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由谁撰写?又由谁手写?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由谁撰写?又由谁手写?,第1张

毛泽东起草,周恩来写的。

内容: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扩展资料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随即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到1951年,就收到140多件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截止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海外华侨也积极献计献策,侨领陈嘉庚组织华侨绘制了图纸,并制作了水泥柱头模型,花费15万多元(旧币)运费寄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工程处。

1952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主任由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国际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同志担任,秘书长为薛子正。

为了体现周恩来总理关于建筑纪念碑目的在于“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指示,1953年3月首都兴建委员会从240多种设计方案中精选出8种,向专业设计人员广泛征求意见。这8种设计方案包括:矮而分散的典型设计,高而分散的典型设计,做成三座门的设计,矩形主柱式碑形——高的典型设计,有瞭望台的设计,红墙上立碑的设计,碑顶立群像的设计和最后被采用的碑形设计。

在众多的设计方案构思中,设计意见有较大的差别。

伊克西翁的纪念碑要提前规划好功能区来建设。伊克西翁中是没有移动建筑的方法的,一旦建筑建造完后想要改变位置就只能拆了重建,或者提前规划好功能区,房子都是3乘3的倍率,仓库都是4乘4的倍率,会非常考验玩家的规划能力。建筑拆除后资源会全部返还,再重新建造即可,就是会比较耗时间。

来自山东省青岛市的浮山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共和国第一碑”建造工作开始启动。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该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3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经过反复采样分析、比对,因为浮山石最符合纪念碑石材要求,最后选定青岛浮山。
亲历者说采石
当年亲自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采石的老人,现在仅剩下王文健老厂长。1953年3月,青岛石料厂接到正式开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石材的通知。一般的山石很容易长出石花,而浮山石料,因为耐酸碱极强,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将采石位置定在浮山大金顶。王文健说,虽然浮山石石质优秀,但当时的采石工艺却十分落后。采运工作从1953年4月11日动工,到10月16日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历时6个多月。据统计,从开始30多名骨干工匠“蚂蚁啃骨头”,到成功将石料运抵北京天安门广场,约有7千人投身到这项史无前例的工程中来。
根据建筑设计,碑体石面长为144米,上宽248米,下宽272米,其厚度视结构与施工的需要决定(最后定为06米),考虑运输安全,故在开采原地的石坯需要厚达3米才行(即毛坯将重达320吨以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整体石块,工程难度相当大。经过多次试验,工人们攀到大金顶,选择了一大块平整岩体。根据所需尺寸,首先在岩石四周挖5米多深的槽,处理完外围部分,使碑石凸现出来后,在碑石的底部每间隔40厘米左右,用钢钎打上通孔,横贯底部,在横贯孔中间,凿楔子眼,然后,里面装上上宽下窄的楔子,几十人用大锤逐个加压,使石块涨裂,按预定剥离面分离。接着把大石料抬起架空,底下安上铁轨和道木,又在上、下坡挂上钢索和滑轮,使石料缓缓下滑至坡下平地,并进行第一次加工整形,使其减重至280吨。
石材进京记
从石材所在地浮山采石场到青岛火车站约15公里,为运输石料,当时原计划建一条临时重轨铁路,但时间、人力、物力均已不能满足要求。后来采纳鞍山老起重工张合符建议,采用古老的办法,用滚子及推土机一步步牵引滚移,有些小桥则垫下木垛填实(滚子是鞍钢支援的无缝钢管的初坯),这样,巨大的纪念碑毛坯从浮山采石厂下的王家麦岛开始,经过徐家麦岛、辛家庄、浮山所……在路经大麦岛拆掉了一间民房的墙角。如果不拆掉这处墙角,就无法通行。村民知道这块石料的意义,积极配合,据王家麦岛当时亲见运碑石材的村民讲,当时走了一天,才走了一公里,晚上就地歇脚,并有警卫人员值班,终于将280吨重的石料安全运抵火车站。
为使石料安全抵京,铁道部门经多方考虑,最终采取最简单也最稳妥的方法,按90吨车皮超载10%预算,先将280吨大石料抬上90吨车皮,再将石料垫稳后,进行第二次加工到103吨,使石料略呈中间厚,两头薄。此时纪念碑长147米,宽29米,厚1米,中间厚1米,两端厚084米,然后将石料直运当时前门的西车站,再转运至广场工地。
据资料显示,碑心石运往火车站,借用了鞍钢的起重技术并调用了鞍钢的工具。碑心石运往北京,东北电业管理局调用了90吨的平台,石景山钢铁厂帮助检修了两台起重吊杆,每台可以安全起重50吨、起高40米。整块百吨大石的吊装方法,一度成为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反复研究的项目之一。
其后,又分两批完成138块586立方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花岗岩石料。王文健厂长说,据说纪念碑碑心石到达北京后,朱德曾亲自到现场察看。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5月1日举行揭幕仪式,同时,它也成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建筑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送给青岛石料厂14匹红布作为奖励。

用来制作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石头是花岗岩, 重达百吨,采自青岛浮山大金顶。

花岗岩属于火成岩,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表以下形成的。花岗岩机构十分致密,具有得天独厚的物理特性,质地坚硬,在自然界的岩石中,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位列第二。花岗岩的纹理细腻,颜色美观,是上好的建筑用材,于是得到“岩石之王”的美誉。


正是由于花岗岩有着较同类石材更加坚硬的特性,有能力应对那些比较恶劣的环境,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一些露天或容易遭受磨损的地方,如室外的雕塑、厅堂的地面等。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的花岗岩,重达百吨,采自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
纪念碑浮雕石料采自北京房山的汉白玉矿。纪念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体,将碑座和碑身各部分石块牢固地拉结浇注在一起。碑心石正、背面的题字都有阴文镌刻在石面上,然后采用中国传统的镏金方法,做成钢胎金字镶嵌进去。碑题、碑文共用黄金130余两。整个纪念碑用17万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9430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