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视频解析接口

VIP视频解析接口,第1张

使用方法:
浏览器打开:tjx123yesme/url=想看的视频的官方链接

例如:>一个很棒的VIP视频解析接口

>

MediaCodec 是Android 41(api 16)版本引入的编解码接口, Developer 官网 上描述的已经很清楚了。可以配合 中文翻译 一起看。理解更深刻。

MediaCodec的工作流程:

从上图可以看出 MediaCodec 架构上采用了2个缓冲区队列,异步处理数据,并且使用了一组输入输出缓存
你请求或接收到一个空的输入缓存(input buffer),向其中填充满数据并将它传递给编解码器处理。编解码器处理完这些数据并将处理结果输出至一个空的输出缓存(output buffer)中。最终,你请求或接收到一个填充了结果数据的输出缓存(output buffer),使用完其中的数据,并将其释放给编解码器再次使用。
具体工作如下:

MediaCodec的基本调用流程是:

1初始化MediaCodec,方法有两种,分别是通过名称和类型来创建,对应的方法为:

2配置编码器,设置各种编码器参数(MediaFormat),这个类包含了比特率、帧率、关键帧间隔时间等。然后再调用 mMediaCodec configure,对于 API 19 以上的系统,我们可以选择 Surface 输入:mMediaCodec createInputSurface,

3打开编码器,获取输入输出缓冲区

获取输入输出缓冲区在api19 上是以上方式获取,api21以后 可以使用直接获取ByteBuffer

4输入数据,有2种方式,一种是普通输入,一种是Surface 输入
普通输入又可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配合MediaExtractor ,一种是取原数据;

返回一个填充了有效数据的input buffer的索引,如果没有可用的buffer则返回-1,参数为超时时间(TIMES_OUT),单位是微秒,当timeoutUs==0时,该方法立即返回;当timeoutUs<0时,无限期地等待一个可用的input buffer,当timeoutUs>0时,
等待时间为传入的微秒值。

上面输入缓存的index,通过getInputBuffers()得到的是输入缓存数组,通过index和输入缓存数组可以得到当前请求的输入缓存,在使用之前要clear一下,避免之前的缓存数据影响当前数据,接着就是把数据添加到输入缓存中,并调用queueInputBuffer()把缓存数据入队;

5输出数据
通常编码传输时每个关键帧头部都需要带上编码配置数据(PPS,SPS),但 MediaCodec 会在首次输出时专门输出编码配置数据,后面的关键帧里是不携带这些数据的,所以需要我们手动做一个拼接;

6使用完MediaCodec后释放资源
要告知编码器我们要结束编码,Surface 输入的话调用 mMediaCodec signalEndOfInputStream,普通输入则可以为在 queueInputBuffer 时指定 MediaCodecBUFFER_FLAG_END_OF_STREAM 这个 flag;告知编码器后我们就可以等到编码器输出的 buffer 带着 MediaCodecBUFFER_FLAG_END_OF_STREAM 这个 flag 了,等到之后我们调用 mMediaCodec release 销毁编码器

流控就是流量控制。 为什么要控制,就是为了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收益最大化!
涉及到了 TCP 和视频编码:
对 TCP 来说就是控制单位时间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量,对编码来说就是控制单位时间内输出数据的数据量。

TCP 的限制条件是网络带宽,流控就是在避免造成或者加剧网络拥塞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网络带宽。带宽够、网络好,我们就加快速度发送数据包,出现了延迟增大、丢包之后,就放慢发包的速度(因为继续高速发包,可能会加剧网络拥塞,反而发得更慢)。

视频编码的限制条件最初是解码器的能力,码率太高就会无法解码,后来随着 codec 的发展,解码能力不再是瓶颈,限制条件变成了传输带宽/文件大小,我们希望在控制数据量的前提下,画面质量尽可能高。
一般编码器都可以设置一个目标码率,但编码器的实际输出码率不会完全符合设置,因为在编码过程中实际可以控制的并不是最终输出的码率,而是编码过程中的一个量化参数(Quantization Parameter,QP),它和码率并没有固定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图像内容。 这一点不在这里展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视频压缩编码和音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

无论是要发送的 TCP 数据包,还是要编码的图像,都可能出现“尖峰”,也就是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数据量。TCP 面对尖峰,可以选择不为所动(尤其是网络已经拥塞的时候),这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视频编码也对尖峰不为所动,那图像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了。如果有几帧数据量特别大,但仍要把码率控制在原来的水平,那势必要损失更多的信息,因此图像失真就会更严重。 这种情况通常的表现是画面出现很多小方块,看上去像是打了马赛克一样,导致画面的局部或者整体看不清楚的情况

配置时指定目标码率和码率控制模式:

码率控制模式有三种:
码率控制模式在 MediaCodecInfoEncoderCapabilities 类中定义了三种,在 framework 层有另一套名字和它们的值一一对应:

动态调整目标码率:

Android 流控策略选择

下面展示使用MediaExtractor获取数据后,用MediaMuxer重新写成一个MP4文件的简单栗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04934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