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治疗缓解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和慢性疼痛

禅修治疗缓解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和慢性疼痛,第1张

什么是禅?

禅,有很多近似的名称,禅定,禅修、修禅、打坐、坐禅、禅坐,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仅有细微的区别,在此暂不做区分。

随着人们对心灵需求的逐步重视,禅修,已经开始纳入很多人的生活轨迹。禅,也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代名词。在城市乡村的很多地方,无论是寺院、茶馆、餐厅、会所,常常能看到“禅”的踪影。那么,究竟什么是禅呢?

“禅”是外来词,为印度梵文Samadhi的音译,翻译成中文叫做禅、禅定或三摩地。即,使人心安定、平静下来的方法。在禅的后面加上“定”字,不但没有失去原来的音和义,而且更能让人了解禅的内涵。

现代文明所衍生的浮躁与虚荣,激活了人的物欲。快速的生活节奏,高度的工作压力,已经把人心逼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此时此刻,禅定,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危机的最佳选择。

禅有三种:

第一种禅,是佛教最高端的禅。这种禅在中国的开山祖师,是达摩祖师。达摩《血脉论》中说:“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自古至今的禅宗,都一直在修这种禅。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就描述了这种开悟、证悟、顿悟的境界,这也是所有佛教徒所追求的、非常高端的境界——明心见性。

第二种禅,寂止,是没有任何思维的禅。是流传于云南,以及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南传佛教内观的一部分,汉传佛教称之为四禅八定,因为这种禅可以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四种境界,所以叫做四禅八定。藏传佛教称之为寂止,因为它能使人心寂静或宁静,停止杂念。实际上,内观、四禅八定、寂止都是梵文Samadhi的不同名称而已。

第三种禅,是有思维的禅。各种各样的观想、安定下来和思维。通常也叫冥想,这是比较基础的禅,也即在心静下来以后,去观想或思考问题。

冥想与禅修二者有区别也有共同点,冥想常和瑜伽相关,禅修则与佛教的修行有关,英文语境中,二者有时没有区别,它们的形式,就是打坐,在佛教里,也叫坐禅、静坐,达到一定境界后,叫进入禅定。

如果证悟了第一种禅,就可以应对自如地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焦虑与抑郁等等。不管任何问题,只要证悟了这种禅,就能迎刃而解。但证悟这种禅的难度比较高,必须要有相应的基础。除了真正的佛教修行人以外,其他人很难证悟。

无论是什么信仰的人,都可以修第二种禅。在任何宗教信仰的基础上,都可以起修第二种禅。

第三种禅,更是什么人都可以修。就像瑜伽,有信仰没有信仰都可以修,既可以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上修,也可以把信仰的部分完全抛开,而只是将其作为提升、净化、调节心灵的一种方法。

练习第三种禅,既不等于学佛,也不等于加入了其他宗教,而只是一种养生方式。就像锻炼身体一样,这是心灵的一种训练,也是我们长期忽视的一种调节身心的重要手段。

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禅修方式,禅还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在此不加细说了。

为什么要修禅?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冥想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帮助,五分钟的冥想等于熟睡一个小时。

如果内心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则哪怕身体处在非常自由的环境当中,心也得不到自由。轻者觉得空虚、无聊,重者感到沮丧、焦躁,甚至动不动就产生不想活了的念头。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外界的风云变幻。即使表面看来非常成功,实际上却焦虑重重。

在物质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大家唯一的追求,就是简单地解决温饱问题。但在温饱问题不但解决了,而且拥有了庞大的财富、名声、地位等等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有很多问题是物质根本无法解决的。

这时候,禅,就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无数成果证明,通过禅定,就可以让心态重拾健康。对很多感受过禅修好处的人来说,禅修已经不是佛教或其他宗教的专有名词与专利,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灵调节剂。

对很多人来说,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还是一个未知的区域。若想详细、深入地了解精神,佛经无疑是最好的教材。在通晓了精神的本质以后,就知道为什么要修禅了。

佛教认为,我们的精神,可以分为八种不同的层面。最外在的,是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接触外在的光波、声波等对境,而产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五识。第六个层面,是我们平时用来思维、判断、分析的意识,佛教称之为第六意识。第七个层面,是我们平时不怎么能感觉到,却在每一个思维闪念中无处不在的概念,那就是“我”执。

比如,我要上班,我要下班,我要赚钱,我要发展我的事业等等,所有的念头中,都离不开一个特有的、无形的“我”字,佛教称之为我执。第八个层面,是平时根本感觉不到的最基本的意识。

当人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当眼耳鼻舌身的工作完全停止了的时候,当一切思考判断的力量也已经停止了的时候,除了第七个层面的自我感觉一直存在以外,还有一个最基础的潜在能量也存在着。

这种潜在能量不同于西方心理学当中的潜意识。一个人从诞生到死亡之间,它都一直存在。哪怕在人进入深度昏迷或深度睡眠,停止了一切感官活动的时候,因为有呼吸、有心跳、有脉搏,更重要的,是有最基础的意识,所以不会有人把此时的身体称为尸体。

此时此刻,第六意识全都萎缩、消失在最基础的意识当中。之后,这个最基础的意识可以激活并产生我们的第六意识,然后又演化出眼耳鼻舌身识,当昏迷者或睡梦者从深度昏迷与深度睡眠当中醒来的时候,又可以看得到并感知到世界的一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有精神的思维活动,就有意识的波动。意识波动的幅度越大,人的脾气就越容易暴躁。当我们生起嗔恨心,强烈地抱怨或非常不开心的时候,意识波动的频率与幅度都相当大。这种波动,会让当事人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与行为,而出现骂人、打人的举动。

在这个时候,禅的功能就显现出来了。通过修禅,就可以控制意识的波动。这里面没有任何信仰与玄虚的成分,完全像吃饭可以填饱肚子一样真实可行。只要加以训练,人人都可以亲身体验到这种效果。

哪怕最普通的禅,也完全可以把人的思维归零。所谓归零,也即进入潜在的第八识。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叫做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梵文音译,按照唐朝前后的习惯翻译成汉语,就叫做藏识。

为什么叫藏识呢?因为它像宝藏一样,储存着我们的各种记忆和能量。比如,即使五年前见过一个人,之后五年之间都互不联系,也互不想念,但在五年后再次看到这个人的时候,却完全能认出来,这就是藏识的作用。同样,一个人的脾气、性格、习惯等所有的种子、数据、信息,都储存在藏识这个“硬盘”当中。

当人的思维波动太大的时候,很多东西就会被覆盖。不但情绪无法稳定,智慧也会受到限制。当人的思维归零的时候,在零的层面上,没有好坏之分,似乎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虽然实际上并没有超越时间和空间,但从禅修者的感觉而言,已经完全超越了时空,没有任何开心和不开心。经过长期禅修训练的人,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安宁与智慧。

西方十分流行的催眠也是差不多的原理,让催眠者进入到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此时精神的波动大幅降低。在这种状态中,就可以回忆起一些平时不可能记起的,早已遗忘的久远记忆。

比如,有人天生就有恐高症,或一些莫名其妙的心灵障碍,通过催眠,就可以找到这些障碍的根源,心灵问题就可以随之而化解。当然,催眠的准确率与治愈率只能达到百分之五十,而禅修的功效就更为明显了。

在藏识的状态中停留,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这就是修禅。刚开始的时候,哪怕能停留三十秒、一分钟,就已经很不错了。但若能继续用功,就可以在这个状态中停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这样长期熏习,生活中的任何风浪、违缘,都可以化为云烟,焦虑、暴躁等负面情绪更是能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禅定,完全可以突破焦虑的层面,进入到意识的最深层。在最深层的状态中,完全可以感觉到无比的自由、轻松、宁静与快乐,佛教称之为禅悦。长期修禅的人会上瘾,因为修禅所带来的快乐,已经远远超越了外在物质刺激感官而产生的所谓快乐。

另外,当意识降到零度的时候,头脑会变得非常灵敏。哪怕过去或当下发生的细微事物,都能清晰地觉察。过去的很多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的思想火花和智慧灵感,很多都来自于这种状态。

大家都知道,连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也会安住于禅定,并将禅定的智慧应用于工作与生活。同样,企业家在面临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若能通过这种方式去思考,一定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其实,佛教所讲的神通,也是从这个状态当中提取出来的。

神通有真有假。社会上有很多人会说自己有神通,但不一定都是真的。不过,神通本身却并不神秘,它只是心灵的一种功能而已,我们不要全盘否定。当然,如果有人用所谓的神通来欺骗,那就另当别论了。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打坐,所以一直没有开发出意识深处的很多潜能。要知道,心浮气躁、不知安闲的心,永远接触不到这个层面。因为孤陋寡闻,所以很多人也不相信心灵的巨大能量。

其实,不仅仅是心灵,包括物质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在三百多年前,有人说普通人在一天之内,就可以从地球的这一边飞到地球的那一边,大家都会认为那是天方夜谭,但科学家却让它实现了。同样,精神的潜在能力更不可小觑,我们千万不要一叶障目,用固有的知见,去看待超出想象的事物。

对大多数人来说,如何用禅来解决生活当中的痛苦、压力,是最现实也最迫切的问题。

真正的快乐,就在内心当中。禅悦不依靠外在的任何物质,却可以起到养生、缓解压力、消除失眠、治疗抑郁症等作用。

当然,如果抑郁症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病患者连禅修的能力都已经丧失,也谈不上用禅修来治疗抑郁症。在这个时候,可以先吃点药来控制症状,然后开始修禅。

慢慢地,就可以放弃药物治疗了。就像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可以使身体健康一样,从禅悦当中,也可以提炼出精神必须的营养,以保持精神的强大与灵动。

修禅与文化水平高低没有关系,与经济条件好坏也没有关系,不管你是企业家、社会精英,还是下岗工人、弱势群体,无论是感觉压力巨大、心情不爽,还是生病、失眠、脾气暴躁等等,修持第二种禅与第三种禅,都能帮助你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同样,若能用功修炼,一定能控制住贪婪、嗔恨、傲慢、嫉妒等负面情绪与毁灭性的情绪,让内心在某种程度上达到非常自由的境界。所谓自由的意思是,只要不想焦虑,就完全可以做到不焦虑;只要想开心,就完全可以长期保持开开心心的状态。

禅修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万事万物都是生灭变化的,即无常的,但是人却会对本质无常的愉悦感受产生习惯性的贪爱、执取的反应,希望其永住;而对不愉悦的感受则产生嗔恨、排斥的反应,希望其快消失,因此人类痛苦烦恼的真正根源不是感受本身愉悦与否,而是这种贪嗔反应。

如果能去掉这种习性反应,就可从痛苦中彻底解脱。

禅修的训练,一是将注意力集中于“现在”,这是我们真实活着的唯一瞬间;二是对“现在”所呈现的所有观念不作评价,接受每个到来的时刻,无论是愉悦的不愉悦的、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注意当下”与“不作评判”,减少甚至停止意识的活动。

通过训练,使专注力得到提升,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得到提升,使人的思想接受意识的控制而不四处游荡,不会一味沉浸于过去,也不会无畏的担忧未来,积极专注的面对、接受当下,从而,使人敏锐而身心和谐,心理和生理保持积极的健康状态。

也可以说,禅修实际上是调伏意识的过程,也就是对心理和精神重新塑造过程。

如何用禅修治疗心理疾病?

我本人曾经有过很严重的焦虑,也有过抑郁、强迫症状,并以通过禅修的方式来对治,取得了很好的自我治疗效果。

西方的心理学家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大量临床经验。正念疗法就来源于南传佛教的禅修,目前在很多西方国家得到很广泛的应用,用来治疗和缓解焦虑、抑郁、强迫、冲动、人格障碍、成瘾、饮食障碍、人际沟通等情绪心理问题。禅修也有人用来缓解各种慢性疼痛,效果很好。

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疑病症等病症,由于其主要的关键症状都是意识和思想的造作,而禅修实际上是调伏意识的过程,也就是对心理和精神重新塑造过程,因此可以说直接针对要害症状。

尤其是第二种无思维的禅修,经过训练后,对抑郁、强迫、焦虑的“胡思乱想”的症状,会直接令其停止,从而达到治效果。

但是,要想以禅修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首先最好要学习理念和认知层面的见解,其次,要长期练习体验,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正念禅修创始人卡巴金博士的一个典型的方案是,两个月内,每周听一次2小时的课,每天在家练习禅修1小时,这样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良好的体验。

正念禅修是从佛教禅修中经过改良的一个成功的心理治疗方法,但我个人更倾向于用南传佛教或大乘禅宗的原滋原味的禅修理念和方法,因为,从语言文字上与我们更接近,也同样可以与宗教无关,而且可能更适合国内的文化和传统。

个人练习治疗心理问题时,主要选用第二种无思维的禅,同时结合有思维的禅,起初入门时,需要有经验的人指导,之后,可以自己进行练习。

如果您有抑郁、焦虑、强迫、恐惧、躯体障碍、慢性疼痛等困扰,可加作者微信参与禅修学习的体验。

绝处逢生 [jué

chù

féng

shēng]

汉语成语

绝处逢生是汉语成语,拼音jué

chù

féng

shēng,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希望。常言“吉人天相,绝处逢生。”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生死攸关。出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喜得绝处逢生,遇着一个老者携杖而来。”。

中文名

绝处逢生

jué

chù

féng

shēng

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希望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基本信息

【解释】:绝处:死路。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示例】:常言“吉人天相,绝处逢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生命攸关

绝处逢生是指的生肖是马。

绝处逢生 : 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希望。

无 谐音为 午。生肖 :(午)马

绝处逢生(汉语成语):拼音是jué chù féng shēng,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出自《钱大尹知勘绯衣梦·正名》。

中文名:绝处逢生

拼 音:jué chù féng shēng

出    处:《钱大尹知勘绯衣梦·正名》

注    音:ㄐㄩㄝˊ ㄔㄨˋ ㄈㄥˊ ㄕㄥ

解    释: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近义词:转危为安

反义词:坐以待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tougao/64844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3
下一篇 2023-03-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