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机如何加入正在使用的中继台

对讲机如何加入正在使用的中继台,第1张

有些业余无线电人员会架设中转台来增加通讯距离,中转台都是发射与接收频率不同,有可能增加或利用固定的正负差频方式(接收频率相同,发射增加或减少频率)来达到中转转接的功能。有些中转台会加上密码(CTCSS/DCS)或不特定的正负差频,详细频率资料请查询当地的业余中转台人员。
我们按照这个例子来 *** 作:
接收频率:413750 (下行) 发射频率:408750(上行) 差频为: -5000M 哑音频(CTCSS):719
1输入接收频率
在VFO(频率模式),直接在CN-595键盘上依次输入:408750(接收频率)
2选择差频方向
按功能键,再按数字键“5”,进入频差方向快捷设置。重复 *** 作会依次选择减频差“-”→加频差“+”→单工模式。
因为我们的下行频率为:413750MHz,减去上行频率:408750MHz,则说明频差是-5000MHz,此时你选择差频方向为“-”差,如果频差为正数的话,则选择“+”差。
3选择差频频率
按功能键,再按数字键“9”,进入菜单模式,通过上下键调到第4项,设置频差(OFFSET)。
按F键确定后,开始输入您需要的差频率,如05000MHz,按功能键存储退出。
现在上下行频率就设置好了,你会发现按下PTT发射键后,频率就会从接收频率413750MHz变成发射频率:408750MHz。如果你当地的中转台没有加密亚音频,现在就可以享受中转台带来的乐趣了。
4如有必要,选择CTCSS/DCS功能
亚音频一般分为CTCSS模拟亚音频率,DCS数字亚音编号。
如果中转台需要设置接收亚音频就按功能键,再按数字键“7”,如果需要发射亚音频就按功能键,再按数字键“8”
进入亚音频设置后你可以通过上下键来选择你要的静音码,如719,按“”键来切换CTCSS和DCS。当CN-595屏幕上小喇叭图标显示,说明CTCSS开启,当屏幕上字母“D”图标显示,说明DCS开启。
5开始通话
设置完成啦,如果你确认你所在的位置在中继台的信号范围内,此时按下PTT发射键就应该有回波了,如果没有,可能是因为你的设置不正确,或者你不在信号范围内。
当然你也可以把此 *** 作通过按功能键,再按“”键进行存储频道,这样以后可以通过“V/M”键切换到频道模式来快速选择了。

两台对讲机架设中继台你可能需要以下附件: 2台手持对讲搭中继:1、双向中继控制板 2、双工器 3、电源 4、玻璃钢天线(或其他天线) 2台车载电台搭中继:1、机箱(可以自制) 2、双工器 3、电源 4、玻璃钢天线(或其他天线)

中继台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入门的良好平台,不同的玩家的玩法也各有千秋。大多数中继台用于平时的通信、允许闲聊,而在有的地方,中继台仅作为应急使用。下面就跟大家介绍几种只有资深高端玩咖才懂的中继台玩法!

常规单站中继
BF-TR8500基于DMR/PDT技术标准技术开发,通过一组同段的频率组(VHF或者UHF)作为中继台的上行(Rx)与下行(Tx)频率,由于发射接收频率不同, 终端在使用时也需要设置与中继台相对应的上行与下行频率。Rx≠Tx。
无中心IP互联
BF-TR8500数字中继台支持4个中继台之间的无中心IP互联组网从而可实现大范围跨区域的无盲区无线通信,全面克服传统通信系统信息保密性差、抗干扰能力低、通话音质不高等各种弊端,实现数字一体化超远程通信、跨大区组网的飞跃性突破!
智能IP互联SDC
BF-TR8500数字中继台智能IP互联功能可通过IP网络,将多个BF-TR8500中转台构建成为一个更大范围的专业无线通信网络,灵活地对这些中转台进行分组、信道重新划分,从而能够将日常巡更和应急情况下的用户需求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当接入BF-8100SDC(IP互联)智能通信管理系统时,可作为系统组网的网络节点,接受调度中心统一指挥管理。
同频同播组网
BF-TR8500作为同频同播的基站可用于跨地区单频点通信,仅需一组收发频率实现多方位、大区域同频覆盖效果,有效解决无线通信盲区问题。当一个区域内需要部署多台同频中继台时,同频同播模式可解决重叠覆盖区内的同频干扰问题。
信道资源动态分配
BF-TR8500数字中继台可作为SVT系统的信道机使用,通过专用的信道控制器来管理多台信道机组成的基站。在SVT系统中,所有的信道机的提供的信道资源将被统一的管理和分配。只要信道负载未被占满,终端用户无需要手动切换即可进行呼叫,有效地提高业务信道资源利用率和呼通率。本功能广泛适合应用在话务量密集、工作分组繁多的企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6849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