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口海岸缓冲带地区三种混交栽培的生态建设模式

(二)河口海岸缓冲带地区三种混交栽培的生态建设模式,第1张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提出了三种河口海岸缓冲带地区混交栽培的优化模式:生态景观型混交模式、生态型针阔叶林混交模式、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

1生态景观型混交模式——河口海岸生态景观的构筑

特点是建筑小品和植被有机结合,通过引入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的常绿或落叶阔叶树种,改善以往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效益差的针叶纯林分层次结构,提高防护林的综合效益。下面以辛安河入海口为例,说明生态景观型混交模式的设计与建设。

辛安河位于烟台市高新园区东侧。是城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防洪生态廊道,更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山两河”山水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一心两翼”城市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辛安河流域已划入城市东翼的高新园区,这条原来仅作为莱山、牟平两区的界河也转变成为园区内部的一条重要景观河流。在高新园区“一心四带”的空间格局中,辛安河作为四带之一的“滨河科技文化观光带”,也成为带动园区整体发展和建设高品质园区的重要载体。

由于辛安河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内外高新科技园区、城市滨水区、“生态RBD”等各种专题研究,明确了此次辛安河景观规划的主要问题与设计策略,总结出应把握地域性、多样性、可达性和生活品质这几个成功要素,把辛安河规划成为充满活力和凝聚城市纽带的生态带。

(1)设计策略

辛安河应体现宜居、宜商、宜游的多元互动的发展模式,以科技回归人性,文化融入自然为主题。为此,本次规划设计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开放空间的渗透。通过滨海与滨河水系廊道的相互渗透,将水景空间延伸以赢得高品质环境,带动周边土地价值升值。

与旅游、休闲相结合。从烟台大旅游为出发点,充分利用辛安河山、河、海相连的特点,根据不同河段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滨河休闲、滨海度假、科技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

多层级中心。充分结合高新园区总体规划,强化滨水空间服务城市功能,沿岸建设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科技与文化主题公园,创造亲水宜人和极具人气的城市公共活动走廊。

多样化居住。本着以人为本和经营城市的理念,沿辛安河发展旅游房产、景观房产等多样居住板块。打造理想生态宜居城市。

在自然中生长。优先生态、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态的自然山、海、河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景观资源,使城市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2)景观设计

辛安河的景观设计与高新园区总体规划及两岸城市设计密不可分,为强化景观与城市的纽带作用,我们分别由北向南引入四个主题概念来突出各河段的景观特征与特色:

第一,北部河口,以“城市引领生机活力”为主题,突显具有现代感、标志性和充满活力的河海景观群。

河口右海岸,结合滨海生态林带,建设水岸休闲娱乐设施,充分体现出具有魅力的现代滨海新景观。

河口左海岸,结合辛安河支流的重塑,设置海上观光塔,成为科技商务金融区的轴线端点。左右海岸这些各具特色的标志性设施,将共同谱写辛安河河口的绚烂美景。

河口西岸,结合原有污水处理厂及中水的排放,在宽阔的河滩地建立生态水循环的湿地景观带,并通过设立青少年生态科普基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

河口东岸,结合原有黑松林并将其延展到滨河绿地,运用自然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在保护和保持原有生态风貌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整理,为游人设置游览栈道和林中休息设施,形成森林氧吧与城市绿洲。

第二,中北部河段,以“城市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为滨河两岸大量居住社区提供休闲、健身、文娱等生活景观群。

在滨河两岸建设林木茂盛、花镜穿梭等多样明快的绿化环境,并完善游路、休憩设施及各种艺术小品的同时,为丰富市民的活动,还设置音乐广场、滨水庆典广场、市民健身广场和各种文化园地等节点空间,营造一处富有生气的滨水活动空间。

第三,中南部河段,以“城市带动科技创新”为主题,突出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动力,形成科技创意景观群性。

结合与本区段相邻的两个科技研发组团,在滨河西岸布置动漫文化创意园、航天科技广场、IT广场等体现现代科技生活的景观主题园,表现科技发展与市民生活的息息相关。各主题园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技术先进等手段对园区未来发展的产业进行充分的演绎。东岸配套展示科技文化的艺术长廊、展览馆及商业等设施等。

第四,南部河段。以“城市延展绿色生态”为主题,强调生态城市在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也起到高新园区后花园的重要作用。

结合本区段与山地相依及河滩浅缓等特点,发展科技观光农业园、生态花卉植物园、水塘湿地游憩园等体验田园风情的景观,尤其让市民在节假日尽情体味那花果飘香、阡陌田园、荷塘蛙鸣这些曾经熟悉而亲切的记忆,感受返朴归真的亲切。

(3)生态专项设计

以维护和修复辛安河流域的湿地特征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有效平衡“生态”、“防洪”与“景观建设”之间的利益关系。

海口、河流、湿地向陆地梯度演变的水陆生态格局,为最终实现生境、生物、景观及活动多样性的统一提供了环境基础。

河道整治工程以满足防洪、多层次景观及生态完整作为设计原则,有效的协调好泄洪、景观亲水以及与水上游览之间的矛盾。

结合辛安河综合治理规划,此次设计范围内设置四座橡皮坝。新建橡皮坝与原有橡皮坝一起实施分段蓄水。局部形成不同标高和宽度的常水位水面,满足河道枯水期的景观需求。

我们相信辛安河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将为高新园区和烟台市带来勃勃生机和更美好的明天!

2生态型针阔林混交模式——沿海防护林改善途径

(1)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与问题

沿海防护林,是沿海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沿海防护林在防灾抗灾、护岸固沙、维护生态、美化景观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建设绿色之岛的第一道防线。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340km,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范围涉及沿海11个省(市、区)的195个县(市、区)。沿海地区集中70%以上的大城市、50%以上的人口和近60%的GDP,是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但由于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每年均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20世纪末的10年间,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人民币。为了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1989年,林业部启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该工程东北起自辽宁丹东,西南抵南海的北部湾,包括长山、庙岛、舟山等群岛和海南、台湾及其周边诸岛。

经过近20年的工程建设,沿海地区累计造林3818万hm2,森林覆盖率由不足25%提高到了现在的342%,海岸基干林带总长达17万km,初步实现了合龙;营造农田防护林22万hm2,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50万hm2,控制率达80%;沿海地区村镇绿化进一步加快,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初步构建起了以村镇绿化为“点”,以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线”,以荒山荒滩绿化、农田林网建设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立体配置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基本框架。

森林生态功能逐步恢复,防灾减灾成效初步显现。据调查,沿海防护林带可减弱风速28%~40%,林带内空气相对湿度比空旷地提高10%左右,林内蒸发量比空旷地减少20%,减少枯叶率30%~60%,减少烂秧率373%,水稻每亩可减少损失75~30kg,风折率可减少373%,提高粮食产量5%~15%。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从1988~2000年一期工程营造林249万hm2,建设海岸基干防护林带18万hm2。截至1998年,已经累计完成营造林2178万hm2,建设海岸基干防护林带15万hm2,使沿海地区有林地面积从1988年5443万hm2增加到7306万hm2,森林覆盖率由实施前的249%上升到291%,沿海部分地区的生态初步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烟台市沿海防护林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树种偏少,林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砂岩海岸基干林带组成树种以黑松、刺槐为主,面积比例达90%以上,树种单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潜伏着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的危险。这些树种为20世纪50年代栽植,刺槐已进入衰老期,林木开始枯死,防护功能逐年下降,更新改建工作迫在眉睫;泥质海岸多为21世纪初发展的黑杨,树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防护效能不高。

二是基干林带缺口断带较重,部分地段宽度偏窄。烟台市大陆海岸曲线长702km,适宜营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的长度3814km。其中达到国家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标准的长度2985km,占适宜营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长度的783%;缺口断带长度632km,占166%;需加宽造林长度197km,占51%。沿海基干林带缺口及偏窄长度829km,占适宜绿化长度的217%,严重地影响了防护功能的发挥。

三是人为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区段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违反《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在基干林带内采沙挖矿、围滩养殖、修建公路、违法建筑等行为时有发生,造成基干林带损坏、林地流失,破坏了基干林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四是沿海防护林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沿海防护林建设属于生态公益事业,各级政府是建设和投入的主体。最近几年国家每年向烟台沿海防护林投入200万~3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大致相当,农村主要以投工投劳为主。这些投入显然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影响了沿海防护林建设及成果的巩固。

(2)生态型针阔林混交模式改善造林质量

由于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更能有效的发挥种间的互补效应和协调促进的有益影响,促进林分生长和提高森林质量,收到良好的造林效果。但必须注意混交比例的调配,并在林分生育过程中根据种间关系的发展变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适时进行调节,保证混交林分的顺利生长。

由于林分环境影响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单一的黑松纯林必将导致生物群落的减少,使得森林生态系统脆弱。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角度看,改单一树种为多元树种,改单纯林为混交林,为海防林生物群落多样性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改造第二代海防林工程的一项重大的课题,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以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改单树种纯林为多元树种混交林,为生物群落多样性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采取各种营林技术和方法,使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稳定,各种有害生物能够长期得到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典型针叶树有:獐子松、红松、油松、黑松、雪松、白皮松、大阪松、五针松、马尾松、华山松、落叶松、云杉、冷杉等。典型阔叶树有:法桐、鹅掌楸、丝棉木、菜豆树、七叶树、青桐、黄连木、合欢、椴树、栾树、皂角、桷树、枫杨、柳、杨、桃、李、梨、槐、榆、朴、栎等。其中杨、柳、刺槐、泡桐、臭椿是常常栽种的植被。

(3)生态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模式种植与改造的方法

生态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模式种植与改造的方法和原则:树种调整的必要性和树种选择。目前,海防林多为黑松纯林,且为同期林龄,地下水分、养分、地上空间利用形成同步竞争,生态功能弱化。为改变这种状况,改单一树种为多元树种,改单纯林为混交林势在必行。近几年经过实地调查、实验、筛选,我们认为,适宜沿海防护林的树种有:乔木、黑松、刺槐、麻栎、火炬、臭椿、白榆,灌木:单叶蔓荆、牛奶子、簸箕柳、棉槐、酸枣等。这些树种较耐盐碱、耐干旱、耐瘠薄,可以说是胶东营造沿海防护林的先锋树种。

林分改造方式。逐步对黑松纯林实施改造,改黑松纯林为多元树种混交林;变单层林冠结构为主林层、辅佐层和灌草层的立体结构。具体方法:第一,有计划地实施株间间伐,采取留稀去密、留优去劣,适当照顾距离的方法。随即选配黑松、麻栎,黑松、火炬混交造林,麻栎、火炬树与黑松配置形成辅佐层。第二,有计划地实施行间、带间间伐,可根据地形,陵地选配黑松、麻栎混交。沟坡选配黑松、臭椿;黑松、火炬混交。第三,有计划地实施带状、块状皆伐(带状皆伐要结合开防火道进行,伐宽控制在树高10倍以内),带状、块状皆伐可实行松刺混交。第四,实施乔灌混交,无论是株间、行间、带间或块状混交都可选配适当灌木进行混交灌木可采用:单叶蔓荆、牛奶子、酸枣、簸箕柳、棉槐等。棉槐与簸箕柳是条编品原料,与黑松实行带间混交,冬季采收枝条后,既能获得林副产品,又能起到防火道的作用,棉槐有固氮作用,可收到树势旺、条增产、地收良的效果。改造后的混交林分既有利于生物群落多样性,又能提高防护效能。因不同冠层对不同层面的海风产生阻抗作用,林冠上横断面凹凸不平,当海风掠过林冠顶部时形成旋风上升气流,能有力阻抗海风侵蚀强度。

要注意造林密度。密度是影响林分生长和防护效能的主要因子,目前对密度的研究还没有一个最佳的密度值。就防护结构看,如果把海防林带密度分为三部分:前沿林带→中间林带→后方林带,其密度应相应为:稀→较密→密。从流体力学讲,当海风侵入时,这种结构能迅速减少风力静压,减少上升气流,逐级阻抗风力,削弱风的通透性。随着密度的适当增大,树高相对增高,形成一个从前沿林带到后方林带林冠逐渐增高的梯度,当海风掠过林冠顶部时,气流呈斜向上的流向,增大了防护区域。

3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湿地植被的恢复与建设

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是基于生态经济学基础上的使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发展的一种生态建设模式。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从综合性、层次性、地域性和战略性的角度考虑,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适合在湿地植被的恢复与建设中推广应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作为多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具有保持水体、蓄洪防涝、净化水质、降解环境污染物等多种功能,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和重要遗传物质(基因库)的贮存地。

湿地生态系统沿河流廊道分布。主要的湿地类型为浅海滩涂湿地、河口湾湿地、河流湿地、河滩湿地、小型湖泊湿地、库塘湿地、水田湿地等。夹河湿地位于烟台市的中部,是烟台市最大的河流湿地和水库湿地的综合体,夹河湿地水源比较稳定,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下面以夹河东珠岩生态湿地植被的恢复与建设为例,说明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在湿地恢复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盲目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加之人为活动比较频繁,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湿地植被减少,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对湿地保护带来严重威胁。为此,湿地恢复工程通过退耕还湿、芦苇等水生植物种植、草皮护坡、人工造林等措施,恢复湿地植被,提高湿地生态功能。

(1)退耕还湿

东珠岩湿地区面积为760亩。其中45011亩已被开垦为农用地,1625建有简易临时性建筑,需对其进行征收、补偿退还为湿地,共计46636亩。

(2)引水涵洞

为控制勤河和朱岩河汇入夹河的水质,在勤河和朱岩河河口处靠近湿地区一侧分别建设引水涵洞,用于控制湿地区的引水和排水,将勤河和朱岩河河水引入东珠岩湿地区表面流湿地区进行生物净化。新建引水涵洞垂直穿过现有堤坝,为单孔胸墙式涵洞,包括进口段、闸室段、洞身段和出口段等四部分。进口段顺水流长度100m,采用八字翼墙与底板形成整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室顺水流向长度50m,闸门为潜孔式平板钢闸门,孔口尺寸为20m×20m,闸底板顶高程1050m;洞身段为钢筋混凝土箱涵,横断面20m×20m,进口洞底高程1050m,底坡i=0,洞身长140m;出口顺水流长度50m,采用八字翼墙连接,钢筋混凝土结构。出口消能采用浆砌石护底。

(3)土方调整

东珠岩湿地区需对工程区现有涝洼地、农用地进行开挖,在湿地区中心开挖滞洪库塘,兼具滞洪、拦蓄和景观综合功能,滞洪库塘占地面积约190亩,设计底部高程为1000m,水面高程为1200m。共需进行土方调整152075m3。

河道走廊湿地区需要对部分台田及荒地进行开挖,以还原湿地本来面貌约300万m3,共需进行土方调整284080m3。

为减少挖方运输量,挖方可就近用于湿地围堰、巡护道路等工程。

(4)水生植物种植

基于工程区内整治后的地形,根据不同水深栽植不同水生植物;同时对湿地外侧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工程,种植芦竹、杞柳及耐湿林木;并对湿地区内的道路实施绿化工程,种植紫穗槐、白蜡、垂柳等植物,护坡栽植草坪,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来保护东珠岩湿地区的生态环境。

挺水、浮叶植物。在滩地及浅水处(0~12m),可选择具较强净化能力的植物:湿生植物(水葱、水芹和千屈菜等)、挺水植物(香蒲、芦苇、茭白);水深较深处(10~15m),选择具有净化能力和观赏能力的浮叶植物(莲、野菱、睡莲和芡实)。通过构建、修复滩地植被,以提高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及生态稳定性。

沉水植物。在湿地系统内的深水区,选种常见的喜温、且具较强净化能力的金鱼藻、苦草、黑藻、红线草及喜凉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进行种植。水生植物种植工程技术路线如图5-4所示。

图5-4 水生植物种植工程技术路线

(5)人工造林、草皮护坡

在东珠岩湿地区和河道走廊湿地区现存部分涝洼地,现被当地农民种植速生杨,经济和景观效益不大。基于以上现状,在涝洼林地开展生态林业,林地树种主要以湿生杨树、柳树、湿地松、池杉、水杉和落羽杉等,构建湿地区稳定生态系统。其中东珠岩湿地区造林面积230亩,河道走廊湿地区造林面积924亩。

在河道走廊湿地区自然土坡种植草皮,草种选用当地常见草类。常见种类包括耐旱、耐湿灌木和草本:蔷薇、结缕草麦冬、狗牙根、苜蓿等。共计进行草皮护坡1386亩。湿地恢复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详见表5-20:

表5-20 湿地恢复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6)植物种类

1)植物种类与区系基本情况。区内野生维管植物104科、395属、688种(含24变种、3变型、3亚种),科、属、种分别占山东野生维管植物科、属、种的707%、620%、430%;野生种子植物91科、377属、663种(含23变种、3变型、3亚种),科、属、种分别占山东省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740%、631%和442%。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栽培),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种;山东特有植物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植物3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植物3种;“山东省稀有濒危植物”20种;中国特有植物5种。区内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详见表5-21。

表5-21 维管植物各门科、属、种统计表

该区从植物区系分区上属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中的辽东、山东丘陵亚地区。地处鲁东丘陵,具有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而且地形相对多样,区系具有植物种类丰富、优势现象明显、特有物种有分布、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古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区内种子植物主要科含属、种数,详见表5-22。50种以上的科2个,即禾本科(83种)、菊科(77种);20~40种的科7个,即豆科(36种)、蔷薇科(36种)、莎草科(27种)、十字花科(26种)、唇形科(25种)、百合科(23种)、蓼科(23种);10~19种的科7个,如石竹科(16种)、伞形科(15种)、玄参科(14种)、毛茛科(12种)、大戟科(11种)等。10种以下的科75个,共218种。含10种以上的科16个,共238属、445种,属和种数分别占建设区植物区系属、种的631%、671%,而科数仅占176%,表明上述科构成了区系种子植物的主体。含20种以上的9个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中禾本科和菊科是山东省最大的两个科,常成为各种草地植被(草本层)的建群种或优势种;蔷薇科是被子植物进化中由初级到中级的过渡类型,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以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成分最多,常被视为北半球温带的典型科;豆科是在温带和热带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世界分布科,是人工草场和牧、草地的重要组成科;百合科和莎草科分布区广泛,但温带地区和寒温带地区的种类较多;唇形科等科分布范围相当广泛,从泛热带至温带都有分布,但地中海—中亚地区是它们分布和多样化的中心。由上可以看出,从建设区植物区系优势科的总体来说,是一个温带性质的区系,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兼有北温带区系和亚热带区系的过渡成分。

表5-22种子植物主要科含属、种数统计表

建设区种子植物主要属含种数,详见表5-23。10种以上的属3个,分别是蒿属(16种)、蓼属(15种)、薹草属(13种);5~10种的属16个,如鹅绒藤属(8种)、委陵菜属(7种)、堇菜属(7种)、胡枝子属(6种)、大戟属(5种)、野豌豆属(5种)、早熟禾属(5种)、画眉草属(5种)等。19个5种以上的属占本区系总属数的50%,而种数共132种,占本区系总种数的199%。其中有世界性大属,如蓼属、蒿属、薹草属等;也有十分进化的属,如禾本科中的马唐属、早熟禾属、画眉草属等一些草本属。植物区系优势科、优势属的分析来看,上述优势科、优势属构成了本区系植物的主体,优势现象明显。

表5-23种子植物主要属含种数统计表

特有物种有分布。该区地处山东半岛东部,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良好,周围没有高山相阻,山东特有植物有分布。据调查,建设区有山东特有植物4种,分别是长冬草(Clematis haxapetala vartchefouensis)、宽蕊地榆(Sanguisorba applanata)、泰山韭(Alli-um taishanense)、泰山前胡(Peucedanum wawrum)。同时,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杜仲(Eucommia ulmoides)、枳(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等5种中国特有植物,在建设区均能正常生长。

2)重点保护植物。根据国家林业局、农业部1999年9月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区内维管植物中,有2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别是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野大豆(Glycine soja)。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植物有3种,分别是黄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朝鲜槐(Maackiamurensis)、杜仲(Eucommia ulmoides),(栽培)。根据《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区内含“建议”中的“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20种,其中渐危种8种,稀有种12种。详见表5-24。

表5-24 区内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统计表

2020年全球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目前对于病毒的溯源尚未公布明确的结论。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家族,普通感冒就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冠状病毒表面的突刺蛋白可以与细胞表面相关受体结合(ACE2)介导膜融合,病毒由此进入细胞。

病毒进入细胞后释放出遗传物质,翻译产生转录复制所需的蛋白,这些蛋白组合形成复制转录复合体,然后转录形成基因组全长反义链模板,进而用于复制全基因组RNA并合成亚基因组反义链模板。随后这些亚基因组模板被转录成mRNA并在内质网翻译形成结构蛋白和辅助蛋白。

复制生成的基因组RNA和新生成的结构蛋白在高尔基体组装成病毒体,通过囊泡运输,最终通过胞吐作用释放。接种新冠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020年12月起,部分疫情严重的国家陆续开始接种疫苗,其中接种进度较快的国家确诊人数都呈现断崖式下跌。

一般接种的疫苗中包含疾病相关的主要抗原,抗原物质进入身体后被抗原递呈细胞摄取后,这些细胞迁移至淋巴结,激活CD4+的辅助T细胞,进而激活CD8+的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T细胞同时刺激B细胞分化增殖,生成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截至目前,我国公布的新冠疫苗技术路径有5条,其中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属于体外技术,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属于体内技术。

灭活疫苗是我们国家最先审批上市的新冠疫苗,目前有三家公司的疫苗已经获得CDE的上市许可。灭活疫苗需要从患者体内分离出毒株,转染体外细胞后扩增培养,然后把病毒分离纯化后进行灭活,最后成为我们注射的疫苗。由于灭活疫苗生产过程中涉及到活病毒,因此需要P3的生产环境,要求较高。

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激活辅助T细胞,进而激活B细胞形成体液免疫。

通过公开资料,目前国内三家灭活疫苗对新冠病毒肺炎都有较好的保护效力,特别对于重症以上的保护能力更强,同时副作用也较少,尚未检测到有ADE效应的发生。

重组亚单位疫苗将病毒的一个蛋白片段作为抗原,在生产过程中首先根据2020年初公布的新冠病毒序列,从中克隆出S蛋白中RBD结构域所对应的基因序列,构建质粒转染细胞,然后大规模培养细胞,从中提取纯化抗原蛋白,灌装成为疫苗。

亚单位疫苗进入人体后,也是通过与灭活疫苗相似的途径激活体液免疫。

目前在该技术路径上进度领先的公司包括智飞和NovaVax,智飞的抗原是二聚体RBD,NovaVax是三聚体,从NovaVax基于英国的III期临床数据来看,保护效力接近90%。可能是因为RBD是新冠病毒与ACE2结合的结构域,人体针对该抗原生成的抗体更具有针对性。

一个城市不可能生来就是休闲城市,需要精心雕琢,即使像杭州、成都这样的休闲之都,在有着良好的自然基础和文化底蕴的前提下,也需要有一些人为的亮点项目来提升魅力,起到带动或者画龙点睛的作用。 会议型产业聚集,以会议接待为特色及主导产品,其他产业支持甚至依附会议产业,拥有大规模的休闲项目和床位设施的旅游接待地即为会都,可以是一个大的城市,如瑞士的达沃斯,也可以是一个小的城镇,如海南的博鳌,也可以是一些小型的会议型酒店和度假村,如北京的九华山庄。一个旅游地能否构成会都,有三个衡量标准:第一,拥有完善的各种档次、各种规模的会议设施,可同时接待2000人以上开会;第二,有足够规模、各种档次的床位设施,可同时接待1000人以上住宿;第三个是要有丰富的休闲项目,比如温泉、网球、游泳馆、水游乐区等。
因为会议是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生活的一种高级表现形态。经济越繁荣、消费越活跃、社会越发达,会议的需求就会越旺盛。会都模式的会议,使得会议的功能得到相应扩展,呈现出讨论、展览、展示、交流、娱乐和休闲等功能多样性。会都是通过会议而形成的有效聚集区,提供专业和完善的会议服务设施和优美舒适的环境,成为会都的国际化大都市、重要旅游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最终也必将成为一座休闲城市。 杭州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休闲城市,旅游地产的开发起到了关键的带动作用。如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以及千岛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地产的开发,助推杭州步入休闲城市的行列。
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旅游地产产品类型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有产权式酒店、联体别墅、独栋别墅、酒店式公寓、公寓、多层住宅、低层住宅、小高层住宅、商住楼等。其价格均在万元以上,户型面积涵盖大、中、小型。项目涵盖湿地博物馆、国际品牌的五星级度假酒店、超五星级度假酒店、精品商业、顶级产权式酒店、五星级标准酒店式公寓、超豪华别墅会所、旅游集散中心等。
千岛湖作为国家著名旅游胜地,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注重旅游地产市场的开发。同时,“休闲度假胜地”、“中国水业基地”、“生态宜居福地”、“都市农业园地”、“文明和谐境地”等五块品牌也为千岛湖旅游地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加放大了其休闲度假的效应。目前,千岛湖旅游地产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吸引了大量的本地和外地房地产企业。千岛湖·开元度假村是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五星级酒店+别墅”度假村,其出现填补了千岛湖高档酒店和别墅市场的空白,成为当时千岛湖旅游度假地产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RBD(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原意为城市中以旅游者为对象的购物休闲娱乐之地,现被改良为以都市上班族为对象,提供休闲商务活动、提供工作之余放松、生活的休闲商务区。在一些国际大都市中,我们都能看到RBD的影子,“休憩产业区” 已成为中央商务区的有机补充。如纽约的曼哈顿南区、东京的银座、伦敦的伦敦城、多伦多的伊顿中心、香港的中环等。
成都的猛追湾片区,被整体打造特色独具的成都RBD,即 “成都会客厅”,构筑 “成都第三核”、现代成都的“都市半岛”和成都休闲之都地标。成都RBD定位为融休闲娱乐、都市观光、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为一体的城市战略功能区,将“引爆”包括城市休闲商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该概念规划将RBD细分成商务酒店服务区、国际演艺影视区、创意产业区、商务办公与SOHO、高档住宅区等几大功能板块,整体配建五星级服务的休闲会所、国际影视中心、演艺中心以及其他娱乐中心,其中RBD中部还整合体育场、游乐园的功能规划了一个占地约90亩的市政公园,周边分布着各种时尚的休闲娱乐设施,猛追湾片区将会被打造成成都一大标志性区域,并提升成都的休闲水平。 圣塔芭芭拉是一座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附近的风光绮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那里是休闲、旅游、度假的天堂,被誉为“美国地中海风光圣地”。晴朗的天空、碧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油绿的草地、婆娑的树影、白色的房子。人们或牵手漫步、或依偎低喃、或闲聊品饮、或懒卧酣憩……完全是一幅典型的加州休闲生活方式的风景。
圣塔芭芭拉更是以汇集了众多高尚的休闲和运动的俱乐部而闻名,圣塔芭芭拉马球俱乐部便是其中之一。圣塔芭芭拉马球俱乐部的历史代表着美国的马球史,并当之无愧地荣获了“加州最古老的马球俱乐部”、“太平洋海岸最受欢迎的马球俱乐部”以及“全美夏季马球首都”等多种美誉。以圣塔芭芭拉马球俱乐部的徽标为商标的国际知名服饰品牌——圣大保罗正是从这里诞生的。

近日,一则AI仅用30天就研发出新药,并能预测患者生存率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引起了相关的讨论。AI在这方面拥有哪些优势,又存在什么问题,对于这些情况,具体来说包括AI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我们的帮助越来越大、AI在新品研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及AI研发的新药还需要时间验证才能证明其疗效这三个方面。


1,AI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我们的帮助越来越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在智能化水平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好,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样的状态对于我们的帮助会更大。具体来说,就是复杂的工作由AI来完成更加高效,创新性工作有了AI的辅助会更快取得成果。这一切都使得我们从中获得越来越大的收益。


2,AI在新品研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的发展前途广阔。
在新品研发方面,AI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可以充分调动大数据以及高速运算能力,因此AI在新品研发过程中速度更快,而且成功的几率更高。仅用30天就研发出新药,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未来AI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前途极为广阔。


3,AI研发的新药还需要时间的验证才能证明其疗效。
虽然利用AI可以研发出新药,但是在确定其疗效的过程中,却并没有捷径可走。具体来说,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想验证一种新药的疗效,就必须进行充分的实际验证。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对于AI研发的新药,以及其所做出的相关预测,必须通过长时间的验证才能最终确定其疗效如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973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