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争霸,只是台积电和三星的事儿?

芯片争霸,只是台积电和三星的事儿?,第1张

芯片争霸,只是台积电和三星事儿? 另一种比较直接的说法是,如果台积电、三星愿意向你供货,一定是看得起你,就不要指望他们会把你当作上帝来对待了。


自从特朗普制裁华为开始,芯片业的面纱开始慢慢被揭开,人们渐渐理解芯片产业链的架构;加之,今年又出现全球范围的缺芯潮,更让芯片成为家长里短式的谈资,大家在饭局上、午茶店、高尔夫球场都会聊上几句芯片业的事儿。


慢慢地,芯片业变得不再神秘,大家都巴望着搞清楚之后,自己也能做芯片,但遗憾的是,外界越清楚芯片业,就会越绝望:如此产业太复杂了,关乎到技术、资本和时间。


现在,芯片设计商比较多,包括苹果、高通、华为等等,但芯片的制造代工却是凤毛麟角,人们比较熟悉到的就是台积电和三星,他们承接设计商的订单,比如苹果手机的A系列和iMac M系列,然后,利用自己的制造工艺,把芯片加工出来。


他们的技术含量在于提高制程良率,精进制程工艺,从几十纳米到28nm和14nm,再到10nm、7nm,现在最先进的制程应该是5nm。


除此之外,台积电和三星等芯片制造商还有大量“高难度”的事情要做。


事实上,他们每天都在挑战极限,长期积累下来,其他企业已无法超越。


挑战极限,芯片企业都会做哪些高难度的事儿?如前文所述,普通企业越了解芯片产业链,就会越感到绝望。


即便把所有的制造环节都公开,普通企业也会因缺乏资本、资源和时间望而却步。


基于此,台积电、三星等早期发家的芯片商,更容易形成“头部”优势。


正可谓:富者越富,穷者恒穷,是芯片业的真实写照。


同时,不要幻想“弯道超车”。


事实上,除了强力的战争和政治因素之外,没有企业能翻转如此趋势。


毕竟,台积电、三星每天都在做着“高难度”的事情。


首先,芯片制造的生产线,投资动辄上百亿美金,且不保证每次都成功。


一个芯片从蚀刻到封装,再到测试,需要有1000+的加工工站。


从商务角度评估,芯片制造的Break even point良率是90%,简单地说,如果总良率低于90%,这条制造生产线就会亏本,而如果要把90%的总良率分摊给1000+的工站,则意味着:单工站的良率要达到99.999%以上。


显然,这是一个极致高难度的事儿,需要关注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才有可能实现。


其次,芯片制造生产线的维护也是极其复杂的事情,需要保证绝对的清洁,任何灰尘落到芯片线路上都会影响粒子的运动。


同样地,光刻机的运行条件非常苛刻,即便是火车从远方驶过造成的轻微震动,也都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所谓的“控制一切因素,保持加工线稳定”,并不是一句虚拟的口号。


此外,一台EUV光刻机需要2000人以上的调试团队,不仅数量高,还要求大家都是精英,凑齐这些人相当不容易。


最后,台积电、三星还不是最底层制程,需要很长时间建立供应链,比如他们会入股荷兰光刻机厂商AMLS,以便能优先采购EUV光刻机。


要知道,这些光刻机每年的产量仅仅是个位数;还有,高纯度硅需要日式作坊反复地试验,他们几乎要花掉100年的时间来调试配方,目前硅纯度最高达到99.99999999999%(小数点后面有11个9)。


这不仅仅是高难度,简直是变态,但正是这些极致变态的事情,才决定了芯片制造的不可复制性。


双雄争霸,芯片业没有弯道超车?如前文所述,芯片业需要资本、资源和时间,富者越富、穷者恒穷。


说白了,台积电和三星正处在一个“正循环”当中,他们不缺订单,有巨大的利润,这些利润又帮助其升级制造工艺,然后,新工艺带来新的利润。


现在,台积电是绝对的芯片代工霸主,如今7nm和5nm工艺已经量产,未来三年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继续扩大产能。


如此投资不仅仅是钱和资本,更重要的是训练制造团队,建设产业链,显然,目前也只有台积电能完成这样的事儿。


紧随其后的三星,虽然也很有钱,客户也包括苹果、高通、海思、英伟达等等,但技术、人才、制造体系的积累还远远赶不上台积电。


只是,韩国人的韧性极强,李健熙豁出去20年不盈利,杀入芯片制造领域。


如此眼光和胸怀,真的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


芯片代工争霸,估计也就是台积电和三星的事儿,具体的事实就是:台积电继续巩固老大的位置,并且逐年增加和后来者的差距;三星则坐二望一,依托自己全产业链的优势,来追赶台积电。


名义上的老三英特尔,则正在大幅度减少资本支出,未来的投资仅仅是台积电、三星的一半,已退出争霸行列。


当然,芯片行业不是体育比赛,没有必要非要争夺总冠军什么的,但台积电、三星稳坐冠亚军,也能带给我们一些醍醐灌顶之启示:首先,弯道超车的模式不适用于芯片行业。


国家可以给芯片精英以优渥条件,他们需要绝顶聪明,耐得住寂寞,愿意投身一项“需要三代人努力”的事业。


中国时下浮躁的社会环境,很容易把这样的人才扼杀掉;其次,中国制造要有精益求精的心态,并转化成强烈的执行力。


要知道,很多中国制造生产线的良品率刚刚到95%,就已经沾沾自喜,觉得无可奋斗什么的,但如前文所述,芯片制程单工站良品率要达到99.999%才能实现盈利,如此数字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挑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便是政府力量介入,也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凑够芯片制造的体系和团队,我们依旧需要稳扎稳打地前进,而非不切实际地大跃进。


或许,现在全球缺芯的状态,会给刚刚起势的芯片小厂带来不错的机遇。


毕竟,订单总能带来利润,而钱和时间,总能换回精湛技艺和成熟产业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tougao/6393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6
下一篇 2022-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