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2022跨年演讲“原来还能这么干”,我们应该怎么办?

罗振宇2022跨年演讲“原来还能这么干”,我们应该怎么办?,第1张

由于工作原因在12月31日晚上对于罗老师的跨年演讲只听了一部分,今天早上又陆续听了一些,首先是很佩服罗振宇老师的精神,由于疫情,被突然告知不能开展大型的聚众活动,面对空无一人的会场,依然按照每年承诺举办了跨年演讲,4个小时下来给我们带来了53个小故事,用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们了解到生活热点话题背后的深层逻辑,其中有几个小故事让我感触挺深的。

共赢的思想才是公司的价值

2021年有一个很大的变数:很多有名的大企业陷入困局。人们开始讨论:究竟一家“好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罗振宇在演讲中分享了一家物业公司的故事。它在仅收取每月每平方米043元物业费的情况下,解决了北京“老破小”小区的物业管理问题,这是如何做到的?这家物业公司的干法,是“通过解决别人的问题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借用社区居民收废品的积极性,将他们转变为“社区清洁志愿者”,实行划片承包制度,既让这些居民捡废品的收入更高,还搞好了小区的清洁卫生。“我们经常需要拆掉思维里的墙。”罗振宇说,这个故事恰恰就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一家企业不能仅仅从纯粹的商业逻辑里认知自身,它还要把自己的生存放入到 社会 的全局利益中。这才是一家好公司的新样子。

聊到共同富裕的时候,用了一个新词“朴素的道德直觉”

罗振宇是这样理解共同富裕的:一个大家庭里面,老奶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比较有钱,二儿子比较穷,那么按照老人家朴素的想法和观念,有钱的大儿子呢要帮衬一下这个穷的二儿子;那二儿子呢,要帮助有钱的大哥规避风险。他说这是一个朴素的老人家的观点。国家现在搞共同富裕,就是要有钱的来帮衬没钱的,这就是朴素的道德直觉。当然老奶奶的故事这是一个生活现象,在实际的运行当中肯定还是会遇到各种困难的。

今年,我们在面对“共同富裕”这个词时,虽然有权威人士出来解释,说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也不是平均主义。但是,大家心里还是有点嘀咕:说白了,不还是让钱多的人掏钱吗但只要我们把眼睛从商业账本上稍微挪开一点,把自己放进共同生活的这个 社会 全局中,我们就会发现,过去那些我们以为的矛盾,其实并不存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自愿帮助暂时落后的人,不矛盾;要共同富裕,但不杀富济贫,不矛盾;共同富裕,但首先是发展,而不是共同贫穷,不矛盾。只要你感觉自己是在一个共同体里面,认同这个共同体,那去主动帮助他人,不仅不是被剥夺,反而是一种荣耀。就像一个家里的长子,拉扯弟弟妹妹,心里不会觉得委屈,而是“家有长子,国有大臣”的骄傲感。

而且对于如何达成共同富裕,国家也必然会寻找一个平衡点,公正公开的去实施财富的分配。例如税收的政策像未来个税的变化、房产税、遗产税的实施,又例如反垄断的条约,多少大厂因为行业垄断被约谈等等。面对未来“共富”的经济体,我们更要踏实自己负责的工作,坚持国家政策方向,做正确的事,行稳致远,为 社会 提供价值,进而得到 社会 的财富赠与, 共同富裕的本质是认同。

碳中和带给我的启示:发现真正的问题,确定方向,做未来的人

西方人一提碳中和,往往想到的都是对自我欲望的节制?比如说要吃素,要熄灯一小时,要多骑单车少坐车,听起来都是要开文明倒车。因为西方是消费 社会 ,大量的碳排放是出自生活消费的。所以,西方人要达到碳中和,节制消费是必然的。有位 财经 大V温义飞老师给出一组数据, 他说我们中国是生产型 社会 啊,居民用电只占全国发电量的11%,即使加上第三产业,也只占到30%。中国碳排放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能源和工业,我们不仅为自己制造,还为全世界制造。所以我们在平时的交谈以及工作行为中,不能全部用别人的经验去做未来的事情, 要先了解自己的真正问题,用数据讲证据, 所以对我我过来讲,碳中和的未来不是节能,而是产业模式的升级。

例如保险行业,其实我们的动作是慢的,当有人走到了线上去交换信息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再用老办法去见面。当有的人可以直播讲解病种和法律的时候,还有的人在背话术。就是因为过去的方法跟不上现在的节奏,导致我们的服务不被理解,保险的价值在被排斥。发现了问题就要站在未来的角度解决问题,未来是需要专业的人,那我们就应该变成专业的人,例如要懂医学、要懂法律,要懂电脑、要懂社保等等,要做到客户身边的生活专家,客户感觉困难的问题,在您这都会给与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这样跟您的客户难道做不成一辈子的朋友吗?

产品价值:产品的核心是给予他人好的感受

在产能过剩的今天,做产品的功能价值,边际效益越来越低;资产价值呢?可遇不可求。拉高产品价值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把情绪价值做上去。

过去,我们想要推广一个新产品、新事物,是用降维打击系统性地解决。做大量广告,给大量补贴,0元试用,等等,靠资源碾压,一下就能占领市场。高成本投入,就能换来高收益。

但这背后其实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市场原来是空白的,所以你靠资源、靠烧钱,立马就能铺上去。就像我们做任何事之前最先考虑的是花多少钱。但今天这个世界,很难找到空白的了,我们做的大部分事,其实都有他人的影子。那我们要推行一个新事物,就要有绣花一样的耐心和功夫。针对具体的人,用具体的解决方案,一点一点地,把新事物嵌入到别人原本的生活场景里去。

有一档综艺节目里有一个环节,评委问对面的说唱歌手:你是希望去做出好产品,还是希望自己成为好产品?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呢,是因为我们要明白产品的情绪价值。如果一个产品把情绪价值做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那么被这种情绪价值吸引的人,对产品的功能价值就不会那么在意。这种情况推到极致你会发现,有的产品,提供情绪就是它的功能。比如一部让你开心的,一个让你放松的度假酒店,一场让你不得不去的演唱会、……

你付费的时候收获了什么呢?

你其实收获了一份会消失的良好感受。人对良好感受的需求是没有上限的。所以你这次买了,下次很可能还会重复购买。重复购买率越高,这个产品或者品牌能从你身上变现的价值就越大。

那么,能把情绪价值做到最好的产品是什么呢?

答案当然是人,人是制造感受、接受感受的最好的容器。 用人去还原人的情绪,肯定是最逼真的。所以,耐克做坚韧不拔、特斯拉做创新极客、李宁做民族自豪感、小米做性价比达人,这些其实都在模拟人的个性。

所以想要产品,就先把自己品牌的情绪价值做起来,打造被他人喜欢的个人IP。

可以说在未来我们真的会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就像罗振宇老师这次演讲一样,由于疫情无法得到线下观众的反馈。当然这件事也提示着我们,未来不确定性是常态, 我们更要学会拥抱变化,跟上时代的脚步。

本文为混沌大学《罗振宇:从人的角度重估商业价值》的学习笔记
讲者为罗辑思维和得到创始人罗振宇

1 罗胖以 递弱代偿 的概念,贯穿整个以人为中心的商业逻辑,递弱代偿分成两个部分: 新分工 和 新系统 。以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演化和市场的竞争,个体和组织的能力和资源会慢慢弱化,为了补偿这个总体向下的趋势,则产生了新分工,新的协作体系会生成新的系统,使得整个社会继续发展。

2  举个例子,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传统出租车公司的角色(叫车需求的分派)会被弱化,出租车司机的专业性也慢慢被更多人取代(有车有手机导航就可以载人),于是像Uber、滴滴的公司崛起。这就是科技的进步(网速的发展和手机的价格下降)生成一个新的分工(载客的门坎降低,分派自动化,评分系统),形成一个新的系统(Uber、滴滴做为新的系统中心),这就是递弱代偿,也是事物演进的基本规律。

3  从整个商业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新分工,体现于促成交易的介质改变了。早期是权力和资本在促成交易,但现在连资本都变成资源本身,投资公司有钱也不一定干得了事,要到处投资。

4  早期的资本促成交易,黄金的工业化时代,有钱的人可以大量投资设备,雇工人在流水线面前,重复执行工作,最著名的是福特公司。这个现象到最后, 连工人自己都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公司只好提高每个人的薪水 ,一方面让工人有能力买车,一方面把工人留住。资本为交易入口,也是自由共同体的黄昏,它正在弱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台积电

5  个人在崛起,也是拜互联网发展所赐。人类是一个想象共同体,只要你能够说出好故事、好的理想,在互联网的传播之下,你很快可以聚集大量的资源向你靠拢,比如网红罗永浩做了锤子手机,发布会当天没有其他公司敢在同一时间开,因为知道流量会被吸走。这就是为什么个人会成为下一个交易入口,取代权利和资本。

6 人做为交易入口的趋势,就是一个新分工,也告诉我们商业正在人格化。马东曾经说:「 今天如果你不是一个网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 CEO 。 」在国外也几乎所有著名公司CEO都被当英雄崇拜,比如Elon Musk, Steve Jobs, Jeff Bezos。

7 商业人格化带来的是信任 ,因为对人的直接信任,所以促成交易。

8  除了人以外,知识也成为另一个交易入口,人是知识的载体,而知识本身是用来生产需求的。你不知道潜水是什么 钓鱼是什么 你就不会去消费相关产品。这也是罗胖一直谈的,消费升级的背后其实就是认知升级。

9  知识既然是一个新的交易入口,于是有了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本身并不是传道授业,而是站在门口赞叹,初期是做营销,做流量转化,后期直接作内容本身,把大部头内容针对用户的场景(音频),重新做出有立体感好吸收的知识。

10  知识服务是罗胖提出来的,也是罗辑思维这几年找到的一个新分工,替大家输出好的内容,创业就是创造新分工。

11  共享经济不是剩余的东西,拿出来有效利用,它会直接带来两种结果。要不就是有人直接专业干这行(比如滴滴司机),要不就是放弃。于是 共享的本质也是在创造新分工 。

12 以人作为交易入口的新分工,对商业带来的系统变化,在组织内部是 以事情为主线,按事组队 ,个人只对自己努力,不为集体努力,也就是「联盟」的概念。在组织外部则变成以组织为结点的合作,公司群体的崛起,罗辑思维是营销部,混沌是商业课程,互为独立又互为合作。

13  以网红为节点,聚集的垂直型市场,并不是社群经济。社群不应该经营,而是好产品和服务为用户附能的结果,最好的社群应该就是苹果粉,当苹果粉在外面排队抢iphone的时候,苹果从来没有出来端茶过,社群是结果,想要做社群,去打磨你的产品。

14  网红带来势能,可以低成本汇集流量,但也需要信用才能促成交易。 势能和信用该如何达成平衡 ,是很重要的一环。
从递弱代偿的框架,再由促成交易方式的转变,罗胖给了「人」这个新维度。这已经是两年多前的演讲,如今还是在这个趋势下。

当以人为交易入口时,其实 人的角色就是做为个体,更好地去感知客户的需求,也更好地去服务客户 。比其以往大机构地一致化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小社群次文化的需求,也可以得到纾发和满足。

但这样的发展方式,能不能突破群体之外,达成更多的连接,也许是得到后面需要尝试的。

回到今年何帆在《变量》里提到的小趋势,重建社群也许就是在这个以人为交易入口带来的趋势下演进。 人为交易入口的市场肯定是碎片化的市场 ,每一个小领域都有个网红,每个网红都能带来垂直的市场分流,但每个市场之间又互不相连。

何帆说的重建社群,也是一群人为自己的第二人生,为自己的价值观,因为遇上一个连接者(书里称为凝结核),而聚集在一起繁荣生长。这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也是有个人起了头(比如阿那亚的曹寅),然后这个项目就做成了。

新分工带来的就是细分市场的满足。

罗胖说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因为它起手就是赚钱的,搭配经济周期走缓的大环境,这个趋势估计还会继续往前。

在我看来,新分工已经慢慢成熟,网红成为一个又一个节点,但这会架构出什么样的系统和商业环境 知识服务真的有生产出新需求吗 如果有它应该会有相对应的上下游(即系统)出现

从得到的发展来看,卖知识内容的上游是一些创作者,下游是学习的用户,但这看起来是传统的教育系统,换了一个场景,也许互联网教育是知识服务后面走出来的新系统,替成年人的教育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

这个市场会不会慢慢从通识教育走向专业教育,从学术走向实用,从学科走向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值得我们期待。
1 递弱代偿有两个核心:新分工(分化)和新系统(媾和)

2 人是想象的共同体,通过一个人的说服,去连接所有资源。一个故事,凝聚协作体系

3 网红红不久是事实,从组织的角度,公司不能建立在网红的基础上,但对个人来说是机会,PAPI酱、罗永浩聚合大量资源,他未来就有很多可能性

4   不要讨论动机,赚钱还是理想,因为说不清楚,今天想的和明天想的可能都不一样 ,说一个好故事,把事情做成。

5  人类升级就是聚合资源(权钱人)的方式不同

6  赋能之后,每个人都是君王,每个人都是中心

7  世界没有颠覆,一脉相承

8  讲故事的点上,想象空间只有一个

9 内容电商=人的电商 (人格化)

10 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它起手就是挣钱的

11   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会反过来成就人

12   人和人的直接信任,做人格比做平台好

13  共享不等于剩余,共享的结果要不就是专业干,要不就是干不下去,所以共享带来新分工,促进社会分工。

14  未来一定是更精细分工,所有分工(包括中间商)都有价值

15  信息免费,人格讯息收费

16 创业就是创造新分工

17 知识服务者不是传道授业者,只不过是站在门口赞叹的人

18  学校是最好的联盟,说好要分手,且没有绑架

19   社群是好产品的结果,来自产品和服务,所以不需要特别经营 ,不可能先建立社群,才把货买给大家

20 势能和信用之间难以平衡,有势能才能低成本吸附价值,有信用(60秒)才能形成交易

21 让人看到你的笨和蠢

22 知识服务=时间解决方案 (筛选)

23  未来商业的战场就是总时间分额

24 爱是什么感觉 好像突然有了铠甲,好像突然有了软肋

25   不要谈行业, 20~30 岁没有存量, 40 岁抛弃存量

26  越是分化的社会,你只能成为精英,别无出路
请您以罗振宇老师提出的从"人"的角度重新评估商业价值的全新角度剖析自己所在产业生态或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案例,分析其现有存在资源能否重新构建,重新凝结,重新整合以促成新的分工,实现新的商业价值。

罗振宇老师提出商业的人格化,促成交易的不再是权力和资金,而是具体的人带来的势能,加上其构建的信任,直接构成交易。

以人为交易入口,人又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生产需求,于是新的交易分化带来新的分工,替商业带来洗牌。

我想以教育这个产业,来看人对其资源重新构建和整合的影响。

传统教育主要还是 自上而下 的方式,政府补助学校,学校聘请教授进行教学。当然也有一些私营的学校或者市场上的补习班,较多是以升学为主力,进行密集式的训练。

补习班一直都有名师光环的现象,一般大学的教授也在学生里经验里有好老师、混老师,这是说 人在教育产业里自然就带有节点的特质 ,好老师容易聚集很多学生,不论是在商业化的环境还是在传统教育体制内。

但这个市场主要还是在教育体制内循环,业界偶有讲师、企业内培训,一直没有拓展到一般的大众。

得到藉由罗胖的魅力人格,有了比较好的势能,试图把原本高等教育的知识内容,只接转化为更容易吸收的课程,比如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这就是一个人做为交易入口,带来的资源重新凝聚,最后扩大更广泛的受众 。

以往只有北大经济系的学生能获取的知识,放在得到上面,突然有超过三十万人也在学习。我认为罗胖做为节点却是帮助更多知识创作者触及了更大量的用户。而得到的专业则是怎么把这么生涩的内容,变得更容易吸收,和生活产生关联。

有了这样的起头,不同领域大量的头部内容也开始往得到靠拢,比如心理学的武志红、清大管理的宁向东。教育产业从专业知识走向平民化,在得到的场景里头发生。为什么大家更愿意到得到里付费上课,其实也是 基于对罗胖个人的信任 。

罗胖和得到带来的新分工,当大家习惯在网络上、微信群里学习交流的时候,又促成大量的在线教育和机构,学英语的、写作的、生涯规划、心理咨询,各式各样的成人教育市场突然就展开了,学科间的边界也在慢慢消失。

人凝聚资源,用产品带来新分工,用进而扩大了整体的市场,这些是我看到人作为交易入口带来的发展,也是商业重新赋予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一个契机。

结合自己所在的产业,剖析自己对未来商业模式,产品定位以及社会分工等方面是否具有竞争力。

未来想以说书人为创业的方向,其对标樊登读书会和Youtuber的说书脱口秀。

就商业模式来看,樊登读书会直接卖自己的说书音频,并在打响名气之后,转向线下的书店,做垂直的服务。Youtuber则是卖流量做广告为主。

以罗胖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先有流量,再导向产品,但就产品的属性,我认为樊登卖自己的内容,还是比较一致且有机会发展成具有魅力人格体的品牌。

由于在台湾的市场还没有类似KOL,所以在台湾发展一个说书品牌还是有机会的。唯独台湾人看比较多聊天节目,对一人脱口秀的形式不太习惯,所以视频、音频的内容需要分开来策划,但商业模式是可行的。

产品的定位,樊登读书会主要是导读为主,并梳理重要的内容,卖导读也卖书本身。换句话说,说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而是一个大概的整理加上个人解读。

说书的产品定位也是一样,“让书的内容更立体、更吸引人”,初期卖导读整理,后期和出版社合作。向对相关话题、领域有兴趣的消费者,做更立体的导读。

从社会分工来看,在书籍市场里面,导读和推荐本来就存在。书商需要找有名的人来推荐,作者本身也会有个自己的序言,来引导。有时候光是这一部分就是十几页内容也许说书补足的就是这一块的效率和分工。

罗辑思维,知识服务商和运营商,主讲人是罗振宇。罗辑思维包括微信公众订阅号、知识类脱口秀视频节目:《罗辑思维》、知识服务App。

1月18日消息,近日,一位接近罗辑思维核心高层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罗辑思维》公司主体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罗辑思维”)正酝酿2018上市计划,并与多家券商投行进行沟通。某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亦向记者透露了上述消息。该投行人士补充表示,投行方面曾向罗辑思维方面提出过海外上市的方案,但罗辑思维方面已经决定将上市地点放在A股市场。 该投行人士称,2017年罗辑思维利润过亿,就财务指标而言,并不存在障碍。

         

        

得到APP     

《得到电脑版》是一款由罗辑思维团队推出的为学习知识服务的软件,每天听新知,看干货,为成长充值,缓解信息焦虑。重度学习者可以更便捷、高效地获取知识。《得到电脑版》还借鉴了喜马拉雅模式,只是在制度上采用类似知乎早期的邀请制,保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优质的。

「小课题」

将各领域知识大咖的观点,整合成在线音频讲座,每期一个小课题,让你迅速了解一个领域。

「升级随时听、今日学习」

增加定制功能,可选择收听/不听内容,更智能。

「全新搜索」

增加专栏内容、已购、专题的搜索,更全面更实用。

     

     

《罗辑思维》长视频脱口秀 

2012年开播至今,《罗辑思维》长视频脱口秀已积累播出了205集,在优酷、喜马拉雅等平台播放超过10亿人次,在互联网经济、创业创新、社会历史等领域制造了大量现象级话题。

主讲人罗振宇宣布:从2017年3月开始,节目全面改版。

节目形态由原来的视频改为音频,由周播变成小日播节目(周一到周五连续播出)

节目长度由原来的每期50分钟缩短至单集8分钟以内;

     

罗辑思维的产业遍布各个领域,APP,脱口秀,微博视频等方面的投资,2017年罗辑思维利润过亿,就财务指标而言,并不存在障碍,成果遍地开花。


其实逻辑思维之所以要这样的反对中医,是因为逻辑思维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需要一种吸引力,而且逻辑思维的罗胖子确实是一个大忽悠,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他的节目,引来大批的粉丝,其实骂声越高了,他的热点程度越高。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可能中医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感觉真正的问题不是存在于中医当中,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当中,以及一些解决方案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以才产生了这么大的误会。

评价罗振宇的这种行为呢,其实我感觉是非常可耻的,她这么多年,其实一直吃的是中药,而且一直信奉中医,但是他在节目当中却是这样丝口的让人非常的心痛,可能他也忘记了他是怎么长大的。

其实这是一种运行模式,也是一种非常简单可行的运营,能够让自己的产业得到非常大的曝光,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从而得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这也是逻辑思维经常做的事情。

这都是套路。

逻辑思维其实是一个非常讲套路的地方,而且他的一些观点真的是与很多传统的观念非常的有差别,而且区别非常大,正是由于他这种特别的差别,使得人们开始来认识他,然后发现他确实与众不同,从而得到推广的效果,我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而逻辑思维之所以这样做,确实也是存在它的一些道理,虽然说他说中医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感觉他的这种行为真的是非常的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很多人的生命健康,所以说一定要对自己言行负责任。

    谈口碑营销,首要要知道什么是口碑?“口碑”意思是,口口相传,既可以是正向口碑,也可以负口碑,比如,常常听朋友介绍说,说某产品质量怎么怎么好,这便是典型的口碑相传,当很多人都在传的时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口碑传播。

    用户推荐除了高转化率,对于推荐者本身也会提高TA使用产品的活跃度和留存。因为人们人们潜意识里都会不断地维护自己的认知和决定是正确的,给别人介绍多了之后,自己也会对这个品牌更加忠诚。

津荐广告传媒

要激发更多的用户推荐,就要先搞明白用户为什么会帮你推荐?

用户产生推荐的驱动力主要有3种

1 产品驱动

    因为产品或服务本身非常好,使得用户非常愿意将其分享给周边的朋友;用户用完之后,经常会感叹「真好用!」「真好看!」「真方便!」「体验真好!」这类的评价;这就需要产品在体验、模式、服务、性价比等其中一方面,打磨得明显优于同行。

2 精神驱动

   精神驱动不同于产品驱动的原因在于,用户并不是本身实际需求被解决,而是产品的灵魂人物的精神激发了用户。比如你听到的「这手机真有情怀!」、「我们都欠他一张票!」,这两句话非常熟悉了吧,这种用户的推荐就来自于满足用户精神上满足的驱动。

   比如在鹿晗4月20日生日,鹿晗的粉丝自发组织号召其他粉丝大量评论,单条微博下面有20万条评论,只为了给他过个生日;然鹅粉丝们并不满足于此,在七夕节又冲刺到了1314万条,作为七夕节的粉丝表白,直接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过了一年又到了他生日,就变成了4200万条评论了,天啦噜!再然后粉丝们为了追求“一心一亿”,把评论冲到了超过1亿条评论,微博上#鹿晗#话题的阅读量已经到了700多亿!我看到的时候也是震惊了,这TM才叫洪荒之力啊!

3 利益驱动

    因为产品本身设计的推荐机制,通过分享推荐好友,可以获得一定的利益;这种好处既包括返现、送券、优惠、送产品等直接利益,也包括一些虚拟产品的使用。比如分享可以解锁某功能、可以延长VIP使用时长。

    例如有一些拼团类的产品,直接买是一个价,三人成团又是另一个更低价格,这其实是发动用户拉好友一起使用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做好以下这些点用户会主动帮你宣传

    谈到口碑营销,我们很多企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企业以为制造好的商品,让消费者满意,由此树立良好的口碑,使消费者口耳相传就是口碑营销。

    其实,制造高品质的商品,使消费者满意只是进行成功口碑营销的基础保障,这一点必不可少,但仅仅如此还是远远不够的。

    口碑营销作为一种营销形式,自然要包含很多市场营销的战术与实施技巧,其中口碑营销内容的设计更是非常关键。

一个成功的口碑传播内容应该包括:借势、利益、新颖、争议、私秘、故事化六项要素:

1 借势

口碑营销的特点就是以小搏大,在 *** 作时要善于利用各种强大的势能来为己所用——可以借助自然规律、政策法规、突发事件,甚至是借助竞争对手的势能。

   下面讲一个经典案例:当年百事可乐刚刚创立时,受到了老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的阻击,可口可乐以自己悠久的历史与美国传统文化为卖点,嘲笑百事可乐是一个刚刚诞生,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品牌,在广告中通过各种方式对比自己的“老”与百事可乐的“新”。

   当时的百事可乐作为一个初创品牌,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去通过广告战来反驳或对抗可口可乐, 他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借助可口可乐的“新老论”来树立百事可乐的品牌形象。

   于是,百事可乐打出了“新一代的可乐,新一代的选择”为主题的广告,去宣讲新可乐的好处,并主攻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结果可口可乐铺天盖地的广告反到帮助百事可乐树立了新一代可乐的品牌形象。

2 利己

    生活中,我们关注与谈论最多的莫过于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各种话题,口碑营销必须将传播的内容以利益为纽带与目标受众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这一点在中国市场尤为重要。

3 新颖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媒体泛滥的时代里,消费者对广告,甚至新闻,都具有极强的免疫能力,只有制造新颖的口碑传播内容才能吸引大众的关注与议论。

4 争议

    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很容易引起广泛的传播,但争议往往又都带有一些负面的内容,企业在口碑传播时要把握好争议的尺度,最好使争议在两个正面的意见中发展。

5 私密

   世界上很多传播最广泛的事件曾经都是秘密,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探听私密的兴趣,越是私密的事物,越是能激发我们探知与议论的兴趣。

    秘密就像一只潘多拉的魔盒,不用刻意告诉别人打开,大家自己就会想方设法地主动去打开它;因此,涉及私密的内容是口碑营销传播方式中最有效也最有趣的一个手段。

6 故事

    我们在做口碑营销时最好忘记自己是在做一种广告宣传,而是在流传一段新奇有趣的故事,好的故事自然源远流长,而如何讲好这个故事,就要看这个故事的作者与主角的商业智慧。

如果我们要做口碑营销,应该怎么落地呢?

第一种:自己搭建网络推广团队。

第二种:找外包公司来完成。


找外包公司也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找的不好不仅影响公司生意还会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简单说一些外包公司坑甲方的套路:

做客服外包的,拿甲方个体数据,借甲方名卖自己货;

做电商代运营的,卖甲方小二资源,和小二对半分利润;

做自媒体代运营的,两千雇实习生一月写4篇推文就了事;

玩SEM的,和各地分公司谈返点,甲方烧得多自己赚得多;

发电子邮件的,反正开信率都低,发几封就停,把费用揣兜;

发软文新闻稿的,给甲方报高价,然后再转包给水军头干执行;

卖硬广的,直接从蓝标这样的大公司拿份刊例价,翻倍报给甲方;

做微博、微信营销推广的,从微播易内部拿刊例价,翻倍报给甲方;

做网络联盟广告的,买蚂蚁联盟源码做站,后台改数再流量精灵刷数;

网络视频广告,反正转化率基本是没有,和媒介谈好返点忽悠甲方猛投;

于是很多人都望而却步了。但是如果有这么一个平台,像天猫一样,上面有500多家优质服务商,平台还有专家根据你的需求来为你匹配最适合你的服务商,资金第三方存管,对整个服务进程也有监督,那你会不会放心很多?

四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上班途中听到了罗胖的声音,尽管此前也听说过知名度甚高的罗辑思维,但直到那时,我才近距离接触这传说中的罗辑思维。

随后,我关注了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号,从每天的60秒内容开始一路追随,同本地的罗友一起观看那年底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再到订阅《得到》专栏,后至加入007写作不出局,这样对罗辑思维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我在写作上并没有多大的进步,但是这一路的坚持下来,自己还是有不少收获。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感觉到《得到》专栏的内容有些碎片化,虽然专栏后面的不少评论也很精彩,但是看这些专栏文章和评论时,总会觉得这些内容零碎而不系统,即使后来阅读那些专栏文章集结而成的书时,也还是会有这种感觉,或许正如一部分人说,这就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快餐,因此,我在订阅了几个专栏后,还是更喜欢看书的那种感觉,所以后来也就没有再订阅专栏了。

近一两年来,除了常在《得到》上听听《邵恒头条》外,我偶尔也会听听那上面的《罗辑思维》,因为后者的内容更像是为其专栏做的一些推介广告,所以平时我更多的只是在开车时听听前者,借此机会听听时下比较接近我们时代的话题,权当新闻来听了。

有个段子曾说,中年人喜欢罗辑思维,就像老年人喜欢权健一样,最开始听到这个说法时,婉尔一笑,可以细细一想,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罗辑思维及《得到》专栏上的那些内容,乍一看起来,貌似很贴近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听者(读者)也可以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可是我订阅专栏后的感觉似乎是这些内容反而把我自己的时间更多地碎片化了,并且那些看似贴进这个时代的专栏内容大多数也不是我的刚需,所以,惭惭地,我现在只剩下把《邵恒头条》拿来当新闻听听罢了。

想到这,我再次翻出罗辑思维的公众号,已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看那上面的内容了,与前几年相比,现在最大的不同的就是在每天罗胖的60秒后内容多了好几条广告,这些广告不是卖书,就是卖东西。尽管如此,我还是选听了近几天的每天60秒内容,其中的《“聪明”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领导力”这么火?》、《什么是“规矩”?》这几条内容使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与这几条内容相关的是在后面是介绍了与其相对应的书,虽说这些书我并不会购买,但是这种简洁的60秒内容还是给我带来了别样的感觉,那就是听听浓缩的内容也是不错的。也许此后我的碎片时间会多看看这些60秒,而不会再象以前一样,因为专栏内容而再去碎片我的时间了。

这,就是久违的罗辑思维60秒给我带来的新的感受。

自媒体的盈利模式有哪些

1、赞赏方式(自媒体赚钱最为直观的方式)
订阅号获得了原创功能之后,很快就可以获得赞赏功能。拥有足够多的粉丝,输出的文章质量较高,打动了读者的内心的好文,赞赏收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特别是10w+的爆文,对文章的价值给予肯定,赞赏的金额累积下来也是一笔收入,而且赞赏的钱是直接给作者,还不用扣税。唯一的遗憾是赞赏功能,目前只有安卓用户才能独有,苹果用户该功能关闭,无法进行赞赏,对自媒体人来说赞赏收入目前也是大打折扣。
2、广告收入(最普遍的自媒体盈利方式)
广告,从传统媒体就有的盈利模式,这几年新媒体的发展,自媒体也不例外,广告成为一笔不菲的收入。
⑴ 商家软文广告
我们常说的广告有两种:广告硬植入(硬广)和软植入(软广)。
硬广是直接插入广告不掩饰,读者点击进去就知道是打广告,容易引起反感厌恶,对公众号自身来说不利于粉丝的留存,也不利于广告的投放效果。
软广是用情景带入悄无声息的就做了广告,读者潜移默化的受到广告的影响,赞同里面的广告带来的宣传效果,并乐于接受。
⑵ 图文群发广告
图文群发这类型的广告,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对应商家。还有云堆自有的贴片广告,通过云贴宝贴片广告展示形式多样,满足不同投放需求。很多自媒体人都没有商务洽谈能力,也没有资源对接需求商家。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把你的帐号交给第三方,让利给这些第三方,你就可以专心做好运营即可。通过粉丝的阅读流量,进行广告的流量分成,也能获得盈利。
比如,云堆自有的贴片广告,通过云贴宝贴片广告展示形式多样,满足不同投放需求,也能让投放者盈利。
⑶ 文章底部广告
文章底部插入广告或者公众号互推的广告链接,贴个小广告。内容很小,对读者造成干扰的影响不大,粉丝伤害较小。
⑷ 菜单入口广告
不想给商家做广告,菜单栏也可以进行广告宣传,通过菜单栏进行商家的页面转跳,对读者没有任何干扰,用户自发点击,进行你情我愿的广告宣传。
3、公关宣传
自媒体人把粉丝量成功做起来了,就可以接宣传软文了,就是用自己的微信号来帮其他的企业或者商家进行宣传,按照文章的头条,次条等顺序进行报价,或者打包报价。一般有影响力的深度kol大号头条价位数十万,中小自媒体报价根据粉丝量和阅读量几百或者几千不等的价位。
4、电商宣传
有这样的一群自媒体人,可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比如买各种东西的体验,选购经验分享。因为他们是有独特的见识,对这个感兴趣的人就会关注他们,后序推荐点产品,很多人都会买单。
5、演讲、培训
自媒体人通过自己的做号的经验,或者某一方面的特长,进行演讲和培训,一场商业演讲可以少至几千块多至几万不等的辛苦费,培训有学习者,感兴趣的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价格几十到几百,收入也是相当可观。
6、出书
有些写作能力比较强的自媒体人,已经在出版自己的书籍,写作能力相当更高。无论是低成本的电子书还是成本较高书刊,很多自媒体作家都在为自己的书做宣传,卖出书籍,获取收入。
7、卖号获利
自媒体在把自己的号形成一定的品牌价值之后,会被一些大的机构注资或收购,直接被被挖走跳槽。也有将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微博账号直接转卖掉。不管是收购还是卖号都是自媒体人获取盈利的方式,而且收入很客观。(前提是自媒体把这个号运行的相当好才能吸引投资人)网上流传,有人用一个20万关注用户的微信公众号,换了一辆价值四十万元的越野车不在少数。
8、线下活动
目前很多自媒体常用活动方式:组织线上用户参加线下活动,联合商家进行活动的举行,也能获得报酬。
9、写稿
很多自媒体人通过自己的文章进行赚钱,一篇好的文章进行投稿,选中后获取稿费,文章质量越好,收入就会越高。
10、新闻客户端(第三方账号)
自媒体人的发文,还能在新闻客户端获取收益,在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搜狐客户端、企鹅媒体平台、一点资讯等新闻客户端也能靠文章盈利,增加额外的收入。

自媒体有哪些盈利模式

百度搜索新成博客,一个关注草根站长的自媒体博客
一、自媒体+广告
互联网最基础的盈利模式是先积累大量的流量,然后进行流量分发,分发的方式可以是类似于百度的竞价排名,也可以是CPC、CPM、CPA等付费形式的广
告,也可以通过用户的社交分享进行分发。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后,类似于百度这样的流量集中分发平台逐步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无数个“小中心”。自媒体便是其
中一种类型。
如果要问十个做自媒体的人如何盈利,9个会告诉你先积累海量粉丝,然后帮广告主写软文或者直接上硬广上banner。这种盈利方式在2015年得到了极大的释放。据社会化媒体广告投放平台微博易给出的数据,微博易
去年一年为自媒体提供了高达7亿元的意向订单金额,有的单个自媒体在微博易最高收益达548万元,其中近50个破百万,单个广告主总计最高投入1948万
元做社媒传播,最多选用了7000个自媒体为品牌发声。另外据传,某汽车厂商宣布明年将把60%的广告预算投放到新媒体。
相比于上千亿的网络广告市场,自媒体广告仍然是沧海一粟,但目前的数据仍足以让许多自媒体人兴奋不已。不过通过跟许多广告主聊天发现,除了那些牛逼哄哄的
大号以外(头条6位数,不准甲方改文案),大部分的自媒体号在广告市场当中仍处在弱势地位,收费方式甚至已经苛刻到了按销售转换付费。通过带参数的链接分
发,自媒体甚至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返利网。简单来说,广告主真正的意图仍然是导流,品牌层面的推广似乎还未轮到自媒体。
除了那些牛逼大号,自媒体广告的次级赢家应当是那些手里握着几十上百个号,号称有“矩阵”的人。举一个例子,有个心灵鸡汤号叫“悦读”,粉丝数190万,
单个来看,并不算什么,但是这个号背后的公司手里同时拥有20多个类似的账号,粉丝数加起来近1千万,靠着这个数据做背书,“悦读”的头条价格也达到了6
位数。
不过芷妹比较担心的是,在微信朋友圈广告门槛不断降低,各类智能化移动广告平台不断推出、新的移动流量巨头不断形成的时候,自媒体广告这种原始、手工、粗
糙的广告形式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更为艰难的是,在面对这一挑战的时候,自媒体并没有多少招数去应对,因为所有的技术开发都掌握在腾讯手中,自媒体很难通过
自主的技术开发实现高级的智能广告投放,更别说数字营销了。更为严重的是,手工作坊式的软文也将不断削弱自媒体本身的价值,目前微信文章不断低走的打开率
即是明证。
二、自媒体+付费阅读
有人说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是知识,但是同时知识又最不值钱,互联网的诞生和“免费”精神
更是将知识的价值冲淡到了最低。在版权意识尤为薄弱的中国,愿意为知识付费的人少之又少。自媒体的崛起在为民众争取到更多话语空间的同时却又制造了巨量的
垃圾,这更加剧了知识或者说内容的贬值。
内容的贬值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自媒体人创作积极性的锐减,各大自媒体平台也意识到了这个
问题,于是在原创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激励机制。比如,微博在做长文打赏、视频打赏、微任务广告分成,今日头条在做“千人万元”计划,目前已签约179
个作者,今日头条给这些作者保底1万元收入。不过说到底,这些设置几乎都可归约为“打赏”,打赏的核心是“赏”,不是购买或者交易行为,打赏的动机当然可
能是觉得你写的真好,但也有可能是觉得你辛苦了,赏你点饭钱。总之,这种机制可以让自媒体人开心一阵,但无法持续地提高其积极性,因为当新鲜劲儿过了之
后,愿意打赏的人自然会锐减,免费意识仍然占据上风。
一个比较高级的形态是做付费阅读,这种模式比较挑领域,像财经这样专业性强,内容生产门
槛高且信息难以获取的领域比较容易推行。摩尔金融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摩尔金融上曾经有一篇名为《两会催生股票“风口”分析》的文章,定价188元,短短半
天,就有超过500人购买,收入超过10万元。也正是这样的机制,让很多雪球上的作者跑到了摩尔金融。
另外一个比较容易实现付费阅读的是深度报道或者非虚构写作,这类作品以其详实的调查、独到的分析能够吸引一部分高质量的读者群,读者付费的意愿也高于一般的内容。但是这样的内容一般的自媒体人几乎不可能写出来,往往是传统资深媒体人转型之后在做。
总体来看,自媒体要实现打赏不难,但难以为继,大部分都无法糊口,而付费阅读的模式对于大部分自媒体而言也不现实。归根到底,自媒体的内容仍不够专业、不够有深度。也许只有当垃圾信息已经烦得大家实在受不了的时候,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才会被明码标价进行售卖。
三、自媒体+电商
媒体驱动型电商、社会化电商、社区化电商等等名词对于爱玩概念的国人而言并不新鲜。无论是《悦食中国》、《日食记》、《一条》这样小而美项目的崛起,还是阿里投资微博,自建来往这样的大手笔举措,将媒体、社交与电商结合似乎成了解决传统B2C获客成本不断高昂的有效途径
这种模式的基本逻辑是,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吸引粉丝,然后再通过软文的方式出售自身产品。
与传统的B2C不同,媒体驱动型的电商并不直接卖东西或 裸地玩促销,而是先洗脑让你形成黏性然后在不知不觉当中销售商品给你。传统电商很大程度上看到
的只是商品,背后的品牌、人、故事是隐性的,而媒体驱动型电商正好补上了这个短板,将人物和品牌放在了产品前面。以茶叶类的自媒体“茶人王心”为例。通过
持续不断地分享茶知识、茶道、生活方式,线下举办各类茶会吸引了众多爱茶、对生活有追求的粉丝,然后再输出有意思的软文推广自己的茶叶品牌——小茶婆婆,
茶人王心在死气沉沉的茶叶市场开辟了一条清新的道路。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媒体驱动型的电商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适合该模式的往往是那些低频高客单同时又非标准化的产品(艺术品、工艺品、需要品鉴的商品),比如大家趋之若鹜的《一条》,它卖的东西虽说算不上奢侈品,
但是也够得上轻奢了,主要消费人群还是那些吃喝不愁的贵妇或者硬撑小资的文艺青年。一般自媒体人很难承受这种长时间不出单的品类。相反,一般的高频快消品
如果用媒体思维来做,往往会死得很惨,因为做媒体、做内容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多跑跑渠道,多找人刷刷单。
媒体驱动型电商对内容的要求非常高。能够带来销售转化,甚至具有洗脑功能的内容绝不是单纯的心灵鸡汤或者搞搞笑、卖卖萌就能够了的(当然,不排除各种
low逼网红也能俘获大批15线小年青的心)。举个例子,《悦食中国》是一个标准的媒体驱动型电商,由美食家殳俏创办,他们最早开始做的内容是视频,单集
不超过10分钟,主讲一种地方性美食或者土特产,风格像高级版的《舌尖上的中国》。据其内部人士透露,这样的片子单集成本超过了50W,显然不是一般 丝
玩得起的。但反过来看,这样的巨额投入带来的收益也是明显的,2014年,光是粽子一个品类的销售额就超过了千万。
总体来说,自媒体要想玩电商,首先得想想自己腰包里的钱够不够,因为在媒体阶段要耗费的资金并不是小数目,要知道《一人食》的创始人是富家千金,《日食
记》的姜老刀则自个儿就有影视工作室,如果没钱,能像《悦食中国》那样拿到花样年的投资也成。其次,自媒体还得想自己要做的品类是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就
超出了自媒体的能力范畴。毕竟不管是媒体型电商还是情怀型电商,最终你都得卖东西,光是做代理呢你无法彰显你的高大上和文艺范儿,但是要自己开发呢又会碰
到各种琐碎的问题,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做媒体。
不过,媒体驱动型电商有一条思路仍值得尝试,就是做平台,通过内容攒够流量,然后分发给平台上的各种小而美的商家。目前来看,国外有Etsy、Bottica等巨头采用这种模式,销售各种手工作品、独立设计师作品,但国内仍然鲜见,有一两家也是死气沉沉。
一句话,自媒体要往媒体驱动型电商转,时机仍未成熟,或者说能做也只是小打小闹,很难成气候。毕竟国人的消费水平和购物习惯还停留在淘宝,低频高客单的商品还未成为主流。个性化的需求的确存在,但还极其分散,召集成本对于一个自媒体而言很难负荷。
四、自媒体+IP
自媒体的最高级盈利形态是IP化的运营。所谓IP,一定具有多平台、多内容、多媒体等特点,但同时又紧紧地围绕在一个核心品牌上,纷繁复杂的内容由一个统一的精神勾连起来。
从目前比较成功的IP型自媒体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叫做拯救不开心型,比如《万万没想到》、《 丝男士》等,主要通过娱乐、恶搞给人带来快乐,技术含量
低,黏性不高,粉丝说不买账就不买账,比如最近万万大的折戟;一类叫精神鸦片型,罗辑思维、吴晓波读书会都是这样的代表,他们往往打着智力输出的旗
号,迎合的是那部分对成功学极其渴望的人。很大程度上,这种类型的自媒体是刘一秒等成功学大师的高级版。要知道,成功才是国人最大的需求,贩卖成功当然是
市场容量最大的一门生意。
这其中,罗辑思维无疑将自媒体做到了极致,也不断地拓宽了IP的范畴,从最早的脱口秀视频节目到后来社群打造、电商运营,罗辑思维以“有种、有趣、有料”
为核心思想,俘获了大量渴望成功者的心。自媒体要转换成为IP,创始人一定要具备某种魅力人格(卡里斯马型人格),能戳中粉丝的心。芷妹曾与罗振宇有过3
天的接触,发现他会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极端的自由主义者,喜欢用肯定语气讲话、喜欢把道理推到极端、喜欢挑战传统的思维、喜欢用极其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述,当
然也喜欢与人争论。这样的结果是,许多判断力不强的人很容易上钩,很容易成为一个追随者。在这个意义上,罗辑思维这样的IP具有了某种类宗教的意味。社群
成员们把罗振宇当做神一般的人物,口中时常挂着“罗胖说过”这样的词汇。
如果你也具有这种潜力,你当然也有机会朝着IP的方向去努力,不过大部分人都会死在半路,因为对于受众而言,你不够有种、有趣、有料。所以,IP型的自媒体真的不是 丝能玩的, 丝顶多扮演“粉头”(粉丝的头)的角色。

自营媒体,举个例子,以微博为代表,它已经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当微博有了一定的粉丝量也就具备了传播力这一媒体的基础价值,也就有了影响力价值和行销力价值,微博的营销价值便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应用,有时间你可以上爱铺购找下这类型的

第百零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第百零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自媒体的最新盈利模式有哪些

两年过去了,99%的自媒体人仍在挖掘媒体的盈利模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到了15种赚钱方式,如平台广告、广告收入、公关推广、品牌植入、演讲、会员、书籍和线下活动。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自媒体老司机都不一定知道的自媒体盈利模式
1、自媒体平台
现在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成立自媒体平台,筑巢引凤,吸引媒体,媒体广告,网络只是一半,一半是媒体人的一部分收入,当然,这种方法适用于写从媒体相比,需要一定的写作能力。
2、广告收入
由于媒体是媒体,自然有媒体性质,这是传统媒体,电视台、报纸、杂志靠什么赚钱呢最大的一块肯定是广告费,自媒体也不例外,很多自媒体人的第一笔收入可能就是广告费。
广告有两种:硬的和软的,硬的和宽的是广告的性质,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软文好些,文字软文写的好,即便是广告你也不认为这是广告,一般的自媒体收费的活动和注入金额和其他因素收费也成百上千。
自媒体老司机都不一定知道的自媒体盈利模式
3、公关宣传
有很多媒体以书面采访的形式,所以采访比软文的高端很多,对于一个小公司可以找到媒体采访,这无疑是自媒体以来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在传播的时候,自媒体除了文笔费可能还有些推广费用。
4、品牌植入
严格意义上来讲,品牌植入也是一种广告,但它更精炼和沉默,我给出了最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它、软文和品牌产品/服务植入的区别。
例如,很多《变形金刚3》都是软广告,给用户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图像。如果舒适的牛奶是一个软的例子,并且直接显示当地时间,直接点位置,也是一个硬广告,在其中汽车相当于品牌植入。
注:品牌品牌通常放在媒体的大咖啡上。大多数的媒体人只能看着和叹气。
也是广告的一种形式
自媒体老司机都不一定知道的自媒体盈利模式
5、电商
因为媒体不一定是专门写一群人的,也可以是领域的专家,比如经验,去买各种各样的东西,因为他们有独到的见解,对感兴趣的人会关注他们。后序推荐点产品什么的,很多人都会买单。
自媒体赚钱越多,一般都是意见领袖,能影响很多人,最重要的是,这些人会直接购买东西,也就是他们的自媒体价值现。
自媒体电商:云堆购
6、销售产品
这不是销售你自己的产品,而是销售你的品牌。
前,有很多媒体的销售服务,如:微信公众号在互联网上进行网络 *** 作,早已经被和谐设计的第一品牌,和其他相关服务,我们发现,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有用户,可以销售任何东西!
7、咨询服务
这种服务一般来说是不专业的,因为你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同行的认可,然后和你的一些项目问题,是完全可以收费的,因为媒体是相当困难的,也许面试还是可靠的!
自媒体老司机都不一定知道的自媒体盈利模式
8、演讲,培训
多方面发展,也可以从写的好,然后,我会慢慢的做演讲和训练。我将参加一个商业演讲,并观看行业影响程序。我可以花几千元到几万元的劳动成本。
自媒体做得好,一般就会有学习者,比如用户粉丝或者企业需要一些内训(效果一般是要好于社会上的那些讲师),价格也不便宜,一次5000到几万,一个月能有几次,收入也不错哦!
9、会员制
其实做付费会员制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付费的人数多还好,可以多请人维护,会员少的情况下,请不起人,全凭自己服务会员一至两年,难度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罗辑思维就是会员制,两万会员一共收了960万会费,还有一些是采用会员制,会员可以享受到免费参加一些版块或者赠送热门书籍及咨询服务等等。
10、新闻客户端
新浪/搜狐/网易等新闻客户端的费用,搜狐可以达到500 - 5000,如果媒体生产20篇文章的一个月,也有二万的收入,也有很多时间复制不仅可以独家,当然,如果你把精力集中在一个平台写十个八个,也是大上千一万美元,加上客户端有一个新的广告和分成计划,可以做一些额外的收入。
自媒体老司机都不一定知道的自媒体盈利模式
11、出书
一些作家有很强的写作能力,他们觉得只有媒体平台的广告太少,可以出版自己的书,但这需要更高的写作能力。还有低成本的电子书模式,许多微博和微信的公共账户都出售电子书。。
12、被入住或跳槽
这是目前不少企业与自媒体的关系,自媒体形成一定的品牌价值之后,会被一些大的机构注资或收购,自媒体做得好,然后被挖走跳槽的很常见。
13、直接卖号
现在也有将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微博账号直接转卖掉的,具说,有人用一个20万关注用户的微信公众号换了一辆价值四十万元的越野车不在少数。
自媒体老司机都不一定知道的自媒体盈利模式
14、线下活动
目前很多自媒体常用活动方式:组织线上用户参加线下活动,比如,对于食品类自媒体可以食品分享大会;对于旅游自媒体可以组织旅行的集会,这种线下活动都可以向商家申请赞助费或者场地支持,如果不想商家加入,也可以用AA制的形式向参加活动的人收取合理的费用。
15、其他
其实还有不少的方式,当然我们的自媒体定位建议:最好只做推荐,不做推销;帮助别人成功,自己才会赚钱;自己一个尽的写稿子,版权要求各种,未来发展方向不大,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想给别人创造价值!
15种以上的方法从媒体中赚钱,往往不会是单独出现,经常混合,如:招聘成员吸引一批忠实用户,然后为他们提供在线培训,或咨询服务,如:一些媒体的表面看起来做会员,但是,事实上,一种叫广告模型,首先收集会员费用,然后让商家发送会员福利,不收取商家赞助自己,这样很好,赚钱第一,然后光明正大的广告,并没有人反对它,因为它是一个发送会员的好处,这就比较高明了可以学学哦!
其实自媒体的盈利模式不是固定的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诞生的,在未来能产生怎么样的模式都是可能的,重要的是你快扩的思路

03年我刚毕业就进了保险公司做内勤。

那时的保险公司是下岗大叔大妈们的天下。

销售人员的画风普遍是这样:

亲戚一生孩子,火速赶往现场~

夏天火辣辣,我努力给客户搬个大西瓜。

是的,当年的销售人员,更多的是靠勤奋和感动中国的方式在做业务。

回顾那个时代,

卖得好的大多是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

这些和银行、证券公司抢生意的投资型产品。

那时的保险公司圈子,是赢家通吃的时代,

老5家之外,基本被朋友圈遗忘。

转眼3个五年计划过去了,

保险的时代,它变了、它变了。

不知道哪一天东风到,

自媒体的时代来临了。

市场上开始有了多样的声音,

老东家的产品,甚至一些外资头部,

都被黑到怀疑人生。

支付宝、微保

BAT强行插入了传统保险业的朋友圈,

大佬和大佬们一起做朋友。

保险公司的序列出现新气象,

老5家外的公司,

纷纷火速出圈,C位出道。

大家组团,你追我赶,刷新市场认知。

你单次赔付重疾,杀到价格底线,

我多次赔付产品KO~

分组不分组、轻症中症,癌二次,

每一次产品升级,

都是各家精算师们睡不着觉的日子。

令人欣慰的是,保险公司的主战场,

从在金融圈子用收益率来斗鸡约架,

重新回归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

四大金刚,非你不可的主战场。

除了保险公司和资本圈的种种变化,

保险销售人员的新势力,已如春潮而生。

就像罗振宇在2020年跨年演讲里说的,

踏入这行的人,要么走投无路,要么身怀绝技。

身怀绝技的后浪们,

给这个圈子带来了正能量的鲶鱼效应。

经纪人这股新势力,

站在很多自媒体身后,

知乎、头条、、B站,哪哪都在的节奏。

要么能说会写,自带强IP属性;

要么在原有行业,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和人脉。

干的好的人,大概率在哪干的都不差~

艾玛,反之亦然。

如果问经纪人和代理人的区别?

有很多种答案。

最容易鉴别的一种是:专业性。

经纪人里学霸多,

手里几十个产品,活活把人逼成学霸。

哪家重疾坑少,哪家寿险优秀,

哪家高医好,哪家核保宽松,

只有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适者生存。

产品多,有的选,

客观、公立的态度自然来~

当年有个朋友,为了买个合适的保险,

约谈了5家公司的业务员,

个个都说自己的产品好,

他比来比去,实惨~

有些客户说,我就看大品牌,不会错。

其实每个细分品类,完全另一番江湖。

比如高端医疗险,传统前几家不配拥有姓名。

都9012年了,买保险找亲戚找朋友的思路,

非常out了

他哪天心灰意冷退圈儿,

你的保单可咋办?

客户值得更专业、更长情的人~

能玩转各类保险法律合同、

懂医学通识和理财知识是基本功。

本人,一个北航工科女,踏入金融圈。

在老东家白板入门,从寿险内勤到集团发改,从金融科技到私人银行,当上优秀经理人,

渡过10年+的青春~

当年从私行跑出来要创业,老同事估计觉得我有点疯。记得有个朋友,在快打烊的餐馆苦口婆心劝我,银行真心不错。

进了保险科技行业,我天南海北跑全国各地的保险公司、经代公司,一轮、二轮融资、创业大赛。

而组队做经纪人这事,

是我某天和保险公司吃饭的时候想明白的,

我们想用科技来赋能众多的保险中介,

可是很多代理公司,

仍然走着保险公司的营销老路。

目前保险业的主要矛盾,

是中产阶级喷薄而出的保障需求,

和层次对等、专业靠谱的销售人员稀缺的矛盾。

相比服务中介,

我还是更喜欢面对真实的客户。

每一个鲜活的客户,他带着故事啊来到我身边。

想明白就干,火速集结,

我们有松鼠君、松子哥、栗子姐…

整个大自然的靠谱学霸都在碗里了~

我们是来自211、985的学霸,

保险行业的多年从业者,拥有银行的理财背景,

文能文艺、武能逗比、

打算和客户的终身金融服务死磕到底。

栗子工作室不卖栗子,

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财商很高的动物,小松鼠

它每到秋天,就会把好吃的栗子藏到土堆里。

冬天万物凋敝,狗熊冬眠,

它可饿不着,翻翻到处是宝藏。

面对人类世界的医疗、养老、教育三大天坑,

我们可以从今天起就埋下足够的栗子,

收获的,不止是面对严寒冬天的财务能力,

更是满满的安全感。

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1、家庭保单的0起点配置

2、已有保障方案的二次会诊

3、沉睡老保单的检视和回春

4、理赔咨询

不管是压箱底10来年的老保单,

还是打算入手的头部公司产品,

栗子工作室,能为您提供专业级的咨询意见。

对了,因为栗子姐的家族医学情结,

我们会做点医疗健康方面的小公益,

重点是普及CPR心肺复苏术和各类急救知识。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家庭的创始人,

家庭需要小心呵护,用心经营。

现在,就为你最爱的家,埋下第一颗栗子吧。

-EN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8138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