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量人造卫星、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如何测量人造卫星、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第1张

科学研究要求精确地测量人造卫星、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偶镜帮了大忙。

1962年,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的一个研究组,首次用激光测量了月地之间的距离。他们测出了激光在月地之间一个往返的时间是26秒,根据光的传播速度,就算出了月地之间的距离。

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亮度很高,光束也非常平行,但传播的距离远了,就会散开一些。所以,从地面发射到月球表面的激光,已经散落在一个直径为几公里的范围内。光线由于发散而变得微弱,再加上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对光线产生漫反射,因此,返回到地面接收器的光线就非常微弱了。

科学家们利用交角为90°的偶镜,很容易使光沿原路返回。这种由3面相互垂直的镜子装在一起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角反射器”。

现在,在月球上和许多人造卫星上都装有角反射器。角反射器和激光配合起来,就可以精确地测量它们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误差很小。

公元前3世纪,他看到太阳光直射入一口井里,并计算骆驼的脚程,最终埃拉托斯特尼测量出地球半径
历史上第一个做此种尝试的是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80~前190年),他的试验比较复杂。埃拉托斯特尼认为,在赛伊尼(Syene),即位于今天的亚历山大以南的阿斯旺(Assuan),在夏至日的正午,太阳差不多经过天顶:他知道窄窄的井底被照亮。而在亚历山大,情况就不一样了,影子不可能消失,即太阳总是斜射的。他观察了日晷指针(或一根竿子)的影子,而且他还知道太阳射到地球上的光线是平行的,通过计算影子和指针的长度关系,他得出结论:正午时分,在亚历山大,太阳光会与地面的垂直线有一个72º的夹角,相当于地球圆周角的1/50(图3)。
如图所示,因为这个角度与赛伊尼和亚历山大之间的经线弧度相等,于是只需确定这段距离的长度,再乘以50即可。然而在当时,测量这两地之间的距离也非易事。
根据一个驼队走完这段距离平均所花的时间,埃拉托斯特尼得出这段弧长为5000斯塔迪亚(1斯塔迪亚约为178米),那么经圈的周长为5000×50=250000斯塔迪亚,得出半径长为7080公里,大约多出10%。不过,能根据骆驼的脚程计算出这样一个数来已经不错了。
公元前1世纪,希腊哲学家波塞多尼奥斯(Poseidonius)做了进一步努力:这是第一次利用天文方法进行测量,得出的值比埃拉托斯特尼的数值略低。波塞多尼奥斯利用的是洛迪(Rodi)和亚历山大之间的经线,他根据船航行两地用的平均时间,并且根据老人星(Canopus)在同一时刻处在两座城市上的不同位置确定中心角。事实上,这颗星在洛迪处在地平线上时,它的光线则以75º的斜角照到亚历山大。在事隔900年后,阿拉伯人开始尝试再一次测量地球半径。他们也是在天文观测的基础进行的,不过任务更艰巨。他们在地上,准确地说就在巴格达附近的平原上,选取了两个参照点竖起木竿。他们得到的结果更加精确,只有36%的误差。

题目已经明确是近地卫星,轨道半径r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
根据题意可以确定地球质量M,地球密度ρ
由万有引力定律
GMm/R^2=m4π^2R/T^2
M=4π^2R^3/GT^2
地球的体积
V=4πR^3/3
ρ=M/V=3π/GT^2

地球南北极之间的直径是12630824米。1743年,宣布了极直径的数值:12707216米。1841年,著名的德国天文学家贝塞耳精心计算了关于地球的一系列数据。他宣布,地球的极直径应该是12712156米。
地球直径是怎样得来的
公元前210年6月,盛夏的烈日高悬在埃及亚历山大古城的上空。行人都不愿在骄阳下久留,只有一位秃顶的老人,肩披一件白色宽袍,跟着骆驼的步子。骆驼冉冉向前,每走一步,驼铃就“当”的响一声。老人聚精会神地数呀数,当骆驼走完一千步,老人就在手中的一根木棍上刻上一道刀痕。就这样,老人随着骆驼队在炽热的沙漠上朝南走,一直走到阿斯旺。
经过几十次反复地测量,老人终于算出了从亚历山大古城到阿斯旺的距离,还利用正午太阳的投影计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然后推算出地球南北极之间的直径是12630824米。这是人类第一次推出地球的极直径。这位老人就是古希腊的科学家埃拉托色尼。
经过了1763年,到1553年春,巴黎的费涅尔博士乘着马拉的轿车,驶向避暑胜地亚眠。他一面闭目养神,一面数着车轮的转数。车到亚眠,他量了一下轿车轮子的直径,坐下来就算起来了。不一会儿,博士就算出了巴黎到亚眠的距离。接着,他也利用了正午太阳的位置,算出极直径的数值是:12680253米。
又过了近200年。1735年5月16日,一艘法国军舰护送着一支由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制图学家组成的考察队,从法国的拉罗舍尔港出发,直驶南美。舰上配备着当时最新的测链、转镜经纬仪、望远镜等仪器。经过8年的考察,1743年,他们宣布了极直径的数值:12707216米。1841年,著名的德国天文学家贝塞耳精心计算了关于地球的一系列数据。他宣布,地球的极直径应该是12712156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利用先进的航空测量技术,又作了一次更为精确的测量。结果是12713756米。60年代初,科学家借助于人造卫星和电子计算机,算出了极直径是12713884米。
1976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宣布了地球赤道半径的数字,根据这个数字推算,极直径应该是12713510米。这个数字以后还会不会再次修正呢?少年朋友如果有兴趣的话,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人们早期怎样测量地球的半径?
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一个球,那么怎样测出它的半径呢?
下面我们介绍一种人们早期近似测量地球半径的方法.
如图1,设圆周长为C,半径为R,圆上M、N两地间的弧长为l,对应的圆心角为n°,
因为3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就是圆周长C=2πR,所以1°的
角所对的弧长l为
在实际测量地球半径时,M、N两地常选在同一条子午线上,然后用天文方法测出M、N两地的纬度,即可算出n°.当M、N两地相距很远时,常采用布设三角网的方法,算出MN,即l的长.如图2,在M、N两地间布设三角点,构成△AMB、△ABC、△BCD、△CDE、△EDN等.用经纬仪可测出这些三角形的各个角的度数,再量出M点附近的那条基线MA的长,即可算出MN的长.
具体算法如下:
在△MAB中,由于它的各个角已测出,AM的长也量出,故由正弦定理得
同理可求得
∴MN=MB+BD+DN.
法国的设卡尔(Picard.J.1620年~1682年)于1669年~1671年间,率领他的测量队首次测出了巴黎和亚眠之间的子午线的长,求得子午线1°的长约为11128km,这样他推算出地球的半径为
他推算出的值与现在公认的地球半径6371km非常接近.
另外,布设三角网有多种方法(如图2中的虚线),要根据实际情况,布设的网点越少越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810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