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系统无法复制文件到硬盘U盘的解决方法

mac系统无法复制文件到硬盘U盘的解决方法,第1张

1、打开终端敲入括号中的这段命令{ diskutil info /Volumes/硬盘名 | grep UUID }用你移动硬盘的名字替换命令里的“硬盘名”,然后敲回车,就能看见你的硬盘序列号UUID。

2、接着在终端敲入括号中的这段命令{ echo "UUID=硬盘序列号UUID none ntfs rw,auto,nobrowse" | sudo tee -a /etc/fstab }

将上面获得UUID替换命令内的 “硬盘序列号UUID” 后,点击确定,输入密码。

3、重新插入移动硬盘,桌面上已经不会显示硬盘的图标了。这时打开文件夹,通过快捷键 Command + Shift+ G前往/Volumes卷宗目录便能找到你的移动硬盘,这时就可以在硬盘中读写了。

4、友情提示:选中“Volumes”文件夹,点击工具栏中的“文件按钮”,选择添加到边栏,以后会更方便查找

5、下边是实例:

----------------------------------------------------------------------------------------

qi@QIdeMacBook-Pro ~ %  diskutil info /Volumes/硬盘名 | grep UUID

  Volume UUID: F432564C-00BB-4C2B-8D53-AD8CCE5AAE67

qi@QIdeMacBook-Pro ~ % echo "UUID=F432564C-00DB-4C4B-8D53-AD8C5E5AAE67 none ntfs rw,auto,nobrowse" | sudo tee -a /etc/fstab

Password:  输入电脑密码

UUID=F432564C-00DB-4C4B-8D53-AD8C5E5AAE67 none ntfs rw,auto,nobrowse

------------------------------------------------------------------------------------

本人的系统版本是11.6的  本身是装了双系统,另外还有一个U盘Win To Go的 一共3个区一个主的

注意:在 *** 作过程中  系统分区所在的盘,用这方法会隐藏掉,如双系统的Win盘 或是U盘系统的系统分区 ,D / E盘正常可复制粘贴,不知道为什么。如果 *** 作了 也可以恢复

在终端输入 (sudo vi /etc/fstab)

英文状态 按i 进入编辑模式 删除消失盘的那行 按control+c退出编辑 

(或直接移动光标到需要删的行 连按两次D键 )

再直接输入(:wq) 回车 重启或拔插U盘即可恢复。

你显示隐藏文件了,你可能下载了什么可以显示隐藏文件的程序了,show hidden files或者itool之类的 把那个程序再运行一次就行了 那就可能是预设有问题了 去下一个软件,隐藏起来,不然看上去很不爽

docker 容器的文件系统在宿主机上存在的方式很复杂,这会带来下面几个问题:

为了能够 保存(持久化) 数据以及 共享 容器间的数据,docker 引入了数据卷(volume) 机制。数据卷是存在于一个或多个容器中的特定文件或文件夹,它可以绕过默认的联合文件系统,以正常的文件或者目录的形式存在于宿主机上。

其生存周期独立于容器的生存周期。

容器中主要有 两种 管理数据方式: 数据卷(Data Volumes) 数据卷容器(Data Volume Containers)

数据卷是一个可供容器使用的特殊目录,它绕过文件系统,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特性:

数据卷的使用类似 linux 下对目录或文件进行 mount *** 作,目前Docker提供了 三种 不同的方式将数据从宿主机挂载到容器中,分别是

其中 volume 、 bind mount 比较常用, tmpfs mount 基本不会用.

volumes作为Docker管理宿主机文件系统的一部分 ,默认位于 /var/lib/docker/volumes 目录中,不是宿主机已有数据,而是新建的。

docker 专门提供了 volume 子命令来 *** 作数据卷:

先创建一个名称为 hello 的数据卷并通过 ls 命令进行查看:

然后可以使用 inspect 命令看看数据卷hello的详细信息

该数据卷使用的 Driver 为默认的 local ,表示数据卷使用宿主机的本地存储

Mountpoint 是 volumes 的挂载点,默认是本机 /var/lib/docker/volumes 下的一个目录。

所有Container的数据都保存在了这个目录下边,由于没有在创建时指定卷,所以Docker帮我们默认创建许多匿名卷。

使用 -v 选项也可以指定挂载一个本地的已有目录到容器中去作为数据卷:

docker run -it –-name robot1 -v /var/data:/opt/mydata ros/kinetic /bin/bash

上面的命令挂载主机的 /var/data 目录到容器的 /opt/mydata 目录。

这个功能在测试的时候特别方便,比如用户可以放置一些程序或数据到本地目录中,然后在容器中使用。另外,本地目录的路径必须是绝对路径,如果目录不存在,Docker 会自动创建。

Docker 挂载数据卷的默认权限是可读写 rw ,用户也可以通过 ro 标记指定为只读:

docker run -it –-name robot1 -v /var/data:/opt/mydata:ro ros/kinetic /bin/bash

加了 :ro 之后,容器内挂载的数据卷内的数据就变成只读的了。

除了把数据卷中的数据存储在宿主机,docker 还允许我们通过指定 volume driver 的方式把数据卷中的数据存储在其它的地方,比如 Azrue Storge 或 AWS 。

通过 vieux/sshfs 驱动把数据卷的存储在云主机上,docker 默认是不安装 vieux/sshfs 插件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进行安装:

docker plugin install --grant-all-permissions vieux/sshfs

然后通过 vieux/sshfs 驱动创建数据卷,并指定远程主机的登录用户名、密码和数据存放目录:

注意:确保指定的远程主机上的挂载点 /home/nick/sshvolume 目录是存在的,否则在启动容器时会报错。

最后在启动容器时指定挂载这个数据卷:

在容器中 /world 目录下 *** 作的文件都存储在远程主机的 /home/nick/sshvolume 目录中。进入容器 testcon 然后在 /world 目录中创建一个文件,然后打开远程主机的 /home/nick/sshvolume 目录进行查看,新建的文件会出现在那里。

当使用 bind mounts 将主机上的目录挂载到容器中时,目录由其在主机上的完整或相对路径引用。

bind mount 和 volume 其实都是利用宿主机的文件系统,不同之处在于volume是docker自身管理的目录中的子目录,所以不存在权限引发的挂载的问题,并且目录路径是docker自身管理的,所以也不需要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指定不同的路径,不需要关心路径

bind mounts 可以挂载在宿主机系统的任意位置 ,但 bind mount 在不同的宿主机系统是不可移植的,比如Windows和Linux的目录结构是不一样的, bind mount 所指向的 host 目录也不能一样。这也是为什么 bind mount 不能出现在Dockerfile中的原因,因为这样Dockerfile就不可移植了。

如果使用 Bind mounts 挂载 宿主机目录 容器内非空目录 ,那么 此容器中的非空目录中的文件会被隐藏 ,容器访问这个目录时能够访问到的文件均来自于宿主机目录。这也是Bind mounts模式和Volumes模式最大的行为上的不同。

挂载存储在宿主机系统的内存中,而不会写入宿主机的文件系统;

这张图说明 bind mount 和 volume 其实都是利用宿主机的文件系统, Bind mounts 模式是将宿主机上的任意文件或文件夹挂载到容器,而 Volumes 本质上是将Docker服务管理的一块区域(默认是 /var/lib/docker/volumes 下的文件夹)挂载到容器。所以 volume 不存在权限引发的挂载的问题,并且目录路径是docker自身管理的,所以也不需要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指定不同的路径,不需要关心路径。

相对于 bind mount , volume 是Docker Engine在自己的“地盘”分配了一个路径作为挂载点,自己地盘的权限肯定是安排的明明白白。所以,以上挂载宿主机路径的问题都解决了。

在使用 volume 作为数据卷挂载到容器时,直接用 volume 名称代替宿主机路径名就行:

docker run -d -v test_vol:/var/data some_image

这样就将数据卷 test_vol 挂载到了容器内的 /var/data 目录下。

命名的容器挂载数据卷,其它容器通过挂载这个(父容器)实现数据共享,挂载数据卷的容器,称之为数据卷容器

可以利用数据卷容器对其中的数据卷进行备份、恢复,以实现数据的迁移。

备份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备份 mydata 数据卷容器内的数据卷:

sudo docker run --volumes-from mydata -v $(pwd):/backup –-name worker ubuntu tar cvf /backup/backup.tar /data

这个命令首先利用 Ubuntu 镜像创建了一个容器 worker。又使用 --volumes-from mydata 参数来让 worker 容器挂载 mydata 容器的数据卷。接下来使用 -v $(pwd):/backup 参数来挂载本地的当前目录到 worker 容器的 /backup 目录。

在 worker 容器启动后,使用了 tar cvf /backup/backup.tar /data 命令来将 /data 下内容备份为容器内的 /backup/backup.tar,即宿主主机的当前目录下的backup.tar。

恢复

如果要恢复数据到一个容器,可以按照下面的 *** 作。首先创建一个带有数据卷的容器 mydata2:

sudo docker run -v /data –-name mydata2 ubuntu /bin/bash

然后创建另一个新的容器,挂载 mydata2 的数据卷,并使用 tar 解压缩备份文件到所挂载的容器卷中:

sudo docker run --volumes-from mydata2 -v $(pwd):/backup busybox tar xvf /backup/backup.tar

如果用户需要在容器之间共享一些持续更新的数据,最简单的方式是使用数据卷容器。数据卷容器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容器,专门用它提供数据卷供其他容器挂载。下面简单介绍其使用方法。

首先要创建一个数据卷容器 mydata,并在其中创建一个数据卷挂载到 /data 目录。

sudo docker run -it -v /data –-name mydata ubuntu

然后在其他容器中使用 --volumes-from 来挂载 mydata 容器中的数据卷。例如创建两个容器 mycon1 和 mycon2,并从 mydata 容器挂载数据卷:

sudo docker run -it --volumes-from mydata –-name mycon1 ubuntu

sudo docker run -it --volumes-from mydata –-name mycon2 ubuntu

(注意,命令中没有指定数据卷的信息,也就是说新容器中挂载数据卷的目录和源容器中是一样的。)

此时容器 mycon1 和 mycon2 都挂载同一个数据卷到相同的目录 /data。三个容器任何一个在该目录下写入数据其他容器都能看到。

可以多次使用 --volumes-from 参数来从多个容器挂载多个数据卷。还可以从其他已经挂载了容器的容器来挂载数据卷。并且使用 --volumes-from 参数所挂载数据卷的容器自身并不需要保持在运行状态。

但删除挂载了数据卷的容器时,数据卷并不会被自动删除。如果要删除一个数据卷,必须在删除最后一个还挂载着它的容器时显式的使用 docker rm -v 命令来指定同时删除关联的容器。

如何对已经运行的容器挂载目录?

https://blog.51cto.com/hjun169/2440799

手动修改mount挂载的json文件,狂神的那个视频里面也有写。

深刻理解Docker镜像大小

https://blog.csdn.net/shlazww/article/details/47375009

理解docker的分层镜像实现 base 镜像共享(DockerFile)

https://blog.csdn.net/lu_1110/article/details/10653349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tougao/11856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9
下一篇 2023-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