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召开,全面开启“数智浙银”系统

浙商银行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召开,全面开启“数智浙银”系统,第1张

数字化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也是决胜未来的胜负手。随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以“深耕浙江”为首要战略的浙商银行,不断破题探路,主动融入浙江数字化改革大潮。

6月29日,浙商银行召开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正式发布“数智浙银”品牌和“185N”数字化改革体系构架,明确了数字化改革的总体实施方案,及“数智大脑”与八大数智系统等,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新征程。

会上,浙商银行党委书记陆建强指出,“数字化改革是一场大变革,要立先行之志、担先行之责、闯先行之路、成先行之势。要通过改革,从原来的技术应用到系统性重塑,从原来的‘点上开花'到形成整个数字生态,从原来的传统业务模式创新到数字化业务重组,以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危机感,全面聚焦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推动数字化改革跑出加速度、跑出好成绩。”

发布“数智浙银”品牌,开启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浙商银行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将数字化改革作为四大战略重点之一。

在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上,浙商银行副行长景峰发布了该行首个数字化品牌“数智浙银”。通过数字化的综合服务赋予浙商银行全新形象,标志着该行以创新突破、提质增效的数字化应用赋能金融服务,以敏捷高效的变革型组织重塑经营管理流程,以开放共享的场景构建金融数智生态。

“数智浙银,致广而精微,惠企利民,活水以见海。”新品牌上线的同时,浙商银行还发布了 “微海(MICROSEA)”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将聚焦当前经营管理的数字化需求。

据介绍,“MICROSEA”由数智浙银8大系统首字母组成,包括“数智管理、数智投行、数智跨境、数智零售、数智运营、数智监督、数智企服、数智资管”,意指浙商银行数字化改革的一个个“小切口”(Micro)服务广大客户,将金融活水汇聚成海(Sea),聚全行合力构建能够不断迭代升级、循环赋能的数智浙银“微海”生态,开启金融服务国家、浙江战略的“大场景”。

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明确“185N”改革体系构架

大会现场,浙商银行正式发布了围绕业务模式、管理体系、风控体系、服务生态“四个重塑”,构建的数字化改革“185N”改革体系构架:

“1”是“浙银数智大脑”,是数智底座,综合集成算力、数据、算法、模型、业务智能模块等资源,打造形成技术引领业务、业务积累数据、数据反哺大脑、大脑迭代升级的良性循环中枢。

“8”是八大数智系统,以“小切口”,谋划“大场景”,汇集形成的八大数智系统,是业务的未来形态。

“5”是五大客群,包括个人客户、企业客户、政府客户、同业客户、员工及家属等五大客群。

“N”为N项如金服宝·小微、供应链金融、大数据营销、罗盘等重大应用,将把浙商银行的特色服务嵌入到各个应用场景和生态,是数字化改革的最大牵引。

据介绍,在“185N”体系构架下,浙商银行将以客户为中心、以应用场景为导向,开发129项应用“一本账”,提炼形成标志性成果,迭代升级为政府、企业、公众输送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数智金融特色服务。

本文源自银柿 财经

不同于其他银行考试,浙商银行前几年主要是考主观题,以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计算题为主,没有选择题。从考试科目来看,浙商银行的考试是没有行测的。

浙商银行考试是分专业考的,比如专业是金融类的,就考金融类,专业是法律类的,就考法律类。若是专业不对口,就考综合类。

针对以上考试内容,考生该如何准备浙商银行春招呢?

(1)对于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的考生来说,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应当复习的重点放在该专业知识和实际经济、货币政策相结合,多关注实际政策的运用和变化。

(2)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会计的考点相对分散,考生要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以及多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而财务管理专业的考察重点相对比较突出,考生可有针对性的复习。

(3)对于法律知识,考生应掌握《宪法》里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应将复习重点放在经济法和商法上。

(4)对计算机知识的考查各个银行难度不一,对于word,office,excel等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考生日常也经常接触,难度不大,而且银行招聘对于这部分考查不多。考生应同时掌握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尤其对于互联网的新发展,是经常考查的,考生应予以关注。

历年浙商银行招聘考试经验分享

一、简答题

1.流动性陷阱

2.什么是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

3.破产清偿的顺序

4.什么是常备借贷便利

5.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二、分析题(6选4)

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制约因素,以及制约的原因

2.什么是利息市场化,我国实质性采取的措施什么的

3.楼市量价双跌的原因,用支持理论解释,预测未来1-2年的楼市情况,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建议

4.凯恩斯“节俭导致贫穷恶性循环”,传统观点“节约是美德”,怎么解释这个不一致性

5.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比储蓄利息高,为什么。

6.一个经济学的计算题,经济学的不好没怎么仔细看,忘了

三、论述题(5选1)

1、楼市量价双跌的原因,对本行的建议

2、汽车反垄断为背景,回答关于垄断的一些问题(没答也就没怎么看)

3、利息市场化的问题(具体也忘了)

4、中国宽松信贷,是否在走日本金融危机的老路 5、什么是货币互换?中国与多国实行货币互换对于维持金融稳定有何意义?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 科技 (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了近三年以来金融 科技 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浙江省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全面推进“数字浙江”建设。2021年以来,浙商银行深入贯彻中央与浙江省委的战略部署,围绕“两最”总目标全面实施平台化服务战略,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思维和理念,提升数字化能力和方法,构建数字化体系与机制,积极打造“ 科技 +金融+行业+客户”综合服务平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银行经营提质增效。

一、金融 科技 创新基础

近年来,随着新兴 科技 的快速发展,各类数字化技术不断涌现,在政务、金融、产业链等各领域进行了大量应用,逐渐拉开了各行各业乃至全 社会 的数字化转型大幕。银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近三十年来的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和迭代后,对 科技 手段的重要性与 科技 引领金融创新具有清晰的认知。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银行业在技术变革浪潮中持续推动金融 科技 发展与转型升级,电子化取代了原有的手工 *** 作、登记簿记账模式,信息化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应用互联互通以及线上业务办理。当前,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行业的 探索 与应用,银行业对数字化转型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银行通过金融 科技 深化服务实体经济,在推动银行自身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各行各业的产业链转型升级,为经济 社会 全面数字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金融 科技 创新挑战

尽管银行业开始加快金融 科技 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但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还是存在来自内外部的制约与挑战。

第一,技术成熟度制约业务场景落地。 数字化转型浪潮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飞速进步,然而技术在各自领域的成熟度存在差异,每种技术均有各自发展时期特定的业务场景产物,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及局限性制约了应用场景的落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其在图像识别、生物识别技术已经进行了较多应用,但在语义识别、逻辑推理等领域仍处于技术发展上升期,尚未形成具有较好效果的示范应用。另外,如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进行了较多应用,但在跨链、链上链下一致性以及作为基础设施构建更大范围联盟链等关键技术上仍然需要突破。因此,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将金融 科技 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场景、重塑流程。

第二,安全自主可控尚待内外部能力提升。 我国银行应用的大部分 *** 作系统、服务器等基础设施以及数据库、技术平台等软件较多依赖于国外相关技术厂商,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尚待提升。以区块链技术为例,部分银行及厂商基于Hyperledger Fabric等国外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最终应用于金融业务之中,虽然是开源产品并且实现了国密等符合国情与监管要求的特性,但仍可能存在安全后门、制裁使用等问题。对应领域的人才不足也使得国产化进程较为困难,国产基础设施、软件的能力、易用性、生态等也需要时间来检验。

第三,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创新与迭代。 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通过产学研、迭代开发等机制快速推进,甚至在关键技术的攻关上采用了“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加快突破,而标准化建设往往需要在技术与应用进入初步推广期之后进行立项,标准制定的周期相对较长,可能无法跟随新技术、新应用的变化,需尽快建立适合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化体系快速迭代建设机制,为金融 科技 应用提供规范指引。

第四,互联网对银行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带来冲击。 头部互联网公司在零售端产品、架构、运营等方面的理念与管理模式独具特色,银行在吸纳融合互联网典型机制的同时,也对自身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形成了冲击。一是在组织架构上,银行因为特有的金融属性需在审慎框架内进行有限尝试,而互联网公司可通过扁平化管理加快决策,其 科技 公司属性允许进行试错;二是在运行模式上,业务部门与信息 科技 部门相互独立,以需求为驱动开展研发工作,难以支撑数字化转型阶段新技术应用的敏捷反应、快速决策、技术储备,而互联网公司通过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切入点的理念在零售端布局产品占据了大量入口。银行如何平衡两者,推动产品创新与应用推广,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三、金融 科技 创新对策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新技术与金融场景的融合应用,更是对体制机制的重塑。以浙商银行近年来的实践为例,银行数字化转型之路有四大核心。

第一,加速 科技 前置,引领业务创新 。浙商银行目前已成立研究院,综合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落地金融应用,优化经营模式、改造业务流程,加强数据运用,提升各条线业务和系统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浙商银行与知名高校以及头部高新技术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金融 科技 实验室,加强产学研合作, 探索 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加强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以 科技 引领业务创新。

第二,强化自主可控,加强技术攻坚 。浙商银行坚持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核心应用自主研发,近年来在区块链、知识图谱等底层基础技术与应用建设上完全自主可控,积极拥抱鸿蒙、鲲鹏、麒麟、泰山等国产软硬件基础设施生态,并通过多方安全计算、TEE等技术加强对敏感个人信息数据的保护。自主可控离不开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浙商银行积极参与各项省部级重点课题项目、“揭榜挂帅”项目等,以最大限度激活企业 科技 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攻坚核心关键技术,助力打造国产自主可控的金融 科技 发展模式。

第三,以标准化建设引领,有序推进技术发展 。浙商银行广泛参与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标准制定。目前已参与《信息安全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参考架构》、《信息安全技术 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规范》等国家标准制定,参与工信部电子标准院、北京金融 科技 产业联盟等机构主导的具有行业、产业示范意义的标准制定,为金融 科技 技术的标准化建设添砖加瓦。同时,浙商银行积极参与中国人民银行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加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向行内标准的转化和引导,切实做到以标准为指引,推进产品实施,提升各项技术与应用的标准建设。

第四,转变 科技 管理,创新协同机制。 浙商银行全面构建适应于平台化服务等全行战略发展要求的全新金融 科技 组织架构,实施以产品为中心的创新协同机制,推行一体化敏捷研发机制;实施“引进来、输出去”工程,持续加大 科技 投入和高精尖人才引进力度,培养金融 科技 复合型人才,充实金融 科技 队伍,通过金融 科技 产品输出加强服务实体经济,构建生态,形成标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持续申请区块链、人工智能金融 科技 基础技术相关专利,截至2021年8月末,区块链发明专利授权数9项,位居股份制行第一。

四、金融 科技 创新

一是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双引擎驱动业务创新。浙商银行于2017年在同业首创基于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将企业各类资产转化为区块链电子金融工具,帮助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盘活应收账款,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 社会 效益。同时,为解决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数据一致的问题,提升链上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浙商银行通过采用物联网技术,采集真实、实时的企业经营动态、动产质押数据,建立了“客观信用体系”,通过边缘端统一管控、原生数据上链、多维度交叉验证等机制,提升银行风险管控能力,构建良好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生态,目前已在金属加工、养殖、仓储等行业进行了试点与推广。

二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综合运用提升风控能力。浙商银行大数据风控平台综合应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图谱”技术,广泛引入外部相关数据、模型,填补了客户准入、关联关系、授信审批、贷后管理、预警管理、财务分析等系统支持能力的空白。浙商银行充分整合利用内外部数据构建10亿级企业画像知识图谱,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舆情分析预警自动化处理,根据大数据风控规则或模型形成预警信号或风控结论,进一步深化金融 科技 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全行风险管控的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

五、金融 科技 创新展望

第一、纵横驱动,构建金融 科技 应用创新基石 。一是顶层纵向驱动,设立“金融 科技 管理委员会”,创新 科技 体制机制顶层设计,由“一部N中心”向“一部一公司一研究院”转型,实现组织架构变革;二是业务横向驱动,通过金融 科技 支持团队派驻业务条线协同业务创新,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提出,主动在业务模式中融入金融 科技 能力,提升数字化能力转化率;三是 科技 横向驱动,加强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实现快速迭代的研发机制,构建适应不同行业技术输出和业务服务于一体的基础性平台。

第二、对标同业,加强新技术综合运用 。通过对标先进同业的产品服务体系、先进的金融 科技 手段,研究先进同业好的理念、好的做法、好的机制; 探索 5G、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融合交叉解决方案,激发技术创新的活力,形成新一代金融应用技术,从而加速推动银行业金融 科技 创新进程。

第三、场景切入,聚焦服务实体经济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痛点、难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场景服务为切入点,提供“ 科技 金融 行业 客户”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制造业、乡村振兴、“双碳”、绿色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中推进自身金融 科技 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转载自《中国金融》2021年第22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7900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