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馆和古观象台如何

北京天文馆和古观象台如何,第1张

北京天文馆,国家4A级景区,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是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科学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由两部分组成:北京西直门外的北京天文馆(简称西馆)和北京建国门内的北京古观象台(简称东馆)。北京天文馆和北京古观象台同时被北京市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落成于1957年9月29日,设施包括天象厅,门厅,展览厅,报告厅,天文台等。北京天文馆是中国乃至亚洲大陆的第一座大型天文馆,目前仍是大陆唯一的大型专业天文馆。2004年12月12日,北京天文馆新馆落成,设施包括数字宇宙剧场 ,3D影院 ,4D影院 ,太阳展厅等。

北京天文馆包含A、B两馆,共4个科普剧场。A馆天象厅是我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厅,内部设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蔡司九型光学天象仪和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全天域数字投影系统,不仅能为场内400名观众逼真还原地球上肉眼可见的9,000余颗恒星,高达8K分辨率的球幕影像,还能实现虚拟天象演示、三维宇宙空间模拟、数字节目播放等多项功能。

B馆于2004年底正式建成开放,内有宇宙剧场、4D剧场、3D剧场3个科普剧场,以及天文展厅、太阳观测台、大众天文台、天文教室等各类科普教育设施。其中,半径为18米的宇宙剧场拥有标准半球全天域银幕,能同时为200名观众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立体天幕效果,这在我国大陆地区独一无二。

4D剧场和3D剧场分别拥有200席和116席座位,两个剧场均采用最先进的播放设备和特效设备。4D剧场不仅能够呈现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还能根据科普节目情节发展产生喷水、喷风、拍腿等多种特效,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奇妙科普体验。3D剧场拥有宽12米、高9米的金属银幕,配以45度偏振立体眼镜,以逼真绚丽的立体效果为观众们呈现科普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北京天文馆“天象厅”,位于北京天文馆A馆中央,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天象厅,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球幕剧场之一!拥有最先进的天象设备,以及最精彩的球幕天象节目。作为我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厅,球幕内部直径达到了23米,能容纳400名观众同时观看影片,内部采用红、绿、褐、蓝四区排列,确保每一位观众都有一个良好的欣赏体验视角;世界首创的131声道立体环绕声系统,能够让每个观众都体验到独特的环绕声音效果。

北京天文馆“宇宙畅游”,该展览由七大展区组成,分别是月球漫步、陨石部落、太阳家族、星座显形、宇宙之谜、挑战岛和宇宙风景。

北京天文馆“宇宙剧场”,是中国大陆地区首家球幕立体宇宙剧场。半径18米,倾角15度的标准半球内配备产自美国的全铝质金属球幕作为全天域银幕,剧场内播放超高分辨率的细腻画面搭配高浸入式显示技术,使画面艳丽感人,3D效果卓越超群。球幕系统拥有庞大的天文数据库,启用实时模式,通过立体显示,将复杂的天体运动清晰呈现出来。

北京天文馆“3D剧场”,位于北京天文馆B馆地下一层,共设座椅116席,银幕宽12米、高9米,是个阶梯型的小巨幕影院。剧场采用了先进的播放设备,全新引进4K高清科普节目,画面效果真实、清晰。

戴上立体眼镜,如梦似幻的立体世界立即映入我们的眼帘,或是一只来自白垩纪的霸王龙、或是一头远古的冰原巨兽又或是一只深海的大白鲨

北京天文馆“4D剧场”,位于北京天文馆B馆2楼,整个影院可以容纳200名观众同时观看,播放的科普节目非常具有特色,观众观赏影片时需戴上特殊的偏振立体眼镜。根据影片情节的发展,特效设备会产生出喷水、喷风、闪电、捅背、滚珠、耳风和拍腿等特效,与影片真实同步表现,让小朋友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领悟到科学知识,让“大朋友”在惊险刺激的冒险中探索自然的奥秘。

★北京古观象台

享誉中外的北京古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皇家天文台,隶属于北京天文馆。北京古观象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顶展出的八件古天文仪器是国家一级文物,堪称中国天文国宝。

北京古观象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台顶上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

它们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魔术师想要检索大宇宙人很难,因为目前我们对大宇宙人的了解和接触非常有限,甚至不能确定它们是否真实存在。但是,根据现代科学和天文学的研究,我们知道宇宙中存在着许多恒星和行星,故理论上也可能存在着智慧生命。如果魔术师真的想要寻找大宇宙人,可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1前往天文观测站或太空探索机构,寻求天文学家或宇航员的帮助,利用现代科技和探测设备在宇宙中寻找可能的外星生命信号。2参与相关的国际科学研究项目,如SETI(搜寻外星智慧生命)等,与全球的科学家合作协作,据说SETI已经通过调查和分析大量的收集到的星际射电波检索外星文明信息。3进行超自然和心灵感应的探索,如果深度追寻魔幻和神秘的领域可能会找到其他的线索。总之,寻求外星生命仍然是一个令人兴奋和有价值的事情,我们仍需要付诸更多的努力和研究来了解这个宇宙的真正面貌。

“中国天眼”看得见未来。

天眼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并识别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并对这些目标进行标记;另一方面,它可以连接数据库,按照识别特征进行匹配查找,在犯罪分子搜捕、失踪人口查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遥望未知宇宙,全球科学家在未来若干年间将因“中国天眼”变得更为“火眼金睛”。从宇 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类重大科学发现往往离不开尖端科研仪器。天文学界通常认为,宇宙中只有不到1%是人类能看见的发光物质。科学家们常常通过射电望远镜来提升观测宇宙的能力。

作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能看见更遥远暗弱的天体,其高灵敏度将可能帮助科学家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科学家有能力发现更多未知星体、未知宇宙现象、未知宇宙规律。“中国天眼”对全球开放的消息,让美 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射电天文学家莫拉·麦克劳夫林“感到超级兴奋”,她一直期待用它来研究脉 冲星,包括在银河系外的星系追踪这些天体。 

中国日前向世界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4月1日 起将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为世界科学界提供中国智慧,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国技术,为人类 外空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贡献和中国发展经验……

“中国天眼”邀请各国科学家携手走向星辰大海,共“见”未来。

“中国天眼”还向全球工程界贡献了大科学工程的中国经验和创新实践:4450个反射单元构 成的反射面;6根钢索控制的30吨馈源舱;500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超高耐疲劳 钢索在200万次循环加载条件下可达500MPa应力幅,国际上尚无先例……“天眼”非凡,凝聚 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汗水,更体现着中国的决心和魄力。多位天文学家指出,除了天文学观测以及 建造望远镜带动的技术创新,“中国天眼”将成为最精确的物理规律验证实验平台。

未知和未来面前,人类命运与共。“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注 脚。这不仅让“中国天眼”的开放程度再次向前推进,也必将成为中国科学家与世界分享科研成 果的标志性事件。事实上,“中国天眼”从一诞生,就肩负全球使命。早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 导建设初期,就已确立了“中国天眼”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以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效能, 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 究所天文学家劳拉·斯皮特勒指出,“中国天眼”将会推动国际合作,到本世纪30年代,它将为 人类研究超大质量黑洞碰撞等积累大量数据。

从中国开放空间站、与全球共享北斗系统,到“中国天眼”邀世界共“见”未来,无一不 体现中国在利用外太空时与世界携手合作的精神。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为国际科学界持续探索宇宙、尝试寻找未知事物带来更多新视角,为引领人类突入认知新领域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30日,我们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合作的北冕天文台超新星搜索计划(CSNS)在29日晚的巡天数据中发现一颗超新星候选体,亮度170等,位于鲸鱼座,随后立即上报至TNS,并获得临时编号“AT 2018 lcd”。

30日傍晚,我们远程使用了澳大利亚iTelescope的50厘米口径CDK望远镜拍摄了该目标,获得了更加清晰的照片,至此我们可以确定该目标为一颗新天体,只需等待光谱确认其类型。

31日晚,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使用24米口径望远镜对该目标进行了光谱拍摄,结果显示这是一颗年轻的II型超新星,观测结果随即上报至TNS与ATEL,该超新星获得了正式编号“SN 2018 lcd”。

当晚,我们再次使用CSNS观测了这颗超新星,目标亮度已增亮至166等。

至此,超新星“SN 2018 lcd”的发现认证工作已全部结束。这颗超新星的发现不仅属于北冕天文台,更是我们团队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鸣谢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及云南天文台张居甲老师的付出与努力。

而这颗超新星的发现属于北冕天文台广域巡天计划之一:超新星巡天。

除此之外,目前开展的广域巡天计划还包含“彗星巡天”和“近地小天体巡天”,这三个计划都已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下面就带大家详细的了解具体内容。

北冕天文台巡天项目一:“超新星”巡天

北冕天文台超新星搜索(Corona Borealis Observatory Supernova Search,简称CSNS)启动于2018年6月,是北冕天文台第一个针对新天体搜索的巡天计划。同年9月,CSNS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展开合作,观测数据实现自动化处理。

目前,CSNS使用 Takahashi Mewlon-300CRS 作为主要观测望远镜,光学口径300毫米,焦比f/72,CCD采用QSI-683(KAF-8300)照相机。该组合单张照片视场为2858角分x 2152角分,Bin2解析力为每像素103角秒。经测试,在天气良好的无月夜,Bin2(Clear)单张曝光40秒时,极限星等可达19等左右,可轻松识别亮于18等的超新星候选体。2020年北冕天文台将这台望远镜的赤道仪进行了升级,目前使用的是10 Micron GM2000 HPS低温版本赤道仪,搭载了UBVRI测光滤镜,可以针对一些特殊目标进行测光观测。截止目前,已经有三篇论文出自这台望远镜的观测数据。

北冕天文台巡天项目二:“彗星”巡天

JIST[Jiama'erdengTianwentai/ICQ Search and Tracking Program (JIS+T)]项目Jiama 'erdeng Tianwentai / ICQ搜索和跟踪项目是一个彗星观测项目,该项目启动于2019年,主要的观测内容分为 三个方面 :

一、发现和搜寻新的彗星;

二、通过CCD成像系统对已知的彗星进行观测和定期的普查;

三、针对MPC PCCP页面上的待确认彗星目标进行跟踪观测,并予以确认。观测结果将发表在定期公布的CBET通讯上。

我们利用每个晴朗的夜晚,使用坐落在中国西藏阿里Jiamaerdeng Tianwentai的Takahashi Mewlon300和Alluna RC20两台望远镜进行JIST项目观测。

从2019年到2021年,该观测项目被称为Beimiantianwentai/ICQ Search and Tracking Program (简称为BIST/BIS+T)。于2021年7月更名为Jiama'erdeng Tianwentai /ICQ Search and Tracking Program(简称为JIST/JIS+T)。

JIST项目是由Jiamaerdeng天文台(以陈韬台长为主导)和国际彗星季刊(ICQ)、国际彗星科学中心(CSC)团队(以Daniel W E Green为主导)共同合作的。ICQ、CSC和CBAT从Tamkin基金会得到了计算机设备方面的慷慨支持。目前JIST项目的观测数据使用N55和N56两个国际小行星中心永久观测站编号上报MPC。

北冕天文台巡天项目三:“近地小天体”巡天

Zijinshan-Beimian Survey

2020年10月,我们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合作的近地小行星搜索计划(Zijinshan-Beimian Survey)投入观测,使用短焦比,大口径的RASA 11和RASA14以及Rifast16三台望远镜,选用高增益、低噪声的QHYCMOS相机,在无月夜进行巡天观 测,主要是针对一些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的近地小行星进行跟踪及搜索,特别还在黄昏及黎明前的短暂时间对低空进行彗星搜索。

观测所获得的数据,通过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的智能识别系统进行即时处理,并对一些已知目标进行天文定位,通过后台数据库的比对和分析进而来发现一些未知天体。

我们计划今年下半年将增加望远镜的数量,提升整个项目的观测能力和搜索范围;观测数据将实现本地化,提高处理效率,从而实现系统巡天的目的。

结束语: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我们将充分利用阿里得天独厚的空天观测条件,发挥10 Micron赤道仪的优越的性能,开展一些人造天体的观测项目。我们期待能与更多的专业天文机构、科研院校及各类大学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为能够在世界屋脊上营造一个顶级的观星圣地而努力奋斗。

天文望远镜开始使用的时候要有耐心。

济宁龙行路爱客多多内华人眼镜那里有好多种天文望远镜,你可以去那里感受一下如何调整。

很自然,每个人都会在白天第一次使用他的新望远镜。这是你熟悉望远镜的机会,它的运转、指向、调焦、不同的目镜和放大倍数,之后你就可以在晚上干任何事了。

寻星镜。几乎每台望远镜在其一侧都有寻星镜来帮助你瞄准目标。你需要一个寻星镜,因为主望远镜的视场太小——只能看到一小片天空——你无法精确的辨认出他正指向哪儿。

放大倍数越高,视场越小。例如,在50倍的放大倍率下,你所能看到的天区大小仅相当于在离你一个手臂远的地方你手指甲所能覆盖的范围。另一方面,通过一个8倍的寻星镜,你能看到的天区则相当于一个高尔夫球在一个手臂远的地方所能覆盖的区域。

这已足够大来瞄准一些目标了,并且使它们出现在寻星镜的视场中。一旦它们出现在视场中了,把它们调至十字叉丝的中央。如果用主镜来完成这些工作,其艰巨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最重要的事先做:你需要调节寻星镜支架的螺丝使它与主望远镜平行。在白天,使用低倍目镜将主镜对准至少数百米远的某个物体(但不要对准太阳!不要将望远镜对准太阳,否则你会使自己致盲)。远处的树顶是理想的选择。不要介意它是上下颠倒的。

现在通过寻星镜观察,看到树顶了?它是否在十字叉丝的中央?调整寻星镜支架上的螺丝,直到十字叉丝的交叉点与目标重合。现在检查一下主镜,确定它没有转动。然后换一个高倍目镜,重复前面的步骤直到寻星镜的指向以被精确的调整并且锁定。

你会问,为什么树顶是上下颠倒的或是指向其他古怪的方向?答案是这是一架天文望远镜,毕竟在宇宙中没有上下之分。因此,视场的方向性无关紧要。把影像调回正确的指向需要额外的光学器件,这会增加费用和设备的复杂度并且可能会稍稍降低图像的质量。因此,“正像”透镜组织用于地面上的望远镜,它们只用于观察地面上的东西。

接下来则是支架。在《如何选择望远镜》一文中提到,望远镜支架有两种基本类型:赤道式和地平式。

赤道式的支架仅允许望远镜沿着天空中的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运动。地平式的则是上下、左右运动。地平式支架有简单的优点。赤道式的则非常有用,但你需要花时间来适应。

赤道式支架。如果这是你买的那种,找到它的极轴。在户外,架起你的望远镜使极轴指向北极星。现在望远镜就能绕着这个轴跟踪天体在天球上的运动了。

将你的望远镜从东面的地平线扫过天空然后指向西边的地平线方向,想象一下这就是晚上恒星运动的轨迹。一开始赤道式支架的运动看起来很笨拙而且不可预测。但是记住,无论望远镜指向哪儿,它始终朝向或远离北极星(天空中的南北方向)运动,以及垂直于此方向的方向(天空中的东西方向)上运动。这需要你在白天花时间练习和适应。

观测技巧

天文学的挑战是我们必须观察离我们极为遥远的天体。在地球你想看清楚某样东西,你的本能是靠近它,然后看个真切。但是,对于遥远的恒星和星系,我们只能呆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因此,从望远镜天文学诞生至今,观测的技巧始终是将你的眼睛发挥到最大限度的艺术。

观测提示。当你通过望远镜观察时,请仔细调焦。一个好的观测者总是乐于花时间在调焦上,尽量使星象变得最尖锐。许多人发现保持两只眼睛都睁着比较好,因为闭起一只眼睛会使另一只工作的眼睛疲劳。你可以用手盖住你的一只眼睛。

不要期望一下子就能看到天体的细节,看一眼所能看到的总是比后来的少。这是事实,不管你观测的是一个仅能从天空背景中区分出来的星系,或是月面上的细节,或是一颗明亮的行星。

需要花时间才能看到细节的一大原因是地球不稳定的大气。由于在我们上方微弱但总是存在的热气流,使星像在高倍放大下总是显得闪烁和沸腾。这种闪烁的剧烈程度——被称为大气视宁度——每晚甚至是每分钟都在变。

当你观察一个“颤抖”的天体,不可预料的细节会在大气稳定的瞬间闪现,此时星像会变得尖锐,但却在你意识到它之前就消失了。有经验观测着的会记住这些美妙的时刻并且忘掉其他的部分。大气视宁度对于用高倍率观测明亮的天体尤为重要,但它也可以影响暗弱的天体。

然而,需要花时间才能看到细节的主要原因不是大气的影响而是眼睛和意识。从视场中发现暗弱的天体意味着学习新的视觉技巧,这需要聚精会神的努力。

你会发现眼睛对一些极难观测的天体的成像非常的慢。当一个细节被看到并固定下来时,你会想没有东西会在被看到了。但是几分钟后,另一个细节出现了,接着是另一个。

为了使你确信这一点,用肉眼观察一片天空并且努力去发现暗弱的恒星。一些恒星会被立即看到,另一些则要花上几分钟。当没有恒星出现时,大多数人决定放弃了,但是请再坚持一会儿。可能在先前认为空无一物的区域出现了星点。过一会儿,你至少能多看半个星等了。

火星是这一效应的经典例子。当初学者第一次用小望远镜观测火星时,火星可能是天空中最令人失望的天体。它仅仅是个小而无细节的橙色绒球。初学者走到一边让一个有经验的火星观测这来看。片刻的沉默。“那是北极冠……,南部一大片暗区一定是Erythraeum海。哦,我看到Meridiani湾了……在西边有一片云。”

初学者上前再看。仍旧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绒球。也许北部的边缘变得亮了一些,火星也不再是均匀的橙色,但是仍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然而,下一次初学者就不再是初学者了,慢慢的亮区和暗区已经可以分辨出了。

一个训练视觉能力的绝佳方法是画素描。不必把它做成艺术品;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在你的笔记本中用比文字更直接的方法来记录细节。素描星场不需要任何艺术天赋,但是通过素描一个天区,其中包含一个暗弱的小行星或是外行星,你可以通过检查几天或是几周前的素描来识别出这些天体的位置变化。

对于素描行星,尝试用肉眼来画月面。如果你有锐利的视力,月亮在肉眼中所展现出的细节元比行星在望远镜中所展现的细节要多得多!画一个直径几英寸的半圆,描绘一些圆的目标,然后画出月面上明暗部分的交界线。仔细用铅笔添加主要的暗区,然后寻找一些细小的斑点。现在你一看到了许多月面上的细节,比你所能想象的要多得多。

“教训是显然的,”英国《业余天文学家手册》的作者詹姆斯·穆尔登(JamesMuirden)写到,“不应该浪费任何使用望远镜训练你眼睛的机会;用不同的放大倍率观测同一目标可以看到它们的不同效果;尝试观测暗弱的恒星;画下行星的细节。在开始阶段,这看起来全是无用功;观测记录本中会充斥着无用的素描和失败的记录。但表面上无用的劳动却是必需的,因为几周之后,训练的效果就会慢慢的显现。一些被认为是极难观测或是无法观测到的天体会在第一次观测中被识别出来,一些暗弱的影像也会出现在视场中。确实,这些细节会变得如此的清晰以至于观测者会把这本质上的改善归功于观测条件的好转。但这却主要归功于你的眼睛。”

使自己更舒适

很自然,这一点会被望远镜所带来的不适或是不方便所摧毁。你需要一张桌子来放星图、红色手电、目镜、笔记本、铅笔和其他设备。对我来说,完美的解决方案是一张有四条可折叠的金属腿的牌桌。它很大,又轻且便于存放。它是我20年前在二手市场花了4美元买到。

一个可旋转的目镜盘会带来许多便利,因此它已几乎成为了望远镜的必备附件。如果你能找到或是做一张可调节高度的观测椅,你的望远镜会向你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

赤道仪运转中的不稳定或是速度过快都是会招致恶果的,尤其是当你没有钟转仪时。请确认望远镜已经调至平衡状态;它不应该朝一个方向运动比较容易,而朝另一个方向运动比较困难。不要害怕拆开赤道仪并且将它退还生产厂家,如果它确实不令你满意。数年前我为6英寸折射望远镜买的赤道仪转起来十分的颠簸。在尝试了几种润滑油之后,我在所有的轴承表面上都涂上了蜡。支架的夹子是螺栓式的,它们由于拧得过紧顶住了支架;我在螺栓的一端塞入了一小块皮革,并加入一些石墨粉和一些油,因此使其具有了可调节的张力。改善的效果是显著的。在高倍情况下我仍能平稳的跟踪一颗恒星,仅靠我的鼻子轻推目镜就行了。

在冬季,你要遵从天文学家的标准建议,穿足足以低档华氏20度到30度的低温的衣服,否则你就要吃苦头了。在夏季,在驱蚊剂发明前成功的观测是如何进行的仍是一个谜。

总之,任何可以使你观测更简单、安全和舒适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无论在这之前它会带来多大的麻烦

以上就是关于北京天文馆和古观象台如何全部的内容,包括:北京天文馆和古观象台如何、魔术师如何检索大宇宙人、中国天眼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中国天眼到底能看到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8052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