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解电学?

怎么了解电学?,第1张

首先你要知道电路的组成:由导线将电源、开关、用电器连成的一个闭合回路!
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导线、用电器,最后由流回负极,这是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
其次你要掌握几中简单的电路,串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用电器首尾依次连接在电路中, 特点: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只有一条路径,任何一处断路都会出现断路。
并联电路是把电路中的元件并列地接到电路中的两点间,电路中的电流分为几个分支,分别流经几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叫并联。特点:并联电路中各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如家庭用电中各种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的,它们两端的电压均为220v)
总之,电学没你想象中那么难,只要你能充分理解以上几种基本概念,相信你能学好的!

在古代,电的发生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认识它们,也是从各种自然放电现象开始的。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气候现象,每当天气骤变,大雨倾盆时,天空总是会发生刺眼的闪电和震耳的雷声。因此,古人常用“电闪雷鸣”、“如雷贯耳”、“电光火石”等词语来描述雷电现象。关于雷电的词语非常多,如暴跳如雷、大发雷霆、风雷火炮、风雷之变、如雷贯耳、鼾声如雷、疾风迅雷、迅雷不及掩耳、疾如雷电、雷奔云谲、雷嗔电怒、雷打不动、雷电交加、雷厉风行、雷霆万钧、咆哮如雷、天打雷劈、电闪雷鸣、风驰电掣等。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也可能洞悉雷电的特性了。

古人认为雷神电母掌管着大自然的雷电,由于电光闪亮,雷声轰鸣,古代人们对雷电本能地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此外,雷电也常引发一些灾害,所以生活中,不少人“谈电色变”,害怕雷雨天气的来临。

电的基本常识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注意到大自然界里的雷电现象。远在公元前1500多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字中就有了“雷”字。稍晚的西周时期,在青铜器上又出现了“电”字。西汉时的著名文集《淮南子·坠训形》中有“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的记载,表示阴阳两气彼此相碰产生雷,相互急剧作用产生电,这是一种早期的对雷电成因的阐述。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将雷电解释为:夏天阳气占支配地位,阴气与它相争,于是发生碰撞、摩擦、爆炸和激射,从而形成了电。《左传》“疏”中明确指出:“电是雷光。”宋代更有人认为,阴阳相激,“其光为电,其声为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雷电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由对雷电惧怕变成了崇敬和讴歌。不少文人墨客讴歌雷电,如战国时期的屈原、唐朝的杜甫、宋朝的姜夔、现代的郭沫若等。

我国古代最早的雷电记录是《周易》中记述的公元前1068年的一次球型雷袭,这也是世界上文献资料中发现最早的雷击记录。由于其特殊性和多发性,雷电常常造成电器、电路损毁,人员伤亡等破坏性局面,因此,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方是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茂物市,一年中最多有322天电光闪闪,被誉为“世界雷都”。海南五指山下的儋县城关镇,平均每年有131天雷暴日子,因此有“雷城”之称。

电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
电能转化为磁场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
电能转化化学能 是电流的化学效应
电能转化为声能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
然后弄个视频上去就哦了
电能可以使灯泡亮起来,可以做饭,还可以产生磁力举例就ok了
你做个幻灯片,加点动画视频之类的
不要给小孩讲那么深奥的东西,小孩听不懂也懒得听
先给举现实的电的作用让他们有对电的认识,再到电的产生过程,从而引出能量的概念以及能量的转换!比如举例摩擦起电用玻璃棒摩擦毛皮产生静电吸引头发这种很平常的例子,现场做些小实验让他们有切身的体会!小朋友关键让他们有认识就好,不用多深奥!还有可以再宣传一下安全知识告诉他们电的危险!

很久以前,就有许多术士致力于研究电的现象。可是,所得到的结果真是乏善可陈,少之又少。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纪,才出现了一些在科学方面重要的发展和突破。在那时,科学家并没有找到什么电的实际用途。

十九世纪末期,由于电机工程学的进步,把电带进了工业和家庭里面。在这个电气研发的黄金时代,日新月异、连绵不断的快速发展带给了工业和社会,难以形容、无法想像的巨大改变。做为能源的一种供给方式,电所具有的多重优点,意味着电的用途几乎是无可限量。

来到二十一世纪,现代工业社会的骨干仍旧依赖着电能源。在可看见的未来,电能必是绿色科技的主角之一。

扩展资料:


1878年(清光绪五年),当时在上海的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欢迎美国总统格兰脱路过上海,特地运来了一台小型引擎发电机,从清光绪五年(1878年)8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外滩使用了两个晚上,在中华大地上点亮了第一张电灯。

1879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工程师毕晓甫在虹口乍浦路一家外商仓库里,将1台10马力蒸汽机带动的直流发电机运转成功,这是中国最早的持续发电记录三1882年,英国人在上海租界设立了上海电光公司,这是中国最早的发电厂

1897年,上海道台蔡钧觉得租界内的外国人都用上电,上海华人区却没有电厂用以供电,特申请建造电厂以庆贺太后生辰。

慈禧同意后,他立刻拨银4000两,由南市马路工程善后局负责搭建厂房,另从英商沪北怡和洋行租来一套发电机,一家小型发电厂就这样因陋就简地完成组建,取名南市电灯厂,成为首家华人发电厂

1899年承建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北京马家堡到哈德门)及配套的发电厂,这是中国建造的第一座规模发电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31625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 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