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牒是什么意思

文牒是什么意思,第1张

文牒是历史上指官署或者军队等机构发出的公棚族文或文件

拓展:古代的文牒通常由一定格式的文书和印章组成。文书包括题目、正文、签名、日期等,有时还有印章或手迹。印章是文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证实文牒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通常由官署或者军队的高级官员留下。

在古代,文牒的传递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如缮写、签名、盖章、传递等,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因此文牒的处理和传递是一个非常搏没繁琐的过程。

在现代,文牒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基和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常用的交流方式,文牒的传递和处理也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同时,现代的文牒也更加注重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和保密性,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清代佛教文牒可收藏。根据查询相关公开敏桐信息显示,清代佛教信枣文牒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佛教文牒是指由政府发给佛教僧侣的证明文件,表滑拿拆示其乃依法得到公家经试通过认可,非由私人剃度出家,文牒起源于北魏。

度牒”是指由政府发给僧侣的证明文件,表示其乃依法得到公家经试通过认可,非由私人剃度出家。

度牒起源于北魏。唐天宝六年(七四七)诏令天下僧尼须经由尚书省祠部出具“祠部牒”的度牒以为证明。出家僧尼须领取度牒后,方可受戒,受戒后再领取戒牒,此皆由官方颁发。故度牒又称“祠部牒”。僧尼以度牒为身分凭证,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免除税赋、徭役等。僧侣行脚时,必须随身携带度牒,以便随时证明其睁毕为公度僧侣。至清代为止,代代沿用。

“戒牒”是指僧尼出家受孝早纤戒后所得到的证件。根据《释氏稽古略》卷三载,唐宣宗大中十年(八五六),曾敕任辩章法师为三教首座,命僧尼受戒给牒,此为我国僧尼正式受戒给牒的滥觞。

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一三六八—一四二四),曾三度颁敕僧众受戒者,须随身携带牒文作为执照,遇关津隘口之处,须经验明才准予放行,戒牒遂成为僧尼的旅行护照。清朝雍正时,戒牒改由传戒寺院发给。

民国之后,已无度牒的颁予,仅存戒牒之制,而由中国佛教会或传戒寺院颁发巧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tougao/8179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