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LS90计数器的问题

74LS90计数器的问题,第1张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 工程技术科学
问题描述:

能告诉我74LS90计数器实现八进制计数的有效状态转化图是甚么 样吗?

谢谢高手!具体点 最好 有图~~~~~~~~~

解析:

7490是二-五-十进制异步计数器,你要做八进制的就先把7490接成十进制的(CP1与Q0接,以CP0做输入,Q3做输出就是十进制的),然后用异步置数跳过一个状态达到八进制计数.

以从000计到111为例.先接成加法计数状态,在输出为1000时(既Q4为高电平时)把Q4输出接到R01和R02脚上(即异步置0),此时当计数到1000时则立刻置0,从新从0开始计数.1000的状态为瞬态.
状态转化图中是0000到0111是有效状态,1000是瞬态,跳转从这个状态跳回到0000状态.

计数的对应输出 Q2、Q1、Q0,是000--101 共6个数,在计数到 110  时产生清零信号;利用反馈清零法即可。

74LS90是二-五-十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具有双时钟输入,并具有清零和置数等功能,其引脚排列如上图。

设计采用反馈清零的方法实现,即从0记到要设计的进制时使清零端R0(1)、R0(2有效(同时为高电平,进而反馈清零。

扩展资料:

计数器

一般来说,计数器主要由触发器组成,用以统计输入计数脉冲CP的个数。计数器的输出通常为现态的函数。计数器累计输入脉冲的最大数目称为计数器的“模”,用M表示。如M=6计数器,又称六进制计数器。所以,计数器的“模”实际上为电路的有效状态数。

同步七进制加法计数器的逻辑图计数器的种类很多,特点各异。

主要分类如下:按计数进制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任意进制计数器。按计数增减可分为: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加/减计数器,又称可逆计数器。按计数器中触发器翻转是否同步可分为:异步计数器和同步计数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序逻辑

两片74LS90都设置成五进制,构成25进制计数器,然后遇24清零。假设两片74LS90是左右摆放,左边设为片1,右边为片2。片1的CPB连接片2的片1的QB与QD与后的结果;片1的QC连接其R0和片2的R0;片2的QD连接其R1端和片1的R1端。其余四个S脚都接零。

扩展资料:

计数器在数字系统中主要是对脉冲的个数进行计数,以实现测量、计数和控制的功能,同时兼有分频功能,计数器是由基本的计数单元和一些控制门所组成,计数单元则由一系列具有存储信息功能的各类触发器构成,这些触发器有RS触发器、T触发器、D触发器及JK触发器等。

一、种类

1、如果按照计数器中的触发器是否同时翻转分类,可将计数器分为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两种。

2、如果按照计数过程中数字增减分类,又可将计数器分为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和可逆计数器,随时钟信号不断增加的为加法计数器,不断减少的为减法计数器,可增可减的叫做可逆计数器。

此外,也经常按照计数器的计数进制把计数器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等等。

二、作用

在数字电子技术中应用的最多的时序逻辑电路。计数器不仅能用于对时钟脉冲计数,还可以用于分频、定时、产生节拍脉冲和脉冲序列以及进行数字运算等。但是并无法显示计算结果,一般都是要通过外接LCD或LED屏才能显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数器

步骤和置数法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将置零信号接到置零端就ok。74ls163是单时钟同步十六进制计数器,附加有置零和置数功能,时钟作用在上升沿。那么,根据其功能表即可制成八进制计数器。

同步计数器,当译出置数信号时必须等到时钟信号上升沿到来时才能置数,但上升沿到来时计数器又向高一位计数了,所以在0111=7时译出置数信号与进位信号C,将置数信号输出端接至置数端。

扩展资料

寄存器:

Vcc 2CR 2D 2Ck 2St 2Q -2Q

┌┴—┴—┴—┴—┴—┴—┴┐ 双D触发器74LS74

│14 13 12 11 10 9 8 │

│ 1 2 3 4 5 6 7│

└┬—┬—┬—┬—┬—┬—┬┘

1Cr 1D 1Ck 1St 1Q -1Q GND

Vcc 8Q 8D 7D 7Q 6Q 6D 5D 5Q ALE

┌┴—┴—┴—┴—┴—┴—┴—┴—┴—┴┐ 8位锁存器74LS373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1 2 3 4 5 6 7 8 9 10│

└┬—┬—┬—┬—┬—┬—┬—┬—┬—┬┘

-OE 1Q 1D 2D 2Q 3Q 3D 4D 4Q GND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74系列引脚图管脚图

按计数增减分: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加/减法计数器
731 异步计数器
一,异步二进制计数器
1,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分析图731 由JK触发器组成的4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分析方法:由逻辑图到波形图(所有JK触发器均构成为T/ 触发器的形式,且后一级触发器的时钟脉冲是前一级触发器的输出Q),再由波形图到状态表,进而分析出其逻辑功能
2,异步二进制减法计数器
减法运算规则:0000-1时,可视为(1)0000-1=1111;1111-1=1110,其余类推
注:74LS163的引脚排列和74LS161相同,不同之处是74LS163采用同步清零方式
(2)CT74LS161的逻辑功能
①=0时异步清零C0=0
②=1,=0时同步并行置数
③==1且CPT=CPP=1时,按照4位自然二进制码进行同步二进制计数
④==1且CPT·CPP=0时,计数器状态保持不变
4,反馈置数法获得N进制计数器
方法如下:
·写出状态SN-1的二进制代码
·求归零逻辑,即求置数控制端的逻辑表达式
·画连线图
(集成计数器中,清零,置数均采用同步方式的有74LS163;均采用异步方式的有74LS193,74LS197,74LS192;清零采用异步方式,置数采用同步方式的有74LS161,74LS160;有的只具有异步清零功能,如CC4520,74LS190,74LS191;74LS90则具有异步清零和异步置9功能等等)
试用CT74LS161构成模小于16的N进制计数器
5,同步二进制加/减计数器
二,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8421BCD码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电路分析
三,集成同计数器
1,集成十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CT74LS160
(1)CT74LS160的引脚排列和逻辑功能示意图
图733 CT74LS160的引脚排列图和逻辑功能示意图
(2)CT74LS160的逻辑功能
①=0时异步清零C0=0
②=1,=0时同步并行置数
③==1且CPT=CPP=1时,按照BCD码进行同步十进制计数
④==1且CPT·CPP=0时,计数器状态保持不变
2集成十进制同步加/减计数器CT74LS190
其逻辑功能示意图如教材图7315所示功能如教材表7310所示
集成计数器小结:
集成十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74160,74162的引脚排列图,逻辑功能示意图与74161,74163相同,不同的是,74160和74162是十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而74161和74163是4位二进制(16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此外,74160和74162的区别是,74160采用的是异步清零方式,而74162采用的是同步清零方式
74190是单时钟集成十进制同步可逆计数器,其引脚排列图和逻辑功能示意图与74191相同74192是双时钟集成十进制同步可逆计数器,其引脚排列图和逻辑功能示意图与74193相同
733 利用计数器的级联获得大容量N进制计数器
计数器的级联是将多个计数器串接起来,以获得计数容量更大的N进制计数器
1,异步计数器一般没有专门的进位信号输出端,通常可以用本级的高位输出信号驱动下一级计数器计数,即采用串行进位方式来扩展容量
举例:74LS290
(1)100进制计数器
(2)64进制计数器
2,同步计数器有进位或借位输出端,可以选择合适的进位或借位输出信号来驱动下一级计数器计数同步计数器级联的方式有两种,一种级间采用串行进位方式,即异步方式,这种方式是将低位计数器的进位输出直接作为高位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异步方式的速度较慢另一种级间采用并行进位方式,即同步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各计数器的CP端连在一起接统一的时钟脉冲,而低位计数器的进位输出送高位计数器的计数控制端
举例:74161
(1)60进制
(2)12位二进制计数器(慢速计数方式)
12位二进制计数器(快速计数方式)
74 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寄存器是由具有存储功能的触发器组合起来构成的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储1位二进制代码,存放n位二进制代码的寄存器,需用n个触发器来构成
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将寄存器分为基本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两大类基本寄存器只能并行送入数据,需要时也只能并行输出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可以在移位脉冲作用下依次逐位右移或左移,数据既可以并行输入,并行输出,也可以串行输入,串行输出,还可以并行输入,串行输出,串行输入,并行输出,十分灵活,用途也很广
741 基本寄存器
概念:在数字电路中,用来存放二进制数据或代码的电路称为寄存器
1,单拍工作方式基本寄存器
无论寄存器中原来的内容是什么,只要送数控制时钟脉冲CP上升沿到来,加在并行数据输入端的数据D0~D3,就立即被送入进寄存器中,即有:
2双拍工作方式基本寄存器
(1)清零CR=0,异步清零即有:
(2)送数CR=1时,CP上升沿送数即有:
(3)保持在CR=1,CP上升沿以外时间,寄存器内容将保持不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31808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 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