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面试 HashMap算法

Android面试 HashMap算法,第1张

基于hashing的原理,jdk8后采用数组+链表+红黑树的数据结构。我们通过put和get存储和获取对象。当我们给put()方法传递键和值时,先对键做一个hashCode()的计算来得到它在bucket数组中的位置来存储Entry对象。当获取对象时,通过get获取到bucket的位置,再通过键对象的equals()方法找到正确的键值对,然后在返回值对象。

当数组table的size达到阙值时即++size > load factor capacity 时,也是在putVal函数中。

扩容需要重新分配一个新数组,新数组是老数组的2倍长,然后遍历整个老结构,把所有的元素挨个重新hash分配到新结构中去。

对key的hashCode进行hashing,与运算计算下标获取bucket位置,如果在桶的首位上就可以找到就直接返回,否则在树中找或者链表中遍历找,如果有hash冲突,则利用equals方法去遍历链表查找节点。

对key的hashCode做hash *** 作,与高16位做异或运算。

还有平方取中法,除留余数法,伪随机数法。

因为数组位置的确定用的是与运算,仅仅最后四位有效,设计者将key的哈希值与高16为做异或运算使得在做&运算确定数组的插入位置时,此时的低位实际是高位与低位的结合,增加了随机性,减少了哈希碰撞的次数。

会产生哈希碰撞,若key值相同则替换旧值,不然链接到链表后面,链表长度超过阙值8就转为红黑树存储。

HashCode相同,通过equals比较内容获取值对象。

超过阙值会进行扩容 *** 作,概括的讲就是扩容后的数组大小是原数组的2倍,将原来的元素重新hashing放入到新的散列表中去。

相同点:都是存储key-value键值对的

不同点:

loadFactor表示HashMap的拥挤程度,影响hash *** 作到同一个数组位置的概率。默认loadFactor等于075,当HashMap里面容纳的元素已经达到HashMap数组长度的75%时,表示HashMap太挤了,需要扩容,在HashMap的构造器中可以定制loadFactor。

JDK 18 以前 HashMap 的实现是 数组+链表,即使哈希函数取得再好,也很难达到元素百分百均匀分布。当 HashMap 中有大量的元素都存放到同一个桶中时,这个桶下有一条长长的链表,这个时候 HashMap 就相当于一个单链表,假如单链表有 n 个元素,遍历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完全失去了它的优势。针对这种情况,JDK 18 中引入了 红黑树(查找时间复杂度为 O(logn))来优化这个问题。但是链表大于8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选择Integer,String这种不可变的类型,像对String的一切 *** 作都是新建一个String对象,对新的对象进行拼接分割等,这些类已经很规范的覆写了hashCode()以及equals()方法。作为不可变类天生是线程安全的。如果要使用自定义类做为Key,就需要重写hashCode()以及equals()方法。红黑树在做比较的时候使用的是SystemidentityHashCode()方法,是不需要做特殊处理的。

更多内容戳这里(整理好的各种文集)

安卓hashmap占用内存过大解决方法如下:

1、可以通过在创建HashMap时指定初始容量和负载因子,来控制HashMap的大小和扩容时机,从而减少内存的占用。

2、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数据结构,如数组或者List等,来代替HashMap。

Hashmap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应用广泛的数据类型,最近研究到相关的内容,就正好复习一下。网上关于hashmap的文章很多,但到底是自己学习的总结,就发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起讨论。

1HashMap的数据结构:在java 中 数据结构,最基本 也就两种 一种数组 一种模拟指针。所有的数据结构都可以用这两个基本结构来构造的,hashmap也不例外。Hashmap实际上是一个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数组的默认长度为16,

2hashMap源码解析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初始化容量大小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容器最大值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加载影子

static final Entry[] EMPTY_TABLE = {}; //null 的hashMap

transient Entry[] table = (Entry[]) EMPTY_TABLE;///动态扩大容器时使用的一个hashMap

transient int size;//当前数据量

int threshold;//扩大容器时的大小 为 capacity load factor

final float loadFactor;//使用率阀值,默认为:DEFAULT_LOAD_FACTOR

存取元素 :调用put方法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判断当前table 为Null 第一次Put 

 if (table == EMPTY_TABLE) {

     inflateTable(threshold);  //初始化容器的大小

 }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判断当前key 为null 将Null key添加到数组的第一个位置

 int hash = hash(key); //将当前key进行hash 详情见下方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调用完hash算法后,详情见下方

 for (Entry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循环判断当前数组下标为Entry的实体 将当前key相同的替换为最新的值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如果key都不同 则添加Entry详情见下方

        return null;

    }

hashMap的hash算法剖析

final int hash(Object k) {

        int h = hashSeed;

        if (0 != h && k instanceof String) {  //判断当前k是否为string 和

            return sunmiscHashingstringHash32((String) k); //使用stringHash32算法得出key   的hash值

        }

        h ^= khashCode(); //调用key的hashCode 得出值 后使用"或"运算符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前面说过HashMap的数据结构是数组和链表的结合,所以我们当然希望这个HashMap里面的 元素位置尽量的分布均匀些,尽量使得每个位置上的元素数量只有一个,那么当我们用hash算法求得这个位置的时候,马上就可以知道对应位置的元素就是我们要的,而不用再去遍历链表,这样就大大优化了查询的效率。

一个十进制数32768(二进制1000 0000 0000 0000),经过上述公式运算之后的结果是35080(二进制1000 1001 0000 1000)。看出来了吗?或许这样还看不出什么,再举个数字61440(二进制1111 0000 0000 0000),运算结果是65263(二进制1111 1110 1110 1111),现在应该很明显了,它的目的是让“1”变的均匀一点,散列的本意就是要尽量均匀分布。使用上述算法后 "1"就变得很均匀了。

我们用table[index]表示已经找到的元素需要存储的位置。先判断该位置上有没有元素(这个元素是HashMap内部定义的一个类Entity, 基本结构它包含三个类,key,value和指向下一个Entity的next),没有的话就创建一个Entity对象,在 table[index]位置上插入,这样插入结束;如果有的话,通过链表的遍历方式去逐个遍历,看看有没有已经存在的key,有的话用新的value替 换老的value;如果没有,则在table[index]插入该Entity,把原来在table[index]位置上的Entity赋值给新的 Entity的next,这样插入结束

    }

indexFor 返回当前数组下标 ,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

那么得到key 之后的hash如何得到数组下标呢 ?把h与HashMap的承载量(HashMap的默认承载量length是16,可以自动变长。在构造HashMap的时候也可以指定一个长 度。这个承载量就是上图所描述的数组的长度。)进行逻辑与运算,即 h & (length-1),这样得到的结果就是一个比length小的正数,我们把这个值叫做index。其实这个index就是索引将要插入的值在数组中的 位置。第2步那个算法的意义就是希望能够得出均匀的index,这是HashTable的改进,HashTable中的算法只是把key的 hashcode与length相除取余,即hash % length,这样有可能会造成index分布不均匀。

首先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数组大小为2的幂时hashmap访问的性能最高?

看下图,左边两组是数组长度为16(2的4次方),右边两组是数组长度为15。两组的hashcode均为8和9,但是很明显,当它们和1110“与”的时候,产生了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它们会定位到数组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去,这就产生了碰撞,8和9会被放到同一个链表上,那么查询的时候就需要遍历这个链表,得到8或者9,这样就降低了查询的效率。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数组长度为15的时候,hashcode的值会与14(1110)进行“与”,那么最后一位永远是0,而0001,0011,0101,1001,1011,0111,1101这几个位置永远都不能存放元素了,空间浪费相当大,更糟的是这种情况中,数组可以使用的位置比数组长度小了很多,这意味着进一步增加了碰撞的几率,减慢了查询的效率!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若HashMap的实际大小 不小于 “阈值”,则调整HashMap的大小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resize(2 tablelength);

            hash = (null != key) hash(key) : 0;

          //// 设置“bucketIndex”位置的元素为“新Entry”,// 设置“e”为“新Entry的下一个节点”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将当前key 和value添加到Entry[]中

void create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Entry e = table[bucketIndex];  //将第一个就得table 复制个新的entry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hash, key, value, e); //将当前新的Entry 复制个table[bucketIndex]  旧的table[bucketIndex] 和新的table[buckIndex]之间用next关联。第一个键值对A进来,通过计算其key的hash得到的index=0,记做:table[0] = A。一会后又进来一个键值对B,通过计算其index也等于0,现在怎么办?HashMap会这样做: Bnext = A ,table[0] = B,如果又进来C,index也等于0,那么 Cnext = B ,table[0] = C;这样我们发现index=0的地方其实存取了A,B,C三个键值对,他们通过next这个属性链接在一起

        size++; //容量加1

    }

以上就是HashMap添加元素时的过程解析

那么如何get元素呢?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if (key == null) return getForNullKey(); //当前key是否为null 如果为null值返回table[0]这个value

    Entry entry = getEntry(key);

        return null == entry null : entrygetValue();

    }

final EntrygetEntry(Object key) {

 if (size == 0) { return null; }  //判断容量是否大于0 

 int hash = (key == null) 0 : hash(key); //对当前key 进行hash hash后得到一个值

 for (Entry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获取当前Entry 循环遍历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return null;

    }

扩展问题:

1当前我们的hashMap中越来越大的之后,"碰撞"就越来越明显,那么如何解决碰撞呢?扩容!

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captiloadFactor时,就会进行数组扩容,loadFactor的默认值为075,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为16,那么当hashmap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 *** 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hashmap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hashmap的性能。比如说,我们有1000个元素new HashMap(1000), 但是理论上来讲new HashMap(1024)更合适,不过上面annegu已经说过,即使是1000,hashmap也自动会将其设置为1024。 但是new HashMap(1024)还不是更合适的,因为0751000 < 1000, 也就是说为了让075 size > 1000, 我们必须这样new HashMap(2048)才最合适,既考虑了&的问题,也避免了resize的问题

HashMap的两种遍历方式

第一种

Map map = newHashMap();

Iterator iter = mapentrySet()iterator();

while(iterhasNext()) {

MapEntry entry = (MapEntry) iternext();

Object key = entrygetKey();

Object val = entrygetValue();

}

效率高,以后一定要使用此种方式!

第二种

Map map = newHashMap();

Iterator iter = mapkeySet()iterator();

while(iterhasNext()) {

Object key = iternext();

Object val = mapget(key);

}

效率低,以后尽量少使用!

归纳

简单地说,HashMap 在底层将 key-value 当成一个整体进行处理,这个整体就是一个 Entry 对象。HashMap 底层采用一个 Entry[] 数组来保存所有的 key-value 对,当需要存储一个 Entry 对象时,会根据hash算法来决定其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在根据equals方法决定其在该数组位置上的链表中的存储位置;当需要取出一个Entry时,

也会根据hash算法找到其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再根据equals方法从该位置上的链表中取出该Entry。

以上就是关于Android面试 HashMap算法全部的内容,包括:Android面试 HashMap算法、安卓hashmap占用内存过大,、HashMap底层实现原理剖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web/9591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