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数据库进行管理

如何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第1张

数据库管理其实不难,前提是有一个公司的标准管理规范。对数据库的 *** 作有可遵循的流程。

首先是数据库的规范。数据库命名,字符集,必须都要严格统一。命名一定要有规范,包含层次,业务系统等,望文生义。

其次表名要规范,事实表,维度表要分清,按业务类型分好表。表的字段命名要规范尽量不要用拼音,过长的单词可以用缩写。相同的含义的字段在不同表中命名要保持一致,字段类型要统一,长度统一,字段有注释说明,并且每建一个表都要做好数据字典归档,所有的表都能找到字段的含义。

存储过程,触发器也一样,命名要能够区分是什么业务系统的什么类型的功能。

数据库用户管理采取最小权限管理。所有当前权限之外的 *** 作必须申请权限才能放开。所有对现有表做修改 *** 作应该提交申请,做好改动表设计对数据上下游影响的评估。

数据的治理,可以对表做好数据分层,数据经过etl的流转最终统一存储到数据集市,数据仓库中。应用层再从中取数。

好的数据库系统一定是可用的,安全的。需要设计好容灾处理,定期检查备份,做好数据库高可用。设置安全级别更高的数据库访问方式,启用SSL等

数据质量包括数据质量管理和数据治理两个大方向。数据质量管理是一种为了满足企业对于数据的需求,对各种业务活动产生的数据进行规范存储,然后通过ETL方法处理后把不同来源数据统一储存在数据仓库中的过程。

一、数据质量管理

数据质量管理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数据处理,提高数据质量的工具,也不是一种数据类的技术,更不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一种长期循环持续的管理活动体系,是包含着方法论、业务和管理的数据类技术解决方案。

1数据规划

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先确定好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从思维的方向出发把企业文化变成数据驱动型文化,然后提前做好数据规范,将其融合到企业的KPI指标中,利用奖惩制度监督员工,把数据确立为企业的基石。

2数据存储

部署商业智能BI,将企业原本拥有的业务信息系统以及其它不同来源的数据统一连接到数据仓库中,再经过ETL过程处理后,企业的数据质量就能飞速提高。

数据可视化-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

3、

数据分析人员可以通过派可数据BI中的可视化分析功能,从图表直连数据仓库取数,实现流程的自动化,避免出现其他干扰,然后通过联动、钻取等功能实现不同图表之间的互动,深化可视化分析报表展现的数据量和深度。

4形成闭环

业务活动产生数据,分析人员利用数据判断出业务发展趋势,辅助管理人员对业务发展进行决策。在这么一个不断优化的闭环流程中,数据质量将会不断提高,逐渐将企业数据精细化到极致,进而产生变革。

二、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是一种提高数据质量的手段,最后还是要回到业务本身,实现落地,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对业务活动进行量化处理,并以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数字化时代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

数据可视化-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

数据治理的目标其实就是不断提高业务数据的质量,增强数据的可信度,减少错漏。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数据就是他们了解企业整体发展状况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渠道。

数据治理的目标不仅是优化提效,更是涉及决策发展,关乎企业发展的关键。由此,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数据治理的目标。

完整性:规范业务流程,完善数据库数据模型;

准确性:增加数据质量考核标准,建立奖惩制度;

及时性:优化数据存储调取时间,提升取数分析效率;

一致性:确定数据指标体系,确保数据和业务相对应;

唯一性:添加数据查询索引,避免数据库数据重复。

派可数据 商业智能BI可视化分析平台

在图形化界面下修改数据库属性可以修改以下内容:数据库名称、数据库字符集、数据库排序规则。

1、数据库名称:可以在图形化界面下修改数据库的名称。

2、数据库字符集:可以在图形化界面下修改数据库的字符集,如UTF-8、GBK等。

3、数据库排序规则:可以在图形化界面下修改数据库的排序规则,如根据拼音排序、根据笔画排序等。

数据治理和数据管理

简单来说治理就是管理的管理。

管理你得遵循一定得标准规范体系,一定得流程,一定得组织角色分工,而这些内容就必须先通过数据治理定义清楚。管理只是根据数据治理规范体系去执行管理和监督得职责。

既管理执行得依据是治理规范体系。

数据中台和数据湖

这个要解释清楚不太容易,因此我尽量做简化。

数据湖一般是公有云服务商提出得一个概念,即企业得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都可以全部采集和存储到我这里来。数据湖就是一个大得存储站,这个存储是分布式可无限扩展得,存储过来得数据也不会去清洗和加工,尽量保持原样。

在存过来后,数据湖再提供一些标准得开放接口给你使用数据,这些接口包括了查询SQL类接口,计算引擎接口,流处理接口等。提供接口得目的也很简单,你能够方便得使用你存储过来得数据。

数据湖得存储一般是分布式对象存储或分布式文件存储,即使你是结构化数据库采集过来得数据,仍然会转成统一的存储方法,方便扩展。

数据中台简单来说企业共享数据能力下沉并对外开放。

数据中台包括了底层数据技术平台(可以是我们熟悉的大数据平台能力),中间的数据资产层,上层的数据对外能力开放。

核心的资产层本身也分层,从最底层的贴源数据,到分域应用数据,再到上层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标签库。而数据湖更多对应到数据中台概念里面的数据贴源层。

企业实际在建数据中台的时候实际很少用数据湖这个概念。

两者的对比映射如下:

数据中心

对于数据中心这个词,原来在BI系统应用里面也经常出现。

但是现在数据中心一般特指IT基础设施,大的公有云数据机房等,在BI系统或数据中台里面都很少用这个词。即数据中心这个词偏IT硬件基础设施层面了。

我们如何朝着更主动的架构和数据治理模式前进?第一个要求是我们开始在多领域 MDM 系统中直接授权数据,分离传统 CRM 和 ERP 系统中的数据录入。当录入系统和记录系统为同一个系统时,应用程序架构很简单。CRM 和 ERP 系统变成主数据的消费者 — 它们不再创建它。

但是,为了实现此有价值的简化,需要灵活、用户友好的界面。它有助于创建针对不同业务用户(从临时用户到专家)组的用户界面版本,同时仍然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控制台,数据管理员通过该控制台可处理需要人为判断的问题,并跟踪数据质量度量标准和解决异常。

多领域 MDM 系统本身的角色发生变化,从在别处输入或更新的数据的被动接收者和整理者变为原始录入系统和记录系统。新记录或修改后的记录通过内部数据治理规则后,MDM 系统通过实时或接近实时的中间件将经过认证的记录发布到 CRM 和 ERP 系统以及所有数据仓库或分析系统。如果不需要实时或接近实时的反馈,新记录和更改后的记录可排队等候,以便通过批量集成与企业的其它系统同步。

这一变化还消除了主要的复杂性原因。MDM 系统成为了源系统,企业中的其它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成为消费系统,而不是让处于复杂源系统网络的中心的 MDM 系统位于左侧,而消费系统位于右侧。因此,省去了接近一半的系统集成工作量,并且还省去了映射源系统和其独立且特殊方法(允许数据录入返回到 MDM 系统)的工作。

这看上去是一个激进的步骤,但是它实际上是长期趋势的延续。当企业应用程序套件最初变得通用时,公司假设它们的新 CRM 或 ERP 系统是唯一的真相来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沦为扩散系统和数据库的牺牲品。因此,没有一个前台或后台系统拥有完整的主数据集。

如果您将要添加一个多领域 MDM 系统并承认 CRM 和 ERP 系统并不是设计用于管理主数据,为何不进行下一步骤并取消它们的创建、更新或删除主数据的功能,而是允许这些系统只能读取和处理主数据呢?

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数据资源将成为战略资产,而有效的数据治理才是数 据资产形成的必要条件。

虽然以规范的方式来管理数据资产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但是光有理念是不够的,还需要组织架构、原则、过程和规则,以确保数据管理的各项职能得到正确的履行。

以企业财务管理为例,会计负责管理企业的金融资产,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同时接受审计员的监督;审计员负责监管金融资产的管理活动。数据治理扮演的角色与审计员类似,其作用就是确保企业的数据资产得到正确有效的管理。

由于切入视角和侧重点不同,业界给出的数据治理定义已经不下几十种,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的定义。

ITSS WG1认为数据治理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确保信息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评估,以达成一致的企业目标,这些企业目标需要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管理实现;

(2)确保有效助力业务的决策机制和方向;

(3)确保绩效和合规进行监督。

数据治理是指从使用零散数据变为使用统一主数据、从具有很少或没有组织和流程治理到企业范围内的综合数据治理、从尝试处理主数据混乱状况到主数据井井有条的一个过程。

数据治理的全过程

数据治理其实是一种体系,是一个关注于信息系统执行层面的体系,这一体系的目的是整合IT与业务部门的知识和意见,通过一个类似于监督委员会或项目小组的虚拟组织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监管,这一组织的基础是企业高层的授权和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建设性合作。从范围来讲,数据治理涵盖了从前端事务处理系统、后端业务数据库到终端的数据分析,从源头到终端再回到源头形成一个闭环负反馈系统(控制理论中趋稳的系统)。从目的来讲,数据治理就是要对数据的获取、处理、使用进行监管(监管就是我们在执行层面对信息系统的负反馈),而监管的职能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执行力来保证——发现、监督、控制、沟通、整合

什么是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是逐步实现数据价值的过程,具体来说,数据治理是指将零散的用户数据通过采集、传输、储存等一系列标准化的流程变成格式规范、结构统一的数据,并有严格和规范的综合数据管控;对这些标准化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加工分析成为具有指导意义的业务监控报表、业务监控模型以帮助业务进行辅助决策。

在数据治理流程当中,涉及到了前端业务系统,后端业务数据库系统再到业务终端的数据分析,从源头到终端再回到源头,形成的一个闭环负反馈系统。同样地,在数据治理流程当中,我们也需要一套标准化的规范来指导数据的采集、传输、储存以及应用。

数据治理流程

数据治理流程是从数据规划、数据采集、数据储存管理到数据应用整个流程的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也是标准化流程9的构建过程。根据每一个过程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数据治理流程总结为四个字,即“理”、“采”、“存”、“用”。

1理:梳理业务流程,规划数据资源

对于企业来说,每天的实时数据都会超过TB级别,需要采集用户的哪些数据,这么多的数据放在哪里,如何放,以什么样的方式放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事先进行规划的,需要有一套从无序变为有序的流程,这个过程需要跨部门的协作,包括了前端、后端、数据工程师、数据分析师、项目经理等角色的参与。

2采:ETL采集、去重、脱敏、转换、关联、去除异常值

前后端将采集到的数据给到数据部门,数据部门通过ETL工具将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加载(load)至目的端的过程,目的是将散落和零乱的数据集中存储起来。

3存:大数据高性能存储及管理

这么多的业务数据存在哪里这需要有一高性能的大数据存储系统,在这套系统里面将数据进行分门别类放到其对应的库里面,为后续的管理及使用提供最大的便利。

4用:即时查询、报表监控、智能分析、模型预测。

数据的最终目的就是辅助业务进行决策,前面的几个流程都是为最终的查询,分析,监控做铺垫。这个阶段就是数据分析师的主场,分析师们运用这些标准化的数据可以进行即时的查询、指标体系和报表体系的建立,业务问题的分析,其至是模型的预测。

数据治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数据治理是一套持续改善管理机制,通常包括了数据架构组织、数据模型、政策及体系制定、技术工具、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影响度分析、作业流程、监督及考核等内容。从技术角度来看,数据治理涉及的IT技术主题包括元数据、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集成、主数据、数据资产、数据交换、生命周期、数据安全多产品组成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元数据:采集汇总企业系统数据属性的信息,帮助各行各业用户获得更好的数据洞察力。

数据标准:对分散在各系统中的数据提供一套统一的数据命名、数据定义、数据类型、赋值规则等的定义基准,并通过标准评估确保数据在复杂数据环境中维持企业数据模型的一致性、规范性。

数据质量:有效识别各类数据质量问题,建立数据监管,形成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并揭示数据质量问题,提供问题明细查询和质量改进建议。

数据集成:可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整合、模型管理等处理工作。既可以用于问题数据的修正,也可以用于为数据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模型。

主数据:帮助企业创建并维护内部共享数据的单一视图,从而提高数据质量,统一商业实体定义,简化改进商业流程并提高业务的响应速度。

数据资产:汇集企业所有能够产生价值的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资产视图,快速了解企业资产,发现不良资产,为管理员提供决策依据,提升数据资产的价值。

数据交换:用于实现不同机构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或者文件的传输和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数据安全:提供数据加密、脱敏、模糊化处理、账号监控等各种数据安全策略,确保数据在使用过程中有恰当的认证、授权、访问和审计等措施。

生命周期:管理数据生命周期,建立数据自动归档和销毁,全面监控展现数据的生命过程。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的数据质量管理、在图形化界面下修改数据库的属性可以修改哪些内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7006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