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测试受色度影响吗

tn测试受色度影响吗,第1张

tn测试不受色度影响。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独特的定量装置,定量不受水体浊度和色度影响。U盘一键升级,软件更新更轻松。设备具有故障自动报警功能和异常值、高低值自动报警功能,并能上传至中控系统。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疼痛病症,该病最初于19世纪被描述,由于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舌部疼痛,在20世纪初被Butlin和Oppenheim描述为舌痛症,后来,BMS又被称为舌灼痛、口腔感觉迟钝、舌痛、口痛。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Pain,IASP)将其定义为“独特的疾病学实体”,其特征为“在口腔黏膜缺乏客观临床改变情况下的持续口腔烧灼感或疼痛”。BMS疼痛可能局限于舌,也可伴有口腔干燥、感觉异常和味觉改变等不同症状。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诊断标准以及研究人群存在异质性,对BMS的流行病学评估比较困难且不精确。在已公开发表的系列文章中,普通人群患病率为06%~15%,男女比率约为1∶7,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加,主要影响50~70岁女性,在绝经后期妇女患病率约为18%~33%。

BMS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太清楚,局部因素、系统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唾液腺功能障碍及唾液成分改变等多年来都被考虑是其可能发病因素。近年来,随着临床神经生理学、脑成像技术等研究的进展,BMS病因研究内容也在逐渐丰富。本文就多年来学者们对BMS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1局部因素

11局部不良刺激

不合适的义齿不仅可造成局部黏膜创伤,还能限制舌的正常活动;口腔不良习惯(如咬颊、咬唇、咬舌、反复伸舌自检等)造成舌在牙或义齿之间反复摩擦。

12局部过敏反应

Lynde等通过对BM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最常见的过敏源是硫酸镍(25%)、没食子酸十二酯(03%)、没食子酸辛酯(03%)、混合香料(8%)、过氧化苯甲酰(1%)和肉桂醇(1%)。金属来源主要是在牙科修复体和填充物中发现;没食子酸盐、肉桂醇、混合香料可以在许多常见食物和香料中找到,特别是牙膏和口香糖;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在牙用丙烯酸酯、牙科漂白剂和牙膏中找到。Bui等报道了1例丁香酚过敏导致的BMS患者,在避免接触过敏源8周后随访,灼痛感明显减轻。

13唾液改变

口腔干燥是BMS患者常见伴随症状,不同学者报道的发生率从39%~66%不等。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可能与口干症状判断标准不同有关;但学者发现这类口干症状的BMS患者腮腺功能并无明显异常。

木冬冬等发现,有焦虑症状的BMS患者发生口干的危险性是无焦虑症状的12倍,并且口干受疼痛程度以及血糖高低的影响。孙毅等认为,唾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含量与BMS患者口干症状有相关性。另一些学者认为,唾液中某些成分(K+、Na+、Cl-、Ca2+、免疫球蛋白A、淀粉酶)浓度升高可能是BMS发病的重要原因。

14口腔感染

口腔局部细菌、病毒、真菌感染被认为是引起BMS的因素。Gall-Troselj等发现,在BMS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lder等随之发现,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烧灼感有明显相关性。Nagel等报道了1例唾液中含有大量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DNA的BMS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同时唾液中未再检测到HSV-1DNA;接着他们又发现了2例BMS患者血清中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M抗体水平升高,经过抗病毒治疗后疼痛缓解。

赵曼等在早期研究中发现,白色念珠菌在第一型BMS的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Cavalcanti等发现,在BMS组和对照组之间白色念珠菌的存在无明显差异。因此,白色念珠菌作为BMS病因的观点还不能被证实。

2全身因素

21糖尿病

有学者认为,BMS可能与糖尿病有关,他们发现BMS患者中有2%~10%是糖尿病患者。尽管Sardella等的研究未发现这种关联,但他们认为烧灼感可能是尚未确诊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控制糖尿病或许可以改善和治愈这种口腔烧灼感。

22内分泌改变

Woda等研究发现,BMS患者慢性焦虑或压力会导致肾上腺类固醇调节异常。肾上腺类固醇减少可能会导致皮肤、黏膜和神经系统中神经活性甾体生成异常,与更年期之间的关系证明性腺类固醇急剧下降将进一步导致神经活性甾体生成异常,由于更年期妇女更容易出现BMS和外阴痛,缺乏雌性激素可能是诱发这些症状最常见临床生理机制,舌部和阴道黏膜上的雌激素受体具有微观相似性。但是,激素替代疗法(HRT)并未取得多大疗效,因此雌激素缺乏可能并不是BMS的潜在病因。

23营养缺乏

营养缺乏也被认为是引起BMS的原因,临床检测BMS患者中维生素B12普遍缺乏,使用维生素B12注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锌缺乏可能引起器质性改变,如舌乳头萎缩,导致味觉障碍和舌痛,增加锌摄入量可以改善患者灼痛症状,当锌联合维生素B12和铁一起治疗,临床症状可以进一步得到改善。

24药物影响

Cavalcanti等研究发现,806%的BMS患者长期使用系统性药物,其中355%服用苯二氮类,1935%服用其他抗抑郁药,387%服用抗高血压药。一些药物(如降压药)服用时的症状和BMS症状十分相似,因此,长期系统给药可能是影响BMS的重要因素。

3精神心理因素

尽管尚未清楚精神因素是否与BMS有关,或仅是由慢性口腔灼痛症状导致的结果,BMS仍有可能影响人的总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并降低生活质量。研究报道,BMS患者发生不良生活事件的频率高于未患BMS的人群,而这可能是导致罹患BMS的危险因素。

Bakhtiari等将德黑兰疗养所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卡特尔焦虑量表来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及特征,结果显示BMS患者特征性焦虑评分或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袁福来等研究发现,BM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社会化水平较低,而焦虑抑郁水平却比较高;Sikora等进一步研究发现,焦虑感一般是在BMS症状首次出现并持续一段较长时间后开始的。

4神经性因素

在过去十多年中,三叉神经系统的临床神经生理学、定量感觉测试(QST)、舌黏膜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ENFD)结构分析、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使用,为临床患者的精确诊断评价和对疼痛患者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效敏感工具。通过最近的神经生理学、心理物理、神经病理学和脑成像研究证据证明,神经病理学机制在大多数原发性BMS患者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关于BMS的神经病理性机制学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亚临床型三叉神经痛(TN)

有学者认为,BMS是一种亚临床型TN。三叉神经参与到BMS的证据包括耐热和耐痛阈值降低[由三叉神经下颌支(V3)传递感觉]、4种味觉形式敏感度变化、异常眨眼反射[由三叉神经眼支(V1)调节],约20%的BMS患者出现外周三叉神经病变,多为舌或下颌神经病变。此外,舌支受损可导致口腔内三叉神经病变,该病临床症状与BMS无法区分。

虽然BMS患者可能存在三叉神经损害症状,但TN和BMS却具有不同临床表现。TN的疼痛性质通常呈突然性、剧烈性、短暂性、撕裂样,突发突停,持续数秒至几分钟,出现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常表现为单侧性。而BMS表现为慢性烧灼样疼痛,其强度随全天时间推移逐渐增加,常累及多个口腔部位并不局限于神经分布。

有报道称,TN患者疼痛感比BMS患者更为强烈,急性与慢性TN患者之间疼痛强度无差异,而慢性BMS患者疼痛感要比急性BMS患者更为剧烈;从生理角度看,有90%~95%的TN患者出现三叉神经根压迫,而BMS多为特发性,无明显生理变化。鉴于TN和BMS疾病表现与病因不同,故BMS不太可能属于亚临床型TN。BMS患者出现类似症状,更有可能是因为三叉神经系统存在周围性和(或)中枢性损害。

42外周小纤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纤维按直径大小可分为大神经纤维、中神经纤维和小神经纤维。大神经纤维负责调节运动强度、振动和触觉。小神经纤维包括薄髓纤维A-δ及无髓C类纤维,通过躯体神经纤维介导支配皮肤,并通过自主神经纤维支配平滑肌。小躯体神经纤维损害会导致口腔内出现疼痛、烧灼感、刺痛感和麻木,通常晚间症状最重。

自主神经纤维损害会导致眼干、口干等面部症状。小纤维神经病变常伴随多种医学病症,包括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维生素B12缺乏、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有研究报道称,BMS患者对冷热敏感度存在变化,而舌部物理功能保持完好,这表明舌部小神经纤维损害未影响到大神经纤维对运动功能的调节。

还有学者对BMS患者舌组织的上皮纤维进行结构标记,发现舌上皮内神经纤维显著减少,同样表明了BMS为外周小纤维神经病变。Kolkka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也证实了BMS患者中存在小神经纤维的病变。

43与多巴胺能抑制缺乏相关的中枢性疼痛

部分研究表明,BMS是一种与多巴胺能抑制缺乏相关的中枢性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研究(包括深呼吸心率、心率变异性和交感皮肤反应)表明,有些BMS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呼吸比例发生变化,说明患者存在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同时皮肤反应潜伏期延迟说明存在副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这些研究结果与帕金森病类似,帕金森病是一种与多巴胺能系统功能障碍有关的脑部退行性疾病,据报道多达40%的帕金森患者口腔存在烧灼感,这使得一些临床医生认为BMS与中枢多巴胺能系统存在关联。

一些BMS患者的PET研究显示,多巴胺水平在黑质纹状体神经元及基底节处降低,核团处尤为明显。据报道,若干BMS病例已成功应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证明了多巴胺能系统至少在BMS亚群中存在参与可能。最近有研究者首次在BMS患者的几个脑区域中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定法鉴定到灰质浓度的改变,一些区域突出显示与受试者所评定的疼痛强度相关。

此外,一些与神经性因素相关的疼痛介质引起了学者们对BMS研究的兴趣,Yilmaz等对舌组织使用免疫组化方法证实了在神经末梢减少的神经纤维群及基底表皮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增高,神经纤维不能产生NGF,NGF增高表明上皮内神经纤维减少诱导非神经相关细胞(例如基底表皮层)代偿性产生NGF,增加的NGF水平通过伤害感受器纤维使TRPV1和P物质(SP)表达上调,从而敏化神经元对痛觉过敏,这些伤害性肽从神经元释放反过来刺激受伤感受神经元的靶细胞产生NGF。

什么是TN屏整理

LCD类型

液晶(LCD)方面,从选型角度,我们将常见液晶分为以下几类:段式,字符型,常见段式液晶的每字为8段组成,即8字和一点,只能显示数字和部分字母,如果必须显示其它少量字符、汉字和其它符号,一般需要从厂家定做,可以将所要显示的字符、汉字和其它符号固化在指定的位置,比如计算器。对于段式液晶,我们提供定做业务。

字符型液晶,顾名思义,字符型液晶是用于显示字符和数字的,对于图形和汉字的显示方式与段式液晶无异。字符型液晶一般有以下几种分辨率,8×1,16×1、16×2、16×4、20×2、20×4、40×2、40×4等,其中8(16、20、40)的意义为一行可显示的字符(数字)数,1(2、4)的意义是指显示行数。

图形点阵式液晶,我们又将其分为TN、STN(DSTN)、TFT、UBF、OLED等几类。这种分类需从液晶材料和液晶效应讲起,请参考液晶显示原理。

TN类液晶由于它的局限性,只用于生产字符型液晶模块;而STN(DSTN)类液晶模块一般为中小型,既有单色的,也有伪彩色的;TFT类液晶,则从小到大都有,而且几乎清一色为真彩色显示模块。除了TFT类液晶外,一般小液晶屏都内置控制器(控制器的概念相当于显示卡上的主控芯片),直接提供MPU接口;而大中液晶屏,要想控制其显示,都需要外加控制器。

IT业界名词解释:液晶电视

二、液晶显示器的分类。

常见的液晶显示器分为TN-LCD(Twisted Nematic-LCD,扭曲向列LCD)、STN-LCD(Super TN-LCD,超扭曲向列LCD)、DSTN-LCD(Double layer STN-LCD,双层超扭曲向列LCD)和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CD,薄膜晶体管LCD)四种。其中TN-LCD、STN-LCD和DSYN-LCD三种基本的显示原理都相同,只是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不同而已。STN-LCD的液晶分子扭曲角度为180度甚至270度。而TFT-LCD则采用与TN系列LCD截然不同的显示方式。

TN由于无法显示细腻的字符,通常应用在电子表、计算器上。作为显示器TN系列的液晶显示器已基本被淘汰,STN由于扭转角度较大,字符显示比TN细腻,同时也支持基本的彩色显示,多用于液晶电视、摄像机的液晶显示器、掌上游戏机等。而随后的DSTN和TFT则被广泛制作成液晶显示设备,DSTN液晶显示屏多用于早期的笔记本电脑,由于支持的彩色数有限,所以也称为伪彩显。TFT则既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又逐步进入主流台式显示器市场。

三、TFT液晶显示器的原理。

TFT液晶显示器与TN系列液晶显示器的原理大不相同,但在构造上和TN液晶仍有相似之处,如玻璃基板、ITO膜、配向膜、偏光板等,它也同样采用两夹层间填充液晶分子的设计,只不过把TN上部夹层的电极改为FET晶体管,而下层改为共同电极。

在光源设计上,TFT的显示采用“背透式”照射方式,即假想的光源路径不是像TN液晶那样的从上至下,而是从下向上,这样的作法是在液晶的背部设置类似日光灯的光管。光源照射时先通过下偏光板向上透出,它也借助液晶分子来传导光线,由于上下夹层的电极改成FET电极和共通电极。在FET电极导通时,液晶分子的表现如TN液晶的排列状态一样会发生改变,也通过遮光和透光来达到显示的目的。

但不同的是,由于FET晶体管具有电容效应,能够保持电位状态,先前透光的液晶分子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直到FET电极下一次再加电改变其排列方式。相对而言,TN就没有这个特性,液晶分子一旦没有施压,立刻就返回原始状态,这是TFT液晶和TN液晶显示的最大不同之处。

TN、STN和TFT型液晶显示器比较

TN、STN和TFT型液晶显示器比较如下:

1TN型液晶显示器因技术层次较低,价格低廉,应用范围多在3英寸以下的小尺寸产品,而且仅能呈现出黑白单色及做一些简单文字、数字的显示,主要应用于电子表、计算器、简单的掌上游戏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

2STN型液晶显示器较TFT型工艺简单,成品率较高、价格相对便宜,面向对比强烈与画面转换反应时间较快的商品,因此多应用于信息处理设备。如果在液晶面板前加一片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多种色彩,甚全可达全彩化程度。此种产品多使用于文字、数字及绘图功能的显示,例如低档的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股票机和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便携式产品。

3TFT液晶显示器因为显示反应速度更快,适用于动画及显像显示,故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液晶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在色彩品质及反应速度方面较STN型产品为佳,因此也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各种LCD产品比较:

TN

驱动方式:单纯矩阵驱动之扭曲向列型

视角大小:小(视角+30度)

画面对比:最小(画面对比在20:1)

反应速度:最慢(无法显示动画)

显示品质:最差

颜色: 单色或黑色

价格: 最便宜

适合产品: 电子表、电子计算机、各种汽车、电器产品之数字显示器

STN

驱动方式:单纯矩阵驱动之超扭曲向列型

视角大小:中等(视角+40度)

画面对比:中等

反应速度:中等(150ms)

显示品质:中等

颜色: 单色及彩色

价格: 中等

适合产品:移动电话、PDA、电子辞典、掌上型电脑、低档显示器

TFT

驱动方式:主动矩阵驱动

视角大小:大(视角+70度)

画面对比:最大(画面对比在150:1)

反应速度:最快(40ms)

显示品质:最佳

颜色: 彩色

价格: 最贵(约STN3倍)

适合产品:笔记本/掌上型电脑、PC显示器、汽车导航系统、背投电视

LCD遵守一系列与CRT显示不同的规则。LCD克服了CRT体积庞大、耗电和闪烁的缺点,但也同时带来了造价过高、视角不广以及彩色显示不理想等问题。CRT显示可选择一系列分辨率,而且能按屏幕要求加以调整,但LCD屏只含有固定数量的液晶单元,只能在全屏幕使用一种分辨率显示(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像素)。CRT通常有三个电子q,射出的电子流必须精确聚集,否则就得不到清晰的图像显示。但LCD不存在聚焦问题,因为每个液晶单元都是单独开关的。这正是同样一幅图在LCD屏幕上为什么如此清晰的原因。LCD也不必关心刷新频率和闪烁,液晶单元要么开,要么关,所以在40-60Hz这样的低刷新频率下显示的图像不会比75Hz下显示的图像更闪烁。

但另一方面,LCD屏的液晶单元极易出现暇疵。对1024x768的屏幕来说,每个像素都由三个单元构成,分别负责红、绿和蓝色的显示一所以总共约需240万个单元(1024x768x3=2359296)。很难保证所有这些单元都完好无损。最有可能的是,其中一部分己经短路(出现“亮点”),或者断路(出现“黑点”)。

LCD显示屏包含了在CRT技术中未曾用到的一些东西。为屏幕提供光源的是盘绕在其背后的荧光管。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屏幕的某一部分出现异常亮的线条。也可能出现一些不雅的条纹,一幅特殊的浅色或深色图像会对相邻的显示区域造成影响。此外,一些相当精密的图案(比如经抖动处理的图像)可能在液晶显示屏上出现难看的波纹或者干扰纹。 另外还有一个视角或者"观察角度"的问题。LCD之所以存在视角问题,是由于它采用的是光线透射机制,会对穿过屏幕的光线进行调节。而CRT是一种光线发射系统。对CRT来说,屏幕背后的特殊材料(荧光粉)能主动发射出光线。而在LCD中,虽然光线能穿透正确的像素,但倾斜的光线也会穿透相邻的像素,所以从正常视角之外观看时会发现颜色严重失真。

TN屏

TFT屏分很多种的: VA(PVA, SVA), S-IPS, TN等等

大多数笔记本和电脑显示器用屏都是TN的,视角比较差

电视用的TFT液晶屏多采用VA和IPS技术, IPS的视角和颜色表现方面最好,VA的对比度高

也有高端的笔记本用S-IPS屏,比如:IBM T60-P种151寸某些高端型号,还有SONY 17寸的也有用S-IPS屏一般电脑显示器, NEC的 1990SXI/1980/1970都是S-IPS屏,还有就是apple和Dell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器都是S-IPS的

S-IPS只有LGPhilips-LCD公司大规模生产(日本也有小部分,不过都是自用的)

TN屏是TFT种最便宜的,工艺较简单

撇开能否正确获取文本信息的问题不谈,你这样写本身有个逻辑问题。你在时间轴上做的if判断,这个语句就执行一次,并且播放到这一帧的一瞬间文本框肯定来不及输入“doge”,所以if语句内无论如何都是否,不会执行你的代码。

你可以私信我把文件发过来,我帮你看看。

以上就是关于tn测试受色度影响吗全部的内容,包括:tn测试受色度影响吗、灼口综合征和干燥综合征是怎么回事呢、TN屏是什麼东西来的,LPL屏又是什麼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web/94599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