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redis hash tags

关于 redis hash tags,第1张

Redis 的特性决定了它本身就不适合做统计方面的 *** 作。因为没有像 SQL 一样的结构化查询语言。这里为你提供一种解决思路,但是需要修改你的数据组织方式:

在 redis 中,如果的确有统计的需求,可以使用 SortedSet 有序集合。有序集合中每个 key 对应一个 score,可以根据 score 来排序取值。

举个例子:

redis> ZADD age 10 jack

(integer) 0

redis> ZADD age 15 tom

(integer) 0

redis> ZADD age 25 peter

(integer) 0

上面的代码为 age 这个有序集合插入了三条数据,以三人的 age 作为 score。如果你想统计年龄区间在10-20之间的,如下所示:

ZRANGEBYSCORE age 10 20

如果说你要存储的数据不是简单的字符串,没有办法直接作为 key 来存储,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案解决:

将数据转为 json 格式的字符串作为 key,取出时再将 json 字符串还原为代码可支持的格式。比如在 python 中就可以使用 jsondumps 将字典转为字符串,从 redis 取出时再使用jsonloads还原。

以 id 作为 key,然后再使用另外的 hash 或者其他数据结构来存储实际用户信息。这样就需要先根据统计字段查出 id,再根据 id 去查完整信息,需要有两次查询。

但是以上的解决方案只适用于你只有一个用来统计的字段,比如你提到的年龄。如果你有多种统计需求,理论上来说肯定也有解决方案,但是我觉得你应该考虑一下是否真的需要使用 redis 来完成这个工作。毕竟 redis 的使用场景限制了它无法做像 SQL 一样复杂多样的统计。你可以考虑一下其他的 NoSQL,比如 mongodb。

根据你的使用场景选择工具才是最明智的,而不是手里有把锤子就看什么都是钉子。

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使用ziplist编码:

SpringBoot—实现n秒内出现x个异常报警

思路:

借助Redis的zSet集合,score存储的是异常时的时间戳,获取一定时间范围内的set集合。判断set个数是否满足条件,若满足条件则触发报警;

注意点:

相关API:

Redis实现延迟队列方法介绍

基于Redis实现DelayQueue延迟队列设计方案

相关API:

SpringBoot2x—使用Redis的bitmap实现布隆过滤器(Guava中BF算法)

布隆过滤器: 是专门用来检测集合中是否存在特定元素的数据结构。

存在误差率: 即将不在集合的元素误判在集合中。

所以布隆过滤器适合查询准确度要求没这么苛刻,但是对时间、空间效率比较高的场景。

实现方式:Redis实现布隆过滤器——借鉴Guava的BF算法:

SpringBoot2x中使用Redis的bitmap结构(工具类)

注意:bitmap使用存在风险,若仅仅计算hash值,会导致bitmap占用空间过大。一般需要对hash值进行取余处理。

根据Redis是否存在key,判断锁是否被获取;

锁应该是一个对象,记录持有锁的线程信息、当前重入次数。所以应该使用Redis的Hash结构来存储锁对象。

31 网络波动造成释放锁失败怎么解决?

需要为锁加上超时时间;

32 任务未执行完毕时,锁由于超时时间被释放?

线程一旦加锁成功,可以启动一个后台线程,每隔多少秒检查一次,如果线程还持有锁,可以不断延长锁的生存时间。

主从切换时,从服务器上没有加锁信息,导致多个客户端同时加锁。

list结构底层是ziplist/quicklist(可看着一个双端队列)。常用命令:

使用list作为对象的缓存池。通过rpush放入对象,通过lpop取出对象。

若是阻塞取,可以使用blpop命令实现。

Redis和Lua脚本(实现令牌桶限流)

数据结构选择hash。

hash里面维护:最后放入令牌时间、当前桶内令牌量、桶内最大数量、令牌放置速度(元数据)。

被动式维护:

命令:incr原子累加;

对一段固定时间窗口内的请求进行计数,如果请求数超过了阈值,则舍弃该请求;如果没有达到设定的阈值,则接受该请求,且计数加1。当窗口时间结束,重置计数器为0。

优点:实现简单,容易理解;

缺点:流量曲线可能不够平滑,有“突刺现象”。

1 一段时间内(不超过时间窗口)系统服务不可用。 比如窗口大小1s,限流为100,恰好某个窗口第1ms来了100个请求,然后2ms-999ms请求都会被拒绝。这段时间用户会感觉系统服务不可用(即不够平滑)。

2 窗口切换时可能会出现两倍于阈值流量的请求。 比如窗口大小1s,限流大小100,然后在某个窗口的第999ms有100个请求,窗口前期没有请求。所以这100个请求都会通过。然后下一个窗口的第1ms又来100个请求,然后全部通过。其实也是1ms内通过的200个请求。

命令:Redis的incr命令

是对固定窗口计数器的优化,解决的是切换窗口两倍阈值流量的场景。

具体解决方案是:将限流窗口分为多个小的限流窗口,各个限流窗口分别计数。当前时间大于窗口最大时间时,将头部的小窗口数据舍弃,尾部新增小窗口来处理新请求。

优点:本质上是对固定窗口的优化

查看redis key的值的具体 *** 作步骤如下:

1、百度搜索Redis Desktop Manager,进行下载安装。

2、打开软件,点击连接到Redis服务器。

3、打开新增服务器,输入名称,地址,密码,测试连接并保存。

4、点击保存,添加好的连接,连接正常,即可查看redis key的值。

常见的Redis集群架构是三主三从的结构,为了保证数据分片,redis采用了Hash槽的概念,即:

常见的三主三从结构,将solt平均分到三个节点

如果存入一个值,按照redis cluster哈希槽的 算法 : CRC16('key')384 = 6782。 那么就会把这个key 的存储分配到 B 上了。同样,当我连接(A,B,C)任何一个节点想获取'key'这个key时,也会这样的算法,然后内部跳转到B节点上获取数据

新增一个节点D,redis cluster的这种做法是从各个节点的前面各拿取一部分slot到D上,会变成这样:

同样删除一个节点也是类似,移动完成后就可以删除这个节点了。

Redis的Hash槽分配不是 一致性Hash ,一致性Hash是成一个hash环,当节点加入或者失效的时候,在环上顺时针找到对应节点。而Redis集群属于手动分配 线性Hash槽 ,需要手动指定,并且尽量做到各个节点solt平均分配。

而至于为什么Redis没有采用一致性Hash,因为如果一个节点失效,把数据转移到下一个节点,容易造成缓存雪崩,而采用hash槽+副本节点失效的时候从节点自动接替,不易造成雪崩。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 redis hash tags全部的内容,包括:关于 redis hash tags、RedisUtils工具类、怎么统计redis的hash中的某个字段个数,在线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web/101446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