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重要性,普通话的基础知识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重要性,普通话的基础知识,第1张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重要性,普通话的基础知识 所谓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


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


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


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管是从学校走进高一级校园,还是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社会岗位,我们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既是语言表达。


如果一个人在他所在的工作领域,满口方言俚语,那么可以想象,他与别人沟通交流将会面临怎样的尴尬和被动;为了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与工作中去,他会努力地摒弃自己的语言方式,努力地向普通话靠拢,尽快地使自己能够掌握运用普通话的能力。


反而言之,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早已具备了准确流畅、标准优雅地运用普通话的能力,那么,对于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参与,将是一件游刃有余的事情。


他拥有了普通话表达的能力和素质,激发了对方进一步和彼此交流的兴趣。


由此可见,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能否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对于社会生活的参与,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学校,亦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营阵地之一。


在全国第二十二个届推普周到来之际,我们广大师生更有责任有义务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的使者,让普通话成为我们农村学校校园的主流语言,让充溢着普通话气息的学校,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语言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教师带动学生,由师生带动学校,由学校带动城市,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编织成一条不断传递和拓展的红丝带,可以推断,这将是普通话推广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tougao/5930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3
下一篇 2022-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