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获取素材的4个途径

写作获取素材的4个途径,第1张

写作素材的第一个来源:自己的阅历。

每个人从小到大身边都发生了很多很多事,但是当我们写作的时候却发现,即使想到自己脑仁疼,还是无从下手。可有的人写自己的经历确是娓娓道来。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觉得,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记录的习惯。写日记,写微博相当于每天对自己生活的一个复盘。没有复盘的大脑记忆就像是散乱一堆的沙子一样,当我们需要时,零零碎碎的东西毫无章法。保持记录,相当于每天对生活做了复盘,当我们下手写作的时候,逻辑清晰,素材可以信手拈来。

所以想要写好文章,平时一定要做好积累,大家可以把小秘密写在日记本上,把更多的感悟写写微博,写都是未来文章的点滴素材。

写作素材第2个来源呢,是观察。

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过:“在生活中,美是到处都有的,但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019年秋天的时候,有一次朋友送来几张菊花展的门票。周末的时间我就满怀期待的去带着家人去了菊花展参观。但是刚去的时候我就失望了,零零散散的几处花坛,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种花的海洋那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心情颇为失落。来都来了,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懒散的开始看了起来。忽然看到白白的一朵菊花,还挺漂亮的,一会儿又发现竟然有绿色的菊花。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发现了很多以前没留意品种。参观结束后,拍照发到朋友圈,没想到那条朋友圈竟然打破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点赞记录。大家纷纷要地址。其实我感觉他们肯定去过更多更美的一些地方,但是他们为什么会想去我拍的地方呢?因为那天的旅行,我是带着心带着眼睛去旅行的。

写作素材的第三个来源:思考

前段时间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个世界上有后悔药》。这篇文章就是我看过**《土拨鼠之日》,进行的一些思考,对我个人的一些感悟。其实我们生活中,不管是自己经历的,还是聊天的,亦或者是看的**,用心思考就会有很多的感悟。积累起来就是我们写作的素材。

写作素材的第四个来源:阅读

多多阅读,可以给我们带来知识,这一点相信对大家都是毋庸置疑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平凡的世界》。那年高考,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平凡世界里面的种种情节和人生哲理。所以,写高考作文的时候,结合了我对平凡世界的一些素材和理解开始写了起来。从来视写作为洪水猛兽的我,那场作文竟然写得酣畅淋漓。

写作就是书面化的生活,想写好东西的朋友们,一定要有一颗懂生活的心❤

采访,是记者挖掘、捕捉新闻素材,触发新闻灵感的必要途径,也是新闻记者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之一。而要想拿出价值较高、不同凡响的新闻作品,除记者自身必须具备高超的写作技巧外,关键还在于采访必须深入。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试图将采访实践中的体会和实践作一番探讨,愿以浅见请教同仁。

新闻是新近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实报道。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记者必须深入客观地进行采访,完整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深入采访有它独特的优点。

一、 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是指不拘一格、自由灵活、深入采访方式的多元化。在深入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可根据采访内容和需要,自由选择采访角度和方法,或先听、或先问、或先看,多途径、多方式获得特殊新闻材料。

二、 真实性

只有深入现场、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进行深层采访,才有可能获取原汁原味、真实可信的新闻素材,有效避免和克服失实报道。

三、 典型性

深入采访可以使记者广交朋友,扩大新闻信息渠道,达到开阔视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鲜活生动典型的重要新闻。

四、 及时性

直接深入实际进行采访,可以以快取胜,从中及时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克服“绕弯子、兜圈子”的弊端,从而通过快速高效的途径,及时将新闻事件传播给媒体受众读者。综合上述几点,深入采访确有着一般采访无可比拟的优点。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采访深入呢?

首先要一竿子插到底。一般讲,采访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指派式;邀请式;由头式。除此之外一般以记者自行选择采访对象为主。采访就好比到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寻找宝藏一样,只有沉下去“抓”,沉下去“找”,才有可能挖掘到新鲜感人和有价值的东西。有句话说得好,新闻采访就象拿筷挑面条,沉到底,靠边挤,慢慢提。不论广播记者也好,还是电视、报刊记者也好,一个最终目的都是要拿到好新闻,获取好素材,让听众、观众、读者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从而明白事理。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多途径介入,多形式深入,多层次挖掘,去发现生活中最新鲜、最感人、最生动、最有趣的新闻事件。搜集新闻素材就像奸商一样贪得无厌,角度选择就像税吏百般挑剔,独辟蹊径,洞幽显微,溯本求源,力争做到采访面广,选择性强,搜集到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新闻素材,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鲜活有趣、生动感人,吸引受众读者。

其次,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正确运用观察是采访中深挖新闻内涵的有效途径。有时我们要采访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单位,或者几件事、几个人、几个单位的基本材料已经很具体了,这是不是就算深入了呢?我看也未必。观众、听众、读者要全面准确地了解事物真相,观察则是记者采访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感性实践到理性认识,从量变到质变,从片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入,认识深化要有一个过程,而问题的发生发展却常常带有偶然性。记者通过对被采访对象的语言、行动及周围环境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不仅可以充实记者的采访内容,促使记者去思考,而且还可以透过某一现象,发现挖掘深层次最本质的东西,从而写出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新闻。如果不深入观察了解,偏听偏信,可能就会出现虚假新闻,误导听众、观众和读者。记者要敢于冲破表面现象,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细心研究,反复思考,力求看得真切,听得仔细,虚心倾听多方面的不同意见,自觉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整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要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以免发生失实报道。

第三,要做到宏观采访与微观采访相结合。要达到宏观和微观有机统一,就要正确掌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采访方法。“由此及彼”是通过事物外部联系,在比较中探寻事物内部规律,这里是指联想性;“由表及里”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在研究中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这里是指思考的深入性。有人说,采访在问、听、看、访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全面的宏观采访,就算深入了。依笔者之见,这只能算进行了一半的采访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在宏观采访的基础上,还必须有意识、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微观采访,进一步增强采访工作的彻底性和完整性。从而使采访到的素材更具体、更完善、更典型、更生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注重全方位进行调查研究,不当“采访长官”,不当“天外来客”,勇于同被采访对象交朋友,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宏观看微观,从宏观中着手,在微观中探寻,最终使采访活动达到宏观与微观相得益彰、辨证统一。

第四,要勤于动脑,注重思考。“新”是新闻最本质的特征,深层思考,则是获取好新闻的前提条件。深层采访时,搜集新闻要抓住一个“新”字,着眼一个“深”字,既要广泛收集了解各种新闻素材,又要勤于动脑,在思考中捕捉和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同时还要有吃苦奉献精神。有人说,记者采访就像蜜蜂酿蜜般辛勤繁忙。职业特点决定了记者必须经常不断地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吃得万般苦,方得甘甜果。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克服呆板教条的采访模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琢磨,勤于思考,有分析、有思考。手头采访的素材多了,家底厚实,用时信手拈来,好中选优,优中选最,从而使采访到的新闻掷地有声,呼之欲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想拿出好新闻,好作品,就要有求实的态度,吃苦的精神,辨证的观点,正确了解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力求看得仔细,听得认真,采得准确,谨慎认真地对待每一次采访

很多人都想知道微信公众号里的视频怎么下载,今天就教大家怎么做。

1、首先进入微信公众号,选择自己想要下载的视频,这个是要下载的视频。

2、点击进入视频后,在点击视频右上角的三点符号。

3、然后点击“复制链接”按钮。

4、复制后,打开百度。把复制的链接地址粘贴到里面,按确认键进入视频页面。

5、视频全屏播放,在点视频右上角下载按钮后,视频就下到手机里面了,打开手机视频播放器,在本地视频里就能发现下载的视频了。

第一步,需要你公众号有粉丝

第二步,进入管理平台,点击 群发功能——新建群发消息——选择群发对象。

第三步,在内容输入框的右上角选择第五个图标“图文消息” 选择你要发送的素材

第四步,选择是否群发到微博勾选

第五步,点击群发,群发成功。

希望可以帮到你,请采纳。

以上就是关于写作获取素材的4个途径全部的内容,包括:写作获取素材的4个途径、如何搜集新闻素材、微信公众号里的视频怎么下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web/94867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