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中的属于。包含于等等的符号怎么写??急!

高中数学。必修一中的属于。包含于等等的符号怎么写??急!,第1张

这些符号都是用于集合的,集合A真包含于集合B,就是A是B的子集,集合A包含于集合B,就是A既可以是B的子集,也可以与B相同。

例如:(1)A={1,2,3},B={1,2}

B中的元素在A中都能找到,B是A的子集,我们就说A包含于B或A真包含于B

(2)若A={1,2,3},B={1,2,3}

A中元素与B中元素相同,我们就说A=B

(3)A包含于B,A可以小于或等于B

A真包含于B,A是B的真子集,A中元素个数小于B

元素和集合之间用属于或不属于(在该集合中找得到这样的数,我们就说该元素属于该集合,反之则不属于)

表示

假设有实数x < y:

①[x,y] :方括号表示包括边界,即表示x到y之间的数以及x和y;

②(x,y):小括号是不包括边界,即表示大于x、小于y的数。

⊆是包含于符号:A包含于B-则A为B的子集或等于B。

⊇是含于:A包含B-则B为A的子集或等于A。

区别就是范围不同。

⫋真包含:A真包含于B-则A为B的真子集,若B={1,2},则A={1}或{2}或空集。

运算符号:

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 ̄),对数(log,lg,ln,lb),比(:),绝对值符号| |,微分(d),积分(∫),闭合曲面(曲线)积分(∮)等。

关系符号:

如“=”是等号,“≈”是近似符号(即约等于),“≠”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是大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即不小于),“≤”是小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即不大于),“→ ”表示变量变化的趋势。

“∽”是相似符号,“≌”是全等号,“∥”是平行符号,“⊥”是垂直符号,“∝”是正比例符号(表示反比例时可以利用倒数关系)。

“∈”是属于符号,“⊆”是包含于符号,“⊇”是包含符号,“|”表示“能整除”(例如a|b 表示“a能整除b”,而  ||b表示r是a恰能整除b的最大幂次),x,y等任何字母都可以代表未知数。

⊆是包含于符号:A包含于B-则A为B的子集或等于B。

包含: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记作: A⊆B(或B⊇A) 读作:“A包含于B”(“B包含A”)。此时,A就是属于B。

真包含的言外之意就是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元素X不属于集合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也就是说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同时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 若B中有一个元素,而A 中没有,且A是B的子集,则称A 是B的真子集。

扩展资料

集合的特性:

1、确定性

给定一个集合,任给一个元素,该元素或者属于或者不属于该集合,二者必居其一,不允许有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

2、互异性

一个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认为是不相同的,即每个元素只能出现一次。有时需要对同一元素出现多次的情形进行刻画,可以使用多重集,其中的元素允许出现多次。

3、无序性

一个集合中,每个元素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元素之间是无序的。集合上可以定义序关系,定义了序关系后,元素之间就可以按照序关系排序。但就集合本身的特性而言,元素之间没有必然的序。

集合的运算定律:

交换律:A∩B=B∩A;A∪B=B∪A

结合律:A∪(B∪C)=(A∪B)∪C;A∩(B∩C)=(A∩B)∩C

分配对偶律:A∩(B∪C)=(A∩B)∪(A∩C);A∪(B∩C)=(A∪B)∩(A∪C)

对偶律:(A∪B)^C=A^C∩B^C;(A∩B)^C=A^C∪B^C

同一律:A∪∅=A;A∩U=A

求补律:A∪A'=U;A∩A'=∅

对合律:A''=A

等幂律:A∪A=A;A∩A=A

⊆是包含于符号:A包含于B-则A为B的子集或等于B。

⊇是包含符号:A包含B-则B为A的子集或等于A。

⫋真包含:A真包含于B-则A为B的真子集,若B={1,2},则A={1}或{2}或空集。

运算符号:

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 ̄),对数(log,lg,ln,lb),比(:),绝对值符号| |,微分(d),积分(∫),闭合曲面(曲线)积分(∮)等。

关系符号:

如“=”是等号,“≈”是近似符号(即约等于),“≠”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是大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即不小于),“≤”是小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即不大于),“→ ”表示变量变化的趋势。

“∽”是相似符号,“≌”是全等号,“∥”是平行符号,“⊥”是垂直符号,“∝”是正比例符号(表示反比例时可以利用倒数关系),“∈”是属于符号,“⊆”是包含于符号,“⊇”是包含符号,“|”表示“能整除”(例如a|b 表示“a能整除b”,而  ||b表示r是a恰能整除b的最大幂次),x,y等任何字母都可以代表未知数。

扩展资料:

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中任一个样本点必在B中,则称A被包含在B中,或B包含A,记为A⊂B或B⊃A,这时事件A的发生必导致事件B发生。

二者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A包含B是指B是A的子集,A包含于B是指A是B的子集。

例如,{1,2,3}包含{1,2} 但{1,2}包含于{1,2,3}

排列组合符号

C 组合数

A (或P) 排列数

n 元素的总个数

r 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

! 阶乘,如5!=5×4×3×2×1=120,规定0!=1

!! 半阶乘(又称双阶乘),例如7!!=7×5×3×1=105,10!!=10×8×6×4×2=3840

∑连加

离散数学符号

∀ 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

├ 断定符(公式在L中可证)

_ 满足符(公式在E上有效,公式在E上可满足)

﹁ 命题的“非”运算,如命题的否定为﹁p

∧ 命题的“合取”(“与”)运算

∨ 命题的“析取”(“或”,“可兼或”)运算

→ 命题的“条件”运算

↔ 命题的“双条件”运算的

p<=>q 命题p与q的等价关系

p=>q 命题p与q的蕴涵关系(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A 公式A的对偶公式,或表示A的数论倒数(此时亦可写为

wff 合式公式

iff 当且仅当

↑ 命题的“与非” 运算( “与非门” )

↓ 命题的“或非”运算( “或非门” )

□ 模态词“必然”

◇ 模态词“可能”

∅空集

∈ 属于(如"A∈B",即“A属于B”)

∉ 不属于

P(A) 集合A的幂集

|A| 集合A的点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6243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