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3,H264简介

H263,H264简介,第1张

概述找了找Wikipedia中相关介绍,简单总结如下:   相关背景: 1995年,ITU-T针对低比特率视频应用制定了H.263标准,当时H.263被公认为是以像素为基础的采用第一代编码技术混合编码方案所能达到的最佳结果。在随后几年中,ITU-T又对其进行了多次完善,以提高编码效率,增强编码功能。1998年发布了H.263+;2000年发布了H.263++。尽管采用H263编码技术较H261编码在压

找了找Wikipedia中相关介绍,简单总结如下:

 

相关背景:

1995年,ITU-T针对低比特率视频应用制定了H.263标准,当时H.263被公认为是以像素为基础的采用第一代编码技术混合编码方案所能达到的最佳结果。在随后几年中,ITU-T又对其进行了多次完善,以提高编码效率,增强编码功能。1998年发布了H.263+;2000年发布了H.263++。尽管采用H263编码技术较H261编码在压缩率和图像质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H.263信源编码算法的核心仍然是H.261标准中采用的 DPCM/DCT混和编码算法,原理框图也和H.261十分相似。 @H_404_15@

 

2001年12月,ITU-T和ISO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视频编码的专家联合组成视频联合工作组(JVT,Joint VIDeo Team),负责制定一个新的视频编码标准,以实现视频的高压缩比、高图像质量、良好的网络适应性等目标。随后JVT制定出的视频编码标准被ITU-T 定义为H.264;该标准也被ISO定义为14496-10(MPEG-4 第10部分)高级视频编码(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标准。 @H_404_15@

 

 

H263:
1、H.263是由ITU-T制定的视频会议用的低码率视频编码标准,属于视频编解码器。H.263最初设计为基于H.324的系统进行传输(即基于公共交换电话网和其它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进行视频会议和视频电话)。后来发现H.263也可以成功的应用与H.323(基于RTP/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H.320(基于综合业务数字网的视频会议系统),RTSP(流式媒体传输系统)和SIP(基于因特网的视频会议)。
2、H263是为视频会议/视频电话设计的视频压缩标准,低比特率压缩格式。
3、好多Flash VIDeo内容(YouTube,Google VIDeo,myspace,etc),是用的Sorenson Spark格式(H263规范的不完整实现)。但现在好多网站也用VP6或H264来enCoding。
4、H263经常被用于3gp的container format。
5、在某些没有软件专利的国家,H263视频通过ffdshow,VLC媒体播放器和MPlayer这样的软件,使用LGPL协议的libavcodec库(它是FFmpeg工程的一部分)进行编解码。

 

 

H264:或者叫AVC以及MPEG-4第10部分
AVC(高级视频编码)
1、H.264/MPEG-4 AVC是一个块导向(block-orIEnted)、以移动补偿为基础(motion-compensation-based)codec标准
2、H264使用范围:蓝光discs,YouTube,iTunes,Adobe FlashPlayer,MS Silverlight,广播服务(DVB,SBTVD),卫星电视直播服务,有线电视服务,实时视频会议。
3、设计目标:高视频质量、低比特率,不增加设计及实现的复杂性。

4、从视频标准的发展来看,H.264作为国际两大标准组织确定的共同标准,全面覆盖了视频通信、广播、存储等各方面的应用,采用H264的视频标准协议的会议电视系统是合理的选择。

5、采用H264编码协议的优势: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宏块分割:H.264支持7种模式。最小可达4×4的小块模式的运动补偿为运动详细信息的处理提高了性能,减少了方块效应,提高了图像的质量。 @H_404_15@高精度的亚像素运动补偿:在H.263中采用的是半像素精度的运动估计,而在H.264中可以采用1/4或者1/8像素精度的运动估值。运动估计后的残差小。 @H_404_15@多帧预测:H.264提供可选的多帧预测功能,在帧间编码时,可选5个不同的参考帧,提供了更好的纠错性能,这样更可以改善视频图像质量。 @H_404_15@去块滤波器:H.264定义了自适应去除块效应的滤波器,这可以处理预测环路中的水平和垂直块边缘,大大减少了方块效应。 @H_404_15@4×4块的整数变换:由于用二变换块的尺寸缩小,运动物体的划分更精确,这样,不但变换计算量比较小,而且在运动物体边缘处的衔接误疾差也大为减小; @H_404_15@先进的量化方法:与H.263等的固定常数量化步长不同,H.264步长是以12.5%的复合率递进的,并对色度系数采用了较小量化步长。这些措施提高了码率控制的能力,并加强了彩色的逼真性。 @H_404_15@


在图像编解码效率上,H.264算法最为领先,MPEG-4和H.263算法基本相同,MPEG-2算法效率最低,但是当图像质量要求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对带宽的要求趋向归一化,即在高带宽(6M和以上)时,各种编码算法提供的图像质量趋同。
同时由于H.264编解码对cpu处理能力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相同带宽下,H.264编解码对cpu的占用率是H.263编解码的6倍以上),当前cpu处理能力难以支撑。

 

参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H.263

http://en.wikipedia.org/wiki/H.264

 

abbr:

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俺也找到了《T-REC-H.263-200501-I!!pdf-C.pdf》,《T-REC-H.264-200503-S!!pdf-C.pdf》,《T-REC-H.264-200903-S!!pdf-E.pdf》等规范,好几百页呢!太专业,俺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看着太费劲,有空再瞅瞅吧!

总结

以上是内存溢出为你收集整理的H263,H264简介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H263,H264简介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内存溢出网站内容还不错,欢迎将内存溢出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web/10252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23
下一篇 2022-05-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