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融合同步标定技术整理

多传感器融合同步标定技术整理,第1张

所谓的时间硬同步,就是通过唯一的时钟源给各传感器 提供相同的基准时间,各传感器根据提供的基准时间校准各自的时钟时间,从硬件上实现时间同步,也就是我们说的统一时钟源,目前自动驾驶中主流时间同步是以GPS时间为基准时间 ,采用PTP/gPTP时钟同步协议来完成各传感器之间的时间同步,PTP 前提是需要交换机支持PTP协议,才能实现高精度同步。 与PTP同时出现的还有一种NTP,即网络时间协议,不同的是PTP是在硬件级实现的,NTP是在应用层级别实现的

2由于每种传感器的采样频率不一致,如lidar通常为10Hz,camera通常为25/30Hz,不同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还存在一定的延迟,那么可以通过寻找相邻时间戳的方法找到最近邻帧,如果误差很大,可以采用硬同步触发,调整传感器的固有频率来达到一致性

3 时间软同步,分为帧率具有整数倍数关系的传感器之间和非整数倍关系传感器之间的时间对齐,整数倍的比较好处理,非整数倍的可以用内插外推法,主要利用两个传感器帧上的时间标签,计算出时间差,然后通过包含有运动信息的目标帧与时间差结合,推算出新的帧时各个目标的位置,并于原有的两帧 之间建立新的帧。

4 空间同步,也就是不同传感器坐标系下的测量值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下,通俗理解为传感器在整车坐标系下的标定参数,其中一部分就是运动补偿,比如纯估计补偿,用括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迭代最近点算法)以及其相关的变种(VICP)来线性补偿,但这是基于匀速运动假设基础上的

5运动补偿方法之里程计辅助方法,是利用IMU信息对激光数据中每个激光点对应的传感器位姿进行求解,即求 解对应时刻传感器的位姿,然后根据求解的位姿把所有激光点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下,然后封装成 一帧激光数据,发布出去(可以理解为激光点云 的去畸变)

1)通过IMU与点云数据时间对齐,然后对每个点进行速度补偿,通过时间戳进行线性插值,然后将所有点云数据转换到初始点云的IMU坐标下

2)与上一帧的去完畸变的点云数据进行帧间匹配,计算激光姿态。并通过计算的姿态对每个点云进行线性补偿,将所有的点云数据根据时间戳转换到最 后一个点云数据时间戳下,即完成了里程计方法的补 偿

6传感器标定分为单传感器的标定和多传感器之间的标定,主要是外参标定和内参标定,目的是为了保证确定不同传感器的空间关系,并统一在整车坐标系下,这样就能获取不同传感器采集的同一障碍物的信息,便于后续融合处理

7 一般传感器安装完,需要对车辆进行整车的标定。标定分为基于标定设备的标定和基于自然场景的标定。基于标定设备的比较容易理解,如 棋盘格, aruco码或April tag,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很大的整车标定间和摆正器,

8 基于自然场景的标定方法,是利用场景中静止的物体(如树木、电线杆、路灯杆、交 通标识牌等)和清晰车道线进行标定

9多相机标定主要是长中短焦距标定,相机和Lidar标定,最常见的激光与相机联合标定方法是将激光产生的点云投影到图像内,然后寻找标记物(可能是标定设备,也可能是具有明显边缘的静止物体),查看其边缘轮廓对齐情况,如果在一定距离内(一般选50-60m) 的目标,点云边缘和图像边缘能够重合,则可以证明标定结果的精度很高

10标定相机的时候为什么会有标定板,标定板为什么这么黑白棋盘设计,具体怎么做的,不知道有没有大牛解答一下

激光点云内插成网络数据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数据获取:首先需要获取激光雷达采集到的原始点云数据。

2、数据处理:将原始点云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畸变校正等处理,得到清晰的点云数据。

3、插值:使用插值算法将激光点云数据以网格形式内插出来,得到一张网络数据图像。

4、数据转换:将网络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读取和处理的数据格式,如数组或矩阵等。

5、数据应用:将内插好的网络数据用于不同领域或项目中的相关应用,如三维建模、机器人导航、虚拟现实等。

以上就是关于多传感器融合同步标定技术整理全部的内容,包括:多传感器融合同步标定技术整理、激光点云内插成网络数据的步骤、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web/95512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