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able:RocksDB使用技巧之分布式存储扩容演进

WTable:RocksDB使用技巧之分布式存储扩容演进,第1张

RocksDB是由Facebook公司开源的一款高性能Key Value存储引擎,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业界各大公司的存储产品中,其中就包括58存储团队自研的分布式KV存储产品WTable。

RocksDB基于LSM Tree存储数据,它的写入都是采用即时写WAL + Memtable,后台Compaction的方式进行。当写入量大时,Compaction所占用的IO资源以及对其读写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对于一个分布式存储系统来说,扩展性尤为重要,但是在扩展庆指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迁移、写入。

本篇文章将会着重介绍WTable是如何利用RocksDB的特性对扩容流程进行设计以及迭代的。

WTable为了实现集群的可扩展性,将数据划分成了多个Slot,一个Slot既是数据迁移的最小单位。当集群的硬盘空间不足或写性能需要扩展时,运维人员就可以添加一些机器资源,并将部分Slot迁移到新机器上。这就实现了数据分片,也就是扩容。

具体哪些数据被分到哪个Slot上,这是通过对Key做Hash算法得到的,伪算法如下:

SlotId = Hash(Key)/N 其中的N就是Slot的总量,这个是一个预设的固定值。

另外,为了让同一个Slot中所有Key的数据在物理上能够存储在一起,底层实际存储的Key都会在用户Key的前面加上一个前缀:该Key对应的SlotId。具体方式是将SlotId以大端法转换成2个字节,填充到Key字节数组的前面。

在RocksDB中,除了level 0外,其余level中的sst文件,以及sst文件内部都是有序存储的。这样一来,WTable也就实现了单个Slot内数据的连续存储,以及所有Slot整体的有序性。

WTable初始的扩容方式如下:

如上图所示,迁移一个Slot可以分成3个阶段:全量迁移、增量迁移、路由信息切换。

其中全量迁移会在该Slot所在的老节点上创建一个RocksDB的Iterator,它相当于创建了一份数据快照,同时Iterator提供了seek、next等方法,可以通过遍历Iterator有序地获取一定范围内的数据。对应到这里,就是一个Slot在某一时刻的全量快照数据。老节点通过遍历Slot数据,将每个Key,Value传输到新节点,新节点写入到自己的RocksDB中。

增量迁移则会利用老WTable节点记录的Binlog,将全量迁移过程中新的写入或更新,传输到新的节点,新节点将其应用到RocksDB。

最后,当发现新老节点上待迁移Slot的数据已经追平之后,则在ETCD上修改该Slot对应的节点信息,也就是路由信息切换。从此以后,该Slot中数据的线上服务就由新节点提供了。

然而,上述的扩容方式在线上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当数据迁移速度较高(如30MB/s)时,会影响到新节点上的线上服务。

深究其具体原因,则是由于一次扩容会串行迁移多个Slot,率先迁移完成的Slot在新节点上已经提供线上服务,而迁移后续的Slot还是会进行全量数据、增量数据的迁移。

通过上个章节的描述,我们可以得知,全量数据是用RocksDB Iterator遍历产生,对于一个Slot来说,是一份有序的数据。而增量数据则是线上实时写入的数据,肯定是无序的数据。所以当新节点同时写入这两种数据时,从整体上盯陆就变成了无序的数据写入。

在RocksDB中,如果某一个level N中的文件总大小超过一定阈值,则会进行Compaction,Compaction所做的就是:将level N中的多个sst文件与这些文件在凯差顷level N+1中Key范围有重叠的文件进行合并,最终生成多个新文件放入level N+1中。合并的方式可以简单表述为:如果多个文件中的Key确实有交集,则按照规则进行归并排序,去重,按大小生成多个新sst文件;如果Key没有交集(说明这次合并,就没有level N+1中的文件参与),则直接将level N中的文件move到levelN+1。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当大量的整体无序的数据写入迁移新节点时,各level之间的sst文件Key的范围难免会重叠,而其上的RocksDB则会频繁进行大量的,需要归并排序、去重的Compaction(而不是简单的move)。这势必会占用大量的IO,进而影响读、写性能。

另外,Compaction过多、过重造成level 0层的文件无法快速沉淀到level 1,而同时数据迁移使得新节点RocksDB的写入速度又很快,这就导致level 0中的文件个数很容易就超过阈值level0_stop_writes_trigger,这时则会发生write stall,也就是停写,这时就会严重影响写服务。

根据前面的问题描述,我们深入分析了RocksDB Compaction的特点,提出了两点改进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最终将扩容分为了3个大的阶段:

整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经过上述扩容方式的改进,目前线上WTable集群已经可以进行较高速的扩容,比如50~100MB/s,并且在整个流程中不会对线上服务有任何影响。

在制定方案之初,我们也调研过其他的方案,比如老节点传输sst文件给新节点,后者通过IngestExternalFile的方式将sst文件导入RocksDB。

但是WTable的主备同步是通过Binlog进行的,而当主机通过IngestExternalFile的方式导入数据时,并不会有Binlog产生,也就无法通过正常流程同步数据给备机。因此如果以此方式实现数据迁移,需要增加新的主备同步方式,这对原有流程是一个破坏,另外也需要比较大的工作量,效率方面也无法保证。

因此我们最终利用RocksDB Compaction的特点设计了适合WTable的快速扩容方案,解决了这个痛点。

Hbase有存储在zookeeper的metadata来定位RegionServer,

而LevelDB也通过元数据管理模块去感知每一层有哪些SST文件;快速的定位某条数据所在的SST文件;以及重启后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作用概括如下:

LeveDB用 Version 表示一个版本的元信息,Version中主要包括一个FileMetaData指针的二维数组,分层记录了所有的SST文件信息。 FileMetaData 数据结构用来维护一个文件的元信息,包括文件大小,文件编号,最大最小值,引用计数等,其中引用计数记录了被不同的Version引用的个数,保证被引用中的文件不会被删除。

VersionSet 是一个Version构成的双向链表,这些Version按时间顺序先后产生,记录了当时的元信息,链表头指向当前吵猛最新的Version,同时维护了每个Version的引用计数,被引用中的Version不会被删除,其对应的SST文件也因此得以保留,通过这种方式,使得LevelDB可以在一个稳定的快照视图上访问文件。VersionSet中除了Version的双向链表外还会记录一些如LogNumber,Sequence,下一个SST文件编号的状态信息。升山桥

leveldb中只要文件变动应用在旧的Version上可以得到新的Version。而这个更新信息都保存在VersionEdit中。

即:

Version N + VersionEdit = Version N+1

为了避免进程崩溃或机器宕机导致的数据丢失,LevelDB需要将元信息数据持久化到磁盘,承担这个任务的就是 Manifest 文件。可以唯液看出每当有新的Version产生都需要更新Manifest,很自然的发现这个新增数据正好对应于VersionEdit内容。

在Manifest中的一次增量内容称作一个Block,其内容如下:

记录了向leveldb中写入的记录总数,写数据时被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tougao/121488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