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经常卡死或假死是怎么回事?

电脑经常卡死或假死是怎么回事?,第1张

希望可以帮到你:

注意以下问题可以解决避免大部分电脑死机或“假死”的现象:

1、在同一个硬盘上安装太多的 *** 作系统会引起系统死机。最好重装前用PQ先格式化干净再装.

2、CPU、显示卡等配件不要超频过高,要注意温度,否则,在启动或运行时会莫名其妙地重启或死机。一般不要随便超频。

3、在更换电脑配件时,一定要插好,因为配件接触不良会引起系统死机。

4、BIOS设置要恰当,有时因突然断电等原因引起bios混乱,可通过放电或恢复出厂设置。

5、夏天晚上一般是用电高峰,电压不稳容易引起死机,最好配备稳压电源。

6、对来历不明的软盘和光盘,不要轻易使用,对E-mail中所附的软件,要用瑞星等杀毒软件检查后再使用,以免传染病毒后,使系统死机。

7、在应用软件未正常结束时,别关闭电源,否则会造成系统文件损坏或丢失,引起自动启动或者运行中死机。对于Windows98/2000/NT等系统来说,这点非常重要。

8、在安装应用软件当中,若出现提示对话框“是否覆盖文件”,最好选择不要覆盖。因为通常当前系统文件是最好的,不能根据时间的先后来决定覆盖文件(除非你对文件的时间很在意)。

9、在运行大型应用软件时(如OFFICE

2000),不要在运行状态下退出以前运行的程序,否则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崩溃。

10、在内存较小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运行占用内存较大的应用程序,否则在运行时容易出现死机。建议在运行这些程序时应及时保存当前正在使用的文件。

11、对于系统文件或重要文件,最好使用隐含属性,这样才不致于因误 *** 作而删除或者覆盖这些文件。

12、最好少用软件的测试版,因为测试版在某方面不够稳定,在使用后会使系统无法启动。可使用一些低版本但比较稳定的。

13、尽量不要下载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因为这些软件里隐藏着大量病毒,一旦执行,会自动修改你的系统,使系统在运行中出现死机。若有使用,请于事先杀毒以防万一。

14、在机箱中,可能蕴藏了大量的灰尘,灰尘若接触了配件的电路,会使系统不稳定或死机。经常给机箱、电源、风扇等配件清尘。

15、在执行磁盘碎片整理的时后,不要运行大型应用软件,否则引起死机。

16、用杀毒软件检查硬盘期间,不要运行其它的应用程序,以防止系统死机。

17、在上网的时候,不要一次打开太多的浏览窗口,导致资源不足,引起死机。可考虑使用一些占资源较少的浏览器。

18、在关闭计算机的时候,不要直接使用机箱中的电源按钮,因为直接使用电源按钮会引起文件的丢失,使下次不能正常启动,从而造成系统死机。

应用程序出现假死未响应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个程序在运行时向系统请求资源,但一直处在资源不足的状态下,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未响应现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Win7系统程序假死未响应的常见处理办法。 1.首先,我们可以将鼠标移动的任务栏,右键点击假死程序图标,选择关闭窗口,一般情况下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2.如果还不行,我们就打开任务管理器(按下Ctrl+Alt+Delete,Win8以上用户请按下Ctrl+Alt+Esc),选择假死未响应的程序或进程,点击结束任务。3.再不行,我们就要搬出杀手锏了。首先在桌面上新建一个快捷方式4.对象位置填入"taskkill /F /FI “STATUS eq NOT RESPONDING"不带引号5.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桌面看到这个快捷方式,双击它即可强制结束所有假死未响应进程

程序的 假死 和 缩短响应时间  是两个概念,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1、造成假死的原因一般只有一个,就是界面线程阻塞的。

WPF、Winform应用默认是只有一个线程的,即UI线程。 当你把某些比较耗时的代码写入事件,那么UI线程就会阻塞,体现给用户的就是“界面卡死了”。

解决方案很简单,使用后台线程处理耗时的任务,让UI线程保持畅通即可。

示例代码: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RoutedEventArgs e)

{

var thread = new System.Threading.Thread(new System.Threading.ThreadStart(() => {

      //这里面写那些很耗时的代码,比如数据库查询之类的

      //后台线程不要去写前端的代码,不要写针对控件的 *** 作,

        //尤其是 TextBlock.Text = 'xxx'这种,  这种要用委托去做,自行百度

})) { IsBackground = true }

thread.Start()

}

2、减少响应时间

这个太宽泛了,很难具体回答, 一般的业务系统会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从代码中优化,减少冗余的代码,减少同一个事件中多次交互性 *** 作,避免多次查询等等。

二是从数据库优化,这个要看数据库工程师的能力了。简单的可以加索引、读写分离,比较复杂的系统可能需要数据库工程师搭建更好的架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1144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