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用例怎么写,有简单的例子吗?

软件测试用例怎么写,有简单的例子吗?,第1张

本回答以ECShop前台应用中用户注册、用户登陆、商品搜索等功能为例介绍测试用例设计活动。

1 用户注册

用户注册功能需求如图1所示

图1用户注册需求

用户注册需求共涉及4个输入项和1个选择项。针对于输入项,利用等价类及边界值用例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选择项则无须设计在步骤中,在测试执行时分别执行勾选与不勾选即可。

01.用户名

用户名共有三个条件:必填、不少于3个字符、不能重复,分别构造有效等价类及无效等价类,具体如表4-1所示。

敏捷测试用例根据实际测试需要,不一定写的非常细致,如“用户名”包含字符类型,此处无须再划分纯字母、纯汉字、特殊符号等,构造数据时可混搭。

02.email

email有两个条件:必填、符合规定格式,分别构造有效等价类及无效等价类,如表4- 2所示。

03.密码

密码有两个条件:必填、不少于6个字符,分别构造有效等价类及无效等价类,如表4- 3所示。

04.确认密码

确认密码有两个条件:必填、与密码一致,分别构造有效等价类及无效等价类,如表4- 4所示。

测试工程师利用禅道设计用例,如图4- 5所示。

图4- 5用户注册功能测试用例

2 .用户登录

用户登陆需求如图4- 6所示。

图4- 6用户登陆需求

用户登陆共有三个字段:用户名、密码、保存登陆信息,其中用户名、密码为输入框,保存登陆信息为选择框。因该需求比较简单,故无须分析过程,直接进行用例设计,如图4- 7所示。

图4- 7用户登陆功能测试用例

3. 商品搜索

商品搜索需求如图4- 8所示。

图4- 8商品搜索需求

通过需求分析,商品搜索功能较为简单,测试用例设计时只需考虑一个搜索条件的测试,测试工程师从搜索功能开发角度考虑。

对于系统而言,如果数据库中存在某个关键字的商品,则应该显示,否则应当提示没有匹配的商品,故搜索用例设计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用例设计方法,测试工程师只需根据经验设计用例即可。

对于显示方式,存在显示方式、排序条件、排序方式三种,显示方式又分为小图列表、大图列表、文字,排序条件有按上架时间、按价格、按更新时间,排序方式有升序与降序,如果完全组合则有3*3*2=18种组合,测试工程师可利用正交试验用例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通过分析,共有3个参数,每个参数分别有3、3、2个取值,因此需选择因子数、水平数都3,且试验次数最少的正交表。查询正交表,4因子3水平正交表符合条件,如表4- 5所示。

替换参数,得到表4- 6。

多余因子4舍弃不用,排序方式中的3,可使用升序或降序任意填充,由于4因子3水平表中没有全部取2与3的情况,因此根据经验再补充两条,最终得到表4- 7所示的正交表。

表4- 7优化后的商品显示测试组合

结合搜索条件,利用禅道设计用例如图4- 9所示。

图4- 9商品搜索功能测试用例

通过上述过程,测试工程师完成测试用例的设计工作,评审通过后等待测试版本发布,然后进行测试用例执行、跟踪处理缺陷等活动。

1.等价类划分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题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2.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3.错误推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例如,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4.因果图方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5.正交表分析法有时候,可能因为大量的参数的组合而引起测试用例数量上的激增,同时,这些测试用例并没有明显的优先级上的差距,而测试人员又无法完成这么多数量的测试,就可以通过正交表来进行缩减一些用例,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用例覆盖尽量大的范围的可能性。6.场景分析方法指根据用户场景来模拟用户的 *** 作步骤,这个比较类似因果图,但是可能执行的深度和可行性更好。白盒测试用例设计的关键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尽可能多的内部程序逻辑结果黑盒法用例设计的关键同样也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模块输出和输入接口。不可能做到完全测试,以最少的用例在合理的时间内发现最多的问题详细的描述一个测试活动完整的过程。1.项目经理通过和客户的交流,完成需求文档,由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共同完成需求文档的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需求描述不清楚的地方和可能有明显冲突或者无法实现的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0557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0
下一篇 2023-05-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