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 交换问题

C语言 交换问题,第1张

x1,x2是全局变量,在sub调用时的改变会保留下来。所以x1的值在第二次调用sub(x2,x1)时
因sub中的x=40,y=30,所以x1=x,x1就会变成 40。
x3,x4是main()中的局部变量,在sub调用时,不会改变它们的值。

捷安特Rincon
•FRAME - ALUXX aluminium, Fluid Formed
•FORK - Suntour XCM 80mm travel, lock out
•HANDLEBAR - Aluminium riser
•STEM - Aluminium ahead
•SEAT POST - Aluminium
•SADDLE - GIANT
•PEDALS - Steel with resin body
•SHIFTERS - Shimano EZ Fire 50 24 speed
•FRONT MECH - Shimano C050
•REAR MECH - Shimano Alivio
•BRAKES - Tektro linear pull
•BRAKE LEVER - Shimano
•CASSETTE - Shimano HG30 11-32
•CHAIN - KMC Z7
•CRANKS - Shimano FC-M 191 24/34/42
•BOTTOM BRACKET - Cartridge
•RIMS - Alex CR18 26"
•HUBS - Formula
•SPOKES - Black stainless steel
•TYRES - Kenda 26x195"
美利达Matt sub 40
SPEEDS:24
FRAME:Matts Taper-D
COLOR(white)
FORK:SR XCT V2 100 ML
DERAILLEURS F/R:Shimano M190/Shimano Alivio
SHIFTER F/R:Shimano ST-M360 rapidfire
BRAKE LEVERS:Tektro Auriga Comp
BRAKES F/R:Tektro Auriga Comp 180/160 mm
CHAINWHEEL:Shimano M191 42-34-24 CG
HUBS F/R:Disc Alloy RIMSDisc Alloy
FREEWHEEL:Shimano CS-HG30-8 11-32
TIRE F/R:CST 21 STEMXM Speed CEN
SADDLE:XM Sport
SEATPOST:Alloy CEN 272
PEDALS:XC Steel
配置大概如此,美利达Matt sub 40 的前减震可以琐死!麻烦各位高手帮帮忙?谢谢
问题补充:车架都是台湾产的,GRIANT 的可以多送后灯和挡泥板,再传一些图上来高手么再看看!谢谢!
提问者: 匿名
我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如果需要来说明回答内容,可以上传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回答 共 2 条
下文:捷安特=GIANT=G,美利达=MERIDA=M
如果仅是拿这2款比较,个人更看好V刹的GIANT些,M的碟刹感觉有点鸡肋,不如用好的v刹。
不知道这车架是哪儿产的,国和台的同级应该G比M稍略好些。
这俩G的指拨,前拨比M的略好,但可以忽略
牙盘,飞轮,后拨都是用的一样的
花鼓都没有写用的什么
没有见过实车,单从这个配置上来讲我会买G
回答者: mclus - 一派掌门 十三级 4-2 00:06
1、车架来说捷安特的Rincon采用了Fluid Formed液压一体成型技术,比美利达的SUB 40要好,美利达也是到了挑战者才使用类似的TFS技术。
2、前叉来说都是使用的Suntour桑托的可锁死前叉,美利达的标称值要高于捷安特但都要再打部分折扣
3、网上的配置表Rincon使用的RPM的BB-7420中轴,SUB使用的SHIMANO的UN73,SUB要好一些。
4、指拨来说Rincon的EF50不属于SHIMANO套件产品,SUB的M360指拨是SHIMANO 09年的新款ACERA套件,定位精准手感接近老款的ALIVIO。
5、SUB的FD-M190前拨比Rincon的C050要好,C050偏窄擦链严重。
6、你确定你没写错吗!?!?美利达居然用的Tektro Auriga Comp!!这可是七八百元的油碟,比捷安特Rincon的V刹好太多我有点不敢相信
如果真的是这个配置~你还忧郁什么!!赶快去把美利达SUB 40抢回来!!
————————————————————————————————
美利达除了车架以外总体要比捷安特好(特别是拥有油压碟刹,好太多)山地车为了美观一般都不装挡泥板除非雨很多一地都是泥而你

新手sub每天必做任务是挖宝,每日任务等。

在游戏中个人站立的高低将会对游戏体验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大多数玩家们在游戏中追求的也是战力的不断提高,人物装备其实是影响战力高低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装备材料的采集便显得十分重要了。玩家们每日的日常采集任务千万不要忽略,虽然每天的材料产出不多,但是坚持下去也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加上节日、活动等赠送的高级材料,用来打造高级材料完全不成问题。

sub新手攻略

除了游戏中的人物战力,功勋值也是其中一个特色内容。玩家们通过积攒功勋值可以不断提升自己本国的官职,当官阶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自身地位也会变得很高,而且还会比常人拥有更高的国家权力,例如进行国家间的结盟,宣战等等。

官职越高,玩家们能够免费领取的俸禄便会越高,对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便会更加有利。而增加功勋值的任务有很多,像刺探军情、押运镖车、搬砖等日常活动都可以获得不菲的奖励,与土豪玩家战场杀敌获功勋相比轻松不少。

手游继承了端游的许多特征,藏宝图便是其中之一。玩家们每日通过完成“周游列国”任务便可以轻松获得大量藏宝图,这些藏宝图可不要轻易丢弃,对于平民玩家来说每日最好全部使用掉。

获得少量银子和装备不在话下,运气好的话还可以一次性获得不少的高等品质装备,让你的战力实现飞跃。

东京 偶像 计划sub卡有什么用?《东京偶像计划》是一款由网易宝船代理的少女 RPG 二次元战斗手游。在游戏中许多玩家不知sub卡有什么用,下面我就给大家带来了sub卡作用介绍!
sub卡作用介绍
1、所谓的sub卡实际上就是辅助卡,虽然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但只要装配到位一样可以提升角色战力。

2、东京偶像计划sub卡是什么这里提到的辅助卡或者sub卡特指的是放置于辅助卡片位置的单卡,而有时讨论是也会将功用上偏向辅助等效果的主要卡成为辅助卡,这种含义不在此次的讨论范围内。

3、每张卡片具有HP和ATK,即面板。每张上阵卡片都具有三个装备卡槽,装备卡仅仅带来提高面板的作用。
4、也即是说也不同于能够发挥主要技能和辅助技能的主要卡片,辅助卡位的卡牌自身具备的任何技能都无效。

5、辅助卡具体加多少属性跟卡的等级,卡的颜色,卡的角色有关。

6、比如你用sakura的红卡带sakura的红卡属性增益最大,其次是sakura红卡带sakura别的颜色卡,然后是带别的角色的红卡。最差的是别的角色的非红卡。

sub少数派一般每三个月就会升级一次,每次升级都会有新的功能或者新的版本,升级过程也是持续不断的,每次升级都会有一些新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令用户更加满意。升级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一般来说,sub少数派的升级一般会在三个月左右完成。

开源是很多程序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很多人会相信接触的开源源技术越多对自己的编程技术提升越快,写出来的代码也更好。开源可提高编程技能之间有什么相关性或因果关系吗?

阅读代码能让你变得更优秀

我在编程生涯的早期就明白我阅读的代码越多,我的代码就能变得更好。我知道,当我不得不维护其他人的代码时,简单和干净的代码几乎总是比花哨或复杂的代码好——即使有注释。然而另一方面,当我花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复杂代码的时候,我常常能够学到新的技巧。不论怎么样,都能让我有所提高。

这使得我在那些没有代码审查的地方一再争取。而当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正式执行“代码审查”的时候,我会自己浏览存储库和阅读代码。当然,那时我还被受限于来自于小团队的公司资源。

超越语法

在你不得不全力对付任意编程语言的语法时,也就是学习如何充分利用该语言最琐碎的时刻。一门语言的语法往往是非常静态的,并且如果你出错了,你的编译器会向你控诉。更深层次的课程涉及到什么语言最适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合适的工具做合适的工作”),以及如何用那种语言编写代码以便于使它高效和可维护。

学习新语言有许多方法:课程,教程,导师,书籍以及等等。我通常会结合这些选项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我注意到,当涉及到非语法元素的时候,这些方法常常非常相似。

阅读来自于其他人的实际部署代码会让你收获更多。不仅仅是常规的结构化学习,你还需要学习模式和实践方法。语言中所谓“正确”的做事方式并不总是效果最佳的方式。你会经历边缘情况,一次性事务以及意想不到的集成。你也会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好有坏,但如果你认真思考的话,那么这正是出来“推荐做法”的地方。今天的模式就是明天的反面模式。

你可能对有些事情,例如“总是注释”,“逗号放到最后”,“缩进x个空格”有着自己的想法,当然你是对的。我对提到的这些及编码的其他方面也有着自己的感受。

有时候当我阅读其他人的代码时,如果看到他们做错了,我会生气。但是随着我代码阅读量的增加,我开始懂得,总会有一些情形常见于别人的代码,但我在我自己的代码中却未曾遇到过的,并且我的方法没有必要那样执拗。我不仅改变了我的一些观点,而且懂得更加灵活。

开源无处不在

随着开源运动的发展,可供阅读和学习的代码数量也大幅度增长。例如Gitlab,GitHub和到BitBucket这些网站就允许我们获取全功能的应用程序,不仅可以阅读代码,还可以摆弄。很少有我想要学习的东西是不能在开源代码中获取的。

我以前学习新的编程语言,会把重点放在诸如目录结构和命名约定这些简单的事情上。但是,现在,我会找一些不同的开源项目,然后可以开始拼凑常用的方法。我很少强调以前那些类型的东西了。

可用的代码是如此之多,但质量却良莠不齐。当我们想要学习的时候,常常搞不清楚哪个好哪个不好。那就保持阅读代码吧,慢慢地你会学会如何区分。阅读“坏”的代码可以帮助你理解为什么它是“坏”的。关键是不要害怕尝试任何你觉得看上去正确的东西,并且当你走错路的时候能够承认错误,并改正问题,然后继续前行。

坏的代码就坏的,是这样的吗?

有人会说“坏的代码比好的代码要更多更明显”。sub-reddit致力于坏的代码。

在这些年里,我写了很多好的代码和坏的代码。当我看到我以前写的代码时,我的第一想法就是我怎么会写这样的垃圾代码。这实际上意味着我还在学习中。如果我看到我以前的代码,觉得它看上去非常伟大,那么说明我并没有提高。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从坏的代码中学到东西呢?

你阅读的坏代码越多,那么你就越擅长发现坏的代码

当你在学习和搜索例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和使用大量不能工作的代码。请记住,仅仅因为它不适合你的情况,并不能说明它就是坏的代码。学习如何让它工作能够使得你变得更优秀。

你怎么知道它是坏的代码?

人们喜欢批评。阅读评论,如果你看到很多“WTF(什么玩意)”,那么可能你看到的正是坏的代码,试着指出为什么不好的原因。不要只留下“这代码真烂”这样的评论。不要装得你好像懂得坏代码的所有需求,要知道,总有一个它之所以被这样写的正当理由。如果你知道它为什么是坏代码的原因,那么不妨留下一个有建设性的评论。或者

让它变成好的代码

放一个能让代码变得更好的pull请求。修正语法,使用更好的方法,添加注释或修改缩进:这些都是改进代码的伟大方式。加一个为什么你推荐改变代码的解释。

昆明北大青鸟java培训专家认认为,当我帮助别人学习的时候能学到更多。如果我认为我理解了一个新的主题,那么我会找个人来试着向他解释,这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和记住它,并且让我快速发现我是否写了坏的代码。

回报

记住开放源代码在你参与进去的时候效果最佳。代码更改在大多数项目中都是受欢迎的,但是有很多出力的方法。

测试开源代码和文件错误报告;帮助完成文档集;写教程和如何做的例子;参加对话——或者仅仅只是帮助传播。每一件事都能带来改变,并且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越好!

扫雷是我第一个取得显著成就的游戏,但一直没有机会写一篇关于它的文章。前不久,一家游戏媒体约我就扫雷做个采访,列举了一长串问题清单。看着这些问题,很多往事不禁浮上心头……

不如就借这些问题,跟大家说说我和扫雷的那些事吧。

扫雷的魅力在于永恒的不确定性。因为直到最后一个格子被打开为止,你永远不知道结局如何。有可能一路上顺风顺水,结果最后死于二猜一;也有可能一路上坎坷不已,突然间局面豁然开朗。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一样的,所谓的成就和挫折,都不过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很短的片段而已。

神州扫雷网应该是中国第一个扫雷网站,大概是在2007年之前关闭的。在上面参加排行的玩家,印象中应该是不到一百的。

神州扫雷网只是一个静态排行页面,没有任何交互的功能。玩家只能通过邮件和站长单独取得联系,再由站长来定期更新成绩。由于玩家之间没有交流的渠道,无法形成社群,从而无法消除玩小众游戏所必然带来的孤独感,也很难在网站找到归属感。

在我看来,神州扫雷网的关闭,是因为网站的运行完全依赖于站长的时间精力投入,而没有设计让雷友参与的机制。作为站长,需要消耗不少精力在录像审核、数据录入和排序工作上,而做这些机械性的工作是很难收获成就感的。在一开始的激情褪去后,站长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更新的频率逐渐放慢,最终关站是必然的结果。

虽然被神州扫雷网站长阮小二怀疑过,但在我发送改进版后的作弊录像后,他没有再进一步质疑。直到神州扫雷网关站,我的作弊成绩都是被承认的。我在SUB50后之所以选择公开自己的这段作弊经历,主要是为了卸下心中的负担,以坦然面对雷友。

目前主要的几种作弊方法是加速、UPK(多次玩同一地图)和软件代扫。

由于主流的扫雷软件都有内置时钟(防变速)和录像加密校验机制(防篡改),所以伪造的门槛是很高的。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是有少量的软件开发者具备绕过这两个机制的能力。

国内外的扫雷网都通过人工审核来对录像进行分析判断。软件代扫的移动方式很机械,很容易被识别;加速录像的鼠标按下时间特别短,可以通过鼠标行为图分析出来;只有UPK是理论上无法通过人工手段检查出来的,但非常依赖玩家本人的实际水平。

毫不避讳地说,我建立扫雷网的初衷就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成绩。至于给广大雷友提供交流平台、构建社群什么的,那都是后来才产生的想法。

2006年中,我在QQ游戏玩挖金子(一种扫雷对战游戏),加入了MS挖金团家族。家族中有不少扫雷爱好者,大家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成绩记录下来。于是我和birdy(马静,扫雷网元老之一)手工维护了一个很丑陋的网页排行,加入排行的都是家族内部成员。

在排行有十几个人之后,我们就发现手工维护排行的工作量太大了,而且很容易出错。那时我正好在公司负责网站开发工作,有技术能力,于是萌生了自己做一个排行网站的念头。照着国际扫雷网的样板,没几天时间,就把saoleinet的雏形做出来了。

主要是我定义的,当然有参考雷友们的意见。设立头衔的目的,是希望让高手显得更尊贵,以刺激大家提升成绩。当时高级SUB60的人屈指可数,就以高级60秒分成了人神两界。当时我的设想是神界类似NBA的名人堂,是一种至高的荣誉。后来SUB60的人越来越多了,于是又为SUB50的玩家设计了雷圣这个称号。然而,现在SUB50乃至SUB40的人都很多了……

由于语言的门槛,绝大多数国内玩家是接触不到国际扫雷网的。很多雷友是一时兴起在百度搜索“扫雷”,然后找到扫雷网之后,才真正萌发了兴趣。扫雷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让众多痴迷扫雷的雷友找到了归属感和存在感。他们从扫雷网观摩高手上传的录像,学习高手发表的经验心得,在群里组团一起刷成绩……

我建立扫雷网时,国际扫雷网TOP100里的中国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今天,国际扫雷排行TOP100中已有近半数中国人,相信这个数字还会不断上升。前段时间中国选手霸占世界女子排行TOP10,更是成了大新闻。

当时就有。因为扫雷最关键的装备就是鼠标和鼠标垫,我们时常会在群里讨论谁谁用的是什么,不同鼠标的特性如何之类的话题。所以我在设计个人资料时就加上了这两条。

在我获得全国第一时,扫雷网还不存在呢。那时只有一个没有名字的网页排行,大概二三十个人。

在成立扫雷网时,我决定采用实名注册。这在当时可是非常超前的,很多人因无法接受而选择了离开,其中不乏一些优秀选手。但我坚信实名制会让玩家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并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帮助营造出一个和睦的社群氛围,此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高手多开小号的情况。

和其他游戏相比,扫雷的界面可谓简单到了简陋的地步。喜欢玩扫雷的人,难以被周围的人理解,因此往往倍感孤独。扫雷网的出现,让他们终于“找到了组织”,纷纷变成了忠实用户。于是没多久,扫雷网就完成了对用户心智的垄断性占领。

扫雷毕竟是一个小众游戏,变现能力十分有限。联众的在线扫雷运行不久就下线了,QQ游戏的挖金子也没多少人在玩。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哪个公司或个人有动力再去做一个扫雷网站。所以,在2008年就停止了功能更新的扫雷网,到现在连个竞品都没有。

我们现在所说到的国际扫雷网,一般是指Damien创建的扫雷排行。中国扫雷网里也有很多雷友在那里参加排行。由于毕竟是两个独立的网站,两个排行的规则细节和接受录像的范围难免会有所不同。

出于方便推广和交流的考虑,中国扫雷网只接受一种最流行的扫雷软件(曾经的Clone,现在的Arbiter)产生的录像,而国际扫雷网历史悠久,连winmine视频录像的成绩都被记录了。所以两个排行的成绩注定是不能全部相容的。

除此之外,中国扫雷网和国际扫雷网采用的录像评判标准在不同时期也存在差异(比如中级最低3bv不同等),但最终的标准是趋于大同的。曾经在国内首推的扫雷软件Clone 097,因为有泄漏3bv等问题被国际网禁止,但它当时是扫雷网唯一认可的官方扫雷软件,已经推广了数年,并积累了数万个录像,很有群众基础。管理组在经过反复讨论之后,还是决定克服种种困难将官方软件改为了Arbiter。

虽然国际扫雷网广纳了世界各地雷友,但由于语言障碍,大多数国人还是对其敬而远之。尽管如此,中国雷友也在TOP100中占了近半席位,活跃者甚众。偶尔也有国际网的高手(比如世界第一Kamil)不甘寂寞,跑来我们QQ群里凑热闹的。

为了不重蹈神州扫雷网的复辙,我在创立扫雷网伊始就设计了管理员角色来负责日常的录像审核、论坛和QQ群的秩序维护工作,并从热心雷友中公开招募。迄今为止,管理团队一直保持着十人左右的规模,定期换血。已经离任的管理员也作为元老继续留在管理群中,并在一些重要事情的拍板上帮助决策。

我自2008年退役后,就不再参与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了,只处理零星的用户上传头像(实在是懒得开发这功能)和定期管理员招聘审核。只有当出现重大或突发事件时,我才会出面处理。

2013年底,我在待业期间给扫雷网写了一个新版的雏形,但开始工作后不久就搁浅了。由于网站年久失修,有开发能力的雷友(如郭锦洋、周科等)通过爬虫抓取录像,并用Excel做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排行,在此我要对他们表示感谢。

是我个人的命名,然而这些名称都成为历史了。现在的一流选手都是在保证局部最优化 *** 作的前提下,进行大局观的思考。目前主要的两个流派以郭蔚嘉为代表的纯NF流(只用鼠标左键),和以张先耀为代表的综合 *** 作流(左右键一起用)。

电脑配置只要不是卡得鼠标都动不了,就和成绩没有什么关系。鼠标和鼠标垫,至少在SUB60之前可能不会对成绩有特别大的影响。而SUB60之后要再想进一步,就对鼠标的定位精度、速度和稳定度,乃至按键的键程和手感有一定的要求了。垃圾鼠标在高速移动下往往会丢帧,较长的键程不适合快速连击,长时间使用非人体工学设计的鼠标也会造成手部不适。

当然可用。但修改分辨率和调节鼠标速度的目标绝不是提速,而是为了提升 *** 作的精度。

我们玩射击游戏,在射击远处目标时往往很难瞄准,而在打开狙击q的瞄准镜之后就能做到高精度的射击。扫雷游戏的界面在现在1080P的分辨率屏幕上显得太小了,而在屏幕的分辨率改小后,扫雷的界面会显示得更大一些,更方便观察和 *** 作鼠标定位。

我们往往一挥动就能让鼠标从屏幕最左边移动到屏幕最右边,而在扫雷游戏界面里从最左边到最右边,鼠标可能只要移动很小的一段距离就能做到了。如果不放慢鼠标速度的话,就意味着手要在一个很小的区间里反复移动微调,这就很难做到精确定位和 *** 作,而且非常容易疲劳。

刷新记录当然依赖运气,连开一局都依赖运气。因为绝大多数局面都需要至少两次以上不可避免的猜雷。

大多数的时间记录,都要在3BV(一种评估局面难易度的参数)较小的局面里完成。而大多数的3BV/s(一种评估选手 *** 作效率的参数)记录则相反,要在3BV较大的局面里完成。

所谓的运气,不过就是在时机来临时,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自己的实力不够,就算碰到了好局,也只能浪费掉而已。如果实力到位,只要用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游戏,好局总是会来的。

扫雷是一个非常古老、没有音乐和音效、画面又极其简陋的小游戏。虽然很多人都玩过扫雷,但只是因为Windows默认安装了它而已。爱玩扫雷的人,往往只是在追求那种不断突破自己极限的感觉。与华丽的感官刺激相比,他们可能更向往纯粹的精神体验。

扫雷里没有像如今游戏里那样的手把手教学,而是直接让你面对一个真实的危险世界,需要你自己去摸索和总结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大多数人会在这个枯燥无味的过程中选择放弃,那些最终坚持下来的,都是好奇心强、肯琢磨、善思考、有耐心的人。

当时的世界第一,也是现役的世界第一:Kamil。

在SUB50之后,破记录就越来越难。在2008年2月SUB40之后,连续一个月没有再出任何成绩,让我很是气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而收获的大多数是失望。我可以选择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拼,但这样做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了。

当时我已经开始玩魔方了,并在07年广州公开赛拿到前十。投入时间能得到看得见的显著提升,这样不断得到正反馈,自然远比扫雷不断得到负反馈要吸引人。于是我把精力渐渐都转到了魔方上,并放弃了扫雷。

2007年我在上海(MS挖金团的大本营)组织了国内第一位雷友聚会,有近30位雷友参加,其中还有四五位专程从外地赶来的雷友。一众人等在网吧扫雷,引来不少好奇观众。相比自己一个人面对电脑孤独地扫雷,有人围观现场PK的感觉那是相当刺激。成功开局后的欢呼、错失好局时的粗口……气氛热烈空前。

2010年我参加江苏卫视的《时刻准备着》节目录制,应邀现场表演了扫雷。当时我已经两年没有玩了,用了一周时间突击恢复手感。并为了保证节目效果,现场采用了80雷(标准99雷)的自定义模式,并一次成功。

2013年后在北京,也参与了两三次小规模的雷友聚会,只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已变成了现任雷帝郭蔚嘉。看着朝气蓬勃的少年们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心中不禁浮起一种莫名的感觉。那是嫉妒吗?是羡慕吗?还是喜悦呢?

我知道,自己曾创造了一段值得言说的历史,但一个人的时代总会过去,关键在于他有没有留下什么对别人有用的东西。

自从笔记本换成MAC后,基本就告别扫雷了。最近一次玩应该是在北京雷友聚会上,成绩大概60秒出头的样子。我在手机上装了一个扫雷APP,偶尔会点开玩一把。

是的。我曾在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这篇文章中详细分析过“升级型网游”和“竞技型网游”的区别。简单来说,没有“结束”和“胜利”概念的游戏,一般都是前者;而以局为单位进行游戏的,一般都是后者。

玩升级型网游,只你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就能练到高等级,搞到好装备,稳定地收获成就感。整个过程就跟砍木头一样的机械,游戏的进度完全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来……然而,最终得到提升的是游戏里的虚拟人物,而不是玩家本身。

玩竞技型网游则不同,投入大量的时间可以增加熟练度,投入大量的金钱可以提升游戏体验,却未必可以取得胜利并收获稳定的成就感。在游戏过程中,你始终面临不同的选择,你总是有机会去影响游戏的走向。在竞技游戏中得到提升的是玩家本人的 *** 作与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总是可以迁移到其他游戏甚至其他领域的。

我曾花大量时间玩过的竞技游戏有:CS、星际争霸和DOTA,最近也在体验王者荣耀。

由于在扫雷时,会非常频繁地使用鼠标(每秒点击N次),所以鼠标微动开关很容易出现故障。先是微动开关里的铜片接触点很容易发生氧化,导致单击变双击,需要拆开用小刀刮去氧化层。此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又需要再次处理。次数一多,微动的手感就会变得很差,必须更换。

我那只伴我度过了三年CS时代的原版IE30鼠标,开始玩扫雷没半年就开始出现双击问题。IE30一共五个微动开关(左键、右键、滚轮键和两个侧键),被我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扫雷时爆掉之后,我都会迅速再开一局;扫开之后成绩不理想,马上再来一局。记得有一天,我决定开一盘SUB45就睡觉,结果到了半夜12点还没开出来;我决定再来半小时,结果没有开;再来一小时,结果还是没开……最后通宵了一晚上,也没能开出来。

玩扫雷的那段日子,我在工作上已然游刃有余,又没有谈恋爱,业余时间除了开发扫雷网和看动漫,基本上都投在了扫雷上。那时太年轻,没有时间规划的概念。不过我若非如此疯狂地投入时间,也不可能在扫雷上取得什么成就。

从扫雷菜鸟一步步走到世界第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就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扫雷的这段经历让我在进入其他领域时拥有了强大的自信心,不给自己设立上限,「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有不敢做的事」成了我的座右铭。

除此之外,我还对「成功」和「失败」这两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玩扫雷需要尝试很多次才能成功一次,爆掉一局固然可惜,但却也不算是失败,只是一次挫折罢了。只要不断练习,增进自己的技术,耐心等待时机,一定能登上新的高度。要是我们因为别人的差评或不满意而自己选择放弃,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创造一个新记录固然可喜,但绝不是成功的终点,而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记录就是用来被打破的。“成功”只是在你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别人参照自身条件给出的一个评价而已。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以“成功”自居,这样会使你自满而丧失斗志,停止继续前进的步伐。

当然有,不少雷友后来又成了魔友。

我很讨厌“坚持”这个词,因为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是靠“坚持”做成的。如果我们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一件事,必然是因为它能使我们快乐,使我们感受到价值和意义。当这件事已经不再能使我们快乐,或让我们感觉没多少价值时,“坚持做下去”到底是为了什么?

扫雷是每位雷友人生中重要的一站,我们在这里收获了冒险的刺激、成长的快乐和对自身努力的肯定。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站上,总有一天要踏上新的征程,开始新的冒险。当然,我们会把那段燃情岁月,永远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太多了,我只例举一位:张晔。这是一位非常热心的资深雷友,扫雷网第一个帖子就是他发的。每当网站出现任何问题,他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我。曾经有段时间,他天天给我报BUG,俨然成了网站的专业测试员。他还经常提出各种功能建议,并反复催促我继续开发新版网站。我为扫雷网有这么忠实的用户感到自豪,同时也为自己找各种理由拖延网站开发而感到羞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965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