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店铺适合什么行业,社区店的经营管理思路

社区店铺适合什么行业,社区店的经营管理思路,第1张

社区店铺适合什么行业,社区店的经营管理思路 最近,“社区的大妈”钱大妈终于开到了我家小区楼下,我本来以为顾客主要是以上班族为主,因为离小区不远就有一个大型的综合市场,走路大概10分钟,开车5分钟不用,东西又多又齐全价格也不贵,对于大妈、大爷这些老年人来说,还是综合市场比较适合他们。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每天一早我开车出门经过时,都能看到好多老人家挤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店铺里,忙着挑选店里店外的蔬菜生肉等,有一天居然还看到了我家老太太。


后来我下班回家想起这事,就问她,怎么也跑到钱大妈凑热闹去了,这么一问,我才知道老太太已经光顾钱大妈一段时间了,还进了钱大妈的微信群,每天一早就在群里下单,让店员给她留着哪些菜。


我说,妈,你之前不是说前面那个市场的东西又便宜又齐全吗,怎么不去了?老太太说,还是楼下的方便,基本的菜啊肉啊都有,还近,没什么特别情况就都到钱大妈去了。


于是,我明白了,果然方便才是王道。


这也许是越来越多大型超市开始“瘦身”进驻社区的原因。


比如在人们眼中一直以大卖场的形式存在的沃尔玛,今年5月在深圳开设了中国首家智能超市,叫沃尔玛惠选超市。


不同于传统大卖场位于市中心或繁华地带的选址,这家惠选超市坐落于深圳市宝安区内居家人口较密集的一个居民社区,面积只有传统大卖场的10%,产品数量也缩减到8000多款。


但是惠民服务却新增了包括服装修改、配钥匙、皮具护理、鞋子洗护、手表维修等在内的到店便民服务以及包括家电清洗与维修预约、鲜花配送、旅游预订等在内的二维码直通服务,用沃尔玛中国超市业态及鲜食营运副总裁布盛年的话来说,沃尔玛要更贴近顾客,融入社区、成为社区的一部分。


不单只沃尔玛在转型,家乐福的“easy家乐福”、永辉的“永辉优选”、乐城超市旗下的“生鲜传奇”等都纷纷走起了小业态路线:缩小店面,开进社区。


显然在电商的冲击下,消费者对这些追求大面积和商品齐全的业态的需求在不断下降。


除了生鲜以外,常买的日用品多数都可以通过天猫超市等电商解决,方便才是消费者的宗旨。


就连传统的综合菜市场也渐渐被社区里的钱大妈、百果园等等连锁生鲜品牌取缔。


不光快消行业在转型,建材行业也在向社区店进军。


比如陶瓷行业的巨头之一——东鹏瓷砖,在过去的一年里,推出了319个位于新推出公寓大楼的小型“社区店”,以及817个位于小市镇的“卫星店”。


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社区店已经成为厂家发展的新战略,打通电商所欠缺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一种新的渠道进行开拓。


可见社区店的确是未来商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我们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看,过去是人找店,有了电商,就变成了店找人。


在电商的冲击下,消费者大量需求基本能通过网购满足,特意去某某店买东西的情况越来越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万达万科等大商场里,人来人往人潮涌涌,但是真正进店铺的人却很少,人们只是想要找个地方吃吃逛逛,却没有什么购买欲。


即便是吃饭,有了美团等外卖平台,平时谁还需要出门呢。


而当店铺开在了社区,便是店铺主动来找人,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他们,社区店的一大好处,就是能更高频率地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在消费者不知不觉中达到宣传品牌,占领市场的效果。


有人说社区店的顾客群比较定向,可能就是一两个小区,但不要小看这一两个小区,大的社区可以有几万人,小一点的也上万人,足够养活一个门店了。


虽然从客流量来说,社区店跟商场店没法比,但社区店的租金要比商场店低太多,这是社区店的一大优势。


另外,社区店所获取的用户黏性更强。


正如上面所说一个社区店服务的可能就是那么几个小区,但也因此对于用户的管理和服务可以更深入。


比如钱大妈用一个微信群就把小区的大妈都装起来了,不光店铺与大妈们每天都有互动,大妈之间也能互动,比菜市场里的顾客黏性高多了。


而且由于社区特有的半封闭的环境,人与人之间比较容易产生关联,因此社区通常有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特性,你掌握了一两个大妈的生活习性和消费习惯,可能就能收集到一群大妈的生活习性和消费习惯了,比电商单个个体去收集数据还要高效。


因此,从方方面面来看,如果想开实体店,社区店的经营效率可能会更高。


那么,各位可能会问,是不是什么店都适合开社区店?从目前来看,实体经济里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行业互联网的渗透率较低,包括家政、洗衣、维修、生鲜、餐饮、零售、美业、健康、母婴、早教、养老等行业,这些行业总体交易规模仍属于线下场景消费,如果想抓住社区店的潮流,这些行业也许是比较合适的切入路径。


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目标社区,锁定目标人群。


不同社区消费层次、年龄群体都不一样,传统商圈是人适应商户,社区店更多是去适应人,根据人群情况去挖掘市场,从而找到社区店的切入路径,比如有的社区是打工一族的租客为主,消费力可能没那么高,日常生活节奏也比较紧凑,社区店大多就会以餐饮这类为主,有的社区偏老龄化,老年人为主,那么社区店就会偏健康、养老类型。


不光要了解目标人群,还要能“讨好”目标人群。


如果商场店靠的是钓鱼模式,那么社区店就是典型的养鱼模式,因为商场店的顾客是散的,低频的,社区店的顾客是集中的,高频的。


要让顾客经常来,除了能为他们提供便利,还要把人情做到极致,用位置加服务打通社区居民心理层面的“最后一公里”。


当把一个店做出了成熟模式,再去找类似的社区和人群复制店铺就比较简单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tougao/608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4
下一篇 2022-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