8)且相对应的TX ANT会出现(TX1B4)。TRU还要对PFWD或PREFL这两根射频线进行环路测试, 如果环路不通,就会产生一个VSWR/POWER检测丢失告警(CF2A15)。

PFWD和PREFL这两根射频线一端连接CDU的前面板,另一端接到TRU的后背板上,和TRU通过射频头相连。对于这个告警(CF2A15),一是CDU前面板的接头可能松动,但更多的是TRU后背板接触不好 ,这往往是施工或维护人员在安装TRU时不小心,两个射频头未完全对准,导致其中一个射频头凹进去。对于TRU,我们可以将其拆开再将射频头拨出;对于后背板,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整个后背板取出然后再对射频头进行处理,但仅仅拆后背板这个工作就要耗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我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即用坚硬的钢丝做成一个钩子,把凹进去的射频头钩出来,这样处理一个故障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对出现过这类告警的基站一定要做好位置标记,否则在以后更换TRU时很可能再次出现告警。在插TRU时,力量不易太重,找好位置慢慢插进去。力量太重就会把背板的射频头凹进去;从而导致数据的丢失。

TRU故障:一般的TRU出现故障很容易处理,因为我们可很方便地利用BSC或OMT终端来查看TRU的告警代码,从而判断故障原因。例如载频出现TX NOT ENABLE故障,我们可以根据告警代码来查看是TRU问题还是天线问题。但有时候TRU出现的故障基站软件本身检测不出来,例如我曾遇到过一个TRU的TX不能工作,但没有告警代码,检查基站硬件和BSC参数无误,更换TRU后故障排除。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TRU故障是掉话高,如果一个小区平时工作正常,突然从某一天开始掉话特别高,则多数为该小区内有一个TRU出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基站本身也检测不出来(隐形故障),我们可以把该小区的跳频关掉,然后利用TEMS手机针对一个个载频进行拨打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即可判断出有故障的TRU。

另外,有很多故障并非基站硬件故障,而是因为BSC的参数设置不对。例如TRU的TX not ena ble故障(即发射机不工作),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可能是因为小区处于Halted状态、小区频率未定义、频率设置或功率设置错误等原因引起的。如果三个载频配置的小区只定义了两个频点,则肯定有一个载频不能工作。共用一根发射天线的载频其频率也需要一定的间隔,对于Hybrid Combiner其间隔要大于400kHz,对于Filter Combiner其间隔要大于600kHz。如在新挂站时我们有一个小区使用的Combiner为Filter型(CDU-D),其中有一个载频的发射机始终无法工作,最后查明是该小区所使用的频率为70和72,频率间隔太小,导致CU无法将载频调谐至指定的频率。TRU的输出功率受BSPWRB、BSPWRT和MAXPWR这几个参数的限制,如果将参数设置为偶数或大于47dBm,发射机都将无法工作。

(室外天线)

542 因各种干扰引起的故障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也会影响基站的正常工作,有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互调干扰等。现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同频复用技术来提高频率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但同时也引入了各种干扰。

日常维护中新建站以及扩容站新加载频的频点选取不合理基站将无法正常工作,对此类故障应与网优配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取合理频点,消除以上干扰。

说明了我国正在全面普及5G技术的覆盖,也从侧面上表明了我国5G基站建设范围较广,争取全民进入5G时代。

5G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通讯波带,无论是在速度又或者是传播范围,都要远远超过之前的4G技术。但是欧美国家对于5G技术是非常不认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5G技术是中国研发的,总是害怕会出现数据泄露的问题。但其实对于这一点,欧美国家完全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因为5G技术的运用只是为了为群众提供服务而已,并不是为了窃取数据,更不是为了展开所谓的军事竞赛。

北京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63万个。

截止目前为止,北京已经建成并且开通的5G基站达到了63万个,并且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当中。北京市地区基本上全面建成了5G技术的覆盖,市区内所有居民可以用上最新的通信技术,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除此之外,全国各个地区也正在加紧5G基站的建设,争取我国能够做到5G技术的全面覆盖。

表明我国加强5G技术的覆盖工作。

5G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毕竟5G技术能够融入一些先进的设备当中,无论是在控制设备,又或者是在通讯方面,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必须要加强5G技术的覆盖工作,无论是山区又或者是城市,都必须做到有5G技术网络。

基站建设技术较为成熟。

除此之外,能够表明我国的5G基站建设技术较为成熟。虽然之前的4G基站建设,我国存在着很多短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以及吸取经验,在建设5G基站技术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碍。因此才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在北京地区建设基站数量达到63万个。北京地区的人均基站拥有量,也排名全国第一。

移动数据库作为分布式数据库的延伸和扩展,拥有分布式数据库的诸多优点和独特的特性,能够满足未来人们访问信息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典型的移动数据库原型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移动数据库可以看作是传统数据库系统的扩展。移动数据库系统大致分类如下:

a.移动多数据库系统。

b.移动同构数据库系统。

c.移动异构数据库系统。

d.移动异构多数据库系统。 移动数据库基本上由三种类型的主机组成:移动主机(Mobile Hosts),移动支持站点(Mobile Support Stations)和固定主机(Fixed Hosts)。

固定主机就是通常含义上的计算机,他们之间通过高速固定网络进行连接,不能对移动设备进行管理。移动支持站点具有无线通讯接口,可以和移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移动支持站点和固定主机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固定网络进行的。一个移动支持站点覆盖的地区区域被称为信元(Cell),在一个信元内的移动主机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覆盖这一区域的移动支持站点进行通讯,完成信息数据的检索。 (1)复制和缓存技术。移动数据库环境中,通过采用一种弱一致性服务器级复制机制,提高了响应时间。缓存技术是通过在客户机上缓存数据服务器上的部分数据,降低客户访问数据库服务器的频率。

(2)数据广播技术。利用从服务器到移动客户机的下行带宽远远大于从移动客户机到服务器的上行带宽的这种网络非对称性,把大多数移动用户频繁访问的数据组织起来,以周期性的广播形式提供给移动客户机。

(3)位置管理。移动用户的位置管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移动用户的当前位置,二是如何存储,管理和更新位置信息。可以采用移动计算机都在自己的宿主服务器上作永久登记,当它移动到任何其它区域是,向其宿主服务器通报其当前位置。

(4)查询处理及优化。在移动数据库环境中,由于用户的移动,频繁的断接以及用户所处网络环境的多样性,移动查询优化必须采用动态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画境。

(5)移动事务处理。 (1)数据的一致性问题。移动数据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移动终端之间以及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时一种弱连接,即低带宽,长延迟,不稳定和经常性断开。为了支持用户在弱环境下对数据库的 *** 作,现在普遍采用乐观复制方法,允许用户对本地缓存上的数据副本进行 *** 作,待网络重新连接后再与数据库服务器或其他终端交换数据修改信息,并通过冲突检测机制来协调和恢复数据的一致性。

(2)高效的事务处理。通过采用完善的日志记录策略,事务移动过程中的用户位置属性实时更新等策略来设计和实现新的事务管理策略和算法。

(3)数据的安全性。通过采用对移动终端进行认证,防止非法终端的欺骗性接入;对无线通信进行加密,防止数据信息泄露;对下载的数据副本加密存储,防止移动终端物理丢失后的数据泄密等手段保证数据安全。 (1) 内核结构微小化。

(2) 对标准的SQL支持。

(3) 事务管理功能的强化。

(4) 完善的数据同步机制。

(5) 支持串行通信,TCP/IP通信,红外线,蓝牙等多种连接协议。

(6) 完备的嵌入式数据库管理功能。

(7) 支持Windows CE,Palm OS等多种目前流行的嵌入式 *** 作系统。 (1)数据的分布和复制。数据不均衡的分布在基站和移动单元中。移动数据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移动终端之间以及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一种弱连接,即帝宽带、长延时、不稳定和经常性的断开,由于数据库一致性的约束,这增加了管理缓存的难度。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允许移动单元处理其自身的事务,对本地缓存上的数据副本进行 *** 作。在长时间断开连接时,缓存试图为移动单元提供最频繁访问的数据或更新的数据。。带网络重新连接后再与数据库服务器或其他终端交换数据修改信息,并通过冲突检测和协调来恢复数据的一致性。

(2)事务模型。在移动环境中,事务的容错和纠错变得棘手。一个移动事物在几个基站上顺序执行,由于移动设备的移动性,执行过程可能会涉及多个数据集合,此时缺乏对事务执行的集中协调。因此须对事物的传统ACID性质进行修正,并定义新事务管理策略和算法。

(3)查询处理。了解数据的存储位置影响到查询处理的性价比分析。由于移动单元的移动性和快速的资源变化,查询优化变得更复杂。当查询结果返回到移动单元时,这些移动单元可能正处于移动当中,或正在穿越信元边界,但用户接收到的查询结果必须正确而完整的。

(4)回复和容错。移动数据库环境必须解决地址错误、介质失效、事务和通信失效所导致的问题。

(5)移动数据库设计。由于移动性以及频繁的关机,执行查询是全局名字解析问题变得复杂。移动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到元数据的许多管理问题。

(6)基于位置的服务。随着客户机的移动,依赖于位置的高速缓存信息也随之失效。此外,要频繁更新依赖于位置的查询,然后应用这些查询以更新高速缓存,也会带来问题。

(7)安全。移动数据的安全性不如固定位置数据的安全性。

利用天线下倾法减少高话务密度区干扰

引言

在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早期阶段,基站天线辐射图主要取决于在规定的覆盖范围内确保通信可靠所需的增益,并且往往采用全向辐射方式。随着话务量的增加,则在不同地理位置或无线小区通过重复使用频率的方法,提高频谱利用率。更进一步,还需要把无线小区细分成扇区。

1.1.水平波束宽度

在蜂窝移动电话系统中,增加话务容量的第一步是采用定向天线水平排列。也就是说,在一个基站使用数根天线,每个小区分成三或六个扇区。每个扇区指定一组专用频率。

例如,复用因子K=7,每个小区3个扇区(亦称为7/21),此频率复用方式如图一所示,(图略)图中还标出了所用频道组序号。R代表小区半径,频率复用距离D是使用相同频率配置的两个小区之间的最短距离。使有相同频率的基站是同频道干扰的来源,图中以阴影表示。

由于基站天线具有定向特性,基站接收到的干扰电平就会减弱。这是因为主天线波瓣狭窄,所接收的干扰移动台信号较少。[参考书目一]中建议采用三扇区一120度扇区一系统,而在某些热点,可局部采用60度扇区系统。我们选用的是水平天线辐射图,这样,各扇区之内的电场强度就能尽量保持恒定。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水平面内考虑天线辐射图。使用水平波束天线,会增中系统中使用天线的总数,从而导致成本增加。随着话务量的增加,应该另想办法减少同频道干扰。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对天线水平面辐射图进行整形。

1.2.垂直波束宽度

所需基站天线,对使用相同频率小区其辐射能量应尽可能地低,而在服务区内的辐射则要尽可能地高。

倾斜主波瓣可产生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与抑制邻近主波瓣的旁瓣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对图二中标示“下旁瓣区域”内的旁瓣进行抑制,是很重要的。(图略)

尽管在主瓣上侧有陡斜的天线辐射图也是理想的,但在实践中,如果不把天线做得很大(这样亦会影响天线的成本),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进。 主波束下倾有两种方法:

机械式天线倾斜

改变天线振子的相位,使波束下倾(电子式下倾)

本文以下分析旨在调查:何种下倾法在减少同频道干扰方面能提供更好的工作性能。

2.确定选用何种下倾法

2.1.机械式或电子式

两种不同的下倾方法,产生不同的表面辐射。在下倾角度小时,这种区别不明显;但随着下倾角度的加大,这种区别即显而易见。以下举几个表面辐射的例子。(图略)

可以看出,在电子式下倾的例子中,地面辐射图在下倾角度增中时仍保持有形状;但在机械式下倾的例子中,辐射图出现一个“低凹”,与此同时,侧辐射增加。这种效应在机械式下倾天线中是众所周知的,请参阅[参考书目一]中W Lee, Mobile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一书。从减少来自基站B1(见图一)(图略)移动台干扰的角度来看,这种“低凹”没有什么不好。但是随着侧辐射的增加,接收到的来自基站B2和B6移动台的干扰也同时增加了。

我们对这种效应进行量性估计,以下详述此方法。

我们就载干比的改善,对电子式与机械式下倾法作了一番比较。用于比较的天线是标准8振子天线,各振子相隔半个波长,一个辐射振子的方位辐射图如图六所示。(图略)不同对图七所示不同下倾方式(图略),通过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计算。 从图一的频率复用示意图可以看出,在一个特定基站周围有六个干扰源。

最差载干比出现在小区边缘。在主波束下倾情况下,虽然收到的来自移动台的功率C减小,但是接收到的干扰减小更多,从使载干比C/1得到改善。

使用电子式和机械式下倾天线的辐射图,我们对信号电平和干扰电平与下倾角度的函数关系作了计算。所有基站天线都以同样角度下倾。计算结果如八a和八b所示。(图略)

首先,接收到的来自移动台的信号电平用图七表示。可以看到,电子式和机械式下倾法之间没有多大区别。 其次,接收到的来自基站1的干扰电平用八b表示。两种类型的下倾法在干扰抑制方面没有多大区别。

接收到的来自基站2移动台的干扰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干扰抑制如图九所示。(图略)可以看到,电子式下倾法大大地抑制了干扰,而机械式下倾法则做不到这一点。在考察接收到的来自基站3,5,6移动台的干扰时,电子式下倾法相对于机械式同样具有优势。

6移动台的干扰时,可以看到,电子式下倾法相对于机械式同样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电子式下倾法在改善载干比方面要比机械式下倾法好得多。因而可以说,对于基站天线而言电子式下倾法是更为可取的选择。

在评估电子式和机械式下倾法时,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在市区通信网中,小区内有很多人工障碍物,这一点是很特殊的。这些障碍物会引起多次反射,造成传播信道中的多路径效应。RMS延迟范围对传播信道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参数,它可成为高信息传输速率系统的限制因素。如[参考书目二]一文所测出的那样,当主波束下倾并且基站天线略高于一般情况时,可缩小RMS延迟范围。如图十所示,椭圆区域散射出的所有信号,都会在具有相同延迟的接收台产生反应。比较图十一(甲)和图十一(乙)(图略)所示电子式和机械式下倾法的表面辐射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采用电子

总之,电子式下倾法比机械式下倾法更可取,因为:

·在多数情况下它能更多地降低干扰电平

·地面辐射图失真更小

·信号的RMS延迟范围可降至最小

2.2 最佳下倾角度的确定

利用上述模型,我们对计算几种不同下倾角度的载干比C/1。设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6米,基站天线高度20至60米,至移动台距离R=2公里,至干扰源的距离如图一所示,图十二显示了电子式和机械式下倾法载干比C/1的改善。(图略)

可以看到,在使用电子式下倾法的情况下,由下倾产生的改善更为明显,至少从频率复用方面考虑是如此。还可以注意到的是:使用机械式下倾法时下倾角度有最佳值(在四度附近区域最佳),而电子式下倾法的下倾角度增大时,载干比亦随之增大,至少从下倾角度方面考虑是如此(对大于15度的下倾角度,第一辐射盲区会在服务区内,使接收到的信号电平出现显著变这种情况是应当避免的)。当基站天线高度增加时,下倾法的优点更为突出。

从图八和图十二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信号电平C和载干比C/1之间存在着某种折衷。最佳下倾角度值取决于小区尺寸、天线辐射图及天线高度。此外,由于每个小区每天二十四小时话务量的变化,各小区的最佳尺寸亦变化。如果使用DELTEC(登达新西兰有限公司)的Teletilt天线产品系列,则可以改变小区尺寸且延迟最小。

虽然图八至图十二所示图形是根据简单的平坦地形模型计算的,但它们显示的趋势很好的预示了实际应用时发生的情况。在高低不平的地面和建筑物林立的场所,载干比C/1的改善会受到影响。在实际应用时,可通过略微增加基站天线高度和使用电子式下倾方法,来性改善效果。此外,如果在频率复用方式中所用的复用因子较小(例如,K=4),复用距离就会较小,则载干比C/1的改善更显著。

3.确定最佳天线位置,充份利用倾斜效果

如果某个基站运行在话务密度高的市区,天线可安放在低于房顶的位置,以减小小区尺寸,尤其在微小区受干扰限制的系统内更是如此。建筑物对传播损耗的影响通常为10-15分贝,与“衍射屏模型”所示一致[参考书目三]。在这种情况下,地面辐射由于街道的渠网效应而呈菱形(见图十三)(图略)。

但是,在市区条件下,服务区的确切形状并不容易确定,因为它会受到局部障碍的很大影响,任何有相当精度的场强估值,都需要一个高分辨率地理数据库。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但如果必须用微小区来满足高话务密度容量要求,则基站天线安装低于均屋顶线,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对于小区,可通过天线安装高于房顶并且下倾主波束的方法,减小其尺寸。这种方式的优点将在后面详述。

我们可以按照两方面的因素来估算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变化:

(1)改变基站天线的高度

(2)主波束下倾

我们用[参考书目三]中有关衍射屏模型的阐述,来解释图十四所示的情况。(图略)

结果如图十五和图十六所示。(图略)可以看到,当基站天线的高度低于房顶平均高度时(假定为15米)信号电平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的信号强度,在图十五中表示。

通过主波束下倾也可以得到类似的信号强度衰减。如果天线安装高于房顶平均高度并且采用波束下倾的方法,则信号电平亦会下降,如图十六所示。要充份发挥下倾法的优越性,我们建议基站天线安装应略高于房顶平均高度。

这各方法的优点:

·把信号传播路径中障碍物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妥善控制小区形状

·通过更直接的信号路径降低RMS延迟范围[参考书目二]

·信号路径损耗降低,整个小区的信号电平变化减少

·用改变倾斜角度这一更灵活的手段来改变小区尺寸

·通过遥控调整下倾角度的方法,小区尺寸在通信网络发展或出现临时“热点”的情况下易于改变[参考书目四]。

结论

·对于受干扰限制的高话务密度通信网络,主波束下倾可成为提高载干比C/1的有效工具

·电子式倾斜法比机械式倾斜法更可取,因为:

·在多数情况下,它能更好地改善载干比C/1

·地面辐射图失真更少

·信号RMS延迟范围降至最小

·可变电子倾斜法比固定倾斜法更好,因为:

·在为提高性能所进行的调整工作中成本降低障碍减少

·在通信网络发展时,不必随场地变化而更换天线或改变天线高度

·可现场(不可选择)进行蜂窝规划

·具有更大的灵活生

·可简化天线库存

·可延长天线的使用寿命

·遥控电子下倾法比现场调整更好,因为:

·不必现场直接接触天线

·进行调整的成本降低,速度加快

·调整下倾角度时不需要关闭基站,或使人员受到射频能量辐射

·调整不受天气影响,可独立进行

·通过略微增加基站天线高度和天线倾斜法

·可进一步减小传播路径RMS延迟范围

·如果采用遥控式下倾调整,则小区尺寸在延迟最小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以改变信道负荷这可以通过安装(登达新西兰有限公司)DELTEC’s Teletilt系列天线产品而实现。

浅谈网络优化与天馈线维护和保养的关系

摘要:本文对日常维护中遇到的天馈线问题的剖析,阐述了天馈线维护和保养与网络优化之间的重要关系,提出了常见的天馈线问题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网络优化 天馈线 维护

前言

天馈线的维护和保养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要求高,维护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对移动网络运行良好与否至关重要,搞好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必须把天馈线维护保养工作贯穿于移动通信维护工作的始终。

下面着重就天馈线安装和维护经常出现的故障,谈一谈天馈线的维护和保养。

一、天馈线的维护和调整在网络优化中的重要地位

移动通信作为服务行业,只有提高通信质量,才能赢得用户满意。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网络质量。天馈线系统正常运行不仅能够扩大覆盖范围,减少盲区,提高覆盖率,而且能够减少干扰、串话等,降低掉话率,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基站安装不仅要合理地选择站址,而且还要合理控制基站天线高度,降低系统内干扰,保证网络的服务质量 。对于拥塞严重和掉话率高的基站可通过适当调整小区边界,切换带和手机接入条件等有关的参数,调整天线方向角度和俯仰角等硬件手段进行话务均衡,减少站间干扰。

例如:宿州华夏宾馆基站的天线高度50米,第三小区出现严重拥塞,掉话率达到3%--4%,为此,我们组织人员对BSC数据库进行分析,采取了如下措施:

a 调整了华夏宾馆基站第三小区的天线俯仰角,由6°调整到10°;

b 降低功率等级;

c 在华夏宾馆和公安局基站之间增加了淮海路基站切换点。

措施实施后,效果比较明显,干扰级别降为正常,掉话率降为05%,话务得到均衡。

二、天馈线常见故障处理

1、天馈线安装问题

天馈线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人员疏忽,造成天馈线短路和馈线接头有灰尘、污垢,以及天馈线接头密封处老化断裂等。这些造成的天馈线故障,往往比较难于查找,特别是由于密封处断裂造成的活动障碍更难查找。

GSM二期工程芦岭基站安装完毕后,基站调试不通,西门子公司的人员去了几次也查不出问题,是基站硬件问题,还是电缆连接问题,还是天馈线问题呢?经多方查找,才发现是由于安装人员疏忽,在制作馈线接头时,把一个头发丝般的铜皮做在馈线的芯皮之间,致使馈线短路。重新制作馈线接头后,基站运行正常,但是为此各方面花费了多么大的精力,给移动局带来多么大的利益损失。

同样的,有些天馈线安装完毕后虽测试指标达到要求,但由于馈线尾巴线绑扎不牢,久经风吹雨打,造成封密处断裂,致使基站出现故障。宿州朱仙庄基站的馈线尾巴线绑扎不牢,正常使用八个月后,经常由于驻波比告警,造成基站Disable,我们认真分析原因,确定为馈线接头密封处由于风吹摇摆开裂。我们对接头处重新处理,加固馈线尾巴线,驻波比告警消失。覆盖距离由原先的1公里扩大到4--5公里,提高了基站的利用效率。象这一类情况非常多,如不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会更多。

2、 天馈线进水的问题

天馈线进水问题的出现,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

自然的因素是由于馈线本身进水。GSM二期工程时,适逢宿州发大水,有些馈线浸泡在水里。由于馈线长期在水中浸泡,造成馈线外皮老化,雨水渗透到馈线内。天馈线安装好以后,又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驻波比测试,以致晴天时天馈线没有驻波比告警,阴天或下雨时,天馈线系统即有驻波比告警,造成基站Disable。为此,工程局和我方人员去了十几次也没有解决,后来用驻波比测试仪对馈线进行测试,发现造成该基站频繁退出的原因为:发射馈线进水。更换天馈线以后,故障排除。

人为造成天馈线进水的情况就更多,主要包括馈线接地处没有密封好、安装时划伤馈线、馈线和软跳线接头没有密封好等。

例如:砀山刘暗楼基站经常由于驻波比告警退出服务,我们派人进行检查,发现馈线第一次接地处人为拉伤,铜皮裸露,一下雨或阴天造成馈线进水,出现驻波比告警。

砀山范庄基站自1998年12月份开通以来,载频状态一直保持正常,但是第一区附近用户反映手机不能上网,维护人员检查基站各硬件盘全部正常,做话务统计发现该小区话务统计TCH占用次数为0,这说明手机在该小区不能上网服务。为此,我们配合西门子和工程局维护人员对该基站的软、硬进行彻底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1999年7月底,我们配合工程局人员对该基站进行检查,检查天馈线部分时,用驻波比仪表测试后,测试值仅为132(少于17)。经分析,是由于安装时划伤馈线,造成馈线进水,致使基站表面运行正常,但是不能给用户提供服务,更换馈线后,该小区手机能够上网服务。该馈线安装造成的障碍自发现到排除历时半年之久。

泗县县城基站由于馈线与软跳线之间接头没有密封好,造成馈线进水,出现驻波比告警。接头处理后,告警消失,基站运行正常。

馈线进水造成馈线系统出现驻波比告警,基站经常退出服务,影响该地区的覆盖。用户投诉比较严重,不仅影响移动业务收入,而且影响移动部门的声誉。要防患于未然,首先安装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其次,基站安装后都要进行驻波比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最后,质检人员按照一定程序进行验收,包括测试数据的核实,天馈线的安装和制作工艺进行严格把关,决不能让不合格的工程蒙混过关。

三、 天馈线的保养

众所周知,900兆天线采用的频率为875--960MHZ,发射功率为20W,如此高的高频电磁波和较低的发射功率,经天馈线传导,如损耗过大,必将降低接收灵敏度。有时用户反映,基站刚开通时,手机接收灵敏度很高,不到两年灵敏度就降低了,特别是在覆盖区域边缘有时根本打不通,这是什么原因呢?经分析和实测,天馈线系统的保养维护是关键。如不进行保养维护灵敏度年平均降低15%左右。

如何保养天馈线呢?

1、 注意对天线器件除尘,高架在室外的天线,馈线由于长期受日晒、风吹、雨淋,粘上了各种灰尘、污垢,这些灰尘,污垢在晴天时的电阻很大,而到了阴雨或潮湿天气就吸收水份,与天线连接形成一个导电系统,在灰尘与芯线,芯线与芯线之间形成了电容回路,一部分高频信号,就被短路掉,使天线接收灵敏度降低,发射天线驻波比告警。这样的话,影响了基站的覆盖范围,严重时导致基站Disable。所以,应每年在汛期来临之前,用的中性洗涤剂给天馈线器件除尘。

2、 2、组合部位紧固。天线受风吹及人为的碰撞等外力影响,天线组合器件和馈线连接处往往会松动而造成接触不良,甚至断裂,造成天馈线进水和沾染灰尘,致使传输损耗增加,灵敏度降低,所以,天线除尘后,应对天线组合部位松动之处,先用细砂纸除污、除锈,然后用防水胶带紧固牢靠。

3、 3、校正固定天线方位。天线的方向和位置必须保持准确、稳定。天线受风力和外力影响,天线的方向和仰角会发生变化,这样会造成天线与天线之间的干扰,影响基站的覆盖。因此,对天馈线检修保养后,要进行天线场强,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驻波比测试调整。

4、 综上分析,要从根本解决天馈线存在问题,我们应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上入手,定期对天馈线进行检查、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维护人员和安装人员加强自身素质培训,掌握天馈线的安装和维护方法,利用丰富的维护手段,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排除故障,提高维护效率,确保移动网络运行质量,加大我们在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力度,使我们的移动通信网建设成一个畅通、高效的网络。

网络优化概述

网络优化主要分为:

小区优化 产数优化

对掉话率,呼叫建立失败率高的站进行现场勘察,排除设备硬件故障,天馈系统设计,频率干扰,站址选择上等方面等问题。 无线参数调整(越区切换,功率功控)与交换机参数调整。

无线规划优化 容量优化

通过频率调整消除网内干扰,避开网外干扰,调整小区覆盖范围,使话务量分布更合理,避免覆盖不足和越区覆盖。增删相邻小区关系使切换更合理,减少切换不当引起的掉话。 监控系统容量的增长,对网络的瓶颈及时提出预警,指出系统在配置上的不足之处,为扩容规划提供技术建议。

配置优化 新技术引入可行性分析

合理规划,配置交换机,基站 控制器,位置区,载频使中央 处理器,信令,基站控制器等 负荷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 容纳更多的用户。 对引入微蜂窝,同心圆等新技术和新版本中的新功能进行可行性分析。

月度优化工作报告 网络扩容割接时的数据与频率计划和查核网络监控等

为了使客户对网络状况和优化工作有全面清晰的认识,网络优化提供优化项目月度报告。主要内容有: -网络指标及长期趋势图 -主要问题分析报告,解决方案和结果 -当月网络优化主要活动与进展 -下月工作计划和优化会议安排 -其他涉及优化的问题 网络扩容往往涉及大量数据改动和频率计划的全面更新,对数据库和频率计划进行检查直接关系到割接后网络质量是否能维持原来的水平,西门子网络优化运用网络无线特性的丰富经验,并运用先进的工具,帮助工程和频率规划部门设定合理的参数值,排除隐患,确保割接的顺利进行,并及时掌握最新情况,在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问题。

采用调整天线俯角的方法优化网络性能

在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经常需要调节基站小区覆盖范围,以调整服务小区,减轻忙小区话务负荷,消除同频干扰。为此,可通过调整小区定向天线俯角、升降天线高度、改变基站收发信设备、增加小区信道配置或增设小区、加大同频复用距离等方法实现上述目的,其中调整天线俯角的方法不需专门投资,且具有快捷和网络参数改变小等优点,是优化网络中常用的手段。

调整天线俯角仅针对定向天线而言,常用于60°和120°两类定向天线,垂直方向半功率角在8°和15°左右,下面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对天线俯角调整方法进行介绍。

1、调整服务区

假设某天线高50m、增益10dB、发射功率10w,在准平滑地形条件下,天线俯角与水平主方向覆盖距离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如果待调整小区在蜂窝网的边缘,一般情况下为了尽量扩大覆盖服务面,天线俯角宜调至0~2°,当天线位置高于50m时天线俯角可调至2~4°。对于基站附近用户较多,手机密集,同时为了满足远郊重要用户能够使用车载移动台等场合,天线俯角可适当调至5°左右。

如果待调整小区不在蜂窝网边缘,应控制好覆盖范围,当覆盖范围过大时,可采用加大俯角的办法加以校正。当覆盖距离在8km以上或05km以下时,仅靠改变倾角来增减覆盖距离效果不佳。如果天线的俯角大于20°后,影响覆盖距离的因素可能已经变为垂直方向的旁瓣甚至反射波。

2、减轻忙小区话务负荷

通过增大忙小区天线俯角可以缩减覆盖面,而减小相邻小区天线俯角,可以扩大相邻小区覆盖面,与此同时修改交换机相关数据,即可达到减轻忙小区话务负荷的目的。

另外,如果切换带处于用户密集地区,当出现因越区切换失败而导致掉话率过高现象发生时,可采用类似方法将切换带调至用户稀散地带,如生产区、公园、广场、河面等地域。

3、消除同频干扰

对于定向小区结构的蜂窝网,同频小区天线在水平面上的角度是相同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表明,在加大定向天线俯角的过程中,水平面主方向的增益降幅要比其它方向大,因此通过改变俯角的措施消除同频干扰的方法要比单纯降低发射功率的方法更为科学。

抗同频道干扰的能力并不是单纯地与俯角的大小成正比,对于不同类型、厂家、天线架高和应用环境所采用的俯角不尽相同。例如,枣阳移动网采用的ETEL--37型天线,最佳抗同频干扰俯角在13°和23°左右。一般来说,调整不宜过大地影响原覆盖区,因此俯角调整量不宜过大,一般在±5°之间。实际上蜂窝网属于不规则混合小区组网方式,当俯角较大(12 °以上),而同基站其它扇区俯角较小时,必须考虑天线的旁瓣和后瓣对其它小区的影响,只有经反复对比调整,并用仪器检测,确定优化后的俯角值。值得注意的是在天线俯角调整时,必须拧紧定向天线上的调整螺杆,避免受大风等环境影响而使俯角发生缓慢变化。

工程中频率规划与优化方法研究

一、频率规划方法

频率规划是指在建网过程中,根据某地区的话务量分布分配相应的频率资源,以实现有效覆盖。在进行频率规划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因素需要确定:

1 基站站型的确定

基站的站型是进行频率规划的前提,根据话务量和目标阻塞率可以确定基站的站型。通过话务量A,载频个数n,阻塞率E, 根据话务量A和阻塞率E,查询相应的表就可以得出某小区需要配置的频点个数n。

2 频率规划方法的确定

首先是频率参数的设置,主要包括:

(1) 控制信道是否单独分配

控制信道是发送一些重要的控制信息和小区参数信息的,对控制信道的规划要求也比较高,在规划时应优先满足控制信道的同邻频干扰尽量小。一般情况下为了尽量避免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间的干扰,降低频率配置时的难度,常常采用控制信道的频率范围与业务信道的频率范围相互独立的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需要给控制信道分配一段单独的频段,这个频段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使用离散的频段主要是为了将控制信道的频点间隔起来,可以避免控制信道之间的干扰,但会存在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间的干扰;而使用连续的控制信道频段可以避免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之间的干扰,但是会增加控制信道之间的干扰。

以上就是关于华为5g基站能开通uwb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华为5g基站能开通uwb吗、移动云时序数据库应用广泛么、我现在刚做中国移动基站维护的 几乎都不知道 请有知道的大虾仔细帮我说说~~越详细越好~有悬赏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6731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