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怎么进行段落缩进,如何让第二自然段接到第一自然段?拜谢!...orz

WPS怎么进行段落缩进,如何让第二自然段接到第一自然段?拜谢!...orz,第1张

删除段落标记或换行符,可将两段合为一段:光标放在上一段的末尾,按Delete.

如果需要删除的比较多,可选中文字,查找:^p,替换为:(空)。

选中文字,拖动水平标尺上的缩进滑块,可进行缩进设置。段落用首行缩进。

网上拷贝的文本,可用“文字工具”协助处理。

失意体前屈(Orz,Ot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或心情图示)。原本指网络流行的表情符号:○| ̄|_,这个形状好像是一个人被事情击垮跪在地上的样子,是用来形容被事情打败或者很郁闷的,表示失意或沮丧的心情。还有佩服以及膜拜的意思。orz传入台湾的时候,加入中国元素囧,改编囧rz,在2008年各大媒体上广泛流行。网络:膜拜的意思,常用在游戏里表情,发贴人的心情等地方。

反应,已经成为化工行业研讨的重点,因此更清晰的认知和了解这一行业非常重要。目前关于微反应器的科普和介绍有非常多的版本,但由于完整性和保密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都很难构建起对这一行业的体系化认知。

经过深度沟通和打磨,我们还是邀请到了老朋友丁全有先生为我们做了系列文章,来科普和介绍微反应器相关知识。

因为内容较多,我们将分4期来呈现相关内容,

以下为首期内容,主要介绍了

微反应器的定义和物理原理

1 前言

过程强化和绿色化学是目前化工发展的两大动力。微结构反应器和装置在化学合成和生产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合成是在具有非常微小通道和通常用于检测或催化目的的纳米结构元件的实验室芯片设备中进行研究的。

具有微结构元素的连续流动反应器已经在实验室工艺研究和开发以及中试规模生产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精细化学和药物生产中,中试规模通常也是生产规模,然而散装化学品则以更大规模生产。在这里,微结构设备的应用仍然很少,但对于气相工艺,首先应用已经被报道。微反应器构成一个受限制的连续 *** 作系统,在微小的,高度适应的通道中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善工艺条件。化学和生物化学转化可以在显着增强的混合和传热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可以控制停留时间。典型的反应是快速或危险的或者在强化工艺条件下使用不稳定的中间体进行的。一个关键点是合成路线和工艺从实验室按克级或者甚至毫克级到吨和多吨级的一致放大。

在均相系统中,物种和能量在短距离内的混合和传输是快速的,并受扩散、平流和对流的控制。非均相系统中由液滴生成和进一步的聚合和分散决定。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均相流体,这是多相流体的一个良好起点。

优良的传热性能是微结构通道的一个主要优点,因为表面积与体积比高,体积小,可用于处理高热放热反应或温度敏感材料。这一论点经常被扩展到关于等温反应器 *** 作和反应器固有安全性的陈述。

复杂微结构通道具有弯曲曲线、波纹壁或反复收缩和分流通道单元,在中等流速下产生二次流结构,从而实现高效快速的混合。进入反应器板内微通道的流体通过接触元件、多个混合和停留通道元件,每个元件都有单独的设计。液液混合、气液混合均需要不同的结构形式,以下对液液混合及气液混合各自的通道结构形式及典型反应所应用的微反应器形式进行介绍。

2 微结构反应器的特性

2.1微结构反应器的定义

通常但并非排他地说,微结构反应器是具有三维结构的反应器,其内部尺寸在毫米以下,更具体地说是在10到100微米之间。因此,与常规化学反应器相比,这些微结构反应器的主要特征是高表面积体积比。微结构反应器的表面积体积比介于10000至50000 m

2

·m

-3

之间,而传统反应器的表面积体积比一般约为100 m

2

·m

-3

,极少数情况下能达到1000 m

2

·m

-3

。由于传热系数与通道直径成反比,因此获得了大约10 kW·m

-2

·K

-1

的传热系数,这显著高于传统的热交换器。这种高热交换效率允许在微结构内的反应混合物实现快速加热和冷却,从而可以在等温条件下进行具有精确限定的停留时间的反应

]

。热量的扩散及微结构反应器内反应热的积累被抑制,从而阻碍了不希望的副反应的出现。在许多情况下,其结果是获得了更高的选择性、产量和产品质量。因此,微结构反应器可用于快速和/或强烈放热或吸热的化学反应

[23]

除了热传递,微结构反应器中的质量传递也得到显着改善。微混合器的混合时间(低至几毫秒)通常小于传统混合系统,并且由于微混合器的尺寸小,其扩散时间非常短,因此使用微混合器时质量传递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可以大大降低

]

微结构反应器的第三个方面是微流体在微通道中的流体动力学流动,这是微流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

。其流动主要是层流,定向且高度对称。此外,多相流通常在相之间呈现出高阶性。微结构反应器所显示得这些特征能够允许模拟和建模系统开发并合理设计出微处理工程装置。在许多情况下,在微结构反应器中可以直接应用基本物理机制或内在动力学。停留时间分布的预测和确认对该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受控多相流”是由于表面和界面力的主导,以及定制的活动区域。许多出版物致力于研究毛细管流动、段塞流、分段流或六边形流等条件,这些也只是举几个例子。

在微小体积中发生的反应,更容易控制工艺参数,例如压力、温度、停留时间和流速。强烈放热或爆炸反应的潜在危险也可以大大减少。在与有毒物质或更高的 *** 作压力的反应中也可以获得相对更高的安全性。微型化对爆炸机制具有直接影响,能够抑制那个剧烈的链反应。这将可以大大扩大先前爆炸制度中的安全工作范围。事实上,有毒物质或在高压下的反应已经实现了相对更安全地进行。Veser

]

解释说道,由于存在有效的固定条件,而不是通过安全预防措施,因此可以实现相对容错的安全水平。

由于微结构反应器具有上述特性,微结构反应器可以有利地用作获取反应过程信息的工具,其允许在短时间内以更高的安全性将反应过程转移到试验和生产规模。微结构反应器也可用于优化已经运行的反应工厂。Worz等人(巴斯夫)已成功记录了许多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化学品生产的例子。

微结构反应器也为新的生产概念提供了思路。根据生产需求,可以并联多个微结构反应器或此类子单元,以便生产足够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数量

[45,46]

。正如我们所目睹的大型工厂,其尺寸化和产能利用问题终将会被消除。应该指出的是,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些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当前技术在微结构反应器的复杂连接和结垢问题明显存在问题,仍然需要解决;以及工业使用该潜力技术的犹豫不决。后一个因素通常基于合理的原则,主要源于所涉及的化学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不愿意从已知和可靠的程序(在这种情况下,是批量 *** 作)进行改变。

然而,解决这些技术障碍似乎只是时间问题。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德国公共资助的DEMiS项目,该项目与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在该项目的框架内,在哈瑙建立了一个非均相催化气相反应试验工厂。该工厂的核心是一个微结构反应器(两层高)。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关键的建设性、过程和 *** 作问题,从而证明该技术在工业规模上的可行性,如图1所示。

很明显,未来将更频繁地选择使用微结构反应器的多尺度方法(例如,对于具有不同最佳特性内外尺寸的工艺设备创新),而不是用于试验和生产 *** 作的“整体结构” 这也符合微反应器的座右铭:“只有尽可能的小”。多尺度的另一个方面是“小是大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在大型反应器或大型工艺工程组件旁边使用小型反应器的混合替代品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放大和编号的方法,结合传统和微处理工程 *** 作的最佳特性。

因此,所有这些方法通常适用于辅助连续 *** 作模式。在某些情况下,不连续的间歇反应也可以通过以经济上有利的连续工艺模式应用微反应器来进行。 

图1.Degussa用于气相反应先导 *** 作的实验反应器

2.2 微结构反应器中化学过程的物理原理

微结构反应器通常以层流为特征:根据速度和通道尺寸,雷诺数通常介于1和1000之间。因此,微结构反应器中的混合过程仅限于扩散和二次流动。湍流引起的混合过程,例如搅拌,通常是不可能的。因此,至今还未观察到从宏观到微观混合的典型案例。微混合几乎完全是从常规的周期性浓度曲线开始,优选具有陡峭的梯度。因此,在微混合器中可以实现非常短的混合时间:对于液体来说,通常是一秒到几毫秒。

类似地,微结构反应器也确实产生了非常有效的热传递。应该注意与宏观设备相比,对流体和反应器材料中的热传导的不同贡献。乍一看,玻璃是优于铜作为逆流材料的。但据计算,在玻璃中,轴向导热性能显着降低,这将会对温度曲线产生负面影响。除了流体-流体传热之外,微结构反应器中直接通过构造材料的热传导是有利于设定反应区域中的温度或消散反应。例如,这可以通过电加热来完成。高壁体积与反应体积比是有利于控制反应的。复杂的情况,例如,研究微结构外壳热传导的影响,最近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主题。由于组件由具有不同导电性的材料制成,因此在狭窄空间和界面处的热传递相当复杂,并且需要用到加热或移除热量等特殊方法,例如,冷却流体流的不对称引入。

微反应器的小反应体积也是其技术安全性的优势所在。小的内部尺寸不仅有利于帮助除热,而且还可以机械地控制反应,其中例如,自由基链终止使得非爆炸性区域与常规反应器相比明显更宽。这是由于在微通道壁上存在自由基的表面区域反应(猝灭)。

层流导致通道中的速度分布通常呈抛物线形状,这可导致相对宽的停留时间分布。然而,在高温低压和/或窄通道中发生的气体滑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哈根-泊肃叶流动时的浓度分布在完全扩散时也采用抛物线形式。但是,在狭窄通道中具有较高扩散常数的物种的流动存在极端情况。在这些情况下,轴向和径向扩散可能占主导地位,这将导致出现相对于通道横截面的塞子浓度分布。

微通道中单相流的介绍明显比微处理工程本身更早。热传递的影响已被彻底研究,并且已经研究到由小型化可能引起的异常和特性。一些专家对这些方面的许多结果提出了挑战,因此这仍然是一个正在激烈讨论的主题。如今,已知还存在许多大约二十年的微流体现象仍等待应用微处理工程进行研究。

对于液-液和气-液混合物,已经记录了其在微结构反应器微通道中的多相流。韦伯数,即惯性与表面力的比,适合于它们的描述。微通道中的韦伯数很小,通常小于1。测定了降膜微反应器中的流量值为10

-3

。特别是,气体流动的流动模式图等同于整体结构中有着良好的流动状态,即在中间通道中流动。第一次模拟研究致力于描述微通道中的多相流。对微喷嘴中的液滴和气泡形成的理解,从微工艺工程开始就已经了解到了,近来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对于在分段气-液和液-液流(毛细管流动和团状流)中的流体段内部使用内部循环也是如此。最近出现了对微通道中单相或多相流脉冲 *** 作的第一次描述。

我们已经开展了几项关于微通道中流体等分布的研究,这些研究与编号概念与之十分相关。这里主要介绍了具有各种补偿安排的阵列理论气体分布研究。验证这些预测的实验结果仍然很少。

2.3 微结构反应器的几何参数和工艺尺寸

为了指出微结构反应器和传统设备之间的差异,下面将讨论四个几何参数和三个工艺尺寸。

反应器体积:微结构反应器的内部体积可以小至1 mL到几毫升。典型的大型反应器的内部容积可以从100 mL到几升。而工厂传统反应器的内部体积与微结构反应器相比非常大,例如30 m

3

,即30000 L。

反应器比表面积:对于上述的反应器体积,微结构反应器的内比表面积为几万m

2

·m 

-3

,而较大的传统反应器通常仅具有约100 m

2

·m 

-3

的比表面积。

特定的相界面:根据微结构反应器的尺寸、流动类型和工艺参数,用于液-液混合物的微通道,其内部流体流动存在约5000至50000平方米的特定界面。气-液混合物的相应界面值略低。现已确认了降膜微反应器的最大相界面值超过了20000 m

2

·m 

-3

。而许多用于相关应用的传统装置仅实现了有限的接口,只有大约100 m

2

·m 

-3

。传统的特殊设备,例如用于气液接触的冲击射流反应器,也只能达到约2000 m

2

·m 

-3

薄膜厚度:在通过微通道的下降薄膜中测量到了25毫米的薄膜厚度。这比大型降膜反应器小了约10倍。在气-液段塞流中,如果在具有相同流体混合物的环形流动的情况下,泰勒气泡和通道壁之间可能存在更薄的薄膜。但由于该实验进行十分困难,故不存在一个确切的值。

混合时间:在优化了的混合器中,液体混合物的典型混合时间不到一秒钟。在某些情况下,还证明了存在毫秒的混合时间。这相比于具有从一秒到几十秒的混合时间的大多数传统搅拌器来说更快。

传热:在用于液体流动的微型热交换器中测量到非常高的传热系数,高达25000 W·m

-2

·K

-1

。这明显高于传统装置的传热系数。而对于气体热交换也是如此(对于微通道,数百W·m

-2

·K

-1

)。我们还测量了微结构反应器的功率密度,例如,用于气体热交换的反应器具有2000W·L

-1

的功率密度,从而大大增强了该领域的现有技术水平。

能量:只有少量的研究报告可用于研究静态混合器的能量输入。现已经通过产生具有相等直径乳液的方法测量了微混合器和涡轮混合器所需的能量输入。在已经设定的条件下,微混合器的能量输入相比于涡轮混合器减少了十倍。

2.4 关于微结构反应器中反应的观点

到目前为止,微结构技术似乎主要是由工艺工程师注意到的,而非工业研究领域的化学家相对更少。这可以通过几年过去直到新技术可用于展示其潜力的事实来解释。与此同时,许多已知的化学合成,仅举几例,如Wittig反应、Knoevenagel反应、Aldol反应、Ugi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Hantzsch反应、Diels-Alder反应,偶氮偶合反应、Suzuki偶联反应和Enamin反应

]

,这些都已成功应用微结构反应器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传统反应器相比,微结构反应器的反应结果都有所改善

[80]

。氟化、氯化、硝化、氢化和氧化反应都已在许多实例中有具体介绍。化学转化的范围包括许多已知的化学反应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脂肪族上的亲核取代、芳族化合物的亲电取代、环合反应和自由基聚合反应。大规模工业过程也具有可行性,例如安德鲁索夫过程,而环氧乙烷的合成也可以证明其在较小规模上可行。

在明天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

不同结构的微通道反应器

同时透过详实的案例

介绍其在非催化反应和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本文作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tougao/78635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0
下一篇 2023-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