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饭碗不保?国外推出自动生成代码的AI工具

程序员的饭碗不保?国外推出自动生成代码的AI工具,第1张

近日,GitHub 和 OpenAI 发布了一款名为 Copilot 的AI工具的预览版,该工具可用于 Visual Studio Code 编辑器中自动生成代码片段。

根据 GitHub 的说法,Copilot 所做的不仅仅是模仿以前见过的代码。它具备更加强大的功能,会先分析程序员已经编写的代码再生成新的匹配代码,包括之前调用的特定函数。该项目的 示例包含自动编写导入推文的代码,绘制散点图等都已经展示在 GitHub 网站上。

根据GitHub的CEO Nat Friedman 透露,该工具适用于Python、JavaScript、TypeScript、Ruby和GO等编程语言。

Copilot 建立在一种名为 OpenAI Codex 的新算法之上,OpenAI 首席技术官 Greg Brockman 将其称 为 GPT-3 的后代。

GitHub 将它当作是多人合作编程的演变,其中两个程序员同时在一个项目上,以发现彼此的错误并加快开发过程。使用 Copilot 时,其中的一个程序员就是虚拟的。

在我看来,这项技术有利于减少人力成本,并樱或且提高工作效率。毕竟对于程序员来说,人与机器的沟通效率高于人与人的沟通效率。

目前, Copilot 还处于受限羡缺的技术预览阶段,但脊派伍是大家可以从 GitHub 网站上获取到,并抢先体验。

大家觉得这项技术会获得成功,并广泛应用于各大公司吗?

35岁现象,昌神橘最早起源于互联网大厂对于招聘人员的要求,高于35岁的程序员一般不予考虑,因为无论是从学习能力还是加班能力来看,大龄程序员都比不上年轻的小伙子。后来华为更是将35岁现象推向了风口浪尖,只要年龄大于35岁未走上管理岗位的基层员工,可能就会成为被清理的对象。

无独有偶,一名程序员在和外国同事聊天时就受到了冲击,这名外国程序员表示:对35岁现象感到震惊,他40多岁,天天还在写代码,这在国外很正常,对我们表示非常同情。

随即,这篇帖子在程序员圈子引发了热议。有同行评论:互联网的同学们都要感谢滴滴,为我们创造了下岗再就业的良好环境。

不过也有网友分析:因为在法国程序员只是一个比平均工资高不了多少的普通职业,当然没啥竞争。法国互联网一般般,写代码的又不一定在互联网,国内35岁以上做it外包的也比比皆是。

之前的公司法国研发团队各种浪,后来整个法国团队被耐团裁了,他们在当地很难找到工作的,只能拖家带口换城市。国外人口少呀,尤其是欧洲老龄化严重,不用40岁的程序员就没人可用了。在德国打车,司机很多六十岁左右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车速80迈。

还有网友直接嘲讽发帖的程序员:真是外国的月亮圆,国内是因为学it的太多了,所以年轻人越来越多,欧洲有啥it行业,年轻人都没有,自然只能老人上了,你看修路的工人好多瞎纳50岁的,20年前可不这样,大把年轻人,如果一个行业老人不少,说明走下坡路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3462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4
下一篇 2023-05-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