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每个生物体内都有类似的程序来运行吗?

生物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每个生物体内都有类似的程序来运行吗?,第1张

LZ的标题和内容在生物学上貌似并不是一码事……首先是基因如何发挥作用。按中心法则来看,基因被转录成信使RNA,而信使RNA又被翻译成蛋白质。蛋白质在体内可以起到一定的生化功能,比如有的蛋白能够吸收葡萄糖,有的蛋白能够撑起整个细胞结构,有的蛋白能够识别外来的抗原等。这是基因起作用的主要手段,在所有的生物体里大致上都是共通的。至于内容里,我想楼主想问的是, 一些动物的行为是不是先天就已经学会,编码在基因里了 。有些行为更像是一种反射活动(比如人类的吞咽动作),整个系统是已经编码好的。而至于更复杂的活动,人类的基因给予我们的仅仅是“学习”的能力。这就好像我们说汉语,日本人说日语,美国人说英语,但对应的并没有三个基因,分别控制学习汉语,日语和英语。而是有一套系统让我们能学会语言。

麻烦采纳,谢谢!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基因

英文名称:gene

定义1: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包括编码序列(外显子)、编码区前后对于基因表达具有调控功能的序列和单个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内含子)。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核酸与基因(二级学科)

定义2:存在于细胞内有自体复制能力的遗传物质单位。 所属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生物育种学(二级学科)

定义3: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

定义4: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所属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总论(二级学科)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人类大约有几万个基因,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同时也决定着人体健康的内在因素,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家孟德尔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但这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的产物。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研究结果还表明,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1994年中科院曾邦哲提出系统遗传学概念与原理,探讨猫之为猫、虎之为虎的基因逻辑与语言,提出基因之间相互关系与基因组逻辑结构及其程序化表达的发生研究。

英文简述

A gene is a set of segments of nucleic acid that contains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to produce a functional RNA product in a controlled manner. They contain regulatory regions dictating under what conditions this product is made, transcribed regions dictating the sequence of the RNA product, and/or other functional sequence regions. 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phenotype of organisms can be thought of as a product of genes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environment,and genes can be considered as units of inheritance.

产生原因推测

“氨基酸”和“基因”是怎么产生的? ●所有的“原子”和“分子”,总是在“寻找”更“稳定”的状态。于是在远古时期的特殊环境下,“氨基酸”和“基因”的“组合”就是相对“稳定”的状态了,那么这些“分子”当然就会比较容易形成“氨基酸”和“基因”。 ●而“基因”所形成的DNA的特殊双螺旋结构,不但可以“复制”繁衍自己,而且还可以与“氨基酸”进行临时的“结合”,从而就像一把“机械手”一样,将各种“氨基酸”重新组合成各种“形状”,而只要不同“性质”的东西,形成了不同的“整体形状”,放在不同的“位置”,就会产生出不同的“功能”,于是“氨基酸”和“基因”的绝配组合,就制造出了各种使“整体”更加“稳定”的“蛋白质”。于是“氨基酸”和“基因”就成了稳定的“共存”状态。 ●出自“全集然文明X档案”

编辑本段基因特点

基因的复制与表达

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基因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非致病突变给自然选择带来了原始材料,使生物可以在自然选择中被选择出最适合自然的个体。 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核糖核酸(RNA)构成以外,多数生物的基因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并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基因一词通常指染色体基因。在真核生物中,由于染色体都在细胞核内,所以又称为核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中的基因则称为染色体外基因、核外基因或细胞质基因,也可以分别称为线粒体基因、质粒和叶绿体基因。 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一个基因组中包含一整套基因。相应的全部细胞质基因构成一个细胞质基因组,其中包括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等。原核生物的基因组是一个单纯的DNA或RNA分子,因此又称为基因带,通常也称为它的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座位,每个基因都有自己特定的座位。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不同形态的基因都称为等位基因。在自然群体中往往有一种占多数的(因此常被视为正常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同一座位上的其他等位基因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由野生型基因通过突变产生,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称它们为突变型基因。在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内有两个同源染色体,所以每一个座位上有两个等位基因。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相同的,那么就这个基因座位来讲,这种细胞或个体称为纯合体;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不同的,就称为杂合体。在杂合体中,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往往只表现一个基因的性状,这个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则称为隐性基因。在二倍体的生物群体中等位基因往往不止两个,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不过有一部分早期认为是属于复等位基因的基因,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等位,而是在功能上密切相关、在位置上又邻接的几个基因,所以把它们另称为拟等位基因。某些表型效应差异极少的复等位基因的存在很容易被忽视,通过特殊的遗传学分析可以分辨出存在于野生群体中的几个等位基因。这种从性状上难以区分的复等位基因称为同等位基因。许多编码同工酶的基因也是同等位基因。 属于同一染色体的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见连锁和交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并不反映它们在生理功能上的性质和关系,但它们的位置和排列也不完全是随机的。在细菌中编码同一生物合成途径中有关酶的一系列基因常排列在一起,构成一个 *** 纵子(见基因调控);在人、果蝇和小鼠等不同的生物中,也常发现在作用上有关的几个基因排列在一起,构成一个基因复合体或基因簇或者称为一个拟等位基因系列或复合基因。

(1)基因工程技术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参与.

(2)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驱动转录过程的进行.

(3)基因工程的基本 *** 作程序有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一定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4)由于不同生物DNA分子结构基本相同,所以不同生物之间基因能够转移成功,同时说明不同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5)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需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目的基因的DNA作探针进行检测.

(6)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产物是蛋白质,故选:C.

(7)根据题意,转基因油料植物表达结果是获得高产油,可将该植物制出的植物油与同等质量的非转基因植物制出的植物油称重比较,来判断是否真的具有出油高的特点.

故答案为:

(1)基因重组限制酶和DNA连接

(2)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驱动转录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4)不同生物DNA分子的基本结构相同 遗传密码

(5)含目的基因的DNA DNA分子杂交

(6)C

(7)将该植物制出的植物油与同等质量的非转基因植物制出的植物油称重比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12729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4
下一篇 2023-05-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