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血库上岗证的条件?

考血库上岗证的条件?,第1张

一 血站上岗证考试一类好考手哗吗多少分及格我不是学者个专业的,能考出来吗

一类相对来说是比较好考的,最难考的是二类。一类只要是血站方面应知应会的东西,还有就是法律法规,其他太专业的一般不考。但运气如果不好的话就难说了,因为题目是从题库抽出来的。

二 血站护士考试是不是要考一类上岗证

血站上岗证主要有以下几类,护士一般都报考一类。

一、每个培训的对象均应通读《安全血液和回血液制品》答全套教材。

二、采供血机构各岗位应按卫生部办公厅“卫办医发[2002]41号规定,精读相应的部分。

(一)血站

1.Ⅰ类:献血组织人员、采血人员和管理人员,精读导言册,第一册。

2.Ⅱ类:检迹态验、质量控制、血液研究等人员,精读第二册,第三册,导言册的第四章(质量和质量保证)。

3.Ⅲ类:血库、成分制备等人员,精读导言册、补充教材(成分输血)。

4.Ⅳ类:与采供血业务相关的后勤人员,精读导言册。

(二)单采血浆站

1.Ⅴ类:采浆人员和管理人员,精读导言册,第一册。

2.Ⅵ类:检验、质量控制人员,精读第二册,第三册,导言册的第四章(质量和质量保证)。

三 血站上岗证哪里可以考

每年的姿薯源10月份考试。考试教材:《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全套教材。考试分类:(一)血站Ⅰ回类:献血答组织人员、采血人员和管理人员,精读导言册,第一册;Ⅱ类:检验、质量控制、血液研究等人员,精读第二册,第三册,导言册的第四章(质量和质量保证);Ⅲ类:血库、成分制备等人员,精读导言册、补充教材(成分输血);Ⅳ类:与采供血业务相关的后勤人员,精读导言册;(二)单采血浆站Ⅴ类:采浆人员和管理人员,精读导言册,第一册;Ⅵ类:检验、质量控制人员,精读第二册,第三册,导言册的第四章(质量和质量保证)。

四 血站护士上岗证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MFGh?

1. 关于《血站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规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 <i]Q$8E

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的规范。 AW \-ba

b/规范是血站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提供采供血和相关服务的一般血站。 `vf\K

c/规范是血站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提供采供血和相关服务的所有血站。 <U^EMq

d/规范是血站质量管理的最高准则,适用于提供采供血和相关服务的一般血站。 >KR88CnV-

2. 关于质量管理职责,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d) AT>F>.R"

a/ 法定代表人为血站质量第一责任人,法定代表人应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监控和改进。 4F* 5&

b/法定代表人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监督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 X8?e +

c/所有员工对其职责范围内的质量负责。 ^[yq7/%

d/所有员工记录和保留管理审核的情况和内容。 {M.sK <br>3. 关于组织与人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 u6+/fm <br>a/设置满足献血宣传和献血者招募的部门。权限必须与职责基本适应。。 &n\RM(>T5H <br>b/ 高、中、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呈金字塔形。 wv`uWT` <br>c/中心血站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具有高等学校专科以上学历。并须接受过血站质量管理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 =\pK -v# <br>d/传染病病人和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携带者,不得从事采血、血液成分制备、供血等业务工作。 oaFaJ+Ee-<<br>4. 关于组织与人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C*n:&) <br>a/采供血业务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医学或者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并不得相互兼任。采供血业务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缺席时,应指定适当的人员代行其职责。 mQ0P{>Og <br>b/必须按实际情况制定继续教育和培训计划,保证员工得到持续有效的教育和培训。 $'?}1^a_O

c/员工必须接受拟任岗位职责相关文件的培训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并且经过评估表明能够胜任。 ?Q5Q|v

d/必须登记和保存员工的签名,并定期按规定更新以及将先前的记录存档。 B8@8Y

5。关于质量体系文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AXr^ u6A

a/质量体系文件应包括质量手册、过程文件、 *** 作规程和记录。 @Qu: MI*w

b/建立和实施形成文件及文件管理的sop。 \u5azaa*

c/作废文件的正副本应加标记归档,作废的文件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 'd*d]a}E#

d/保证员工能够在单位内部范围容易获得与其岗位相关的文件并正确使用文件。 $|GA

6. 建筑、设施与环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Ty4bw ]m

a/献血者征询区、体检区,能对献血者进行有效体检,以正确判定献血者资格。 {U~ZZklL

b/采血区在指定区域安全放置和弃置血袋,避免复用、污染和差错;。 e.If!w

c/ 献血后休息区应保证献血者得到适当休息。 hgdB*<-

d/血液存放区,应设置待检测血液隔离存放区和报废血液隔离存放区。 7#"6pCl@

7. 设备,下列描述错误的是:(d) (Fw=zb.

a/必须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b/计量器具应符合检定要求,有明显的定期检定合格标识。 |VO&j=7

c/大型和关键设备均应以惟一性标签标记,明确维护和校准周期,档案应有专人管理,有使用、维护和校准记录。 Q,,WVq@

d/所有应急备用关键设备要求特殊管理。 3&VvcGGMu

8. 物料,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 pA7G"R(&x

a/采供血所用的物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对血液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MDy*:tA+,

b/购进关键物料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资质,每年应对其进行一次评审。 v "`Zo

c/对温度、湿度或其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物料,应每天进行4次温、湿度监控。 4>wq1#g%G\

d/物料储存期限及有效期自设为入库之日起,一般为半年,最多不超过一年,并贴上标识。 6YVS9wgY

9. 安全与卫生,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4@w7^

a/ 制定并执行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组织和员工的职责,保证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 E_pf%(

b/有一名对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安全与卫生负责人。 ft&(Mvw

c/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每两年对员工进行一次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应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的员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 ]pbyyB<#)t

d/采取有效措施对献血者和员工进行防护;避免采血、检验、制备、储存、包装和运输过程中血液、血液标本、环境受到污染。 sMz&Vm5

10.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 \p "

a/必须应用计算机管理采供血主要过程。 }9 eDy#`9

b/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更改和确认都应遵从软件工程的开发、设计、更改和确认基本原则。 |E|X sC8

c/以保证血液供应。应设置双路电。 !1r_!"

d/明确用户授权设置,防止用户对重要数据的更改权限。 9D d'Tau

10. 血液的标识及可追溯性,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lr + <br>a/ 标签的底色应为白色,与血袋牢固粘贴,能防水、耐磨损,背面粘合胶不能影响血液的质量。标签信息建议采用实体黑色字体,通过打印或印刷产生。 7k/m *** CK <br>b/血液标签中的内容应符合《血站管理办法》、《全血及成分血液质量要求》中的相关规定,至少包含献血编号、品种标识、血型标识和有效期标识四部分。 z8V]'7J<E <br>c/献血条码的编码程序应保证献血码的惟一性,同一献血码至少在30年不得重复。 Qg T ~RDHo <br>d/应明确规定贴签的步骤和要求,一次只对一袋血液和同源血样管贴签,贴签后应与征询表进行核对。 hmL]tuh <br>11. 记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 #S{>JU+z^! <br>a/包括从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储存、发放和运输的整个过程。 9QZod*Ir <br>b/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应保存十年左右。 n"XLD-xO <br>c/ 数据电文应可供关键时调取查用。 h6tPry <br>d/献血者的个人资料、献血信息、血液检测结果以及相应的血液使用信息等应进行保密,防止未授权接触和对外泄露。 ku^g^fdpfA <br>12. 监控和持续改进,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bCk(gg r <br>a/确认应按预定的计划进行。确认完成后应形成确认报告。确认报告应包括确认计划、确认的数据和确认的结论。 en*DM^{/ <br>b/主要确保及时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血液,防止不合格品血液的非正常使用。 `Sr/3" <br>c/确保防止所有不合格项的再次发生。 +RX(D ` <br>d/内部质量审核员须经过国家培训,并从内部审核方产生。 KP[L~H <br>13. 关于献血场所管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Xv([95_ <br>a/献血场所应有充足的设施,布局合理,能满足献血工作和献血者以及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要求。 mhfV:cf7W <br>b/献血前征询和体格检查应对献血者的隐私和相关信息进行保密。 d0MlTZH5 <br>c/应具有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场所。 |S`&vI38 <br>d/每个采血工作位应有独立的采血、留样、记录、贴标签的 *** 作设施和缜密流程,消除导致献血者记录或标识差错的潜在因素。 ~b~D* <br>14.关于献血者招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 'Z//?'` <br>a/建立和实施献血者招募指南, 9\1Syid' <br>b/以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作为征募对象, _MwSj]'o <br>c/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 'rD|O]?| <br>d/以上都是。 x8V$^("E <br>15.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和评估,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0xLBUj" <br>a/由接受过培训的医技人员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 n |,BIX#.4 <br>b/保证不影响献血者健康以及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_u|b <br>c/健康征询和健康检查完成后应由献血者和检查者共同签名。 2&Ho0/@ <br>d/检查者应做出献血者是否能够献血的判断。 {y'@TMAe <br>16.关于血液采集管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d) }?|)qtO

a/采血前应对献血者资料进行核查,确保从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中采集血液。 'YsYtt x

b/在采血前对血袋和血液保存液外观进行检查,以确保血袋无破损、无霉变,在有效期内。 VwISP-g#

c/应对贴标签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同一献血者的血袋、标本管、献血记录一一对应,贴签无误。 8\ qLl

d/采血结束时,做好相关记录。 [/goh9?\s

17.关于献血记录,下列描述错误的是:(d) 6a@Y0}E

a/献血记录至少应包括献血者的个人资料。 G"~T9t~`

b/健康征询结果有献血者和征询者签名。 7bFNt:Q

c/健康体检结果有检查者签名。 z}XaQ93

d/献血日期、献血量、献血反应有巡回医生签名。 J R3U /@

18.血液成分单采,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 "V5eEJCuv

a/工作必须由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担任,应有接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监护。 #e_=4 SIa

b/血细胞分离机应每天维护和监控,确保安全有效。 Xf!>fB\4b

c/必须使用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一次性血液成分分离管路。 8Mue)YW^

d/及时在单位内弃置及销毁所有用过的一次性成分分离管路。 .=S_!b'

19. 血液检测,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XH,=Rh>g

a/开展血液检测业务的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必须获得《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执业证书。 5C p~hSO7

b/没有开展血液检测业务的血站,只需做好交接程序,保证血液标本正确。 %=HtBJW

c/建立和实施检测报告的接收和利用程序,保证正确接收和利用检验报告。 zUdA!C}}

d/血站质控实验室应遵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 TFb[xE

20. 血液制备,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e,Z

a/制备的血液必须符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Z5#MT\sF

b/执行血液制备、贴签、包装、入库程序。 Za'9lq\

c/血液制备环境应当整洁卫生,定期有效消毒,进行环境温度控制,保证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W me Q

d/血液制备应尽可能在密闭系统中进行。如果只能在开放系统进行制备的,则应严格控制,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T CI~7)

21. 血液制备,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 NGNn{]m

a/对血液制备的所有设备应按规定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运行可靠和稳定。 EY 53/udC

b/血液制备的程序和方法无须经过审核确认。 f4= 7'Q+h

c/血液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经过质控部门确认合格后即可使用。 !,%gFS^

d/执行血液常规抽检程序,并对抽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偏差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5#r.5_4

22.关于血液及其包装标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 Cw}'<6

a/使用联袋时,在原袋和转移袋分离之前应检查原袋上献血条码的一致性。 :kxx#8n'

b/对血液采用非一体性的血袋时,必须保证在每一个血袋贴上正确的献血条码。 -kxWVX

c/对血液采用一体性的血袋时,必须保证在每一个血袋贴上正确的献血条码。 g,B1?8

d/对合格血液进行贴签时,应对征询表中的信息再次进行核对。 3Z! X9`bS

23.关于血液制备记录,下列描述错误的是:(b) B#'Ut c

a/应确保对血液制备过程的人员、设备、血液来源和原材料、方法步骤、环境条件等相关信息的追溯, ww1 VD`lA

b/追溯至少包括:血液的交接,成分制备过程,仪器使用、维护校准,成分制备环境控制等。 za~r?*>xo

c/追溯至少包括:血液的交接,成分制备过程,成分的常规抽检及质量结果分析,仪器使用、维护校准,成分制备环境控制,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等。 'v'>qK#z

d/记录应有 *** 作执行人员的签名。 d"st7x`

24. 合格血液的放行程序遵从以下原则,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d) ~^x9OIB$+

a/放行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并经过授权,才能承担放行工作,质量管理人员应该监控血液的放行。 oMJ"4d['

b/清查每批血液中的所有不合格血液,准确无误并安全转移处置后,才能放行合格血液。 Pb 7eohg

c/确定每批血液中所有制备的合格血液,并贴上合格血液标签,经过批准放行后,才能从隔离库转移到供临床发放的合格血液储存库。 x~XmTMs{

d/所有不合格的血液经过清点核实后即刻焚烧。 mTv!}L^

25. 血液保存管理程序,应满足以下要求,除外的是:(c) ?1Qo|@rCB

a/血液的保存地点应具有防火、防盗和防鼠等措施,未经授权人员不得进入。 )"Vs8 ^F

b/血液的保存设备应运行可靠,温度均衡,有温度记录装置和报警装置。 j5BVRS2J

c/ 对保存状态进行监控,确保血液在有效的条件下保存。 'H@r- I`t

d/根据储存要求将不同品种和不同血型的血液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u|5Zcr

26.血液发放与运输,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 (6Do}gwP

a/建立和实施血液发放程序。应遵循先进后出原则。 h{7<y

b/建立和实施血液运输的管理程序,确保血液始终在4℃中运输。 bOB?^7d_0

c/应对血液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储存温度进行不间断监控。 o||VQZ

d/血液运输箱应有标识,标明血液种类、运输目的地。 `%{jF <br>27. 关于血液库存管理程序的要求,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LBg/,=% <br>a/既保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又能最大限度控制血液的过期报废。 eLc4g2(_+: <br>b/应根据临床需求确定不同种类血液的最低库存水平。 S1:vuMp@:A <br>c/处于制备过程中的血液不纳入库存管理。 }x`PuZ1

d/应对血液库存定期盘点。 MMRb >

28. 关于血液收回,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oJnW<*K,

a/应建立和实施血液收回程序,确定需要收回的血液、收回责任人及其职责。 FJ1[ g

b/确保在任何时间有专人接听及处理血液质量投诉和缺陷发现,并能够快速收回已发放的血液或追踪血液去向,及时通告有关单位采取适当的措施。 Okqa

c/在收回具有严重质量缺陷的血液时,应立即进行处理。 e!M*m[j&

d/血液收回记录应当包括缺陷血液的收回、追踪、分析、评审和处置,以及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a>aK(Cz

29. 关于血液质量投诉的处理程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X2-

a/指定血库专人负责。 =l_!SPG

b/指定质控实验室人员负责。 #^I<M^o`}

c/指定质控实验室和质管部人员负责。 u@.#fET

d/接到血液质量出现重大问题的投诉时,及时向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Q`oF d

30. 血站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资质要求,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 6DT)Oci5Mi

a/体检医师岗, 大学本科毕业以上, 助理医师以上职称,经血液安全、急救培训。 ]Wf nHRs$

b/检验主任岗,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初级以上职称,经血液安全培训,经与工作相符的专业培训或进修3个月以上。 bKT^)ml

c/信息管理岗, 计算机相关专业专科以上毕业, 初级以上职称, 具备相关资质或专业(培训)证书,并经血液安全培训 94$cS6 xW

d/质量管理岗, 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毕业, 初级以上职称, 经血液安全培训。 c#-bJ

二、多选题 Kl uN

1、 质量管理职责,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d) 8E=XJ{

a/质量体系应覆盖所开展的采供血和相关服务的所有过程。 8K+2|l'@ 9

b/法定代表人为血站质量第一责任人,法定代表人应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监控和改进。 R}'rj/

c/法定代表人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监督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k*\MB'B%p$

d/质量体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bJfc Vc

2、组织与人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cd) 0.\7nZ+M[

a/ 必须建立与其业务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qUeM

b/ 卫生技术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85%以上。 P , 3

c/血液中心、中心血站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具有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学历。 SL&+hf

d/新增加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应不低于60%。 =A\4 T

3、质量体系文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b) k:Pav/+W

a/质量体系文件覆盖所开展的采供血业务的主要过程。 &hbD'3"h+

b/所使用的文件应为经过批准的有关版本。 b0)%gJL1

c/文件应定期进行评审,列明文件修订状态清单,文件发放清单。 qU'C'XNt3

d/在文件正式实施前,应对相关的员工进行培训,评价胜任程度及保存有关记录。 `ZnX

4、建筑、设施与环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d) g|n h&ed

a/采供血业务、生活、管理、后勤和辅助区域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干扰。 ?FY%43

b/采供血作业场所的布局应满足业务需求,流程要合理有序,防止人员和血液受到污染。 7p46JL~f

c/具有安全有效的应急供电设施。 ^0)p |]&

d/消防、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等设施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HS)-73qN

5、 设备,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cd) :5q vd

a/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血站业务工作的需要。 o$+)I0-

b/计量器具应每两年校准一次。 RTRNi&4l

c/有故障或者停用的设备应有明显的标示,以防止误用。 s$sb &N6

d/关键设备应急措施应不影响血站的正常工作和血液质量。 ?vh.[~NGi

6. 物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 RI8)PY

a/应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关键物料清单,对采供血物料的购入、验收、储存、发放、使用等进行规范的管理。 /6fH[ D<3

b/对关键物料的质量进行控制,保证只有合格的物料才能投入使用。 iX|-A

c/对合格、待检、不合格物料应严格管理,分区存放。对库存区同类关键物料,有明显和易于识别状态类别的标识。 =1-1DJl/

d/物料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在物料的失效期内使用。 i <U~U:

8. 安全与卫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d) !ZCPqaX

a/建立和实施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程序,包括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职业暴露的登记、监控和报告。 8`PdXLOjW

b/作业区域内不得饮食、吸烟和佩带影响安全与卫生的饰物。 *sFvA[ vu

c/制定消毒与清洁程序,规定需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备和物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作业区卫生整洁。 --!>Fg4^

d/应执行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和处置。 T)I$@L

9.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d) [2!=fH6r,

a/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应包括系统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如硬件、软件、文件和人员培训等; Q1rI%1~o?^

b/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数据安全,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并确保备份库存点与主体数据库有效安全分隔。 /o 4r!$y

c/使用人员应保证电子口令的安全,应防范、检查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0`3

d/应详细记录 *** 作者所有登录和 *** 作活动的日期、时间和内容。 L."V.`-

10. 血液的标识及可追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d) TgVYi"(

a/必须建立和实施血液标识的管理程序,确保所有血液可以追溯到相应的献血者及其献血过程、所使用的关键物料批号以及所有制备和检验的完整记录。 R"T_+pc+

b/标签的底色应为白色,与血袋牢固粘贴,能防水、耐磨损,背面粘合胶不能影响血液的质量。标签信息采用黑体字,必须通过打印产生。 ~}4aDAP ,Z

c/血液的标识应采用条形码技术,确保每一袋血液具有惟一性标识以及可追溯性。 ARWq|){kv

d/条形码技术应能够对不同种类、不同过程状态的血液及血型进行标识。应保证每一次献血具有惟一的条形码标识,并可追溯到献血者。 lM-Sknuq.U

五 血站上岗证一类考试和三类考试是什么,我是血库的护士是几类

你好,我今年想考的,我不是在血站,也不知道考什么,你能告诉我么

六 血库上岗证怎么考取

每年的10月份考试。

考试教材:《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全套教材。考试分类:(一)版血站Ⅰ类:献血权组织人员、采血人员和管理人员,精读导言册,第一册;Ⅱ类:检验、质量控制、血液研究等人员,精读第二册,第三册,导言册的第四章(质量和质量保证);Ⅲ类:血库、成分制备等人员,精读导言册、补充教材(成分输血);Ⅳ类:与采供血业务相关的后勤人员,精读导言册;(二)单采血浆站Ⅴ类:采浆人员和管理人员,精读导言册,第一册;Ⅵ类:检验、质量控制人员,精读第二册,第三册,导言册的第四章(质量和质量保证)。

七 考客运资格证要什么要求

有效的驾驶证、身份z、三年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证明、一吋红底照片数张,到当地运管机构、或者培训机构报名,各地规定的有点差别,请咨询当地运管所。

八 你好!请问医学检验血库输血技术上岗证怎么报名

有医院出证明就可以报名

九 考货车上岗证需要什么条件

一)申请受理

申请人首先向辖区运政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填写从业资格证申请登记表一式三份,携身份z、驾驶证、结业证及《从业资格证》(限增驾)原件及复印件二份,同版1寸彩色照片5张。申请表登记表由辖区运管所初审,合格后盖章方可生效。

申请条件:

1、旅客运输(大客):应具有五年以上驾龄和10万公里以上安全行车经历,持A照驾驶大客2年以上驾龄,附相应证明。驾驶证为A A1

2、旅客运输(普客):应具有五年以上驾龄和10万公里以上安全行车经历,附相应证明。驾驶证为A A1 A2 B B1

3、旅客运输(微型):应具有1年以上驾龄。驾驶证为A A1 A2 A3 B B1 B2 C C1

4、货物运输(列车):应具有驾驶货车2年以上驾龄,并附相应证明。驾驶证为A A2 B

5、货物运输(普货):驾驶证为A A1 A2 B B2 C C1 C2 C3

(二)报名受理

申请人到市级运政管理机关报名,培训科审查申请登记表(二份)及相关资料,审查合格的分配到有培训资质的驾校培训,并收取考试费和工本费。

(三)职业培训

1、申请人到有培训资质的驾校报名,将从业资格证申请登记表及身份z、驾驶证、结业证复印件交驾校存档。

2、申请项目为增驾的,将原从业资格证交给驾校,由驾校交回培训科。

3、驾校按《营运汽车驾驶员职业培训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课时和市运管处的相关规定进行培训。

(四)从业资格考试

1、由市级运政管理机关组织理论考试和实 *** 考试。考试结束后公布考试成绩,理论考试不及格者不能参加实 *** 考试。

2、考试不合格的,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的,30日后重新报名参加考试。

二、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2、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

3、汽车旅客运输规则

4、汽车货物运输规则

5、省运管局陕交运发[2003]105号文件《转发重庆市物价局 重庆市财政厅关于核定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收费通知》

十 血站上岗证

(安全血液与制品 ) 蓝颜色的 考试题在网上去搜 单位不是发了书的吗? 顺便问哈你是哪个血站的?今年十月考吗?我也是

第1章绩效管理概论

【本章结构图】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1 1 绩效与绩效管理的概念

1 1 1绩效的概念

1 1 2绩效与管理的关系

1 1 3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

1 2绩效管理与绩效考评

1 2 1绩效管理及其基本要求

1 2 2绩效管理与绩效考评的区别和联系

1 3绩效管理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 3 1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战略

1 3 2绩效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

关系

【本章精要】

【案例分析】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所谓的绩效管理

第2章现代绩效考评基础

【本章结构图】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2 1现代绩效考评的基本理念

2 1 1绩效考评的常见问题

2 1 2前瞻

2 1 3沟通

2 1 4公平

2 1 5反馈

2 1 6发展

2 2现代绩效管理的四大要素

2 2 1要素一:作业标准

2 2 2要素二:业务档案记录

2 2 3要素三:考评体系与考评标准

2 2 4要素四:考评、评定、考评表与考评过程

设计

2 3以VIRO为战略导向的绩效考评系统

【本章精要】

【案例分析】上海HTNET网络有限公司软件项目目标

管理与激励

第3章绩效考评目标与考评体系设计

【本章结构图】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3 1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概述

3 1 1绩效的层次特征和绩效考评体系设计的

基本过程

3 1 2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分工与考评主体的

确定

3 2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3 2 1作业标准体系(工作分析及其必要性)

3 2 2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3 2 3作业标准体系的内容

3 2 4作业标准体系的实施

3 3业务档案记录系统

3 3 1需要收集和记录哪些信息

3 3 2如何收集业务档案信息

3 4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3 4 1绩效考评的目标、周期和对象的确定

3 4 2绩效考评的指标和指标体系

3 5指标权重的量化方法

3 5 1层次分析法简介(AHP)

3 5 2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绩效指标量化举例

3 6考评、评级的记录排序及考评过程设计

【本章精要】

【案例分析】绩效考评、目标管理与IT人员的管理

能力开发

第4章常用的绩效考评方法

【本章结构图】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4 1绩效考评的若干方法

4 1 1目标认同考评方法

4 1 2员工比较考评方法

4 1 3标准工作考评方法

4 2各种考评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4 2 1各种考评方法的比较

4 2 2绩效考评方法的选择

【本章精要】

【案例分析】A公司滚动式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

第5章绩效管理系统

【本章结构图】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5 1绩效管理系统概述

5 1 1什禅漏凳么是绩效管理系统

5 1 2绩效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5 1 3绩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5 1 4基于VIRO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

5 2MBO――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管理系统

5 2 1目标管理概述

5 2 2目标管理的实施

5 2 3对目标管理法的评价

5 2 4基于标杆超越的目标管理法

5 3PAS――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360度管理系统

5 3 1360度绩效考评简介

5 3 2360度绩效考评的理论基础

5 3 3360度绩效考评的目的和特点

5 3 4360度绩效考评的程序

5 3 5360度绩效考评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5 4KPI KER BAS――基于关键绩效指标与关键

事件记录的平衡计分卡系统

5 4 1关键事件法

5 4 2平衡计分卡系统概贺旅述

5 4 3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平衡计分卡系统

5 5以eHR为平台的绩效管理系统

5 5 1以eHR为平台的绩效管理系统

5 5 2eHR的应用流程

5 5 3通过eHR实施绩效管理的优点

5 5 4通过eHR实施绩效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5 5 5实施eHR的建议

【本章精要】

【案例分析】A公司的电子化综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中的绩效管理模块

第6章绩效管理培训

【本章结构图】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6 1绩效管理培训的意义和作用

6 1 1绩效管理培训的意义

6 1 2绩效管理培训的作用

6 2绩效管理培训参与对象的构成

6 2 1绩效管理培训组织人员的构成

6 2 2绩效管理培训对象的选择

6 3绩效管理培训的类别

6 3 1绩效管理培训按目的分类

6 3 2绩效管理培训按对象分类

6 3 3绩效管理培训按内容分类

6 4绩效管理培训时机和方式的选择

6 4 1绩效管理培训时机的选择

6 4 2绩效管理培训方式的选择

6 5绩效管理培训的需搜脊求分析与计划

6 5 1绩效管理培训的需求分析

6 5 2绩效管理培训计划的组成

6 6绩效管理培训的实施与评估

6 6 1绩效管理培训的实施

6 6 2绩效管理培训的评估

【本章精要】

【案例分析】“完美”的激励计划

第7章绩效反馈、沟通与改进

【本章结构图】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7 1绩效反馈、沟通的科学与艺术

7 1 1绩效反馈与沟通的目的

7 1 2绩效反馈与沟通的原则和方式

7 1 3绩效面谈的沟通技巧

7 2绩效反馈面谈

7 2 1绩效反馈的重要性

7 2 2绩效反馈面谈及其方式

7 2 3反馈面谈的原则

7 2 4面谈准备

7 2 5面谈的实施过程

7 3绩效改进指导

7 3 1绩效诊断与分析

7 3 2选择和实施绩效改进方案

7 3 3选择合适的绩效改进方法

7 3 4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7 3 5绩效改进结果评估

【本章精要】

【案例分析】沟通的方式与结果

第8章绩效管理的实施与监控

【本章结构图】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8 1绩效管理实施之前的试点与准备

8 2绩效管理的实施与监控

8 2 1绩效管理实施

8 2 2绩效管理监控

8 3绩效管理中的政治因素与偏差

8 3 1绩效考评的政治因素及控制

8 3 2绩效考评中的偏差与控制

8 4绩效考评的信度和效度

8 4 1绩效考评的信度

8 4 2绩效考评的效度

8 4 3绩效考评精确性影响因素分析

8 4 4提高绩效考评精确性的对策

【本章精要】

【案例分析】天宏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

第9章绩效考评结果及其应用

【本章结构图】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9 1考评结果及其分析整理

9 1 1考评结果的整理

9 1 2考评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9 1 3考评结果的分析方法

9 2考评结果在薪酬设计中的应用

9 2 1薪酬设计概述

9 2 2基于考评结果的薪酬设计

9 2 3绩效薪酬制评述

9 3考评结果在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应用

9 3 1员工培训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9 3 2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9 3 3考评结果与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9 3 4考评结果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及员工激励

9 4考评结果与流程优化、价值链分析、执行力

提升

9 4 1绩效考评应用于流程管理与优化

9 4 2绩效考评应用于价值链优化

9 4 3绩效考评应用于执行力提升

【本章精要】

【案例分析】小李的绩效考评结果

第10章绩效管理的趋势与展望

【本章结构图】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10 16σ与绩效管理

10 1 16σ及其应用概述

10 1 26σ的本质

10 1 36σ与绩效管理的联系

10 1 4绩效管理循环与6σ过程的整合

10 2团队与绩效管理

10 2 1团队及其特征

10 2 2团队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10 2 3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

10 2 4团队绩效管理

10 3员工开发与绩效管理

10 3 1员工开发的意义

10 3 2员工开发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

10 3 3员工开发与绩效管理

10 3 4员工开发活动的内容与绩效管理系统

10 4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

10 4 1企业文化的本质

10 4 2企业文化的意义与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

实践

10 4 3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

【本章精要】

【案例分析1】LBG快递公司绩效管理系统的实现

【案例分析2】XX医药企业的目标绩效管理实践

【案例分析3】忽视环境变化,MX咨询公司在中国

连败麦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5253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