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看linux服务器的cpu数量,内核数,和cpu线程数?

如何查看linux服务器的cpu数量,内核数,和cpu线程数?,第1张

lscpu命令,查看的是cpu的统计信息.\x0d\x0ablue@blue-pc:~$ lscpu\x0d\x0aArchitecture: i686#cpu架构\x0d\x0aCPU op-mode(s):32-bit, 64-bit\x0d\x0aByte Order:Little Endian #小尾序\x0d\x0aCPU(s):4 #总共有4核\x0d\x0aOn-line CPU(s) list: 0-3\x0d\x0aThread(s) per core:1 #每个cpu核,只能支持一个线程,即不支持超线程\x0d\x0aCore(s) per socket:4 #每个cpu,有4个核\x0d\x0aSocket(s): 1 #总共有1一个cpu\x0d\x0aVendor ID: GenuineIntel#cpu产商 intel\x0d\x0aCPU family:6\x0d\x0aModel: 42\x0d\x0aStepping: 7\x0d\x0aCPU MHz: 1600.000\x0d\x0aBogoMIPS: 5986.12\x0d\x0aVirtualization:VT-x#支持cpu虚拟化技术\x0d\x0aL1d cache: 32K\x0d\x0aL1i cache: 32K\x0d\x0aL2 cache: 256K\x0d\x0aL3 cache: 6144K\x0d\x0a \x0d\x0a 查看/proc/cpuinfo,可以知道每个cpu信息,如每个CPU的型号,主频等。\x0d\x0a#cat /proc/cpuinfo\x0d\x0aprocessor: 0\x0d\x0avendor_id: GenuineIntel\x0d\x0acpu family: 6\x0d\x0amodel: 42\x0d\x0amodel name: Intel(R) Core(TM) i5-2320 CPU @ 3.00GHz\x0d\x0a.....\x0d\x0a 上面输出的是第一个cpu部分信息,还有3个cpu信息省略了。\x0d\x0a \x0d\x0a 内存\x0d\x0a 概要查看内存情况\x0d\x0a free -m\x0d\x0a total used free sharedbuffers cached\x0d\x0a Mem: 3926 3651274 0 12404\x0d\x0a -/+ buffers/cache: 3235691\x0d\x0a Swap: 9536 31 9505\x0d\x0a 这里的单位是MB,总共的内存是3926MB。\x0d\x0a \x0d\x0a 查看内存详细使用\x0d\x0a# cat /proc/meminfo\x0d\x0aMemTotal:4020868 kB\x0d\x0aMemFree: 230884 kB\x0d\x0aBuffers:7600 kB\x0d\x0aCached: 454772 kB\x0d\x0aSwapCached: 836 kB\x0d\x0a.....\x0d\x0a \x0d\x0a 查看内存硬件信息\x0d\x0admidecode -t memory\x0d\x0a# dmidecode 2.11\x0d\x0aSMBIOS 2.7 present.\x0d\x0aHandle 0x0008, DMI type 16, 23 bytes\x0d\x0aPhysical Memory Array\x0d\x0aLocation: System Board Or Motherboard\x0d\x0a....\x0d\x0aMaximum Capacity: 32 GB\x0d\x0a....\x0d\x0aHandle 0x000A, DMI type 17, 34 bytes\x0d\x0a....\x0d\x0aMemory Device\x0d\x0aArray Handle: 0x0008\x0d\x0aError Information Handle: Not Provided\x0d\x0aTotal Width: 64 bits\x0d\x0aData Width: 64 bits\x0d\x0aSize: 4096 MB\x0d\x0a.....\x0d\x0a 我的主板有4个槽位,只用了一个槽位,上面插了一条4096MB的内存。\x0d\x0a \x0d\x0a 磁盘\x0d\x0a 查看硬盘和分区分布\x0d\x0a# lsblk\x0d\x0a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x0d\x0asda 8:00 465.8G 0 disk\x0d\x0a├—sda1 8:10 1G 0 part /boot\x0d\x0a├—sda2 8:20 9.3G 0 part [SWAP]\x0d\x0a├—sda3 8:30 74.5G 0 part /\x0d\x0a├—sda4 8:40 1K 0 part\x0d\x0a├—sda5 8:50 111.8G 0 part /home\x0d\x0a└—sda6 8:60 269.2G 0 part\x0d\x0a 显示很直观\x0d\x0a \x0d\x0a 如果要看硬盘和分区的详细信息\x0d\x0a# fdisk -l\x0d\x0aDisk /dev/sda: 500.1 GB, 500107862016 bytes\x0d\x0a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60801 cylinders, total 976773168 sectors\x0d\x0a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x0d\x0a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4096 bytes\x0d\x0aI/O size (minimum/optimal): 4096 bytes / 4096 bytes\x0d\x0aDisk identifier: 0x00023728\x0d\x0a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x0d\x0a/dev/sda1 *2048 2148351 1073152 83 Linux\x0d\x0a/dev/sda2 214835221680127 9765888 82 Linux swap / Solaris\x0d\x0a/dev/sda321680128 17793023978125056 83 Linux\x0d\x0a/dev/sda4 177932286 976771071 3994193935 Extended/dev/sda5 177932288 412305407 117186560 83 Linux\x0d\x0a/dev/sda6 412307456 976771071 282231808 83 Linux\x0d\x0a \x0d\x0a 网卡\x0d\x0a 查看网卡硬件信息\x0d\x0a# lspci | grep -i 'eth'\x0d\x0a02:00.0 Ethernet controller: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 Ltd. RTL8111/8168B PCI Express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rev 06)\x0d\x0a \x0d\x0a 查看系统的所有网络接口\x0d\x0a# ifconfig -a\x0d\x0aeth0 Link encap:以太网 硬件地址 b8:97:5a:17:b3:8f \x0d\x0a .....\x0d\x0aloLink encap:本地环回 \x0d\x0a .....\x0d\x0a 或者是\x0d\x0aip link show\x0d\x0a1: lo: mtu 16436 qdisc noqueue state DOWN\x0d\x0a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x0d\x0a2: eth0: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qlen 1000\x0d\x0alink/ether b8:97:5a:17:b3:8f brd ff:ff:ff:ff:ff:ff\x0d\x0a \x0d\x0a 如果要查看某个网络接口的详细信息,例如eth0的详细参数和指标\x0d\x0a# ethtool eth0\x0d\x0aSettings for eth0:\x0d\x0aSupported ports: [ TP MII ]\x0d\x0aSupported link modes: 10baseT/Half 10baseT/Full\x0d\x0a100baseT/Half 100baseT/Full\x0d\x0a1000baseT/Half 1000baseT/Full #支持千兆半双工,全双工模式\x0d\x0aSupported pause frame use: No\x0d\x0aSupports auto-negotiation: Yes #支持自适应模式,一般都支持\x0d\x0aAdvertised link modes: 10baseT/Half 10baseT/Full\x0d\x0a100baseT/Half 100baseT/Full\x0d\x0a1000baseT/Half 1000baseT/Full\x0d\x0aAdvertised pause frame use: Symmetric Receive-only\x0d\x0aAdvertised auto-negotiation: Yes #默认使用自适应模式\x0d\x0aLink partner advertised link modes: 10baseT/Half 10baseT/Full\x0d\x0a 100baseT/Half 100baseT/Full\x0d\x0a.....\x0d\x0aSpeed: 100Mb/s #现在网卡的速度是100Mb,网卡使用自适应模式,所以推测路由是100Mb,导致网卡从支 持千兆,变成要支持百兆\x0d\x0aDuplex: Full #全双工\x0d\x0a.....\x0d\x0aLink detected: yes#表示有网线连接,和路由是通的\x0d\x0a\x0d\x0a其他\x0d\x0a 查看pci信息,即主板所有硬件槽信息。\x0d\x0alspci\x0d\x0a00:00.0 Host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2nd Generation Core Processor Family DRAM Controller (rev 09) #主板芯片\x0d\x0a00:02.0 VGA compatible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2nd Generation Core Processor Family Integrated Graphics Controller (rev 09) #显卡\x0d\x0a00:14.0 USB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Panther Point USB xHCI Host Controller (rev 04) #usb控制器\x0d\x0a00:16.0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Panther Point MEI Controller #1 (rev 04)\x0d\x0a00:1a.0 USB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Panther Point USB Enhanced Host Controller #2 (rev 04)\x0d\x0a00:1b.0 Audio device: Intel Corporation Panther Point High Definition Audio Controller (rev 04) #声卡\x0d\x0a00:1c.0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Panther Point PCI Express Root Port 1 (rev c4) #pci 插槽\x0d\x0a00:1c.2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Panther Point PCI Express Root Port 3 (rev c4)\x0d\x0a00:1c.3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Panther Point PCI Express Root Port 4 (rev c4)\x0d\x0a00:1d.0 USB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Panther Point USB Enhanced Host Controller #1 (rev 04)\x0d\x0a00:1f.0 ISA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Panther Point LPC Controller (rev 04)\x0d\x0a00:1f.2 IDE interface: Intel Corporation Panther Point 4 port SATA Controller [IDE mode] (rev 04) #硬盘接口\x0d\x0a00:1f.3 SMBus: Intel Corporation Panther Point SMBus Controller (rev 04)\x0d\x0a00:1f.5 IDE interface: Intel Corporation Panther Point 2 port SATA Controller [IDE mode] (rev 04) #硬盘接口\x0d\x0a02:00.0 Ethernet controller: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 Ltd. RTL8111/8168B PCI Express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rev 06) #网卡\x0d\x0a03:00.0 PCI bridge: Integrated Technology Express, Inc. Device 8893 (rev 41)\x0d\x0a 如果要更详细的信息:lspci -v 或者 lspci -vv\x0d\x0a 如果要看设备树:lscpi -t\x0d\x0a \x0d\x0a 查看bios信息\x0d\x0a# dmidecode -t bios\x0d\x0a......\x0d\x0aBIOS Information\x0d\x0aVendor: American Megatrends Inc.\x0d\x0aVersion: 4.6.5\x0d\x0aRelease Date: 04/25/2012\x0d\x0a.......\x0d\x0aBIOS Revision: 4.6\x0d\x0a......\x0d\x0a dmidecode以一种可读的方式dump出机器的DMI(Desktop Management Interface)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了硬件以及BIOS,既可以得到当前的配置,也可以得到系统支持的最大配置,比如说支持的最大内存数等。\x0d\x0a 如果要查看所有有用信息\x0d\x0a dmidecode -q\x0d\x0a 以上是linux查看硬件信息的所有命令,可以查看CPU、硬盘、网卡、磁盘等硬件的信息。

1. 在系统维护的过程中,随时可能有需要查看 CPU 使用率,并根据相应信息分析系统状况的需要。在 CentOS 中,可以通过 top 命令来查看 CPU 使用状况。运行 top 命令后,CPU 使用状态会以全屏的方式显示,并且会处在对话的模式 -- 用基于 top 的命令,可以控制显示方式等等。退出 top 的命令为 q (在 top 运行中敲 q 键一次)。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类似于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

可以直接使用top命令后,查看%MEM的内容。可以选择按进程查看或者按用户查看,如想查看oracle用户的进程内存使用情况的话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

$ top -u oracle

2. 释义:

PID:进程的ID

USER:进程所有者

PR:进程的优先级别,越小越优先被执行

NInice:值

VIRT:进程占用的虚拟内存

RES: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

SHR:进程使用的共享内存

S:进程的状态。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运行,Z表示僵死状态,N表示该进程优先值为负数

%CPU:进程占用CPU的使用率

%MEM: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和总内存的百分比

TIME+:该进程启动后占用的总的CPU时间,即占用CPU使用时间的累加值。

COMMAND:进程启动命令名称

3. *** 作实例:

在命令行中输入 “top”

即可启动 top

top 的全屏对话模式可分为3部分:系统信息栏、命令输入栏、进程列表栏。

第一部分 -- 最上部的 系统信息栏 :

第一行(top):

“00:11:04”为系统当前时刻;

“3:35”为系统启动后到现在的运作时间;

“2 users”为当前登录到系统的用户,更确切的说是登录到用户的终端数 -- 同一个用户同一时间对系统多个终端的连接将被视为多个用户连接到系统,这里的用户数也将表现为终端的数目;

“load average”为当前系统负载的平均值,后面的三个值分别为1分钟前、5分钟前、15分钟前进程的平均数,一般的可以认为这个数值超过 CPU 数目时,CPU 将比较吃力的负载当前系统所包含的进程;

第二行(Tasks):

“59 total”为当前系统进程总数;

“1 running”为当前运行中的进程数;

“58 sleeping”为当前处于等待状态中的进程数;

“0 stoped”为被停止的系统进程数;

“0 zombie”为被复原的进程数;

第三行(Cpus):

分别表示了 CPU 当前的使用率;

第四行(Mem):

分别表示了内存总量、当前使用量、空闲内存量、以及缓冲使用中的内存量;

第五行(Swap):

表示类别同第四行(Mem),但此处反映着交换分区(Swap)的使用情况。通常,交换分区(Swap)被频繁使用的情况,将被视作物理内存不足而造成的。

第二部分 -- 中间部分的内部命令提示栏:

top 运行中可以通过 top 的内部命令对进程的显示方式进行控制。内部命令如下表:

s

- 改变画面更新频率

l - 关闭或开启第一部分第一行 top 信息的表示

t - 关闭或开启第一部分第二行 Tasks 和第三行 Cpus 信息的表示

m - 关闭或开启第一部分第四行 Mem 和 第五行 Swap 信息的表示

N - 以 PID 的大小的顺序排列表示进程列表(第三部分后述)

P - 以 CPU 占用率大小的顺序排列进程列表 (第三部分后述)

M - 以内存占用率大小的顺序排列进程列表 (第三部分后述)

h - 显示帮助

n - 设置在进程列表所显示进程的数量

q - 退出 top

s -

改变画面更新周期

第三部分 -- 最下部分的进程列表栏:

以 PID 区分的进程列表将根据所设定的画面更新时间定期的更新。通过 top 内部命令可以控制此处的显示方式

pmap

可以根据进程查看进程相关信息占用的内存情况,(进程号可以通过ps查看)如下所示:

$ pmap -d 5647

ps

如下例所示:

$ ps -e -o '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 其中rsz是是实际内存

$ ps -e -o '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 | grep oracle | sort -nrk

其中rsz为实际内存,上例实现按内存排序,由大到小

在Linux下查看内存我们一般用free命令:

[root@scs-2 tmp]#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buffers cached

Mem: 32661803250004 16176 0 1106522668236

-/+ buffers/cache: 4711162795064

Swap: 2048276 801601968116

下面是对这些数值的解释:

total:总计物理内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

Buffers/cached:磁盘缓存的大小。

第三行(-/+ buffers/cached):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第四行就不多解释了。

区别:第二行(mem)的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第一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内存是16176KB,已用内存是3250004KB,其中包括,内核(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如上例:

2795064=16176+110652+2668236

接下来解释什么时候内存会被交换,以及按什么方交换。 当可用内存少于额定值的时候,就会开会进行交换。

如何看额定值:

cat /proc/meminfo

[root@scs-2 tmp]# cat /proc/meminfo

MemTotal: 3266180 kB

MemFree: 17456 kB

Buffers:111328 kB

Cached:2664024 kB

SwapCached: 0 kB

Active: 467236 kB

Inactive: 2644928 kB

HighTotal: 0 kB

HighFree:0 kB

LowTotal: 3266180 kB

LowFree: 17456 kB

SwapTotal: 2048276 kB

SwapFree: 1968116 kB

Dirty: 8 kB

Writeback: 0 kB

Mapped: 345360 kB

Slab: 112344 kB

Committed_AS: 535292 kB

PageTables: 2340 kB

VmallocTotal: 536870911 kB

VmallocUsed:272696 kB

VmallocChunk: 536598175 kB

HugePages_Total: 0

HugePages_Free: 0

Hugepagesize: 2048 kB

用free -m查看的结果:

[root@scs-2 tmp]#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buffers cached

Mem: 3189 3173 16 0107 2605

-/+ buffers/cache:460 2729

Swap: 2000 78 1921

查看/proc/kcore文件的大小(内存镜像):

[root@scs-2 tmp]# ll -h /proc/kcore

-r-------- 1 root root 4.1G Jun 12 12:04 /proc/kcore

备注:

占用内存的测量

测量一个进程占用了多少内存,linux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方法,/proc目录为我们提供了所有的信息,实际上top等工具也通过这里来获取相应的信息。

/proc/meminfo 机器的内存使用信息

/proc/pid/maps pid为进程号,显示当前进程所占用的虚拟地址。

/proc/pid/statm 进程所占用的内存

[root@localhost ~]# cat /proc/self/statm

654 57 44 0 0 334 0

输出解释

CPU 以及CPU0。。。的每行的每个参数意思(以第一行为例)为:

参数 解释 /proc//status

Size (pages) 任务虚拟地址空间的大小 VmSize/4

Resident(pages) 应用程序正在使用的物理内存的大小 VmRSS/4

Shared(pages) 共享页数 0

Trs(pages) 程序所拥有的可执行虚拟内存的大小 VmExe/4

Lrs(pages) 被映像到任务的虚拟内存空间的库的大小 VmLib/4

Drs(pages) 程序数据段和用户态的栈的大小 (VmData+ VmStk )4

dt(pages) 04

查看机器可用内存

/proc/28248/>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23788 926400 97388 0 134668 503688

-/+ buffers/cache: 288044 735744

Swap: 1959920 89608 1870312

我们通过free命令查看机器空闲内存时,会发现free的值很小。这主要是因为,在linux中有这么一种思想,内存不用白不用,因此它尽可能的cache和buffer一些数据,以方便下次使用。但实际上这些内存也是可以立刻拿来使用的。

所以 空闲内存=free+buffers+cached=total-used

top命令 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 分析工具 ,能够实时显示系统 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类似于Windows的任务管理 器。下面详细介绍它的使用方法。

top - 02:53:32 up 16 days, 6:34, 17 users, load average: 0.24, 0.21, 0.24

Tasks: 481 total, 3 running, 474 sleeping, 0 stopped, 4 zombie

Cpu(s): 10.3%us, 1.8%sy, 0.0%ni, 86.6%id, 0.5%wa, 0.2%hi, 0.6%si, 0.0%st

Mem: 4042764k total, 4001096k used,41668k free, 383536k buffers

Swap: 2104472k total, 7900k used, 2096572k free, 1557040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TIME+ COMMAND

32497 jacky 20 0 669m 222m 31m R 10 5.6 29:27.62 firefox

4788 yiuwing 20 0 257m 18m 13m S5 0.5 5:42.44 konsole

5657 Liuxiaof 20 0 585m 159m 30m S4 4.0 5:25.06 firefox

4455 xiefc 20 0 542m 124m 30m R4 3.1 7:23.03 firefox

6188 Liuxiaof 20 0 191m 17m 13m S4 0.5 0:01.16 konsole

统计信息区前五行是系统整体的统计信息。第一行是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其内容如下:

01:06:48 当前时间

up 1:22 系统运行 时间,格式为时:分

1 user 当前登录用户 数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系统负载 ,即任务队列的平均长度。

三个数值分别为 1分钟、5分钟、15分钟前到现在的平均值。

第二、三行为进程和CPU的信息。当有多个CPU时,这些内容可能会超过两行。内容如下:

Tasks: 29 total 进程总数

1 running 正在运行的进程数

28 sleeping 睡眠的进程数

0 stopped 停止的进程数

0 zombie 僵尸进程数

Cpu(s): 0.3% us 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1.0% sy 内核 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98.7% id 空闲CPU百分比

0.0% wa 等待输入输出的CPU时间百分比

0.0% hi

0.0% si

最后两行为内存 信息。内容如下:

Mem: 191272k total 物理内存总量

173656k used 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17616k free 空闲内存总量

22052k buffers 用作内核缓存 的内存量

Swap: 192772k total 交换区总量

0k used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192772k free 空闲交换区总量

123988k cached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

内存中的内容被换出到交换区,而后又被换入到内存,但使用过的交换区尚未被覆盖,

该数值即为这些内容已存在于内存中 的交换区的大小。

相应的内存再次被换出时可不必再对交换区写入。

进程信息区统计信息区域的下方显示了各个进程的详细信息。首先来认识一下各列的含义。

序号 列名 含义

a PID 进程id

b PPID 父进程id

c RUSER Real user name

d UID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id

e USER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f GROUP 进程所有者的组名

g TTY 启动进程的终端名。不是从终端启动的进程则显示为 ?

h PR 优先级

i NI 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j P 最后使用的CPU,仅在多CPU环境 下有意义

k %CPU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l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秒

m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n %MEM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 百分比

o VIRT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p SWAP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中,被换出的大小,单位kb。

q RES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r CODE 可执行代码占用的物理 内存大小,单位kb

s DATA 可执行代码以外的部分(数据 段+栈)占用的物理 内存大小,单位kb

t SHR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u nFLT 页面错误次数

v nDRT 最后一次写入到现在,被修改过的页面数。

w S 进程状态。

D =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 =运行

S =睡眠

T =跟踪/停止

Z =僵尸进程

x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y WCHAN 若该进程在睡眠,则显示睡眠中的系统函数名

z Flags 任务标志,参考 sched.h

默认情况下仅显示比较重要的 PID、USER、PR、NI、VIRT、RES、SHR、S、%CPU、%MEM、TIME+、COMMAND 列。可以通过下面的快捷键来更改显示内容。

更改显示内容通过 f 键可以选择显示的内容。按 f 键之后会显示列的列表,按 a-z 即可显示或隐藏对应的列,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 o 键可以改变列的显示顺序。按小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右移动,而大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左移动。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大写的 F 或 O 键,然后按 a-z 可以将进程按照相应的列进行排序。而大写的 R 键可以将当前的排序倒转。

==============================

top命令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一些交互的命令来完成其它参数的功能。这些命令是通过快捷键启动的。

<空格>:立刻刷新。

P:根据CPU使用大小进行排序。

T:根据时间、累计时间排序。

q:退出top命令。

m:切换显示内存信息。

t:切换显示进程和CPU状态信息。

c: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根据使用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W:将当前设置写入~/.toprc文件中。这是写top配置文件的推荐方法。

可以看到,top命令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监控系统的工具,对于系统管理员而言尤其重要。但是,它的缺点是会消耗很多系统资源。

应用实例

使用top命令可以监视指定用户,缺省情况是监视所有用户的进程。如果想查看指定用户的情况,在终端中按“U”键,然后输入用户名,系统就会切换为指定用户的进程运行界面。

a.作用

free命令用来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b.格式

free [-b -k -m] [-o] [-s delay] [-t] [-V]

c.主要参数

-b -k -m:分别以字节(KB、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s delay:显示每隔多少秒数来显示一次内存使用情况。

-t:显示内存总和列。

-o:不显示缓冲区调节列。

d.应用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tougao/60542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