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间智能的创始人兼CEO简仁贤说不懂得人类就称不上是人工智能,那人工智能也要懂得人类拥有的感情吗?

竹间智能的创始人兼CEO简仁贤说不懂得人类就称不上是人工智能,那人工智能也要懂得人类拥有的感情吗?,第1张

如果以后条件允许应该是要拥有吧。

“问题不在于智能机器能否拥有任何情感,而在于机器实现智能时怎么能没有情感?”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在《情感机器》这本书中,将情感视作机器人的必备要素。“我是这种理念的崇拜者,不懂得人类就称不上是人工智能。”竹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竹间智能)的创始人兼CEO简仁贤说。

作为“前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简仁贤曾领导研发微软小冰和小娜,它们证明了NLP(自然语言处理)的飞速发展,但他也意识到小冰还是缺乏情感。“我想做更懂人、懂情感的对话机器人,”这是他离开微软去创业的初衷。

2015年,竹间智能成立。这是一家为企业和个人赋能的AI公司,以情感计算(关于情感、情感产生以及影响情感方面的计算)为核心,拥有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简仁贤表示:“目前市面上唯一结合文字、图像、语音三种技术做模态的,只有竹间智能。”

竹间智能成立之初就深耕技术,除了算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之外,还结合语言学、心理学等很多跨学科的应用,因而机器人能做到“说人话”不尬聊。过去一年,竹间智能基本完成了从0到1的技术沉淀期,这也被简仁贤称为“走坑和填坑的过程”,接下来就是从1到N的规模化发展期。他很早就察觉到AI平台化的发展趋势,及时抓住机遇推出了Bot Factory™平台。Bot Factory™是情感机器人定制AI-as-a-Service云平台,也是竹间核心技术能力的输出平台。

有同学问“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人类”。我认为,机器人征服人类是不可能的,作为机器人设计者研究者,他认为人类在制造机器人时完全可以做好必要的控制,让机器人始终为人类服务。

而对于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的话题,原魁表示,很多工作本来人类也越来越不想做,而机器人的普及可以让人解放出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本身也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像机器人的研究开发、控制软件的研发等。现在有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机器人专业,机器人人才的缺口很大。

人类为什么要做机器人?除了逗人一乐,让机器人进行各种工作,这是人类研究开发机器人的最主要目的。“机器人可以做我们不愿意做的工作,比如在仓库里搬运货物、替消防员和警察下火海与战歹徒……”原魁说,虽然许多机器人都“不成人形”,但它们都是货真价实的实力派,而目前使用最多并在技术上最为成熟的是各种工业机器人产品,它们在多种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4年前就在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上达到了世界第一,而去年一年又新增了4万多台。”原魁说,尽管中国在使用机器人的规模上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在机器人生产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高端机器人目前仍主要依赖进口,“我国工业机器人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主要在核心部件的生产方面。以R V减速器为例,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将近20年的攻关,但目前国产R V减速器的寿命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还不得不依赖进口,因而还需要继续攻关。”

相关资料显示,在重载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构成中,35%左右是减速器,20 %左右是伺服电机与驱动器,15%左右是控制器,而机械加工本体只占15%左右。由于各种核心部件都需要进口,因此与国外产品相比,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力还有待提升。原魁说,目前中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上任重道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tougao/60906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4
下一篇 2023-03-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