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技术实现

主要技术实现,第1张

(一)技术架构

业务处理与信息综合服务子系统以网络数据库ORACLE为基础平台,结合WebGIS技术和WEB开发工具,辅助ArcIMS、ExchangeServer等软件,建立起便于扩展、安全高效的业务办公平台,其技术架构见图7-3。

系统的主要开发工具选用微软的Visual StudioNET平台,辅以其他的开发脚本语言。

WEB开发工具选择ASPNET和ADONET,负责系统功能层和界面层的开发。界面层运行在客户端,用于执行用户 *** 作;功能层运行在服务器中,用于解释用户 *** 作,同时驱动SQL语句对综合数据库中数据和结构进行管理,完成数据处理、计算分析、报表动态生成与打印、数据备份、报告模板管理、数据查询、用户管理以及数据输入和导入等功能。

WEBGIS软件平台选择ESRI公司的ARCIMS网络发布软件,系统在其上结合ASP工具进行开发设置,实现基于电子地图的信息查询、分析和编辑,以及图属(指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互查等功能。

数据库环境采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所有后台数据的管理,是系统的数据层,运行在数据库服务器中。

塔河网作为独立的一部分,运行于内网之外,系统开发工具选用ASP和VisualStudioNET,数据访问服务采用ADO接口,网络信息服务选用IIS,数据库服务选用单机的Access数据库系统。

图7-3 系统技术架构示意图

(二)动态报表的实现

报表是业务处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输入/输出形式,而企业的数据报表的结构通常都比较复杂,报表中的数据一般都要从多个数据表中获取。如果直接把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映射成报表输出的话,程序的结构容易混乱,且缺乏精确的业务逻辑表述,不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李榕等,2005)。为了将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在不规则报表中表现出来,同时节省开发时间,系统采用动态报表技术。

动态报表是指表格的行、列均由程序控制输出,在输出过程中根据需要对行、列进行合并显示。动态报表在制作复杂报表(即多表头、表中不规则的行、列合并)时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由于整个报表都是由程序动态生成的,即使对某行或列进行更改,程序也可自行调整输出结果,从而能够减少后期维护时间,不会出现重复制作。

为便于程序中报表控制,系统设计了对照表。在行变动报表中以数据对照表控制动态报表的行数,列数由源数据相关记录数决定;在列变动报表中以数据对照表控制动态报表的列数,行数由源数据相关记录数决定;行列同时变动的报表分成两个过程,先做列变动,再做行变动。

采用数据对照表与源数据表结合的方式设计,可以方便用户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行调整数据对照表来选取所需要的内容进行查看,而不对源数据表直接 *** 作,使源数据表保持数据完整性。

报表数据的数据源可能取自单个数据表,也可能取自多个数据表,数据对照表就是把源数据表的数据与报表格式对应起来,尽可能减少报表的直接数据关联项。当需要变更报表数据源时,并不需要改变报表和相应的功能代码,而是直接修改报表对照表。

动态报表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格式控制

动态表格的格式由程序控制输出。在业务处理系统中,动态表格的设计采用数据对照表与源数据表结合的方式制作,表格的行或列由数据对照表控制显示,在业务处理系统中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用数据对照表控制动态报表的行数,列数根据源数据表中的指定列的记录数自动生成。动态表格行数取决于数据对照表内的记录数,表格列数取决于源数据表相关列的记录数(图7-4)。

图7-4 动态行报表对照图

第二种是用数据对照表控制动态报表的列数,行数根据源数据表内相关列的记录数来自动生成。动态表格行数取决于源数据表的记录数,表格列数取决于数据对照表的记录数(图7-5)。

图7-5 动态列报表对照图

2关联的数据设计

关联数据设计是指数据对照表与源数据表间的对应关系设计,二者之间既可是一对一的关系(图7-6),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图7-7)。即动态报表的源数据可由多个源数据表组成,数据对照表中的关联列数据必须能够完整反映源数据

表内对应列的数据,这样才能建立关联的数据对应关系。

数据对照表内关联列数据需取决于源数据表内对应列数据。

图7-6 一对一对照表示意图

3绘制流程

动态表格的绘制分两部分。首先绘制标准行列表格,再对整个报表进行格式处理。绘制标准行列表格时,采用内、外双循环。外循环根据数据对照表或源数据表内记录数控制表格行数,内循环根据源数据表或数据对照表内数据显示需要控制动态表格的列数。循环将首先绘制标题行,标题行的每列的值可根据需要由数据对照表或源数据表中提取;然后是数据行,数据行每列的值既可直接根据数据对照表或源数据表的相关列的值由数据对照表或源数据表中提取,也可是定义的数据计算值。标准行列表格绘制完成后,格式处理程序将对其进行格式化 *** 作,可依据客户的需求对任意行、列所组成的单元格进行合并显示,从而达到预期的报表显示效果,并输出显示。流程如图7-8。

图7-7 一对多对照表示意图

图7-8 报表绘制流程图

4数据计算与填充

在绘制动态表格时,一般数据的填充是在绘制动态表格时由源数据表中提取数据,在双循环绘制表格时,每个内、外循环的交接点组成了一个单元格,这时即可向这个单元格填充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动态报表往往为了更直观地显示而与源数据表的存储方式不一致,源数据表中的行、列在显示时将被转换成相反的方式,见图7-9、图7-10。

A行变列

图7-9 行变列图

B列变行

图7-10 列变行图

在业务处理系统的一些特殊应用中,表格内某些数据的来源也可能不是由源数据表直接提取,而是需要对源数据表中指定行、列的值合并计算后显示输出,这时就需要为数据对照表建立运算关系列,表格绘制时,当循环控制遇到数据对照表中有运算关系要求的行时,便不再直接从源数据表取值,而是启动运算处理程序输出依据运算关系要求的数据计算结果(图7-11)。

图7-11 动态运算数据图

(三)功能扩展

对于利用B/S模式进行开发的业务处理与信息综合服务子系统,由于其功能模块间关系简单,模块间接口基本闭合,只和数据库发生联系,所以新增加的功能模块只需直接添加在功能控制页面中,并且B/S模式只需要更新服务器端功能,更新后直接在客户端使用,因此系统要进行功能扩展只需要对服务器端系统进行版本更新,升级换代即可,不必为每个用户更新系统的拷贝,因此 *** 作起来非常方便,使用少量的投入得到最大程度的系统功能扩展。

系统采用的开发模式决定了其方便功能扩展能力,它主要采用ASPNet开发服务器端应用,利用数据库进行后台数据管理,系统对服务器端用户来说是开放式的,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系统管理员可以随时根据新的需求定制功能 *** 作页面,实现功能的扩展。

日常办公业务处理分系统为了方便用户在今后自行对系统进行扩展开发,在开发初期,考虑到用户对编程语言的熟悉程度,将所有页面的信息栏目设计为所见即所得的形式,即只要用户在栏目管理模块添加了栏目名称,在代码调用模块选择新建的栏目名,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不同类的前台调用代码,用户只需按照说明对代码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可得到满意的代码,在编辑页面内找到要新加栏目的表格,将调整好的代码拷贝到新建栏目的标题下方的表格内放在合适位置即可。

专业业务处理分系统在开发时也考虑了系统的可扩展性,预留了相应的扩展接口。

首先,开发语言采用成熟、标准、当前流行的先进语言如ASPNet,以利于今后升级换代的兼容性。

其次,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设计了相当多的对照参考表,留待系统今后扩展使用;另外在进行用户权限设计时设计了用户角色权限体系,尽管当前系统中还用不到太复杂的权限规划,但为今后权限的更细致划分留下了空间。

最后,在进行页面功能开发时,运用模块法则进行开发,主要是进行必要的函数模块划分,将相同功能的部分单独提出写成函数或过程,方便今后功能的重新组织。同时对变量的定义、函数的定义、过程的定义以及程序行进行必要的标注说明,对编程采用统一的命名以及书写规则,以利于系统的维护更新。

淘宝技术架构演进

1、单机架构

2、第一次演进:Tomcat与数据库分开部署

3、第二次演进:引入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

4、第三次演进:引入反向代理实现负载均衡

5、第四次演进:数据库读写分离

6、第五次演进:数据库按业务分库

7、第六次演进:把大表拆分为小表

8、第七次演进:使用LVS或F5来使多个Nginx负载均衡

9、第八次演进:通过DNS轮询实现机房间的负载均衡

10、第九次演进:引入NoSQL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技术

11、第十次演进:大应用拆分为小应用

12、第十一次演进:复用的功能抽离成微服务

13、第十二次演进:引入企业服务总线ESB屏蔽服务接口的访问差异

14、第十三次演进:引入容器化技术实现运行环境隔离与动态服务管理

15、第十四次演进:以云平台承载系统

所谓的云平台,就是把海量机器资源,通过统一的资源管理,抽象为一个资源整体,在之上可按需动态申请硬件资源(如CPU、内存、网络等),并且之上提供通用的 *** 作系统,提供常用的技术组件(如Hadoop技术栈,MPP数据库等)供用户使用,甚至提供开发好的应用,用户不需要关系应用内部使用了什么技术,就能够解决需求(如音视频转码服务、邮件服务、个人博客等)。在云平台中会涉及如下几个概念: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对应于上面所说的机器资源统一为资源整体,可动态申请硬件资源的层面;

PaaS:平台即服务。对应于上面所说的提供常用的技术组件方便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SaaS:软件即服务。对应于上面所说的提供开发好的应用或服务,按功能或性能要求付费。

蒋文彪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

摘要:本文从金土工程的业务目标出发,在现有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经验积累基础上,结合当前主流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发展方向,研究提出了金土工程的总体技术架构,并阐述了构建金土工程总体技术架构的关键技术,保证全国各级金土工程的整体一致性和相互衔接。

关键词:金土工程;国土资源信息化

金土工程是面向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支持发展、服务社会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金土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建立网络化的国土资源信息获取、传输与汇总渠道,全面、准确、直接地掌握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类信息;建立覆盖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贯穿上下的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按照上述业务目标,遵循当前主流信息技术发展方向,设计金土工程的总体技术架构,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金土工程的业务目标。

1 前言

经过几年的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化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应用系统建设覆盖了国土资源主要管理业务,“3S”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国土资源数据,从国土资源部到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已实现专网连接。要建立各级联动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现有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基础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应用系统面向单一业务独立运行,不能实现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数据库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各级应用系统之间还没有实现网络环境下实时数据交换。当前,在信息技术发展和电子政务应用中,资源整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在金土工程建设中,需要从顶层上规划总体技术架构,设计技术路线和方法,保证网络、数据资源、应用系统、安全系统等各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的联动和信息的及时监测、汇总与分析。

2 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

金土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是,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为依托,以标准、制度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地政、矿政、地质环境等主要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以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决策为核心,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图1)。

21 网络

由国家、省、市三级局域网、连接各级局域网的国土资源专网,以及对外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组成。国土资源专网利用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各级政府建立的网络资源,或租用专线建设。

图1 金土工程总体框架

22 数据资源及管理

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为核心,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 GIS 平台,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集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提供业务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管理数据支撑。

23 应用支撑

国家、省、市分别建立了用于本级横向应用集成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在国家、省、市统一部署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交换和业务联动。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在功能上包括应用系统搭建工具和运行环境、界面整合工具、身份认证管理、数据资源配置服务。

24 业务应用

围绕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环境管理业务,建立并集成业务应用系统。同时,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

25 应用门户

利用应用门户实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网上受理,并发布国土资源基础信息和政务信息,向社会各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26 安全保障

建立基础设施层、数据访问层、信息交换层、应用层四个层次的安全体系。建立异地数据备份中心。

27 标准化体系

以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和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为基础,建立金土工程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工程建设相关技术规范、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以及基础数据库标准。

3 金土工程总体技术架构

31 总体技术路线

按照金土工程建设的业务目标,工程建设遵循以下技术路线(图2)。

图2 金土工程总体技术路线

(1)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维护、更新、展现各类数据,并对应用提供支撑,统一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县级作为市级的应用终端。

(2)工程建设和系统部署围绕两条主线,一是数据主线,二是系统主线。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管理相对独立,国家、省、市分别建立相对独立的数据管理和更新机制,三级数据之间通过数据同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三级应用系统之间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业务处理数据的上报和下达。

(3)加强资源整合,在全国各级各类应用系统技术架构差异较大、平台不一的条件下,保证金土工程的整体性和高度集成。采用统一的界面和权限认证实现横向应用整合,用户利用统一的界面来进行“一次性登录”,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之后便可对所有应用系统进行其权限范围内的 *** 作和访问。

(4)以电子政务平台和数据交换系统为金土工程应用支撑体系。横向应用系统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的搭建工具实现快速搭建,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的运行支撑环境实现各类应用系统的协调运转,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的界面整合工具和身份认证管理工具,实现系统的统一展现和一次登录,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资源管理工具,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配置、服务和展示,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纵向业务数据交换。

(5)具有流程化业务审批功能的应用系统,在电子政务平台上构建和运行,涉及到数据报送、汇总和建立数据台账的系统,独立开发和运行。所有系统都通过统一的界面和权限管理工具进行集成和整合。

32 总体技术框架

金土工程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思想,对建立的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横向和纵向集成。一方面,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中,通过利用面向服务的思想建立统一的业务模型,利用系统服务、系统组件和业务组件搭建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系统,各业务应用系统内部和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在平台组件框架支持下,通过统一接口标准,利用服务交互和消息传递等功能组件,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的横向集成;另一方面,在国土资源数据交换系统建设中,利用面向服务的标准,通过事务驱动、数据驱动、消息驱动等方式对服务进行集成,在统一的数据传输协议、数据内容标准等的支持下,利用服务交互、消息处理、安全性等功能组件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实现国家—省—市级间纵向业务应用系统的联动、信息的传输和数据交换,并实现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金土工程在技术选择上,总体采用 J2 EE 技术架构,以保障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具体需要,部分独立运行的系统采用net 技术架构。

各应用系统根据需要可以采用 B/S 结构,也可以采用 C/S 结构,因此前端存在Browser和 Rich Client 两种形式(图3)。

图3 金土工程总体技术框架

(1)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总体上以电子政务平台为支撑,基于 J2EE 技术架构,采用B/S 结构。系统建设利用面向服务的思想建立统一的业务模型,利用系统服务组件和业务组件搭建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系统。

(2)部分应用系统,如:综合统计网络直报、计划管理系统等,基于NET技术架构,采用 Smart Client 技术,该客户端还具有便于部署、自动升级的优点。

33 应用系统建设方式

流程化的业务管理系统如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建设用地预审管理系统、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审批子系统、矿业权项目审批系统、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系统等,利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进行建设。其他独立运行的数据管理类的管理系统基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开发。各类应用系统通过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的统一界面、身份认证和数据资源配置管理工具进行集成,实现本级各类应用系统的统一界面、用户单点登录,同时实现对现有信息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应用。

34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框架

341 数据整合技术方法

目前,金土工程需要应用的数据库总体上存在同构同标准、同构不同标准、异构同标准以及异构不同标准等几种情况,数据库整合,需要采用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按照先进的信息资源管理理念,分别从概念、逻辑和物理三个层次上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全面理清现有数据资源基础上,按照标准、规范开展数据整合与建库工作。

342 数据中心技术框架

数据中心将在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撑下,在数据标准和相关数据中心管理为维护制度的保障下,建立各类数据库,完成数据中心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在交换体系和业务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数据的更新;同时通过业务系统,为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将服务系统所需要的数据传递到服务数据库,完成数据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数据中心逻辑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数据中心逻辑结构

35 网络体系架构

金土工程业务网络分为三级。

国家级(国土资源部)网络:以国家级数据中心为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骨干层,向下为二级骨干层省级网络(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接入。

省级(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网络:以省级数据中心为网络系统的骨干层,向上接入到核心骨干层网络中,向下为分布层市级网络(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接入。

市级(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网络:以市级数据中心为网络系统的分布层,向上接入到二级骨干层网络中,向下为接入层县级网络(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终端接入)提供接入。

36 安全体系

各级之间的数据传输运行在国土资源业务专网上,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及安全保密的有关技术要求,坚持适度安全、技术与管理并重、分级与多层保护和动态发展等原则,保证网络与信息安全和政府监管与服务的有效性,准确定位金土工程的安全系统,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361 安全制度和措施

加强安全管理,建立规范的安全制度,明确责任,并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教育,树立全员的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机房环境、设备保护、冗灾保护,以及工业事故预防。

362 网络安全

进行内外网物理隔离,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控制。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及时掌握网络安全状况。对于核心数据存储区域还要通过安全审计等控制手段进行访问控制。通过网络安全扫描系统和网络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系统安全事件及时做出响应和处理。为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对关键数据传输支持数据加密,加密方式主要支持商密加密。

363 应用安全

建立WEB信息防篡改系统、非法拨号监控系统、过滤控制系统、反垃圾邮件系统、病毒防御系统。

364 CA 认证

采用基于证书的身份认证机制,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安全服务,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365 异地数据备份中心

全部数据库都在异地进行定期网络传输备份。业务数据库在线本地备份,基础数据库离线本地备份。

4 关键技术

构建金土工程的总体技术架构,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技术。

41 应用整合

为了实现金土工程的统一展现和一体化运行,需要对横向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保证金土工程的整体性。应用整合通过界面集成和统一认证管理来实现,统一应用界面需要解决两方面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是如何在不改造地方系统的前提下来实现界面集成;另一方面是集成授权、认证,实现系统单点登录。

各种应用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架构不尽相同,有B /S结构和 C/S 结构的系统,不论采用何种技术架构,现系统和原系统的功能菜单都显示在金土工程统一界面菜单中,然后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菜单,无须再次登录就可访问集成后的所有系统。

统一界面需要解决认证管理问题,即在不修改原系统,不知道原系统用户信息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开发,把用户信息传输到原系统,实现系统的安全运行。

42 数据交换系统

国家、省、市三级之间的业务联动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数据交换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区在关系型数据库的支持下实现数据共享级交换(集中式交换模式);二是利用文件通过消息传递方式实现异步交换(分布式交换模式)。

基于数据库的上下级数据交换中,在各级建立交换缓冲区,交换系统把要交换的数据放在各自的交换缓冲区,交换缓冲区间可以通过文件传输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从而达到数据镜像与同步,从而实现各级间的数据交换。

基于XML文件的数据交换中,通过数据交换适配器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抽取,对接收数据的加载的功能。数据交换工作站对发送和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校验,发送前将大容量的XML数 据信息拆分成若干数据信息单元,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单元进行合并,对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压缩。

43 数据资源配置管理

数据资源管理需要通过关系型数据库、文件服务器、数据仓库、空间数据库引擎等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对关系型数据、文件信息、决策支持信息、空间地理数据、多媒体信息进行管理,为信息的记录、查询、引用、分析提供支持,实现对数据的维护、数据的备份、数据的冗灾、数据的监控等数据管理。数据资源管理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数据的可视化展现,可以直观地浏览到数据实际的物理结构与逻辑关系等情况。

(2)数据中心服务有形化,可以清晰地了解数据交换等 *** 作的实际状态。

(3)支持数据交换,可以满足国家、省、市三级数据交换。

(4)数据与应用平台的无关,满足数据资源管理与应用松耦合模式。

一,可(异地)部署和就近路由接入,破除单点故障;
(可分布,可调度的原则)
二,数据上报和监控平台;
(用户行为数据,系统性能监控数据,系统异常和业务相关数据等的上报)
三,数据分级存储原则:单内存cache存储,内存cache+异步更新,内存cache+同步更新;
(从三个纬度分析用户行为模型,决定相关数据的存储策略:1,能忍受用户数据的丢失吗?2,能忍受数据的非及时性吗?
3,数据的读写比例分布如何?)
四,动静分离原则;
(能静态化尽量静态化,在代码和进程部署上,在DNS层上做好动静分离的系统设计准备)
五,轻重分离原则;
(保持接入和业务处理的分离,接入尽量轻量化,使得系统具有很好的吞吐量,处理尽量异步化,使得可以平滑扩展)
六,破除服务依赖原则:同一IDC的其他服务对系统的影响,第三方调用系统接口的隔离和过载保护,依赖第三方服务的
监控和安全保护原则等。
七,柔性可用原则;
(处理好异常情况下的灰度体验,区分好关键处理路径和非关键路径,而系统设计要尽量把关键路径转换成非关键路径)
八,能异步的尽量异步原则;
(通过内存管道, *** 作流水等技术进行拼接各个处理模块)
九,灰度原则;
(灰度发布策略是根据用户号码段,用户ip段,还是用户vip等级,用户所在城市等进行灰度升级,保证系统的平滑迭代)
十,异常的快速响应和一键切换原则;
(IDC断电?系统切换到正常的成本是多少?时间呢?需要几个人 *** 作?牛的系统可以一个人在管理后台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切换,再按一下就可以切换回来)
十一,有损服务原则;
(用低成本提供海量的服务原则)
十二,一切简单化处理的原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方案的简单化,允许的误差评估等)
十三,充分利用DNS层做好系统的可分布设计。
十四,区分系统行为和用户行为并分别进行设计,甚至在关键时刻可以进行转换。
十五,坚持app_server设计的无状态设计原则,转变用户行为为系统行为,使得app_server具有无状态的特点。
十六,负载均衡原则和平滑扩容。
十七,多级cache设计以及各个cache的路由设计。
十八,“大系统小做”原则。
十九,面向接口编程,面向服务编程设计原则,解耦业务模块的依赖关系。
二十,强事务模型到最终一致性事务模型的转换原则。
望采纳!

采用的是著名的lamp架构。
Linux+Apache+Mysql+Perl/PHP/Python,一组常用来搭建动态网站或者服务器的开源软件,本身都是各自独立的程序,但是因为常被放在一起使用,拥有了越来越高的兼容度,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平台。
LAMP是基于Linux,Apache,MySQL和PHP的开放资源网络开发平台,PHP是一种有时候用Perl或Python可代替的编程语言。这个术语来自欧洲,在那里这些程序常用来作为一种标准开发环境。名字来源于每个程序的第一个字母。每个程序在所有权里都符合开放源代码标准:Linux是开放系统;Apache是最通用的网络服务器;mySQL是带有基于网络管理附加工具的关系数据库;PHP是流行的对象脚本语言,它包含了多数其它语言的优秀特征来使得它的网络开发更加有效。开发者在Windows *** 作系统下使用这些Linux环境里的工具称为使用WAMP。
虽然这些开放源代码程序本身并不是专门设计成同另外几个程序一起工作的,但由于它们都是影响较大的开源软件,拥有很多共同特点,这就导致了这些组件经常在一起使用。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组件的兼容性不断完善,在一起的应用情形变得更加普遍。并且它们为了改善不同组件之间的协作,已经创建了某些扩展功能。目前,几乎在所有的Linux发布版中都默认包含了这些产品。Linux *** 作系统、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erl、PHP或者 Python语言,这些产品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平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9432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