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 )时

30分=( )时,第1张

30分=05时

换算:一天=1440分钟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一刻=15分钟

小时(hour)是一个时间单位。小时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

秒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词头经常与秒结合以做更细微的划分,例如ms(毫秒,千分之一秒)、μs(微秒,百万分之一秒)和ns(纳秒,十亿分之一秒)。

虽然国际单位制词头虽然也可以用于扩增时间,例如Ks(千秒)、Ms(百万秒)和Gs(十亿秒),但实际上很少这样子使用,大家都还是习惯用60进制的分、时和24进制的日做为秒的扩充。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用“铜壶滴漏”的方法来计时,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与西方钟表的两个钟点。当钟表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人们把中国的一个时辰叫“大时”,而把西方的新时间一个钟点叫“小时”。后来,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逐渐消失,而“小时”一直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成立以前,采用十二地支计时,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时,将一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元记年、月、日、时,同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24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

汉朝以前,“时”指季节,“一时”相当于现在的一季。一年有四季,所以一年又叫“四时”。

汉朝以后,“时”不再表示季节,而是用来表示计算时间的单位了。当时,人们把一天平均分成12个“时”,“一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人们习惯把这个“时”称为“时辰”。

在一些古典书籍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时辰”这两个字,有不少人误认为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像古代表示夜间时间的“一更天”、“二更天”的“更”就是指时辰,一更到二更,二更到三更都是相隔两个小时。

后来,人们又把一天平均分成24份,每份仍用“时”来表示。这时的“一时”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只相当于过去(汉朝以后)“一时”或“一个时辰”的一半,所指的时间缩短了。接着,人们又把一小时分成60等份,每份的时间叫1分,把1分又分成60等份,每份的时间叫1秒。这样,时、分、秒就确定下来了。

小时换算成分钟公式:(11)小时×60分钟+30分钟=(690)分钟。
因为1小时=60分钟,所以把小时换算成分钟,就是用几小时乘60就得出分钟了。即:(11)小时×60分钟+30分钟=(690)分钟。
要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间隔秒数,可以使用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246060,11个小时30分的一半是575个小时。根据1小时等于60分。30分就是60分的一半,也就是05个小时,11个小时30分也就是11个小时加上05个小时等于115个小时。11个小时30分的一半也就是115个小时的一半。也就是115个小时除以2等于575个小时。

1分(分钟)=00166666666667 时(小时)。

用1小时/60分钟进行计算。 如果想计算150分钟等于多少小时,写下或输入乘号(x),然后写下分数1 小时/60分钟。

分数代表1个小时里有多少(60)分钟。计算乘法,约去两个“分钟”,得到正确的结果。这个过程和除以60/1或是一样的。

扩展资料:

单位换算技巧:

首先必须要熟悉各个单位的大小。然后看清楚是大单位换算小单位,还是小单位换算大单位。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弄明白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如果是大单位换算小单位,则要用大单位数×进率;如果是小单位换算大单位,则要用小单位数÷进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6646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