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灵:量化交易4年98万到3000万

陈剑灵:量化交易4年98万到3000万,第1张

国内程序化交易理念开始深入至“炒手为王”的期货界也不过这几年时间,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拓宽,曾经那些期市中的短线高手日内高手们有一部分已不在使用传统的交易方式,而是将他们的技巧或心得以程序化的方式运行量化交易,力求得到更为稳定的交易结果。本期【高手故事】讲诉的就是一位国内程序化交易的先行者,4年时间从98万做到3000万的职业交易者陈剑灵。

2005年,国内的期货市场经历阵痛之后,刚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整个市场还是以“炒手为王”,不断的涌现出短线高手、日内高手,而依靠计算机应用的程序化交易并未被国内投资者接受,虽然在国外,量化交易已经成为成熟并且主流的交易方式了。陈剑灵之所以被称为国内量化交易的先驱,就是因为他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在商品期货市场使用无人值守的程序化交易系统,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2006年,陈剑灵以98万入市,到2010年,4年多时间账户资金突破了3000万,而这样的成绩,完完全全是依靠无人值守的程序化交易系统完成的。陈剑灵是一个随机漫步理论的崇拜者,在他看来,技术分析的升华就是随机漫步理论,而随即漫步理论发展最终成为了投资组合理论。对于这个账户的成长,陈剑灵认为投资组合起了不小的作用,他对这4年多的 *** 作运行了一番统计,账户日平均收益在2%-4%,不过资金在500万以下的时候成绩不如资金在500万以上,资金达到500万元后,账户日收益率几乎提高了1个百分点,而中途的突然亏损也小了很多,在他眼里,这便是投资组合的好处——降低了交易风险。

建立投资组合,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减弱每个组合之间的相关性。对此陈剑灵表示,在3000万元的账户中,为了降低每个组合的相关性,不仅仅用不同的品种来建立组合,对于交易策略也分成了两种情况:首先是用不同的品种运行组合,但是实际交易中,陈剑灵发现期货市场的各个品种有一定的相关性,简单的品种搭配并不能有效地降低组合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在 *** 作上,除了不同品种的组合方式以外,用不同交易策略运行组合也成了陈剑灵的组合依据之一。此外,对于每一个组合,在 *** 作上也要运行不断的微调,譬如一段时间一个交易模型不挣钱,那这个交易模型的各种参数就需要运行微调。而在每个组合的建立上,陈剑灵并不是只依靠技术指标,而是使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主要用的是技术指标和统计数据,遗憾的是很难在程序上将一些K线形态运行识别。”虽然该账户成绩非常优秀,但在陈剑灵眼中还是有所缺憾的。为了降低组合相关性,陈剑灵建立了2套策略,分别是趋势策略和震荡策略。模型的理想状态是趋势策略。在行情形成趋势的时候盈利50%,但是在行情震荡的时候亏损30%;而震荡模型在震荡行情中,盈利30%,但是在趋势行情中,亏损40%,这样保证了他的账户在什么时间都不会出现大的亏损。

虽然在程序化交易上,陈剑灵已经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他还是认为国内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的成功者,他所认识的也就是我们市场上为人所熟知的期货大佬,比如叶大师、葛卫东等等,都是以基本面主观交易的,而如果要通过程序化交易达到这些大佬这样的高度,他觉得难度还非常大,他说他并不是否定程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管理规模可以非常大,而主观交易在一定的资金规模就会出现阶段性的瓶颈,主观交易者不太可能拿自己过亿的身价在一个品种上大博,只能做分散,而分散之后程序化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所以陈剑灵坚信程序化交易一定会超越现在市场上主观交易者取得的成就。

提到陈剑灵,不得不说他除了职业交易者之外的另外一个身份——深圳开拓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做程序化交易的投资者应该都了解交易开拓者这款软件,它的定位是“本土的Trade station,自动交易的领先者”, 用户数占国内期货程序化交易实盘客户80%左右,陈剑灵起初也只是交易开拓者这款软件的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觉得这个平台对他非常的合适,他自己本身对交易系统的开发有着深厚的兴趣,加上本人通过程序化交易实现了财富自由的梦想,“经营公司我自己也不是特别内行,但是即使这个公司不行,这个软件我自己也可以用嘛!”报着这样的想法,陈剑灵索性收购了交易开拓者,角色也发生了转换,从客户变成了经营者,把他自己在系统设置上的一些想法都付诸于实际应用中,交易开拓者软件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设置都是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按照单个客户或者团队做交易的需求去做,“只要是交易上的需求,只要你想的到,我们都会去实现。”这是陈剑灵在接受期货中国网专访的时候所描述的软件,随着国内量化交易的不断普及,交易开拓者软件也在投资者中拥有良好的口碑。

随着期货市场资管时代的到来,如今的陈剑灵也顺应市场,成立了开拓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专业的量化投资机构的身份服务于这个市场,并且也运作了多款期货资管产品,就在2013年10月结束的产品“开拓者•双利量化稳妥1期资产管理计划产品”,为客户获得了近14%的收益,表现还算不错。

【上海中期程序化交易黄埔军校为您解答】:上海中期的程序化交易黄埔军校,则是为培养程序化交易方面的尖端人才应运而生。它邀请了目前国内最顶尖的程序化交易高手们担任教官,朱淋靖、陈剑灵、李大鹏、张仲健、丁圣元、马明超、付爱民、陈四建等人,在这里,学员有机会聆听国内顶尖的程序化交易高手们传道、授业、解惑。学员感言:上海中期程序化交易黄埔军校是国内规模和讲师最大的培训学校!

翻看2014年“期货实战排排网”的年终数据,昵称“扬韬”的期货管理账户,在累计展示的309天内,以参考收益率66.43%,累计净利润超过400万元的成绩位居前列。在向来不乏高手的“期货实战排排网”同台竞技中,这样的成绩也许还不够靓丽。但若从程序化交易的角度来衡量,如此战绩就足以说明这一账户背后的交易策略“火力十足”。为此,期货日报记者专访了该账户管理人—上海高程投资经理李焕逸。

制胜关键:多模型趋势跟踪策略

“去年很多品种都走出了较大的趋势,所以我们的趋势跟踪系统表现得还不错。”在自我评价去年不错的收益表现时,李焕逸将此归因于市场配合,策略给力。

翻看“扬韬”账户从2013年12月初以来的净值增长曲线图,在整体向上的趋势中两个重要“爬坡”阶段清晰可见。在2014年3月底至5月底、8月11日至10月底这两个阶段,该账户的投资收益基本上呈现90度直线攀升。

“第一阶段我们的盈利主要来自期指的交易。”李焕逸回忆说,而随后第二阶段盈利则主要来自商品期货交易,而在这一阶段,国内大部分商品品种都出现了下跌趋势,这对于趋势跟踪策略非常有利。

就程序化交易而言,快速识别并捕捉市场波动发出的交易信号至关重要。李焕逸坦言,程序化交易并不预测行情走势,而一旦有行情能够抓得住才是最重要的,去年交易中的主要盈利就来自市场发生大波动的时候。

“期货实战排排网”供应的分析数据显示,“扬韬”账户的交易品种非常广泛,几乎实现了全品种覆盖。这其中既有棉花、白糖等软商品,也有大豆、豆粕等油脂油料品种,还有橡胶、PVC、PTA化工品种,此外还有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此,李焕逸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交易品种的选择并没有特别的偏好,基于趋势交易的策略,交易品种选择坚持两个标准:历史上较具波动性的品种;市场流动性较高成交较为活跃的品种。

而在日常交易中,仓位管理也是程序化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焕逸表示,去年5月之前,主要运行股指期货交易,加上当时市场波动较大,所以持仓比例偏重。而在去年下半年主要对多品种运行趋势交易,而且基本上是在确认市场有趋势的时候才参与交易,所持仓比例也相对较低。

群策群力:策略模型的普适性很重要

优异的成绩背后是优秀的交易策略,而这些策略又是来自一个富有经验且紧密协作的团队。

“我们的交易策略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账户的优秀业绩,李焕逸更愿意将这归功于团队的力量。现在,公司投资团队拥有多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投资经理。这其中既有曾就职于国内大型券商量化部门的专业人士,也有对港股、A股及商品期货市场都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投资人士,还有擅长对市场基本面挖掘并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建模的高手。此外,公司投资团队中还有熟悉投资流程及各业务环节的专职风控人员。

“团队内各个人分兵把守,各司其职。”李焕逸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作为“扬韬”账户的管理人,其主要职责就是对数据运行挖掘并研究制定量化交易模型。“由于对量化交易有着浓厚兴趣,过去的几年中自己主要研究不同的交易模型,主要有多品种趋势跟踪、期指多系统中期交易、商品期货行为分析、多品种跨期套利等多个模型。”

程序化交易,策略的多样化和广泛的市场适应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李焕逸告诉记者,公司交易团队非常重视策略的市场适应能力。在研发策略的过程中,团队也曾常出现过度拟合的情况,过往历史阶段的优异表现并不代表策略未来依然有效。“所以稳定性可能比历史表现更为重要。”李焕逸表示,在实际研发中,团队重点关注策略的基本标准是:模型应该具备较强的行为理论支撑;模型应该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有效;模型应该对大部分品种同时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国内期货程序化交易的发展势头迅猛,这自然也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竞争,策略的趋同化问题日渐突出。对此,李焕逸直言,最近随着市场参与者的变化,市场中出现了交易滑点的扩大、市场短时间内的波动加大等问题。“总的来说,市场可能比以前更为复杂,对交易者来说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管理理念:安全环境下赚取预期利润

不同于主观交易,程序化交易对于风控标准更高、更严格。对此,李焕逸向记者表示,公司风险管理理念的核心是在安全的环境下赚取预期的利润,即公司所有产品在设立之时,即需全面权衡市场基本情况,判断是否可以尽可能在不承担风险的环境下运行投资,该种投资能否获取稳定的、符合预期的利润。

为此,公司设立的风险管理架构主要有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产品设立时的风险决策专家组。在产品设立时,基金经理需要在公司内路演,除产品要素外,重点回答风控小组的问题,即在各种极端环境下,公司和客户所能承受的风险极值,这种极值只有满足公司和客户的双重需要,才会允许产品的设立。

第二个部分是产品运营时的风险监控顾问组。公司风控委员会在产品初期建仓、运行期间、产品结束前夕三个阶段对产品净值运行全天候监控,如果产品回撤幅度在预期范围内,则基本不干涉基金经理的 *** 作。如果产品回撤幅度超出预期,则随时启动预警机制,要求基金经理根据预案运行仓位调整,以此来降低产品投资组合面临的市场风险。

具体到实际 *** 作阶段,管理基金的主要风险在于净值回撤的风险和组合中个股的风险。例如,在运行股指期货交易中,首先是限制股票组合占沪深300的权重为六成到七成,保证对冲的时候可以同向变化,偏离不大。对单一个股的基本面和消息面实时跟踪,有重大基本面和消息面变化的时候再运行人工处理。

“而从更广泛的风控管理角度看,我们主要靠定量分析技术来控制风险。”李焕逸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公司一般设定净值高位回撤5%止损。单一个股如果基本面和消息面出现重大变化,会人工做一些调整。同时每天跟踪个股的信息,并适时监控这些风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10537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