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怎么看好坏

CPU怎么看好坏,第1张

衡量cpu的好坏可以从品牌丶型号的数字丶主频等来判断。具体如下:

 1cup分AMD和inter两个品牌。

2看型号的数字,比如E3200、E5700、E6700,同一个字母的系列里面,数字越高就越好的,如果想知道详细的参数的话,例如: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CPU频率、外频、倍频、制造工艺、指集令等等这些信息。

3现在配的机器基本上主频都会在173到20,22的就会贵很多了同一型号的就看主频就好了。CPU主要看主频来确定他的性能,大小要看CPU的制造工艺,现在最小的32纳米,之前的45纳米。

4大部分字母来说的话i,p,t前面的比较好,字母越靠前就比较新。

5现在一般看到的E开头的是台式机的,T和P开头的是笔记本的,其中P开头的是节能系列。

6Intel的CPU目前主流的有Pentium和Core两大系列,其中Pentium和Core在笔记本CPU中有T、P和SU系列的CPU,例如Pentiun T4200、Core 2 T6500、Core 2 P7350、Core 2 SU9600等等。

看参数识别CPU性能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缩写,CPU一般由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在逻辑运算和控制单元中包括一些寄存器,这些寄存器用于CPU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暂时保存。大家需要重点了解的CPU主要指标/参数有:
1主频
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例如我们常说的P4(奔四)18GHz,这个18GHz(1800MHz)就是CPU的主频。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主频=外频X倍频。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AMD的Athlon XP系列处理器其主频为PR(Performance Rating)值标称,例如Athlon XP 1700+和1800+。举例来说,实际运行频率为153GHz的Athlon XP标称为1800+,而且在系统开机的自检画面、Windows系统的系统属性以及WCPUID等检测软件中也都是这样显示的。
2外频
外频即CPU的外部时钟频率,主板及CPU标准外频主要有66MHz、100MHz、133MHz几种。此外主板可调的外频越多、越高越好,特别是对于超频者比较有用。
3倍频
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例如Athlon XP 2000+的CPU,其外频为133MHz,所以其倍频为125倍。
4接口
接口指CPU和主板连接的接口。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卡式接口,称为SLOT,卡式接口的CPU像我们经常用的各种扩展卡,例如显卡、声卡等一样是竖立插到主板上的,当然主板上必须有对应SLOT插槽,这种接口的CPU目前已被淘汰。另一类是主流的针脚式接口,称为Socket,Socket接口的CPU有数百个针脚,因为针脚数目不同而称为Socket370、Socket478、Socket462、Socket423等。
5缓存
缓存就是指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因此速度极快,所以又被称为高速缓存。与处理器相关的缓存一般分为两种——L1缓存,也称内部缓存;和L2缓存,也称外部缓存。例如Pentium4“Willamette”内核产品采用了423的针脚架构,具备400MHz的前端总线,拥有256KB全速二级缓存,8KB一级追踪缓存,SSE2指令集。
内部缓存(L1 Cache)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级高速缓存。在CPU里面内置了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L1缓存越大,CPU工作时与存取速度较慢的L2缓存和内存间交换数据的次数越少,相对电脑的运算速度可以提高。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L1缓存的容量单位一般为KB。
外部缓存(L2 Cache)
CPU外部的高速缓存,外部缓存成本昂贵,所以Pentium 4 Willamette核心为外部缓存256K,但同样核心的赛扬4代只有128K。
6多媒体指令集
为了提高计算机在多媒体、3D图形方面的应用能力,许多处理器指令集应运而生,其中最著名的三种便是Intel的MMX、SSE/SSE2和AMD的3D NOW!指令集。理论上这些指令对目前流行的图像处理、浮点运算、3D运算、视频处理、音频处理等诸多多媒体应用起到全面强化的作用。
7制造工艺
早期的处理器都是使用05微米工艺制造出来的,随着CPU频率的增加,原有的工艺已无法满足产品的要求,这样便出现了035微米以及025微米工艺。制作工艺越精细意味着单位体积内集成的电子元件越多,而现在,采用018微米和013微米制造的处理器产品是市场上的主流,例如Northwood核心P4采用了013微米生产工艺。而在2003年,Intel和AMD的CPU的制造工艺会达到009毫米。
8电压(Vcore)
CPU的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与制作工艺及集成的晶体管数相关。正常工作的电压越低,功耗越低,发热减少。CPU的发展方向,也是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不断降低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压。例如老核心Athlon XP的工作电压为175v,而新核心的Athlon XP其电压为165v。
9封装形式
所谓CPU封装是CPU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封装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将CPU芯片或CPU模块固化在其中以防损坏的保护措施,一般必须在封装后CPU才能交付用户使用。CPU的封装方式取决于CPU安装形式和器件集成设计,从大的分类来看通常采用Socket插座进行安装的CPU使用PGA(栅格阵列)方式封装,而采用Slot x槽安装的CPU则全部采用SEC(单边接插盒)的形式封装。现在还有PLGA(Plastic Land Grid Array)、OLGA(Organic Land Grid Array)等封装技术。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CPU封装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节约成本为主。
10整数单元和浮点单元
ALU—运算逻辑单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整数”单元。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以及逻辑运算如“OR、AND、ASL、ROL”等指令都在逻辑运算单元中执行。在多数的软件程序中,这些运算占了程序代码的绝大多数。
而浮点运算单元FPU(Floating Point Unit)主要负责浮点运算和高精度整数运算。有些FPU还具有向量运算的功能,另外一些则有专门的向量处理单元。
整数处理能力是CPU运算速度最重要的体现,但浮点运算能力是关系到CPU的多媒体、3D图形处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对于现代CPU而言浮点单元运算能力的强弱更能显示CPU的性能。

CPU性能指标
每个买CPU的消费者,第一时间要过问的就是它的性能,对于一个CPU来说,性能是否强大是它能否在市场上生存下去的第一要素,那么CPU的性能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咧?下面就列出影响CPU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
1、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过由于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
2、内存总线速度或者叫系统总线速度,一般等同于CPU的外频。内存总线的速度对整个系统性能来说很重要,由于内存速度的发展滞后于CPU的发展速度,为了缓解内存带来的瓶颈,所以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工作频率。
3、L1高速缓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级高速缓存。在CPU里面内置了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采用回写(Write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它对读和写 *** 作均有可提供缓存。而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 *** 作有效。在486以上的计算机中基本采用了回写式高速缓存。在目前流行的处理器中,奔腾Ⅲ和Celeron处理器拥有32KB的L1高速缓存,奔腾4为8KB,而AMD的Duron和Athlon处理器的L1高速缓存高达128KB。
4、L2高速缓存,指CPU第二层的高速缓存,第一个采用L2高速缓存的是奔腾Pro处理器,它的L2高速缓存和CPU运行在相同频率下的,但成本昂贵,市场生命很短,所以其后奔腾II的L2高速缓存运行在相当于CPU频率一半下的。接下来的Celeron处理器又使用了和CPU同速运行的L2高速缓存,现在流行的CPU,无论是AthlonXP和奔腾4,其L2高速缓存都是和CPU同速运行的。除了速度以外,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1MB-3MB。
5、流水线技术、超标量。流水线(pipeline)是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开始使用的。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象工业生产上的装配流水线。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X86指令分成5~6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行,这样就能实现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提高了CPU的运算速度。超流水线是指某型CPU内部的流水线超过通常的5~6步以上,例如奔腾4的流水线就长达20步。将流水线设计的步(级)数越多,其完成一条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适应工作主频更高的CPU。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难想象的,只有奔腾级以上CPU才具有这种超标量结构;这是因为现代的CPU越来越多的采用了RISC技术,所以才会有超标量的CPU。
6、协处理器或者叫数学协处理器。在486以前的CPU里面,是没有内置协处理器的。由于协处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负责浮点运算,因此386、286、8088等等微机CPU的浮点运算性能都相当落后,自从486以后,CPU一般都内置了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增强浮点运算。现在CPU的浮点单元(协处理器)往往对多媒体指令进行了优化。比如Intel的MMX技术,MMX是“多媒体扩展指令集”的缩写。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为增强奔腾CPU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为CPU新增加57条MMX指令,把处理多媒体的能力提高了60%左右。现在的CPU已经普遍内置了这些多媒体指令集,例如现在奔腾4内置了SSE2指令集,而AthlonXP则内置增强型的3DNow!指令集。
7、工作电压。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386、486)由于工艺落后,它们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奔腾等是35V/33V/28V等),随着CPU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CPU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Intel最新出品的Tualatin核心Celeron已经采用1475V的工作电压了。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这对于笔记本电脑尤其重要。
8、乱序执行和分枝预测,乱序执行是指CPU采用了允许将多条指令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分开发送给各相应电路单元处理的技术。分枝是指程序运行时需要改变的节点。分枝有无条件分枝和有条件分枝,其中无条件分枝只需要CPU按指令顺序执行,而条件分枝则必须根据处理结果再决定程序运行方向是否改变,因此需要“分枝预测”技术处理的是条件分枝。
9、制造工艺,制造工艺虽然不会直接影响CPU的性能,但它可以可以极大地影响CPU的集成度和工作频率,制造工艺越精细,CPU可以达到的频率越高,集成的晶体管就可以更多。第一代奔腾CPU的制造工艺是035微米,最高达到266Mhz的频率,PII和赛扬是025微米,频率最高达到450Mhz。铜矿核心的奔腾Ⅲ制造工艺缩小到了018微米,最高频率达到113Ghz。最新Northwood核心的奔腾4CPU制造工艺达到013微米,目前频率已经达到24Ghz,估计达到3Ghz也没有问题。在明年,IntelCPU的制造工艺会达到009毫米。
内存性能指标
内存对整机的性能影响很大,许多指标都与内存有关,加之内存本身的性能指标就很多,因此,这里只介绍几个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晕,竟然有人说这是单核的
dual
core
就是英语双核的意思。
看cpu首先要看是英特尔intel
还是
超威
amd,再看是不是双核、三核还是四核的。
再看
intel
的分类为
赛扬(celeron)<奔腾(pentium)<酷睿(core)
amd分类为
闪龙(semptron)<
速龙(athlon)
<弈龙phenom。然后再看主频
单位ghz。数值越大越好。一般就是这么看的。
为什么说你的的电脑是垃圾啊,那我的电脑不是更垃圾吗。我的是dual
core
athlon
×2
19ghz,
3600+
。后面这个数字越大越好。
我的电脑用着蛮好的啊,速度也蛮快。我还蛮喜欢我这台电脑的。
看配置不能光看cpu的,其它的配置也要看的。内存和显卡是关键。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相关于硬件常识的问题,可能讲出来你也不懂!但你最能明白的一点肯定就是, 价格越高,规格就越高,性能就越好! 你要全面了解主板各项参数和CPU 各项参数之后,才好去做比较,不了解的情况下,商品的价钱决定一切,价越贵,规格越高,用料越好,品相越好,性能当然也就越好, 贵的CPU 一般都是比较多核心的,像四核要比三核好,三核要比双核好(个别除外)当然它们的价格也是相对越来越贵的! 价格说明大部分! 剩下的就是参数说明,但你没有电脑硬件基础,很难帮你解释到,可以去学习学>

方法一:从系统信息中查询配置和型号。

在Windows搜索栏输入系统信息

方法二:从DXDIAG查询

在Windows搜索栏中输入DXDIAG

在打开的directX系统诊断信息中,就会看到电脑的配置信息。

方法三、借助第三方软件查看电脑配置信息

这里可以推荐的是鲁大师、cpu-z等等。具体方法很简单。

amd 处理器不如
intel 的稳定是老款
amd 的问题,现在的
ryzen 系列基本没这样的问题了,而且二三级缓存目前也都差不多,没啥区别。
cpu 性能最主要的评断还是频率,之后是核心线程数,还有工艺问题(越新工艺越高),二三级缓存也对速度有一定的加成,另外还有一个很麻烦的数据就是全核心睿频频率,标注的核心睿频频率都是单核最高的频率,不是所有核心的频率,所以这个就是一些差不多标注频率的主要差距了。

i7
8700k
(6核12线
37g-47g)

i7
9700k
(8核8线
36-49g),i7
8700k 的核心数比
9700k 少2个,线程数多了4个,性能上应该比
9700k 强一点才对,但是实际上比9700k弱了一点,这个就是睿频的问题了,8700k
单核能够达到
47g,全核心睿频只能达到
43g左右,而
9700k 的双核可以达到
49g,全核心可以达到
46g,主频上把
8700k 甩开了,性能上就高了一点,虽然因为线程数的原因提高的不多(intel 特色挤牙膏)。

可以从CPU的参数上判断性能的高低:

核心数量:一般情况下核心数量越多越好;

主频:一般情况下主频越高越好;

睿频,当电脑处理数据较少时,cpu主频会自动降低,处理数据很多时,cpu主频会自动上升,Core I5和I7支持睿频功能,AMD部分处理器也支持睿频功能;

制作工艺:制作工艺很大程度上影响cpu性能,先进的制作工艺即使核心数,主频比旧的制作工艺低,但性能依然比旧的工艺强悍,比如 奔腾<酷睿<I系列;

总线接口类型:

PCI PCI(Peripheral Componet Interconnected)总线是Pentium PC机的组成部分,理论宽带可达到132MB/S,通常可达到95MB/s;

PCI-X PCI是PC总线的一种扩展架构,与PCI总线不同的是,PCI总线必须频繁地在目标设备和总线之间交换数据,而PCI-X则允许目标设备仅在单个PCI-X设备进行交换。PCI-X有三种不同的工作频率,66MHz、100MHz和133MHz,在66MHz时数据率为1GB/s;

PCI EXPRESS也称PCI-E,是下一代PCI总线,原名为“3GIO"是由英特尔提出的,它的最大特点是传输速率快,PCI-E有X1、X4、X8、X16,PCI-X1的传输速率可达到500MB/s,X16可达到8GB/s;

缓存数:缓存级数越多越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5981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