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实现ase加密解密

java实现ase加密解密,第1张

这个算法java SDK自带的额 参考代码如下:

/解密

 @param content  待解密内容

 @param password 解密密钥

 @return

/

public static byte[] decrypt(byte[] content, String password) {

try {

KeyGenerator kgen = KeyGeneratorgetInstance("AES");

kgeninit(128, new SecureRandom(passwordgetBytes()));

SecretKey secretKey = kgengenerateKey();

byte[] enCodeFormat = secretKeygetEncoded();

SecretKeySpec key = new SecretKeySpec(enCodeFormat, "AES");

Cipher cipher = CiphergetInstance("AES");// 创建密码器

cipherinit(CipherDECRYPT_MODE, key);// 初始化

byte[] result = cipherdoFinal(content);

return result; // 加密

} catch (NoSuchAlgorithm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NoSuchPadding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nvalidKey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llegalBlockSize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BadPadding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null;

}

/

 加密

 @param content 需要加密的内容

 @param password  加密密码

 @return

/

public static byte[] encrypt(String content, String password) {

try {

KeyGenerator kgen = KeyGeneratorgetInstance("AES");

kgeninit(128, new SecureRandom(passwordgetBytes()));

SecretKey secretKey = kgengenerateKey();

byte[] enCodeFormat = secretKeygetEncoded();

SecretKeySpec key = new SecretKeySpec(enCodeFormat, "AES");

Cipher cipher = CiphergetInstance("AES");// 创建密码器

byte[] byteContent = contentgetBytes("utf-8");

cipherinit(CipherENCRYPT_MODE, key);// 初始化

byte[] result = cipherdoFinal(byteContent);

return result; // 加密

} catch (NoSuchAlgorithm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NoSuchPadding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nvalidKey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llegalBlockSize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BadPadding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null;

}

>通用指纹身份验证系统简介:
一台普通的个人电脑,配用本系统和指纹采集仪即可。在预先登记人员身份信息和指纹信息后,通过按压手指来确认其身份,并以自定义的任务方式,记录人员的各种活动状态。由于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手指的指纹信息是唯一性、不可仿造性,系统无需其他辅助身份z明物品就能正确鉴识人的身份,比采用户口薄,工作z,身份z,会员卡等证明物品的方式更方便省事、更不可替代。
广泛应用于:
1指纹门票
2会议(活动)签到
3边防边民出入管理
4庭院出入管理
5治安管理身份鉴识
6会员、成员管理
7社会保险发放人员养老金管理
8考生身份验证管理
9惩戒人员管理
10特定人员管理
11其他等
特点:
1本系统构造简单,仅一台普通个人电脑(手提电脑也可),配上一个轻巧的指纹仪即可。
2易用实用, *** 作者可以轻松上手,功能简洁,但灵活性相当大。
3所登记管理的人员数量不受限制,每一位允许登记10枚指纹。
4鉴识速度快,经实测:在普通个人手提电脑上,8000多人,仅一秒即得出结果。
5专业领先的指纹识别算法,鉴识身份准确率高、方便、不可伪造。
6一次性投入,无后续成本费用(是相对证,卡等类型换人、增人需要重新更换卡证而言)。
7可自定义活动事件,人员参与时,经鉴证通过后可记录其活动状态;灵活性大,能适应不同应用需要。
8人员信息及活动信息登记内容丰富。
9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有数据备份与恢复、日志、屏保、密码、用户管理、精细的权限控制功能。
10易于扩展与维护:软件提供扩展功能;所有数据列表提供导出为EXCEL文件功能(方便与其它应用接口);且重装系统后无需再安装,直接可运行。
功能有:
基础资料:
人员信息(含指纹登记),机构信息,任务设置。
登记验证:
验身份,事件登记,登记查询,任务统计。
系统管理:
参数设定, *** 作日志,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用户权限。
其它功能:
扩展功能,公式计算器,记事本,导出EXCEL,打印,更改密码,屏保

网络安全主要是通过信息加密来实现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信息加密的方法是如何运行的。
它背后的原理都有哪些。
希望通过对本文的阅读。
能够提高大家对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信任度。
有了“原信息”和它对应的“md5签名字符串”,我们就可以做基本的信息验证:通过md5签名字符串的一致性,来保障我们收到的信息没有受到更改。
PS:由于签名signature在后续文章中会另有所指,为区分md5签名字符串,我们将md5签名字符串的叫法,更改为md5指纹字符串。
意思同签名是一样的,就是A之所以是A的证据、特征,可以用签名来表示,也可以用指纹来表示。
这里,我们开始将md5字符串对应的这个特征,称作md5指纹。
但一个容易发现的漏洞是,如果“原信息”和“md5指纹字符串”同时被修改了该怎么办原信息被代提成了伪信息,而md5指纹字符串也被替换成了伪信息所生成的md5码,这时候,原有的验证过程都可以走通,根本无法发现信息被修改了或者替换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工业实践中便会将验证和加密进行组合使用。
除了单纯的组合,还会引入一些基本的小技巧。
例如,因为md5的验证算法是公开的,所以很容易生成一份信息的md5指纹字符串,从而对原信息进行伪造。
那么,可以不可以让人无法或者说难于伪造这份信息的md5指纹字符串呢一个小技巧是:并不提供原信息的md5验证码,而是提供“原信息+akey”的md5指纹字符串:这个key,就是一串如“2d2316235b41924ac7c4b194661d2984”这样的随机字符串,它由“发信人”和“收信人”分别单独保存。
这时候,我们的验证流程就变成了:发件人将“原信息”和“key”一起打包,生成一个md5指纹字符串。
再将原信息和md5指纹字符串发送出去。
收件人收到信息后,将“接受信息”和“key”一起打包,生成一个md5字符串,再与接收到的md5字符串比较,看它们是否一致。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原信息和md5字符串同时被修改了,但因为伪造者并不知道这个md5字符串是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什么样的一个key字符串来生成的,他就几乎不可能提供一个“原信息+key”的md5字符串。
因为他无法逆向推导出那个key长成什么样。
而这个“几乎不可能”,是由md5加密算法所保证的。
另一种保障“原信息”和“md5指纹字符串”的方式,是直接考虑把md5验证码做加密。
山西电脑培训>JS检测指纹是一个越来越流行的Web安全技术,通过监测用户浏览器的各种属性和行为,确定用户的唯一标识,以防止恶意行为的发生。下面是一些JS检测指纹可能会检测的属性和行为:
1 浏览器的User-Agent
2 IP地址
3 地理位置
4 *** 作系统和硬件信息
5 是否启用了隐私保护和广告拦截插件
6 是否启用了JavaScript和Cookies
7 浏览器窗口大小和位置
8 网络速度和延迟
9 时间戳
10 鼠标轨迹和点击行为
11 键盘输入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JS检测指纹是一项涉及隐私的技术,检测结果可能会被用于不道德的追踪、分析和推销行为。用户可以通过禁用JavaScript、使用隐私保护插件和***等方式,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33344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 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